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帝国-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船舱是最低等的,低矮狭小的船舱里一条线开了二十几张通铺,不仅光线昏暗,而且通风条件也不好。让整个船舱闻起来有一股酸臭味。
不能不说这个时代中国留学生地风骨,他们起码知道哪一块土地是他们的祖国,知道血管里流淌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血液。他们就像是劳工一样被拖到了欧洲。说是公费留学。其实除了学费。给不了他们什么补助。他们到了英国后,甚至要打工才能完成学业。就算是这样。他们仍毅然无悔地选择了这条万里求学之路。因为他们地祖国还不够强大,都等待着他们学到先进的科学使她强大起来,不再受到欺负,不再遭受屈辱。
他们还记得离开港口时学政交给他们的那篇祭文,那是当年福建船政学堂地学子出国留学时写下地,现在没有一批学子前往留学都会拥有一份。
轮船离开祖国地那一天,学政让他们跪在甲板上,“你们给祖宗跪下吧,有一段时间你们要见不着他了。”看着碧绿的港湾,青翠地远山,所有人哭得像孩子一样。
这时学子中年纪最大的王根生念起了那篇他们铭刻在心的祭文:“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
“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
他们只不过是中国留学生的冰山一角,从1868中国派遣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共向外国派遣留学生一百多万,学成后留在外国的人数是――零。
这时,舱门被猛地一下推开了,两个刚刚出去透气的学子在门口大声道:“快,快出来看。是咱们自己的军舰。”
众学子一听,纷纷丢下手中的书,快步跑了出去。
海面上,“定武”、“振武”已经和“威远”、“济远”、“超武”、“威武”四舰会合,六
的军舰排成一路整齐的纵队向西驶去。
“真的是咱们的军舰。”看到桅杆上悬挂的黄底青龙旗,客轮上的中国学子放声呼叫。旁边的外国人目光怪异地看着这些手舞足蹈,像发了疯一样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感受不到那些学子在异国他乡见到自己祖**舰的心情,那军舰上就是中国的国土。
不过他们总算弄明白一件事,这支挂着黄色龙旗的舰队原来是中国的。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也有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啦,尤其是超过7300吨的“济远”和“威远”,既是在见到的。
邓世昌这时也看到了“克里奥帕特拉”号上不停招手的中国学子,邓世昌回头对桅杆上的信号兵道:“打旗号,让所有人出来列队。”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训练有素的水兵们飞快从舱里跑了出来,在舰桥上列队站好。
“敬礼”一片整齐地手臂摆动,所有人腰板挺得笔直。而“克里奥帕特拉”号上的学子已经兴奋得无以言表,有的甚至流出了眼泪。
这时轮船上层的头等舱里走出一个金发碧眼的少女,她叫海伦。史密斯,是英国一家报业公司老板的女儿。那些文质彬彬的中国人他已经注意好几天了。他们几乎每天都关在舱里,只有在天蒙蒙亮,甲板上没有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才会捧着一本本书走出来。他们待人很和善很有礼貌,却不像英国绅士那样虚伪,海伦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们这么兴奋,表现得这样失态。这让海伦对中国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改革后的第一届科举也开始了,为了平息朝廷中的声音,方怀连明算科都取消了,不过取而代之的是分部报考的制度,即考生有礼、兵、刑、工、户哪一方面的才能,就报考哪一部的考试,五部的考试除了都有四书五经的考试,其它试题是不一样的,像礼部就要对西洋文化、历史、地理、当今形势十分熟悉,兵部就要熟知兵法和枪炮等武器性能,刑部就要熟悉大清律法和各种案例,工部就要通晓天文、算数、物理、化学,户部就要熟悉理财之道和税务法规。
方怀最近很少听到那些酸儒的唠叨了,因为他们全都主持乡试去了。为了防止考生向主考官贿赂作弊,派往各地的主考官在圣旨下达后在五日之内必须离京到各省城去主持乡试。在离京赴任时各主考官不得携带家属或过多的仆人,不得辞客,不得接见旧友,不得游山玩水,可以说基本上是要主考官断绝与外界的交往。
而在京的主考官也一样,在乡试期间要断绝与外间交往,一日三餐及其所用物品的进出必须经过检查,在当时这被称为“锁院”,目的在于使考官“以避请求”。
贡院已经被里里外外细检了一遍,连稍微开裂的墙缝都被一律挖开,以防止考生经常贿赂官员利用贡院房舍整修时机,将预先写好的文章或文字埋藏于房角墙土之中,待进入考场后,再拿出以作答案。
而在贡院外的民居这些日子也被挨家挨户地搜查,凡是有可疑,说不清楚身份的人一律驱逐,连鸽鹞一类的禽鸟也全部杀死。贡院的墙外,每隔五米就有一个士兵站立,即便是这样还设有巡逻队,真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过去。
京城贡院的大门前,差役排成两行,考生则排成一溜,从中鱼贯而入。轮到自己时,上前开襟解袜,两个差役搜检一人,这些考生都穿着规定的拆缝衣服,单层鞋袜,以便搜检。搜完全身,差役还要察看砚台和毛笔,看砚台底部有没有贴着纸,毛笔笔杆是否有问题。另外,所带的糕饼饽饽,也要逐个切开,因为清代乡试时,许多的考生都请善于书写蝇头小楷者抄写四书五经于薄如金箔的纸上,所以差役只要有发现一点纸屑都不会放过。
这样防作弊的手段可谓是登峰造极,张、杨锐、杨深秀他们检查完时已是大汗淋漓。清朝科举作了明确的规定:“生儒入场,细加搜检。如有怀?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个月,再问罪发落。”所以即使他们心底无私也一个个紧张得要命。
进入考场后,他们很快找到了自己位子,是一个个好像沿街店铺似的阁间。不多时,一张张由礼部专门刻字匠、印刷匠刻字印刷的试卷发了下来,这些试卷的数量都是受严格控制的,绝不会多印一张。
张他们拿到试卷后心才平静下来,开始成竹在胸地答了起来。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导火索
城贡院的勘卷室,摆着一叠又一叠“弥封”了的卷子封”,是指考试完毕后,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记录都要被封贴起来,称为“弥封”,旨在使考官“莫知举子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爱憎、厚薄于期间。”
不仅如此,弥封之后,为防止考官通过辨认笔迹作弊,又命誊录书手用朱笔照着考生原卷誊录一遍。录完毕后,试卷由誊录所转送到对读所,以校对朱卷(誊录之卷)与墨卷(考生原卷)是否一致,若有差错则要立即改正。试卷对读完毕后,朱卷被送到评卷官员手中,评阅官根据随机的抽签分到所要批阅的试卷。
“你们都到了?”大学士看了看厅中众人,今天是拆封放榜的日子,按规定必须是所有阅卷官员在场仔细清点后才能拆封。
徐桐身为京城顺天府的主考官自不例外,他此时又看了看道:“西学的宗卷有没有送过来?”
