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振南明-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还要再站军姿一个时辰,众人虽然心中叫苦却不敢表露出分毫,生怕在这第一关就被淘汰。

    直到正午时分训练才结束,赵信宣布用午饭时众人紧绷的神经才得以稍稍放松。

    好在午饭是大白米饭配东坡肉,这让辛苦训练了半天的士兵们很是欢喜。他们个个狼吞虎咽将饭菜吃了个精光,仿佛不如此就对不起自己流下的汗水似的。

    下午的训练和上午大同小异,但加入了旗语训练。这是士兵们在军中应该掌握的最基本语言。现在看来让他们全面掌握还需要一段时间,不少士兵都会记错旗帜的颜色从而做出错误的反应。

    点将台上,身着便服的朱慈烺感慨道:“军心可用,但若想把他们练成一只所向披靡的强军任重道远啊。”

    “陛下仁厚,一定可以练出一只强军的。”

    赵信冲朱慈烺礼了一礼道:“半年,臣最多需要半年,一定把他们训练成一批不惧刀枪剑戟的猛士。”

    “好”

    朱慈烺顿时生出一股豪情:“只要爱卿按照戚少保的练兵法训练,朕相信儿郎们一定会大有所成的”

    朱慈烺知道他的敌人一定是满清,对付满清这样的八旗精锐一定要用精兵。像崇祯朝那样堆人数是没有任何用的。辽镇兵马几十万,可跟几万人的八旗军对决时仍然一哄而散。

    兵不在多而在精,训练一只完全听命于天子的精兵确是朱慈烺现在的当务之急。

    

第二十一章 军校开学

    五月初九,南京国子监。

    今日一早这座大明朝最高等学府前便香车宝马争驰于路,热闹非凡。但热闹却不是因为其本身,而是皇明军校的创立。

    作为皇帝陛下钦点的官办学校,皇明军校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为大明培养军官。

    天子亲自交办的事情办事的人自然十分用心。不过这皇明军校的选址却是一件难事。

    工部尚书高弘图觉得重新修建一座官学耗费甚巨,建议天子在现有官学的基础上进行翻修。

    朱慈烺也觉得如今形势严峻,每一分钱都要省着花,便同意了高弘图的建议。

    高尚书拟定的选址共有两处,一处是南京武学,一处是南京国子监。

    这两处都是大明朝廷的官办学校,改造起来也容易一些。

    从类型上说南京武学更贴近于军校,但朱慈烺最终还是选择对南京国子监进行改造。

    因为南京武学的规模实在太小了,没有多余的屋舍用来改造。如果要重新征辟用地的话,就和新建一座官学没有两样了。

    再者两处官学虽然都位于南京中城,具体位置却差的有些远。

    南京武学位于三元巷以南,跑马巷以东,距离应天府衙不远。而南京国子监的位置则更靠北一些,位于四牌楼以北,成贤街以西占地足有一坊。

    如果要找个参照物进行定位的话,南京国子监距离玄武湖极近,就在著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北湖烟柳正南。

    南京国子监实在是太大了,且大部分的号舍都空置未用,征辟改造起来十分轻松。朱慈烺之所以选择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子监以东有府军右衙。如今五军都督府虽然废止,但其遗留下来的园区却可以加以利用,供皇明军校的学生列阵实操。最合适的地方便是府军右衙的小校场。

    唯一的问题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们对此反应强烈。

    文人和武人是天然敌视的两个群体,大明朝尤甚。在读书人眼中,武夫都是一群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丘八莽夫,而如今皇帝陛下竟然为了修建什么皇明军校,要征辟一部分国子监的号舍。

    虽然这部分号舍都是空闲用不到的,可这些监生还是觉得十分不快。

    在他们看来,自己用不上的荒在那里也无所谓,但要让给武人们建造军校,却是绝不能忍受的。

    故而这个方案最终确定下来后,国子监监生们一度聚集到正阳门前请愿。

    这也是文人表达自己看法的杀手锏。不管是文官还是没有入仕的读书人用起来都是得心应手。

    在他们看来,只要他们聚集个几百人,跪倒在地嚎哭一番,天子就得服软认怂。

    可这次天子竟然无动于衷,任凭他们哭天喊地也不予理会,最终跪的膝盖酸痛,灰溜溜的自己返回国子监了。

    国子监监生大规模请愿抗议不了了之后,工部正式派人对国子监进行改造,将其中一部分闲置不用的号舍划圈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天子交办的任务。

    今日是皇明军校创立的第一天,也是开学的第一天。为此天子甚至亲自驾临,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一通讲话。

    这让国子监监生们嫉妒不已。要知道天子登基后还没有来国子监看望他们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梁过,现如今竟然为了一群丘八降尊纡贵

    他们真想跪倒在皇明军校的大门前借以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可考虑到前不久刚刚在正阳门外跪过半日,现在还膝盖酸痛,这才把这个想法按了回去。

    朱慈烺当然不会有闲心理会这些无事生非的监生,如今要他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常常是一天忙碌下来仍然有许多奏疏没有批阅。

    这便看出内阁的重要性了。若是没有内阁对通政司递送上来的奏疏进行票拟,全部由皇帝来决断,那真得累死不可。

    也就是太祖朱元璋这样的超级工作狂能够乐在其中了。

    皇明军校创立之初生源并不充足,学生基本都是各总兵、副将的子侄。这当然不是朱慈烺的本意。在他的设想之中,皇明军校最主要的生源是新军中表现优异者,以给新军士兵们除了争立军功外又一个上升阶梯。

