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案是颜俊彦处理的,小官一个,大名鼎鼎。
  颜俊彦在广州做推官时,处理过大量走私者。可惜李家势力太强,他只能把李崇问抓起来杖责,同时上疏请求剥夺李崇问的功名(国子监生)。
  无奈之下,李崇问通过族兄李待问,把颜俊彦给升官到福建。
  结果,颜俊彦又在福建得罪熊文灿,被熊文灿派去招抚郑芝龙。此举不安好心,盼着郑芝龙把颜俊彦给砍了,结果颜俊彦招安成功。
  熊文灿顿时大喜,也不再嫉恨颜俊彦得罪过自己,立即把功劳安在自己身上向朝廷报功。
  颜俊彦调离广州之后,李崇问就无人能制,什么商品都要插手,这等于是犯了众怒。因为哪家走私哪样商品,那都是互相约定好的,李家完全不讲规矩。
  李崇问非但不讲规矩,而且还想自己定规矩,他勾结两广总督,几乎垄断了佛山镇的铁器出口。谁敢绕过李家卖铁器,朝中有李待问,广东则有总督,内外配合之下,直接定谋反大罪。
  铁器和粮食贸易,已被李家彻底操控,大量商贾只能依附于李氏。
  如今,还在谋划着控制瓷器、丝绸出口!
  众人左等右等,李崇问就是不出现,估计是不敢来赴约。
  “此人不来,擒贼先擒王之计已不可行。莫要再等了,佛山镇立即动手!”关家伦下令道。
  ……
  佛山。
  “老爷,不好了,镇上几家大族全杀来了!”家奴惊恐奔进屋里。
  李崇问提着一支火铳,面色狰狞道:“嚷什么?来多少杀多少!”
  李家大宅之中,竟有两百火铳兵,还有数百持刀护院,甚至打造了十多副铠甲。这货感觉事情不对劲,把私人武装全部集结在家,平时都是散在各地的。
  而攻打李家的势力,同样有火铳兵存在,甚至还拉来六门佛郎机炮。
  这奇怪吗?
  并不奇怪,因为佛山是岭南冶铁中心,更是南方的火器铸造基地,两广总督的火铳都得来佛山购买。
  “砰砰砰!”
  枪声乱响,杀声四起。
  “轰轰轰!”
  六门佛郎机炮,对着李家院墙一阵狂轰。
  这些进攻方,大部分都是依附李家的商贾,早就盼着脱离李家的那一天。只可惜,李待问的官位越来越高,如今更是做了户部尚书,他们只能依靠赵瀚来翻盘。
  赵瀚不派兵打广东,这些人就不敢反抗李家!
  他们一旦反抗李家,就彻底得罪户部尚书,今后只能忠心拥护赵瀚。
  一顿炮轰,院墙终于垮塌。
  “杀!”
  不仅有各族的武装,还有许多打行混混,手持五花八门的武器往里冲。
  “轰!”
  跑最前面的二十几人,冲进院中直接被炸飞,李家使用了桶装万人敌。
  “快跑啊!”
  打行混混们惊恐溃逃。
  邓姓商贾吼道:“攻占李家宅院者,赏银百两!攻占李家宅院者,赏银百两!”
  连续大喊几声,迅速阻止崩溃局面,打行混混们麻着胆子回去。
  双方的火铳兵,并没有列阵射击,估计是未经训练过。都站在障碍物后面,通过院墙缺口,瞄准对方胡乱放冷枪。
  噼里啪啦打了半个小时,别说打死人,被枪打伤的都没有。
  白热闹一场。
  “杀呀!”
  李家宅院的另一个方向,谢氏商贾带着百姓翻墙杀入。
  这些百姓,都是从海边招募的。既是农民,又是渔民,真正的职业是“走私接济者”。
  大明的走私贸易,整体环节如下:内陆制造商——内陆运货商——沿海收货商——沿海渔民——各国海商海盗。
  广东的走私中心是香山县(中山和澳门),沿海渔民通过渔船,将货物从广州转运去香山。可以说,广州、南海、香山的渔民,已经把走私视为职业,取缔走私他们就失去经济来源。
  赵瀚若是占据此地,必须解决渔民的生计问题,否则直接打击走私的话,这些沿海渔民全都要造反。
  明清两朝,在海禁严厉的时候,为何规定海边不准住人?因为海边百姓全是走私者!
