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李茂根便是对着京城方向郑重跪地磕头,啪啪啪,三个响头磕在地上。真诚无比。
    一众村民这时候自然也是跟着齐齐下跪磕头,这真心实意确实是百姓发自内心。
    磕完头之后,李茂根站起身来,又是对大家说道:“你们都听好了,现在皇上要打鞑子了,要出兵辽东了,要去收复辽东失地了。
    这可是我大明的大事,老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时候我大明虽然国富民强,但是打鞑子那也不是一座金山银山就能办得成的事。
    现在许多府州县衙都在召集当地乡绅百姓,号召大家踊跃捐款献粮,为我大明打鞑子尽一份心力。
    虽然皇上也没有特意下旨,但是这都是咱百姓的一片心,我李家村自然也不能落人于后。
    你们大家回去之后合计合计,多少是个意思。
    另外皇上也下了旨,要在全国征集一百万民夫,帮助大军运送粮草辎重。
    这不是徭役,这是给工钱的,不但给工钱,还管来去路上的花销。
    不过皇上这么好对待咱们,这运送粮草本就是咱们应尽的义务,就是皇上给我们工钱,我们也不好伸手拿啊,你们说对不对?”
    “是是是。”
    “皇上这么好,这工钱真不好意思拿。”
    大家一阵应承。
    李茂根又道:“所以大家家里谁愿意去,就到我这里来登记名字。”
    刘茂根话说完了,大家这才是齐齐松了一口气,原来是为这事啊。
    松口气后,大家又是振奋无比,原来皇上要打鞑子啊,哎呀,大家早就在传皇上什么时候可以打败鞑子,收复辽东。
    没想到这才几年时间,皇上真就要动手了,这可真是咱们大明的大事。
    李老汉第一个站出来,拍着胸脯说道:“里长,我捐银五两,再捐番薯十石。”
    众人听了都是一惊,感叹李老汉的大手笔。
    要知道这五两银子和十石番薯,这对于一个小老百姓来说,那可不是一笔小财啊。
    这要放在崇祯年间,这样的一笔钱粮,那就足够买几十条人的性命了。
    然后这时候李老汉却是眼不红,心不跳,毫不眨眼便是给了。
    李老汉这时候又是慷慨激昂,说道:“要不是皇上给咱老百姓好日子过,咱们李家村哪里还有活路?
    想我那几个苦命的孩子,若是当初活下来,现在也,,也,,,
    不说了,只可惜他们没有赶上好时候,现在皇上要打鞑子,我们老百姓受了皇上恩德,难道不应该出力吗?
    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李老汉没读过书,但这句话我娘还是教过我的。
    乡亲们,你们也不要落人后面,让别人在后面戳我们李家村的脊梁骨。”
    “对对对,李大叔说的对,我也捐一两银子,再捐一石番薯。”
    “我也捐一石番薯。”
    “我捐半石。”
    “我李大宝捐三两银子。”
    “我捐两石番薯。”,,,
    村民们在李老汉的带头下,人人都是踊跃捐款献粮,不甘人后。
    而这个时候李老汉的小儿子也是站出来说道:“里长,我要报名当民夫,去给朝廷运粮。”
    这句话若是放在十年前说,那必然会遭到李老汉以及一众村民的劝阻。
    毕竟那年代当民夫,那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许多民夫都是受不了路上的严寒酷暑,还有小吏的刁难,死在路上。
    有的人甚至因为战情紧急,民夫直接被拉去当炮灰,死了也就死了,连个尸体都找不到。
    但是现在李老汉的小儿子说出这话,大家却是向他投来了赞赏的目光。
    当今皇上英明神武,手下军队乃是百战之师,人人以一当十当百,跟着这样的军队运送粮食,那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而且如果机会来了,立了个什么小功劳,那兴许还能捞个三等功二等功回来,那可真就光宗耀祖了。
    “好。”
    李老汉大叫一声好,然后大手一挥,说道:“狗娃子,你大胆去,就算回不来,爹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
    有李老汉的小儿子带头村里又有十几个年轻汉子站出来,表示要去应征当民夫,给朝廷运送粮草辎重。
    看着大家踊跃捐款献粮,积极报名应征当民夫的壮观场面,里长李茂根这个时候也是感慨万千。
    还记得十几二十年前,那时候他还不是里长,但是他也曾见过当年老里长号召大家捐款献粮,并要求大家给朝廷当民夫的场景,
    但那时候人人都畏之如虎,打生打死捐不出一个子,去当夫,那更加是像去鬼门关一样。
    和现在的情况真是天差地别。
    什么是民心?这就是民心,这真是民心所向啊,皇上如此得人心,还愁打不赢鞑子吗?
    李茂根心中激动,最后也是忍不住大叫一声好,“你们没丢我李家村的脸,来,来,来,大家都来我这,我来给你们登记。”
    
    

