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大军绝不然,历史上所有的兵书都有两句话被反复提起,第一句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二句就是“断其粮道,必可不攻自破!”
    这两句话出现的次数就直接反应了粮食对一只大军的重要性,所以说这断粮不是开玩笑的,那是确确实实的致命威胁啊。
    韩信牛吧,当年也差点因为粮草翻船,那时候韩信奉刘邦之命率一万大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急行军,意图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以此达到扩张实力,削弱项羽的目的。
    当时的赵王命陈余统帅二十万大军迎战,陈余将二十万大军屯驻在太行山的井陉口,占据了有利地形,准备和韩信决战。
    面对着陈余的二十万大军,韩信丝毫不放在眼里,但是陈余帐下的一个将军却是差点要了韩信的命。
    这个将军叫李左车,他了解了一下韩信大军的情况,便是对陈余请命,说道:“汉军长途千里,必是军疲粮少,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我军可谓是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大营,便可万无一失。
    若是再给我三万兵马从间道出现在韩信大军后方,断其粮道,韩信必败,尽歼其军易如反掌。”
    面对李左车的建议,陈余竟然是没有采纳,你说他手上有二十万大军,韩信只有一万,即便是李左车的意见不好,但是分他三万人又有什么很大关系呢,分出去了这不还有十七万吗?
    但是陈余就是没有采纳,反而是和李左车的意见反其道而行,主动邀战。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陈余二十万大军竟然是被韩信一万人杀的大败,死伤不计其数。
    但是当战后韩信问起陈余如何带兵的时候,有人对韩信说了李左车的意见,韩信感慨道:“天意啊,若是陈余用了李左车的计谋,我韩信必死无疑!”
    李左车的意见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断韩信粮道,让韩信大军粮草断绝,军心动荡,最后稳操胜券。
    韩信面对粮草断绝的局面,都如此感叹,可见粮草对一支大军的重要性。
    二十多万人若是粮草断了那是什么情况,打山鸡野兔?
    你就是把方圆百里的山鸡野兔全打了也不够塞牙缝。
    吃野草树根对付一下,一顿两顿的还凑活,吃多了会死人的!
    这些倒还是其次,问题是军心啊,这是最要命的,粮草一断,手下人什么心思都冒出来了,
    一个断粮的将军是个好将军吗?当然不是,那跟着他还有前途吗?当然没有!
    那就走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难不成还在这里等着饿死,老话说宁做撑死汉,不做饿死鬼,不走干吗?
    你说这将军的人头到了对面那边值多少钱,有没有一万两,没有一万两也该有几千两吧,会不会还能换个官当?
    这些个胡乱心思足可以在数天之内将一只大军摧毁。
    在生死面前能够坚守底线的人本就不多,你再指望每个人都是不畏艰险死难的英雄,最后能陪着你一起挨饿一起死,那就不能怪别人要离开你,要杀你,只能怪你自己太天真了。
    李起自然也是明白各中的道理,他可不会天真的以为这二十多万人会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一起饿死,这不是笑话吗?
    于是李起立即是让人叫来了岳来,戚正,黄廷,刘凤成,吴天明等人,大家凑一块想想办法,看看能够有什么法子解决。
    开玩笑,这可是事关二十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李起就是再能耐,那也变不出粮食来啊,一个人两个人的还好办,这么多人,你以为李起真是神仙啊。

第两百三十八章 出外靠朋友
    很快,众人便是来了,李起将此时大军即将要断粮的事情告诉了众人,征求众人的意见。
    大家知道大军即将要断粮,也是心惊不已,但是这可是事关二十多万人的粮草,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时之间,他们也是不知该往何处筹措粮食。
    见大家都是一时没有主意,李起说道:“我有个提议,你们参详参详。”
    说着,李起将一副简易的地图摊开,指着自己的位置说道:“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出门在外,自然也得走到哪,吃到哪,要不然,一路上路途遥远,哪里有那么多的粮草供我们筹措。”
    李起这话的意思已经是不言自明,那就是要就地筹措,如今自己大军离开了应天府,来到了河间府,难道李起的意思是要攻打河间府?
    见众人投来了询问的目光,李起微微一笑,道:“京畿之地尽在鞑子之手,这河间府又是京畿之地的重要府州,还算富裕,若是我们去跟那河间府“借点”粮草,再加上河间府的义绅一定也会慷慨捐助,两者相加,想来筹措大军十天半个月的粮草还是不成问题的。”
    众人听了李起的话,哪里还能不知道李起嘴巴里面说的“借”是什么意思,
    他们也都是认为可行,毕竟这时候河间府在鞑子治下,打河间府,那就是打击鞑子,这样一来,既可以削弱鞑子的实力,又可以补充自己的粮草,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岳来首先赞同道:“殿下说的不错,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们大军一路行军千里,路上途经的各地朋友自然也是会乐意“帮助”的嘛!”
