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清帝国-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看马车就要出了西华门,突然宫墙内侧斜斜冲出一彪人马,所传服饰与禁宫侍卫大不相同,俱是清一色的新式军服。为首两人在马上大喊:“传皇上口谕。今夜任何人不得出入宫门。宫门侍卫速速截下前面马车。”

    依林阿闻言顿时面无人色,在这紫禁城中有特权策马狂奔除了皇上就只有皇上亲点的御林军。而为首两人赫然是御林军地两位副统领,董恩平和张占奎。

    说起二人在民间都大大有名。薰恩平的父亲乃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养子。薰海川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桃花山上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结果大败。于是他请见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傅叮嘱:技艺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唯唯应诺。然而回家之后偶与人争,以致出手伤人,官方缉拿甚紧,董遂净身为阉,隐于京师肃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监。一日,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薰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薰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方怀前生虽未练过武,却是听说过这两位在晚清武林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第二的人物。所以想方设法把二人弄入宫中,他回到这个时代地几个心愿之一就是要重振中华民族的尚武之心,为这个民族培养出强健的体魄。

    薰恩平乃是董海川门下最杰出的弟子,与大刀王五、张占奎以及杨露蝉门下最强地弟子杨承宏并称宫中四大高手。

    至于张占奎,可能少有人听过,实际在历史上他乃是与他同乡霍元甲齐名的人物。他的弟子韩慕侠解放前是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韩慕侠在晚清武林榜上排在杜心武之下,位列第七,还要在燕子李三和少林海灯大师之上。

    自从将京畿各营编为禁卫军后,皇城地守卫便略显单薄,由是便有了这支御林军。这御林军虽只八百余人,却是皇上最亲近地力量,长期驻扎在紫禁城内。看到他们,依林阿便知道今晚地事情败露了,到时只要稍微一查,便可知道自己与“乱党”勾结,少不了要在菜市口挨上一刀。

    却说人到绝境多能做出疯狂之事,依林阿却是灵机一动,冲着西华门内一众发愣的侍卫大喊道:“不要听他们地,车上坐的上皇上,他们是要行刺皇上,大家护驾。”

    守宫门的侍卫都是八旗出身的子弟,武艺本事不去说他,一个个身份却是不低,平日里却处处被御林军压上一头,不仅薪俸不如,便是手上的装备也是远远比不上,因此早有怨气憋在心里。此时不明情况下被依林阿一番鼓动,正所谓“功大莫过于救驾”,想到依林阿刚才的神秘和对车中人的尊敬,不由信了七分,竟都把枪端了起来。

    依林阿见此情形,端起手中的毛瑟对准马队就是一枪,顿时西华门内枪声响成一片。冲在最前面的两骑身形一矮。而后面地骑士则纷纷在马上回击。

    而此时那辆黑色的马车竟不管飞来飞去的枪弹,硬是要往西华门外冲。马车顺着墙根斜斜冲出,眼看就要没入宫门外的夜色之中。

    马队为首两骑突然加快了速度,脱离了后面的骑兵,直冲城门而来。大雨之中只见两匹无主的战马撒蹄狂奔,上面的骑士却不见了踪影,显得极为诡异。不过依林阿此时却顾不上害怕,和一众侍卫疯狂向两匹马射击,最终二马相继发出哀鸣。跪倒在宫门不远处。

    就在此时,原本无人的马上突然窜出两道身影,一个鹞子翻身落在城门内。“砰砰”一通枪响,包括依林阿在内的八名侍卫全部倒在地上。原来刚

    平和张占奎两人使得是“蹬里藏身”地绝技。所以见人。

    再看那辆马车,此时歪歪斜斜停在墙根处。董恩平和张占奎相视一眼,各提手中短枪靠了上去。

    驾车的老太监身中数枪平躺在车辕上,已经没了气。而车帘上则满是血迹。张占奎掀开车帘看了看,把手垂了下来,向董恩平微微摇了摇头。长着一张庄稼人脸的薰恩平叹了口气,不知是为车中的死者难过。还是松了一口气。

    接到慈禧地死讯,方怀微微愣了愣神。想不到这个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女人就这样去了,这一刻。方怀不由感叹生命的脆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场面。也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后世历史学家研究地遗言,只不过简简单单地死在乱枪之下。想来她在这起事前夕露夜出宫。乃是为了一旦事败也能有一条活路,二是担心起事时宫闱之乱,毕竟每次兵变都伴随着纵火、哄抢等不测之祸的发生。只是想不到最终他还是没逃过这样的下场,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慈禧,几乎就是清王朝阴险、毒辣地代名词,论及在政治上翻云覆雨的手腕,实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人。就说这一次,如果不是方怀心血来潮,突然摆驾景琪阁,恐怕中国地历史又要回到老路上去,思及这一切,方怀不由一阵后怕。所以他才对慈禧下达了必杀令,哪怕背上一个不孝地罪名,也绝不能让这个女人逃出宫去。一旦慈禧和世铎那群人会合在一起,必定会削弱方怀大义地名义,毕竟慈禧是先帝同治的生母,还是很能够迷惑一些满清勋贵。方怀需要一场血来清洗旧地制度,却不需要一场大的动乱。

