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振南明-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当初陕地的官员也像文安之一样,他们或许根本不会造反。

    哎,说白了还不是被官府逼得活不下去才举起反旗。

    不然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命。

    既然现在已经归降大明,他们自然想要用心做事,不论文安之交代他们什么事情都尽心尽力的做好。

    对此文安之自然也看在眼里。

    他希望用自己以身作则,让老川军和神策军、旧顺军消除门户之见,拧成一股绳。

    这次文安之突然召见袁宗弟、田见秀、刘芳亮等人就是要向这些人表示自己是充分信任他们的。

    袁宗弟等人也十分感动,第一时间赶到巡抚衙门。

    “诸位,本抚召你们来是有一件要紧的事。东虏已经入寇四川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明军西进(第一更!)

    “什么”

    在场众人几乎同时惊呼出声。

    田见秀稍稍平复了下心情道:“抚台大人,此事当真”

    在旧顺军诸将中田见秀的资历最老,可以算是老大哥。

    由他来问这个问题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文安之微微颔首道:“当然当真,实不相瞒,本抚也是接到陛下的圣旨才知道东虏已经入寇四川的。”

    说罢文安之冲南京的方向拱了拱手。

    诸将闻言皆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们本身就在四川都不知道东虏已经入寇了。陛下远在南京却能够料事如神,这真是天纵圣明,深不可测啊。

    文安之接着说道:“陛下的圣意本不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该忖度的。但本抚以为陛下不会满意于我们仅仅守好川东。说到底,四川也是陛下的四川。四川的百姓亦是陛下的赤子啊。”

    听到这番话诸将皆是面上一红。

    崇祯末年天下板荡流民四起。

    眼瞅着国将不国,崇祯皇帝却说出了一句“贼亦朕赤子”的话。

    最终就是他口中的“赤子”发兵打到了京师逼死了崇祯。

    在场诸将中除了袁宗第基本都经历过当初攻打京师的事情,听文安之这么说本能的联想到自己。

    其实文安之是没有任何隐喻的意思的,只是单纯的想要表达一下当今天子胸怀天下,心系万民。

    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文安之这么说多多少少让诸将觉得在讽刺自己。

    “咳咳,抚台大人您就明说吧,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一定责无旁贷”

    袁宗第咳嗽了一声以掩饰心中的尴尬。

    其余将领也纷纷附和:“是啊是啊,巡抚大人您只要一句话我们立刻遵命照做”

    文安之捻了捻胡须道:“如此甚好。实不相瞒本抚想要主动出击,阻击东虏”

    众人其实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等的就是文安之这句话。

    “巡抚大人您放心吧鞑子敢入寇四川简直是活的不耐烦了。这次我便叫他尝尝厉害”

    刘芳亮拍着胸脯作保:“大人,我请为先锋。”

    在顺军时期刘芳亮就以作战悍勇著称,常常被李自成用作先锋挫敌锐气。

    他这次自请先锋当然也是想在文安之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毕竟归降明廷以来他还没有获得太好的表现机会。

    文安之沉吟了片刻道:“刘将军莫急,本抚要通盘考虑。我们这次出兵,必须把握好时机。”

    众人闻言心中皆是了悟。巡抚大人说的对啊。

    如今四川可不是只有明军和东虏。西军的战斗力同样不可小觑。

    虽然顺军诸将认为论战斗力他们才是农民军中扛把子的,可西军的战斗力至少也能够排到第二的位置。

    这种情况下出兵的时机确实很重要。

    若是文安之出兵早了,很可能西军和东虏还没有打起来,局面会十分复杂和尴尬。

    但倘若发兵晚了,怕是西军已经彻底被东虏击溃,成都已经落入其中。

    只有文安之恰到好处的出现,才能够将利益最大化。

    文安之扫视了一番众人道:“据本抚得到的消息,东虏翻越大巴山后先破保宁,随后西进攻取魏城,看样子是想直取成都。本抚决定领兵向成都靠近,择机发兵剿虏。”

    众人皆是点了点头。

    闪电战打的就是一个节奏和时机。

    在敌人立足未稳的时候出击,敌人往往还没反应过来就输了。

    可要是把节奏拖下去就不一定了。

    到时双方摆开阵仗对攻,谁胜谁负都有可能。

    清军这次长途奔袭显然就是想打西军一个立足未稳。

    成都已经很久没有经历战事了,冷不丁的打一场硬仗,还真不一定能够挺得下来。

    成都是四川的中心。

    取得了成都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

    东虏这是想借成都号令全川,打的一手如意算盘啊。

    当然明军不会让他们得逞,肯定会发兵阻击。

    但就像文安之刚才所说的,明军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出现。

    最好的时间当然是在清军刚刚破城的时候。

    这时候清军的防备最为松懈,明军突然杀出可以将其一网打尽。

    当然,明军又没有长翅膀,不可能来一出神兵天降。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早布局,将大军埋伏在成都附近。

    这样可以派出哨骑全程观察战况,见清军破城大军再大举杀出收拾残局。

    这个计划很完美也很诱人,但要真正施行起来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

    对明军来说机会虽好但是只有一次,若是错过了根本无法弥补。

    袁宗第、刘芳亮、田见秀等将领皆是被文安之勾起了兴致,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

    证明自己的最好方法便是立下军功。

    诸将急于证明自己,当然想要借东虏的人头一用。

    “本抚决定此次出兵五万,由袁将军、刘将军、田将军辅佐。”