    “对对对,这些个汉奸个个跟狗热情对待他们的鞑子主人,现在我们来了,想必他们的热性程度也不会差。”
    “不错,不错,就找他们“借”,能借一点是一点。”,,,
    “呵呵呵,,,”
    李起见大家这样说,不由得是呵呵笑了起来,心说他们这些人还真是上道,自己不过是稍稍一说,他们立马是心领神会,很好,很好。
    不过李起还是郑重说道:“不过我们也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毕竟这鞑子大军估计这时候差不多也该回来了,若是再引得他们来追,那可就麻烦了。”
    见李起这样说,郭云龙便是站出来说道:“殿下尽可放心,鞑子大军回返,那是因为他们要救京城,现在京城无事,他们一路疲惫不堪,一个河间府他们不会太上心,一时半会的不会来的。”
    郭云龙的话也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开玩笑,鞑子也是人,一路上急行千里的回军救援京城,这时候他们估计个个累的跟狗一样,就算是多尔衮拿鞭子抽,那也没多大用。
    李起也是赞成郭云龙的分析,毕竟鞑子的德性也就那样,不过李起还是叮嘱道:“郭将军说的不错,不过我们也不能麻痹大意,你的手下人马要时刻侦查大军四下动静,把网铺大一点,万万不可让鞑子钻了空子。”
    郭云龙郑重抱拳应诺,“是,殿下放心,只要有我在,便绝无鞑子可趁之机!”
    “好,你办事,我放心。”
    郭云龙得了李起这句话的夸奖,顿时是激动的老脸通红,连胸口都是起伏的厉害,“为殿下效死!”
    “好好好,,,”李起高兴的连连说好,心里早已经是乐开了花,李起心说这年头的人也太实诚了,不过一句话罢了,瞧把给他激动的。
    而后李起也是立即做出了安排,命人将自己要借粮的意思传达给河间府衙的鞑子朝官员,让他们早点准备一下。
    同时,李起也让大军向着河间府府城治所河间县城行军,试图以二十几万大军大军压境的巨大心里压力,顺利的借出河间府的粮草。
    反正大军也是要经过那里的,也不过是加快了一点脚步,到时候再在那里停留一下,也耽误不了什么事。
    对于这一次借粮,李起还是抱着能不打就不打的打算,毕竟自己这时候携带的人马实在是太多,其中老弱几乎占了一半,若是动不动的就开打,后果难测,
    毕竟这些人都是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万一到时候个别人见血逃散,引发大规模的崩溃踩踏,那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所以在自己没有稳定之前,一切以稳定为主,简而言之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
    很快,李起派去的人便是到了河间府治所府衙,见到了鞑子知府范保严。
    只听李起使者说道:“范知府,定王殿下说了,这次向你借粮也不多借,三万石,而且请你放心,这是借,有道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定王殿下说了,这粮食以后一定如数归还,绝不打拖欠,可以给你打欠条!”
    “三三三,,,三万石!”
    范保严一听李起要借三万石粮食,舌头都打了结,说话都不利索了。
    想要呵斥使者,但是摄于李起的威名,又是不敢无礼,但是要他拿出来三万石粮食,那也是拿不出来的,这下他不由得是犯了难。
    借吧,不说现在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就算是有,那也不敢借啊,要不然,到时候朝廷那边怎么交代。
    但是不借吧,此时李起听说有二十多万人马,这要是惹火了李起,后果不堪设想。
    好半天的,只听范保严讨好的说道:“这么的多粮食,你叫本官哪里是寻,不知道这数目还有没有的商量?”
    范保严心想只要数目不是好大,自己若是可以想办法拿得出来,那就趁着李起还没有来,赶紧把粮食送过去,到时候对朝廷那边说是被山贼强盗洗劫,想来还是可以遮掩过去的。
    但是谁想那使者却是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样子,“不行,三万石,一石都不能少,殿下连欠条都写好了,殿下金笔御书,难不成还能更改吗?”
    说着,使者从腰间掏出来一张借条,将之交给了范保严。

第两百三十九章 借东西的变债主
    范保严手里拿着欠条,心里只想要骂娘,就这张破纸,你拿来跟我换三万石粮食,你以为我会变啊!
    见事情无从商量,最后范保严也是咬了咬牙,义正言辞的说道:“本官身为大清地方父母,两袖清风,府衙也是没有存粮,要借粮,没门!你告诉定王,就说我要粮没有,要命一条,要借就来取!”
    使者也不多说,道:“好,有你这句话就行。”
    说完,便是走了。
    范保严见他走了,也是不敢怠慢,立即是叫来了师爷商量,看看他有什么对策。
    师爷一脸的尖耳喉腮,鬼头鬼脑,知道范保严竟然是拒绝了李起借粮的提议,不由得是大为着急,道:
    “东翁你糊涂啊,那定王势力滔天,连京城都被他围了三天,最后还是摄政王将坤兴公主释放,这才是躲过一劫,现在他来找我们借粮,就凭咱们这破墙烂瓦的,哪里是他的对手,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范保严听了师爷这话,吓得又是脸上惨白,“可可可,,,可是本官实在是拿不出那三万石粮食啊,再说了,拿了粮食,这么大的坑,你叫本官怎么去填啊,朝廷怪罪下来也是要掉脑袋的啊!”
    师爷气道:“东主你糊涂啊,人这辈子哪里还能没有砍,但是最要命的那道坎永远是眼前的这一道!
    这时候你竟然还想着以后朝廷会不会怪罪,以后那是以后的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眼前的坎过了,要是过不了,不用朝廷来怪罪,现在你就活不了!”
    范保严被师爷说的吓了一跳,“那我怎么办啊?”
    “赶紧筹措粮食,有多少筹多少,还有那些个乡绅富户,让他们摊派,每家每户出多少,一石都不能少,我们河间好歹也是十县两州的大府,又是京畿之地,只要尽力筹措,又能差到哪里去!”
    “那万一筹不到那么多呢?”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