  “砰砰砰!”
  又是一阵乱枪响起,几个百姓被当场打死。
  慌乱之下,翻墙入院的百姓,吓得纷纷逃窜。谢氏商贾带着家奴大喊:“杀死一个李家人,赏银一两!”
  这些百姓虽然害怕,但重赏之下,还是绕着花园跑。
  他们不敢面对火铳,却敢杀入居住区,对里边的老弱妇孺下手。
  一时间,李家内院惨叫声四起。
  许多手持火铳的家奴都慌了,他们也有家人在,一个个都冲过去帮忙。
  “杀!”
  另一处院墙,又有人翻进来,瞬间抵定战局。
  足足杀到大半夜,一个活物都不放走,包括李家的丫鬟婆子。
  这些商贾,已经忍了李家十多年!
  与此同时,还有商贾带人,抢夺李家的各处产业。
  还带着家奴、打行(混混)、接济(走私渔民)、拐棍(贩卖人口者),开始从城里攻打广州、香山、南海。
  这些鱼龙混杂的“起义者”,占领城池之后,立即烧杀抢掠,只有参与起事的大户不受影响。
  沿海地区,不仅混混和走私者多,还专门形成“拐棍”这种行当。
  大部分时候,他们属于出海中介,借钱给贫民坐船出海。这些贫民去了南洋,靠打工赚钱还债。也有一些拐棍,直接绑架拐卖人口,把妇女、青壮卖去南洋,或者卖给澳门的红毛鬼。
  一天之内,广州府城、南海县城、香山县城,全部变天,城楼上插着大同军旗。
  由于那些家伙抢得太狠,甚至还侮辱妇女,遭受苦难的城中百姓,看向大同军旗的眼神都带着怨恨!
  三城百姓,不晓得什么天下大同,只知道坏人跟赵瀚是一伙的。
  三城商贾,则派遣信使,前去北方请张铁牛速至。
  驻守英德的总兵陆谦,听闻广州三城已失,吓得连夜往粤西地区跑,否则他又要被包饺子了。
  同时,惠州府城的守军,也杀了将领直接投降。
  费如鹤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广州,然后脸黑得跟锅底一样。这里的百姓,把大同官兵当成入侵者,甚至有秀才编童谣,唱什么赵天王是吃人魔王。
  “兵院,乱贴揭帖的秀才抓到了!”
  “带进来!”
  一个秀才被押到费如鹤面前,他是因为贴大字报被抓的。
  费如鹤问道:“为何揭帖造谣?”
  “呸!”
  秀才往费如鹤脸上吐口水:“尔等烧杀淫掠,迟早有一天遭天谴!”


