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振南明-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情况下即便王师光复了沈阳,对满清来说也不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最可恨的还是山海关在满清手中。要不然便可以阻截住满清的去路,甚至从山海关外直接杀进关去,来一个兵临城下。

    但现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山海关是天下第一雄关,坚固性毋庸置疑。从建关之初,其就是为了防御蛮族的。故而从关外往关内打十分难打,而从关内往关外相对容易很多。

    “陛下英明,单纯靠水师是肯定不足以剿灭建奴的,但却可以极大的牵制建奴,让其首尾不得兼顾。届时陛下再派大军北伐,必定可以一举光复神京”

    郑森说的慷慨激昂,神情十分激动。若不是考虑御前不能失仪,恐怕都要挥舞拳头了。

    “你说的这些朕会考虑的。如今国事艰难,你可愿意来皇明军校读书,将来报效朝廷”

    朱慈烺话锋陡然一转,紧紧盯着郑森。

    郑森先是一愣,随即跪倒在地叩首泣声道:“学生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郑森当年入国子监监学完全是遵其父郑芝龙之命,大概因为郑芝龙是海盗出身,希望儿子能混个体面出身。

    可郑森骨子里却不是甘于舞文弄墨的,如今天子亲自问他愿不愿意读军校,他自然不会拒绝。

    以他的理解,只要从皇明军校毕业,将来就有机会领兵抗击建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啊

    “好从即日起你便可以离开国子监去皇明军校读书了。国事艰难,朕特赐你名成功,并赐国姓朱,望你与大明同心同力,早日驱逐鞑虏,恢复神京”

    成功,成功国姓

    郑森此刻已经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又冲着朱慈烺叩了三叩,泣声道:“学生定不负陛下重托。”

    朱慈烺又把郑成功虚扶起来,语重心长的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朕打算委任郑卿为福建总兵,将来伐清定然会予以重用。”

    朱慈烺对于郑芝龙的封赏只是权宜之计。毕竟郑芝龙历史上有过不光彩的降清卖主行为,虽然眼下这个时空并未发生,可朱慈烺心里还是有疙瘩的。

    但眼下朱慈烺即便是为了郑家的水师也得先用着郑芝龙,绝不能把他逼反了。等到朱慈烺掌握、稳固军权后,再把郑芝龙调到南京。若是郑芝龙识趣,便给他任个虚职架空,若是其不识趣,朱慈烺自然有无数种方法让郑芝龙死去。

    “学生替家父谢陛下恩典。”

    郑成功连忙谢恩。

    “朕还准备创立皇明贸易公司,负责南洋、日本等地的海贸事宜。这件事朕觉得只有郑家能办好。”

    “陛下,这贸易公司是何意啊”

    郑成功一头雾水的看着朱慈烺。

    “相当于商会。”

    朱慈烺当然不会详细的给郑成功解释这个名词,而是一笔带过道:“朕希望郑家能够入股,利润所得朕与郑家五五分之。”

    郑成功听到这儿脑子翁的一炸,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朱慈烺也不把他逼得太急,而是和声道:“这件事你可以写一封家书与郑卿说明,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第二十三章 治贪

    朱慈烺回宫后当即召锦衣卫指挥使赵信、东厂提督刘传宗觐见。

    他之前命二人查脏查贪时已是下定决心。如今大明病入膏肓,其中最要命的便是官员贪腐。如果不肃整朝纲,遏制贪腐大明是不可能中兴的。

    二人行礼叩见后朱慈烺便发问道:“事情查的怎么样了朕的这些公忠体国的臣子们可都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

    赵信与刘传宗对视了一眼,沉声禀奏道:“启禀陛下,经微臣所查,勋臣之中以忻城伯赵之龙贪墨最甚,其家财逾一百三十万两。书画、珍宝不计其数。其余勋贵也大抵如此,魏国公徐文爵家财九十万两,保国公张国弼家财七十万两,隆平侯张拱日家财六十万两。其余勋贵家财超过二十万两的还有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九鼎,成安伯郭祚永”

    赵信将一长串名字一口气说完,下意识的垂下头去。在他看来天子得知大明有这么多贪腐的勋贵一定会雷霆暴怒。

    可他等了许久都没有等到朱慈烺的咆哮。

    “大明立国之初,太祖、成祖大封勋臣,以奖赏他们对国家的贡献。谁知两百多年下来,这些勋臣之后并没有像他们祖辈那样尽忠国事,而是争着抢着挖大明的墙角。殊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们把大明挖倒了,还能享受到现在的荣宠看来朕是该动一动刀子了。”

    朱慈烺又将目光投向刘传宗,淡淡道:“刘伴伴,该你说了。”

    刘传宗连忙答道;“禀奏皇爷,经奴婢所查,文官之中,贪墨最多者为左都御史王铎,据初步估算应有五十万两,其余贪墨官员还有侍郎朱之臣、梁云构、李绰等。另,另”

    朱慈烺冷笑一声道;“另什么直说。”

    “奴婢遵命。”刘传宗深吸了一口气,进而说道:“经奴婢所查,许多已经致仕、去职的官员贪墨尤甚,其中以前礼部侍郎钱谦益为首,贪墨超过四十万两”

    钱谦益吗这个名字还真是不陌生啊。

    作为前世的明史教授,朱慈烺对于钱谦益当然十分了解。这位留下水太凉,头皮痒的东林党魁和一干勋臣一起毫不犹豫的献出南京城,作为降清的投名状,名字赫然列在满清编写的贰臣传里,连他的满清主子都看不起他。