旁边一个年老的官员道:“已经送来了,下官和诸位同僚已按名次高矮放好了。”
徐桐点了点头,上前拿起中学西学总分排在前几名的试卷看了起来。对这一届生员的质量他还是很满意的,尤其是他亲点的中学前几名,不仅行文流畅,论证严密,意蕴深刻,更难得的是见识广博。徐桐就是担心他们因为西学不过关,而名落孙山。那就是朝廷的损失了。现在朝廷被洋务派和维新派那批人搞得是乌烟瘴气,只知道去学习西洋器物,不知道端正人心,一个连自己文化都丢了地国家,就算学全了别人的东西又有什么用,那不是数典忘祖吗?
徐桐再仔细核对过一遍试卷数量,然后道:“开始拆封吧。”
所有官员这时拿起桌上准备好的竹签开始小心地剔除封条,名次由低到高。每拆除一份封卷,官员就会大声念出考生的姓名、籍贯。然后有旁边的誊录官员记下来。到了最后几份,各个官员都有些兴奋,京城乡试的前几名在会试中最少也是一甲之列,说不定将来他们之中就能出个殿阁之才。要知道这个时代门生老师的关系可是很不一般的。
最后十几套试卷的封条被一一拆开,在场有几个官员地脸色变了一变,翰林院编修曹箴不着痕迹地移到徐桐身边指着几份试卷道:“大人,这几个人都是‘白石精舍’出来的。您看是不是把他们的名次……”说着曹箴作了个打压的手势。
在场官员不是出身翰林院就是来自礼部和御史台,这三个地方可谓是守旧派地大本营,他们一向和洋务派势同水火,现在又把郑观应、严复等人为首的维新派恨上了。两派人在《大清日报》上为了一个变与不变。师今还是法古的问题吵了个天翻地覆。这次为了科举之事也是如此,最后方怀不得不折中处理,由守旧派主持乡试。由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代表容闳主持会试。
现在五门乡试中。有三门地第一名是维新派的。张点了户部制举第一名,杨锐点了礼部兵举第一名。杨深秀点了工部制举第一名,这怎么不让在场的这些官员闻之色变。虽然这科举对官员行私防范得极严,但他们要不一个试子的名字往下挪几名还是做得到地。要知道第一和后面几名的差别是很大的,这时众人都看着徐桐。
徐桐面色冷峻,看了一眼曹箴,又拿起张、杨锐等人地卷子,依旧是爱不释手。徐桐看着这些卷子,默然良久道:“我们这是为国选才,不可因一己之政见而害试子之前程,朝堂上可以争得你死我活,但背地里却不可做这?且之事。此次乡试还是点他们第一,试卷送去礼部磨勘,没有问题就让他们参加复试吧。”
磨勘是指各省乡试放榜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中式举人地朱墨试卷运送到京城礼部检查。目地在于“防弊窦,正文风”,检查中式举人的试卷中是否有抄袭雷同地,是否有文理不通的等等。倘若发现有作弊迹象的,中试举人便要被黜革。
中试举人在经过磨勘后,还必须经过复试才能参加下一级的会试。复试于京师贡院内举行,试题为时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复试的题目往往是皇帝亲自拟定的,所以徐桐这样说等于把张等人送入会试了。
“大人高风亮节,我等不及。”厅中官员此时敬服道。接着,众人便开始撰写各门乡试的红榜。
而徐桐则摇着头叹着气走了出去,嘴里念叨着:“可惜了,可惜了。”
乡试的结果果然惊呆了很多人的
大批拥有维新思想的学子通过了科举,他们将逐步替那些腐朽的官员,完成方怀的换血计划。不过在光绪十一年九月这场科举变革,至少在现在,还只是引起人们更多的惊叹,或许有少数人意识到了这批拥有新式思想的学子将会对官场产生的冲击,但在这些学子走入官场前,他们也无力做什么。所以中国社会,不管是陈腐的,还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