    不过现在新军也刚刚开始集训,等到从中挑选优秀者到皇明军校读书怎么也得三个月以后了。在此之前皇明军校却也不能闲着,故而挑选总兵、副将子侄作为第一批学员是最好的办法。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朱慈烺可以借机笼络这些旧军阀。在他彻底掌握军权之前,还是要对这些人加以安抚的。

    当然这些军将子侄在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人质,可以让这些军头们投鼠忌器。

    结束训话之后朱慈烺并没有立即回宫,而是叫内侍去国子监宣召一人。

    这人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成功。

    只不过此时郑成功还叫郑森,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国子监监生。

    听闻天子召见后郑森激动万分,也顾不得焚香沐浴了,直接跟着内侍来到皇明军校接受朱慈烺召见。

    朱慈烺前世对郑成功就很推崇,认为国姓爷和李定国是南明少有的有能力改变历史走势的人物。如果郑成功那次著名的南京之战可以获胜,或许整个历史都会随之改写。

    穿越后朱慈烺也十分希望和郑成功见一面,虽然此时郑成功还没有崭露头角,但好苗子早些收到手里总归是没错的。

    头戴翼善冠,身着明黄色衮龙常服的朱慈烺端坐在皇明军校讲武堂上首的位置上。这个位置本来是该由讲官来坐,当然朱慈烺坐在这儿也没有任何问题,毕竟他是皇明军校的校长。

    “宣国子监监生郑森陛见”

    朱慈烺细细打量着这个迈着方步走入讲武堂的年轻人。

    只见郑森穿了一身绛蓝色的直裰,头戴网巾脚蹬方头鞋,虽是儒生打扮身材却十分健朗。

    再定睛细瞧,郑监生顶高额阔鼻直口方,双目炯炯神情肃然,进入讲武堂后便推金山倒玉柱冲朱慈烺行了大礼。

    “国子监监生郑森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二十二章 郑家有子曰成功

    “平身。”

    朱慈烺微微抬手道。

    郑森这才起身,恭敬的束手而立。

    “朕如果没记错的话,汝的父亲便是都督同知郑一官吧”

    郑森连忙答道:“陛下所言极是。”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朱慈烺感慨了一番道:“郑卿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他坐镇福建朕心甚安。”

    稍顿了顿,朱慈烺接道:“若是太平年景,治国当然是靠文臣。可如今国事艰难,东虏窃取神京,各镇营兵又不堪用,故而朕要设军校,练新军。汝在国子监读书,于国事可有什么见解”

    郑森思忖片刻,拱手答道:“回禀陛下,学生以为为今之计当先取山东,苦练水师。只要拿下了山东,不管是防御还是将来主动出击都有大益处。”

    “哦那你说说看,拿下山东对于主动出击有何益处”

    朱慈烺颇是起了几分兴致,微笑着问道。

    郑森正色道:“学生以为建奴的优势在于八旗骑兵,大明要克制骑兵只靠步兵是不够的。悊皇帝时,毛军门创立东江镇,极大的牵制了建奴。那时辽事也是一片大好。可惜奸贼袁崇焕矫诏杀害了毛军门,东江镇终成一片散沙”

    说到这的时候郑森刻意停下来观察朱慈烺的反应,见皇帝陛下没有动怒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毕竟袁崇焕是在任辽东督师期间杀害了毛文龙。虽然袁崇焕是矫诏,但尚方宝剑却是崇祯给的。崇祯毕竟是今上的皇考,若是今上计较起来郑森也会落个影射君父的罪名。

    “建奴之所以对东江镇无可奈何,就是因为东江镇的主力都在海岛之上,往来皆靠船只。建奴主力一出,毛军门便率着儿郎们骚扰萨尔浒、赫图阿拉等地,扰的建奴不厌其烦。所以学生以为大明要想击溃建奴,得靠水师”

    说完这番话郑森已经从紧张的心情中平复下来,双手束立。

    “好,说的好”

    朱慈烺兴奋的站起身来,走到郑森身边亲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继续说下去,你觉得朝廷收复山东之后,该如何行事”

    朱慈烺真没有想到郑成功和他想到一块去了,在朱慈烺看来收复山东绝对是北伐大计中的重要一环。

    得到鼓励的郑森接着说道:“学生以为,朝廷可在登州复建水师。只要朝廷有一只强大的水师,便可随时把军队投送到建奴的老巢。”

    “恩。”

    朱慈烺点了点头,背负双手踱起步来。

    如果方才的一番话是其他人说的,朱慈烺或许还不会相信。但说这番话的人是郑成功,是历史上那个可以把十万水师从福建投送到崇明岛长江口的郑成功

    事实上明末的海船航行能力已经十分强大,从福建往日本、马尼拉进行远航都没有问题,那么从登州往抚顺等地航行自然也不会有难度。

    何况朱慈烺知道在原本历史中郑成功是有成功经历的。

    “你想靠登州水师袭扰建奴,这很不错。但建奴既已入关,势必会把重心放到关内,水师即便投送王师到抚顺,能做的也有限。”

    朱慈烺的判断来自于他知道的历史。

    满清入关之后,八旗精锐尽数调入京畿,连顺治皇帝福临也在九月抵达神京。这时候的沈阳等地就类似于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萨尔浒、赫图阿拉,恐怕只会留下较少的旗人。

    这种情况下即便王师光复了沈阳,对满清来说也不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最可恨的还是山海关在满清手中。要不然便可以阻截住满清的去路,甚至从山海关外直接杀进关去,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