    至于其贪墨了超过四十万两银子,朱慈烺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早在崇祯初年的时候,钱谦益主考浙江,考生钱千秋舞弊案震惊朝野。这厮将一招平步上青云作为暗号写在了文章末尾作为暗号,却被人发现,最终直接责任人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被严惩,崇祯在文华殿亲自质询钱谦益,最终将其撤职。

    从另一个角度看,钱谦益也一定是家财不菲的。不然,他怎么可能给当时的名妓柳如是赎身,且在虞山盖了华丽无比的“绛云楼”和“红豆馆”

    在原本历史中,钱谦益在弘光朝被拜为礼部尚书,但在这个时空,朱慈烺却并没有起复他,故而钱谦益现在还是白身。

    朱慈烺之所以那么急着让郑成功离开国子监去读皇明军校,除了将其拉拢为嫡系外,最大的原因便是使其免受钱谦益的影响。毕竟钱谦益是东林党魁,名望甚厚,又是郑成功的老师,只要郑成功在国子监一天,就多少会受到钱谦益的影响。

    “徐州总兵高杰即将领兵赴山东。朕明日朝会之上便会请诸位臣工捐银助饷。”

    朱慈烺一字一顿的说道,面色冷若寒冰。

    翌日,奉天殿。

    朱慈烺在朝堂之上宣布了命徐州总兵高杰率军前往山东驻防的决定。

    圣旨刚一下达,就引起了渲染大波。

    左都御史王铎手持笏板出班奏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山东如今乃虎狼之地,高总兵区区四五万人马,怎么可能驻防的过来若每处府治都要留兵驻防,则等于处处不设防啊。陛下请三思”

    兵部侍郎梁云构也出班奏道:“陛下,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山东虽然距离徐州不远,可四五万人马一天人吃马嚼也耗费甚巨,国库可拨的出这么多军饷”

    朱慈烺嘴角微微扬起道:“国库存银已不足百万两,还要维持江淮守军的日常训练花费,不可轻动。故而朕已决定,高总兵增援山东之师的军饷,由诸位卿家募捐而得。”

    “这”

    朱慈烺此话一出,朝堂之上立时炸了锅。

    一众平日里公忠体国的臣子纷纷抱怨了起来,虽然理由千奇百怪,但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没钱。

    朱慈烺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并没有立即打断。等到他们闹得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道:“朕会从内帑之中拿出十万两,诸位爱卿准备捐出多少”

    明代内帑和国库从来都是分开的,简单的说国库是国家的储备库,内帑是皇帝的小金库。

    但也不是完全彻底的分开。

    譬如万历朝的时候,神宗皇帝就从内帑之中拿出大量银两奖赏有功的将士,崇祯朝的时候京营的军饷也是由内帑来出的。

    但这毕竟是皇帝的私房钱,如今天子明确表示会拿出十万两内帑银,若是他们这些国之栋梁再没有丝毫表示,也太说不过去了。

    左都御史王铎身为都察院之首自然是避不过去的,他手持笏板冲朱慈烺一礼道;“老臣愿意捐银一千两,以助军饷。”

    朱慈烺面色不改道:“总宪公忠体国,为君分忧,朕心甚慰。来人呐,记下来。”

    有了王铎的这第一步,其余文武官员也纷纷“慷慨”的认捐起来。

    “臣捐银五百两”

    “臣捐银三百两”

    “臣捐银六百两”

    “臣捐银三千两”

    忻城伯赵之龙手持笏板出班一步,气势十足的说道。

    

第二十四章 天子一怒

    朱慈烺并不对这个场景感到意外。

    事实上,在李自成率军围攻京师前,崇祯帝便曾经号召过京师官员、缙绅捐款,以奖赏激励将士守城。

    结果这些平日里满口忠君爱国的国家肱骨们,个个哭起穷来。就连朱慈烺的外公嘉定侯周奎也只肯拿出一万两,周皇后看不下去了,拿出私房钱五千两给周国丈,结果周奎竟然还从中贪了两千两,只再捐出三千两

    崇祯皇帝本想募捐一百万两,结果最终只募得个零头

    最后这些大臣、缙绅、勋贵、国戚的财富也没能保住,全部便宜了破城拷饷的李自成。

    何其可悲,何其可恨

    “陛下,臣还有本奏。”

    忻城伯赵之龙再度发声。

    “讲。”

    朱慈烺不咸不淡的说道。

    他倒想看看,这赵之龙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先帝时命臣镇南京,执掌京营。臣鞠躬尽瘁,日夜操练军士以报朝廷。陛下即位,募新兵练神策军,然营房、校场皆用京营,京营将士的日常训练受到不小影响。臣恳请陛下加拨白银二十万两改善京营用度。”

    这下朱慈烺差点气得骂出声来。

    好嘛,朕还没跟你算吃空饷、喝兵血的事呢,你先自己跳出来,还管朕要钱。

    “哦据朕所知,京营如今只有一千余士兵,多余的营房给神策军的士兵来住有何问题至于校场,忻城伯以为一千人站的满吗”

    朱慈烺的音调虽然不高,但透露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臣”

    赵之龙被问的语无伦次,不知该如何作答。

    朱慈烺心中则是冷笑。

    勋臣世受国恩,最终却是一帮软骨头。如果朱慈烺没记错的话,多铎大军南下时,就是这个镇守南京的忻城伯赵之龙和钱谦益、王铎等开的城门献城。

    虽然在这个时空,赵之龙还没有做出献城的举动,但也不妨碍朱慈烺对其为人感到作呕。

    而且从他现在的表现来看,此人操守极为低劣,若是大势真像原本历史那样的话,这厮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献出南京城借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