第七百三十七章 很好
   
    李家村的这一幕,这时候也是在无数地方上演。
    老百姓人人都是踊跃为朝廷捐款献粮,积极应征当民夫。
    这些都是老百姓自发的行为。别说是像陕西、河南这些西北之地,便是那江南之地,也有许多的读书人,
    他们这时候听闻朝廷要对鞑子用兵,人人都是激动异常。纷纷效仿当年的班公,弃笔从戎,直接便把书本扔了,提着一把剑,拉着一匹马,便是仗剑走天涯。
    说是要响应朝廷号召,去给朝廷效力,便是当个小兵也无妨。
    不过这年头的兵那可不比以前,以前这些读书人要当兵,朝廷自然求之不得。
    只要这些读书人愿意,那直接就可以进军队当一个总旗百户什么的。
    然而现在当兵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是需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才能走上战场。
    所以他们的这个梦想,最终也只能是被定格为梦想。
    不过在被朝廷拒绝后,这些文人士子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去,而是借着机会游历一番天下,期待凭着路上的见闻,做出一些锦绣文章,也好流传后世。
    皇宫,御书房。
    此时李起背负双手,静静的站在窗边,遥望着天上那蔚蓝的天空。
    身后,锦衣卫指挥使王孝珍,这时候正在向李起汇报着这时候大明发生的一切。
    当然,现在主要汇报的是老百姓积极自发为朝廷捐款献粮,并且积极应征当民夫。
    这样的壮举自然也是被王孝珍着重对待。
    王孝珍主要的工作就是监视地方,以及朝廷上的文武百官。
    像这种捐款献粮的事情,最是容易被贪官污吏上下其手,所以这时候王孝珍也是命令手下在这方面着重侦查。
    不过好在现在大明上下,上至府州县衙,下至乡村小庄,财务都是要公开。
    以每一个村每一个里为单位,里面都要有一个告示牌,上面会记录村里的收支情况。
    像这种积极捐款的账目,自然也是要被登记上去,以供村民核实,同时也向隐藏的锦衣位来进行监督。
    因为人手有限,锦衣卫也不可能巡查到每一个村,不过哪怕是十个抽查一个,
    甚至二十个三十个村抽一个,这样的抽查力度也已经足够震慑有心人,让他们不敢上下其手。
    汇报完毕,王孝珍最后说道:“皇爷,这真的是民心所向啊,我大明百姓皆感念皇上仁义恩德,这时候踊跃捐款助粮,应征从伍,真可谓是盛况空前。
    皇上英明无双,我大明必胜。”
    经过多年的锦衣卫历练,使得王孝珍办事比以前沉稳的多,说话也更加有水平。
    李起没有说话,王孝珍也只是在后面弓着腰,耐心且恭敬的等待李起的最新指示。
    过了许久,李起才是说道:“都是百姓的一片心意,朝廷收也就收了。
    不过基层小吏这方面,还有负责接收的户部,你要认真侦查,断然不能给他们可趁之机。”
    伸手捞钱这种事情最难度约束,但也最容易杜绝,难不难,容不容易,就看第一次用没有把握好。
    如果第一次没杜绝好,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崇祯年间贪官污吏遍布,便是因为这个头没有抓好。
    当然,这个头也不是在崇祯年间才有的,在之前很早一段时间就已经出现,
    并且官员们认为捞取好处,早已成为习惯和理所应当的事情。
    如果官员们对这种行为竟然达成如此荒谬的共识和默认事实,那么这也意味着整个体制的崩坏。
    “是,皇爷,请皇爷放心。这段时间孝珍已经将所有锦衣卫洒了出去,让他们四下侦查,
    孝珍保证一旦有人上下其手,则必然逃不过孝珍耳目。
    至于这户部官员皇爷更加不用担心,他们的举动尽在锦衣卫掌控之中。
    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出身,为官多年,且学识过人,皇爷雷霆手段,英明神武,这些人也不敢伸手。”
    “很好,孝珍,这几年你进步很大,朕很欣慰。”
    李起夸赞了一句,只让王孝珍心里是激动不已。不过王孝珍面上却依然郑重无比,“都是皇爷栽培的好,若不是皇爷,孝珍我又算个什么东西。”
    李起微笑着摆了摆手,“不用怎么说,还记得当年你叔父王公公伴随父皇身边,那时候朕年岁也不大,你叔父还背过朕呢。”
    说到这里,李起叹息一声,“没想到世事变幻莫测,家国竟是遭遇那般事故,父皇也是死了社稷。
    不过好在身边也有你叔父伴随,不至于黄泉路上孤单一人,无人作陪。
    就凭你叔父的这份忠心耿耿和节义,只要你王孝珍好好当差,王家百年富贵定少不了你的。”
    “孝珍多谢皇爷恩赐。”
    虽然说王孝珍是个太监,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家人,并且这时候他也和另一个宫女绝成了对食,恩爱融融。
    李起见他们恩爱,特下圣旨,让他们成婚,还在宫外赐予了府邸,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日子。
    去年王孝珍还收养的一个孩子做义子,家里也是更加欢声笑语,让王孝珍生活有了目标和动力。
    有了家,所以他自然也希望为自己的家人赚得一份富贵和体面,现在有李起这一番话,他心里顿时有了底。
    “好了,下去吧。”
    “是,皇爷,孝珍告退。”
    王孝珍走后,李起依然背负双手,在窗前静静的站着,目光只是看向苍穹,好似要在那虚无缥缈的云彩中找寻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李起转过身来,走出了御书房。
    御书房外,李起见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他们三人还是千年如一日般的静静守卫在那里。
    此时的魏千章和魏万章他们又是各自有了家庭,生养了小孩,生活作息也是变了不少,只要一下值,便往家里跑。
    其实他们以前是有婆娘孩子的,不过后来李闯破京师,紧接着鞑子又占据了京城,他们的家人在这场大乱中也是失踪了,至今没有下落。
    

第七百三十八章 你愿意吗
   
    李起吩咐王孝珍给他们查过,结果让人痛心。
    原来他们的家人和许多不幸的百姓一样,都是在那场巨变中被杀害了,连个尸体也不知道被埋在了哪里。
    李起没有将这个结果告诉他们,只让他们在心里保留一丝希望。
    魏千章,魏万章两兄弟从新开始了,但是刘桃树至今还是孤身一人,历经沧桑,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