    文安之也很清楚诸将想要什么毫不犹豫的说道:“不过本抚有一句丑话可说在前面。此次出兵一不可扰民,二不可擅动,三不可违命。违反此三条者按照军法论处。你们可听到了”

    “末将遵命”

    众人齐齐抱拳。

    文安之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那好。本抚给你们每人一天的时间点齐人马,明日一早大军便开拔”

    张定国收到了回信。

    或者说是圣旨。

    他的义兄张可望还活着,并且已经称帝,继承了义父张献忠的大西皇帝之位。

    张定国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他为义兄还活着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他又有些不甘心。

    义兄就这么当了皇帝,连义父的遗诏都没有安能服众

    论能力与威望张定国自问不输给张可望,何况这种情况下义兄急着称帝怎么都像是做给他看的。

    而义兄在圣旨中的语气和口吻也让张定国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这才刚当上皇帝,龙椅还没捂热呢就急着逼他俯首称臣了吗

    张定国觉得很不舒服。

    但是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和选择,因为成都诸将肯定都是支持张可望的。张定国在这个时候反对肯定会使得大西军分裂。

    

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致对外(第二更!)

    他该如何做按照张可望的要求率部回援成都,并为张可望鞍前马后打江山

    张定国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虽然他承认在义父的心里义兄始终比自己的地位高一层,可义父如今已经死了啊。

    究竟谁继承义父的遗产其实还是存在争议的。

    就看张定国想不想去争了。

    老实说作为一个男人,好胜心是肯定有的。张定国的眼界和格局甚至比张献忠还要大,并不仅限于巴蜀一隅之地。

    如果张可望还是打算走义父的老路的话,张定国是一定会站出来说道说道的。

    但若是张可望也是志在天下,恐怕张定国就不会冒着大西军四分五裂的风险去和张可望争了。

    犹豫了良久张定国还是写就了一封回信,承认了张可望的地位并表示自己会立即向成都撤退。

    对于张可望的部署张定国还是认为没什么问题的。

    如今清军来势凶猛,与之在野外硬拼确实不是一个良策。

    不是说大西军在野外就打不赢,而是没有这个必要去打。

    打仗又不是村头械斗,需要考虑的并不仅仅是意气之争,而是通盘大局。

    四川是大西军经营了数年的老巢,清军却是孤军深入。

    采取守势对大西军来说明显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张定国命人将回信送走后立即召集诸部将宣布了这一决定。

    他领的都是嫡系亲兵,对于他的命令自然严格服从。

    一番调度后,大西军便开始鸣金收兵。

    城头上的洪承畴见状面色稍缓,如果继续打下去清军势必会损失惨重。

    他带来的兵卒人数有限,每一个都很珍贵,故而经不起折腾。

    西军退兵对清军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原本洪承畴是准备立即向成都行军的。可经历过这么一场大战显然需要做一番休整。

    还有伤员需要照料处理,总不可能把他们扔在这里任由自生自灭。

    张定国退兵之后选择绕道向成都进发。

    魏城对于成都的意义相当于门户。

    但这只是某种程度上的。

    通往成都的其他路当然也有,只不过需要绕远。

    恰巧张定国就知道一条小道,如果从这里行军只会比走魏城的大道稍稍慢一些。

    张定国为了赶时间下令全军急行军,只在晚上休息两个时辰。

    如此高强度的行军可以弥补距离上的差距。士兵们都知道此刻乃是生死存亡之际,自然没有人抱怨。

    只是这条小道要经过一些土司的辖地,而大西军和当地土司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很差。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大西军当初进入四川后一路抢掠,侵犯了不少土司的利益,这使得这些土司对大西军十分仇视,认为这些人就是强盗贼寇。

    土司是什么那可是世袭罔替的存在。

    即便王朝更替,坐龙庭的换了姓,土司家照样世袭。

    这种人只有他占别人便宜的时候,哪有别人占他便宜的道理。

    偏偏大西军或者说张献忠没有意识到这点,这便和四川当地的诸多土司结怨。

    这也是大西军无法彻底控制四川的一个原因。

    以他们当时的势头,若是仅靠曾英等老川军是不可能抵挡的住的。正是因为土司的激烈抵抗,张献忠不得不分兵分神去镇压,才给了明军重新夺取川东的机会。

    换句话说,如果当初张献忠对土司们怀柔一些积极拉拢,现在四川怕真是只有大西军一股势力了。

    当然现在说这些没有任何的意义。

    张定国要面对的就是如此一个乱局。

    土司们对大西军十分仇视。现在他们好不容易逮住机会,怎会不拼命报复

    如果是正面对决也就罢了。两军对垒张定国有信心一举击溃这些虾兵蟹将。

    可是这些土司偏偏躲在暗处给你玩阴的。

    动不动在西军的必经之路上布下成片的陷阱或是兽夹,要么就是躲在树林里放冷箭。

    反正是他们看的到大西军将士,大西军将士看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