    不过慈禧终究逃不过女人天生的缺陷,纵观历史上慈禧在几次关键时候的表现便可以清楚了解到这一切。如果今日她不是急急忙忙逃出宫去,而是冒险留到礼亲王世铎起兵的那一刻,也许这个计划连最后一个破绽也不会留下,而自己说不定真的着了他们的道。

    想到这里,方怀实在有些唏嘘,如果历史真的有“假设”这一种说法,也许1886年7月的这场政变会让后世诞生无数遐想,就像自己的出现不过是另外一个“假设”。摇摇头,甩掉这些光怪陆离的思想,他得去应付另一场危机了。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孩儿无能,累皇额娘受惊了。”一身戎装的方怀跪在慈安的面前。外面稀稀拉拉的枪声远远地传来,显示乱军已经和宫中侍卫交上了火,而间或参杂的沉闷声音却是叛军的炮火。身为皇权至高象征的紫禁城竟然遭到叛军攻击,实在是千古未有之事。然而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方怀不由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一直以来,他都把外部敌人当作首要目标,一切行动计划也是围绕打击外部敌人而制定的,包括中法之战和这一次中英之战。而对内,他则主要采取的是安抚措施,这与他所处地位和阶级分不开,毕竟他不可能像那些革命志士一样把这个封建王朝推倒重建,因而他所能作的就是拉拢一派打击一派,平衡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力量,以促使先进的阶级渐渐取代落后阶级在统治集团中所占的比重。然而落后阶级就会如此心甘情愿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吗?不。而且他们还是固有的既得利益阶级,就更加不可能。这次兵变不过是矛盾积累得一个总爆发。

    自己把对手想得太简单,而把自己想得太伟大了。以为一切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殊不知一人地力量何其渺小,如何一个甚至几个集团相争。改革科举、振兴工商、废除旧的八旗制度、对外保持强硬力争国权,这些举措确实把中国带上了一条新路,但也把封建王朝内部各个势力几乎得罪了个遍。看似现在面对的只是满清勋贵这一个利益集团,但实际上这样大一场兵变若没有其它集团的通融、疏忽、默许,恐怕打死自己也不会相信。究其根本,是因为这一次自己违背了当初制定的。扶植先进集团打击落后集团的原则。当亲自推动历史的发展,这种感觉让人无比陶醉,也让自己迷失在这样的感觉中,而从幕后走向前台。**裸暴露在敌人面前。如果不是这一次无比幸运,那么中国的历史又将回到老路上去。

    自从以前锋营、骁骑营等京畿十二营组建禁卫军后,宫中侍卫人数便削减到不足三千人,而今天御林军和侍卫又因为误中敌人地调虎离山之计而被抽调了大半。此时宫中的卫戍力量不过千人出头。

    而乱军的人数高达五千!一方是蓄谋已久,另一方则是仓促应战,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侍卫这时慌慌张张跑了进来:“启禀皇上、太后,乱军已经攻破了东华门。杀入宫来了。”

    方怀一听,复又跪倒在地对慈安道:“乱军其势汹汹,还请皇额娘移宫暂避!”

    慈安此时却仿佛没有听到外面的枪炮声。淡淡地将手中茶碗放在几上:“天子自有上天庇佑。那些乱臣贼子焉能得逞。皇上无需心急。”

    方怀见慈安一副老神在在地样子,不由暗自着急。宫门已破,乱军肯定就冲着自己居住的养心殿和慈安居住的钟翠宫而来,只有利用紫禁城殿宇众多,和叛军做逐院逐院的争夺,才有希望拖到葛依克勒。全亮地援军到来。

    方怀还要再劝,慈安微微抬手示意道:“皇上稍安勿躁,你看你这一急,下人都跟着慌了,坐下来歇息会吧。”方怀这才发现身边的侍卫一个个神色紧张,脸上都是虚汗。

    “是,皇额娘。”方怀扶着几子在慈安旁边斜斜坐下了,尽量让自己的心神稳定下来。

    外面的枪炮声越来越近,甚至还可以听到两军地喊杀声,显然世铎他们也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只要抓到自己和慈安,大局就定了,所以乱军至少有一半是直奔钟翠宫而来。

    虽然不停地告诉自己要不紧张,但豆大的汗珠还是从脑门上不停地渗透下来,这时又一个侍卫急匆匆跑了进来:“启禀皇上、太后,乱军已经打到宫门了,还请皇上、太后暂且移宫回避。”

    方怀闻言,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刚要迈步出去,却回头看了一眼慈安,却见她双目微颌,手中转动着佛珠,竟是入定了。

    方怀

    愣,又慢慢坐回到座位上,挥手示意让侍卫下去。史上对这位东太后地评价。

    “大智若愚”地慈安皇太后。慈安死后谥为孝贞显皇后。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地看法未免有失偏颇。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10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0荣宠不衰,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不敢失礼”。遇到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