第255章 【乡约与工业技术革命】
  三个月前,吉安府。
  军队已经撒出去了,赵瀚留在吉安,军政事务一把抓。
  张秉文这位江西布政使,正式升级为三大秘书头子之一,专门负责协助赵瀚处理政务。有点像大明的内阁大臣,但又有根本差异,赵瀚的秘书头子没有拟票大权,而且做的时间久了必须外放。
  “总镇,这有封安福知县的奏文,恐怕要给予格外重视。”张秉文递过来一封公文。
  赵瀚接过来一看,刚开始有些好笑,很快就皱起了眉头。
  本来只是件小案子,而且发生在去年底。
  一个士兵立功受赏,过年回家时,给妻子带回一条铜围髻。这是围在发髻上的首饰,还缀着璎珞、珍珠或其他装饰物,一般要仕女才有资格佩戴。
  这士兵的妻子,以前是地主家的丫鬟。
  她过年戴着首饰出门,炫耀说是金子做的,正好碰到以前的女主人。女主人讽刺了几句,双方随即发生口角,并伴有互相抓头发的行为。
  二人哭着去找村长,村长问明缘由,让她们互相道歉,并承诺以后不再因为此事而争执。
  结果两女都不服气,各自带着家人,又闹到镇长那里。
  一个说对方先辱骂自己,另一个则举报对方佩戴金饰,肯定是丈夫在外打仗抢来的。
  镇长不敢怠慢,立即请人验货,发现是个铜的。
  事情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地主出身的那个妇人,突然闹着要遵守乡约。然后,这群人就开始正儿八经讨论,如果按照乡约,士兵的妻子是否有资格佩戴围髻。
  最终,闹到安福知县那里。
  知县认为,江西的最高法律原则,应该以《大同集》文章为标准。即便《大明律》与《大同集》有冲突,《大明律》也该靠边,更何况只是乡约。
  《大同集》里的文章,既然说万民人格平等,那么普通女子也可以佩戴围髻。
  安福知县给赵瀚写的那封信,并非讨论案件本身,而是讨论如何规范并引导乡约。
  明清两代,在中国广大农村,没有法律,只有乡约。
  除非闹出人命,否则官府根本不管。
  赵瀚放下信件,问道:“你可知乡约是何时出现的?”
  张秉文拱手说:“道理来自《周礼》,真正成文是《蓝田吕氏乡约》。朱子对此极为推崇,亲自动笔改为《增损吕氏乡约》。国朝初年,太祖皇帝推行乡饮酒礼,让有贤名的乡老教化百姓,也让乡老处理村镇纠纷。乡老教化百姓、处理纠纷,也可以视为一种乡约。成祖又将《吕氏乡约》列入《性理大全》,遂传播至天下。至于真正推行,其实是通过阳明心学。”
  “这与阳明公又有何干系?”赵瀚真不知道。
  张秉文解释说:“正德年间,风气败坏。太祖的乡饮酒礼,已经名存实亡,那些乡老不再贤能,反而带头欺压百姓。”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朱元璋用乡老、粮长、里长来统治农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明中期,这些基层统治力量彻底败坏。
  张秉文继续说道:“阳明公在南赣剿匪,除了轻徭薄赋、安置流民、剿灭贼寇之外,还必须教化南赣百姓。于是,阳明公制定保甲制度,以《吕氏乡约》为原本,让每个保甲都订立乡约。南赣因此大治,后来阳明公的弟子做官,在各地纷纷效仿此法。只不过,并非使用保甲,而是召集当地大族,共同盟誓制定乡约。”
  “此法效果良好,嘉靖年间,朝廷下令推广天下。”
  王阳明的影响力,绝不只是开创心学、平定贼寇。他的保甲与乡约法,一直延续到民国,构建了数百年的中国乡村政治生态。
  乡约制定之后,虽然士绅豪族还是乱来,但大部分必须表面遵守乡约。
  也就是说,士绅豪族闹归闹,基本规则还是得遵守,突破底线是要被乡民戳脊梁骨的。
  另外,王阳明的乡约,还影响明清数百年的家规制定。
  乡约可以理解为放大版的家规,在保甲制度下强行遵守。或者,由当地大户自愿加入,一起盟誓遵守他们的约定。
  具体内容有:见善必行,有过必改,尊老爱幼,互相敦促,互相帮助,规范言行,规范礼节。提倡守信,不交匪类,勤勉做事……等等等等。
  每个条目之下,都有细节规定,有人违反就大家一起商量处置。
  张秉文为何提醒赵瀚必须重视?
  因为根据安福知县的信件,许多地方士绅,又在悄悄推广乡约了。或许有一部分人,是出于好心,但更多人恐怕是想抢夺基层话语权!
  许多村长见乡约内容很好,为了方便治理乡村,竟然主动配合士绅搞事儿。
  这是在动赵瀚的根基!
  张秉文不但掌握了数学,还精通了《大同集》,他建议道:“总镇,乡约可以推广,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