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一刻钟就成了大花脸。
“驸马爷,您要修什么样的路啊,怎么这么费银钱?”魏忠贤憋了一路,还是问了出来。
刘卫民一边打着鸡蛋,一边随意说道:“修铁路,铁路路轨下面要铺设石子,上面要有枕木,枕木之上才是真正钢铁路轨,而且还是精钢,花费颇多些。”
“修北京至西安铁路,说实话,这条路估摸着是亏了的,若是北京至苏杭,那是包赚不赔的,只不过山西、陕西地穷,易于遭灾,虽说九边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了,但还是应该有这么一条路来,可以很短时间内运输大量物资、人员,而这万万两银钱实则是散入北地经济血液中,刺激北地经济,至于会亏了多少……本驸马也不知道。”
刘卫民也是第一次修铁路,自北京城入宣府、大同,自大同南下太原,自北而南贯穿整个山西之地,由此而过黄河入陕西。其中不仅要绕山而建,还要建造大桥越过黄河,自己没经验,别人更没经验,需要诸多经验丰富的土木工匠,需要亲自带着学生弟子翻山越水,或许数年修建最后还是个失败,但他还是决定尝试一次,散财是其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铁路工程师,一旦成功了,因为铁路自北而南贯穿整个山西,山西的露天优质煤炭就可以由铁路运送京城,再由京城修建至天津港一条铁路,由海路运送,大明朝的资源路线基本上就算是初步贯通了,况且,一条贯穿了山西铁路,就算亏也亏不到哪里去,还是值得一试的。
魏忠贤听着他说着铁路之事,心下苦笑不断,百儿八十万的撒出去也就罢了,世界上哪有动辄撒万万两银子的?可偏偏正在翻炒青椒鸡蛋的刘大驸马还就这么奇葩。
“驸马爷,陛下今后真的要做个泥雕木塑吗?党人争起来就没完没了,老奴觉得,还不如多用些奴才管着呢!”
刘卫民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帝国太大了,无论多么精明的人也很难有这个精力和能力,除非……除非四五百年后,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万里外的事情,可以三五日即可运数万人于万里外,否则……”
刘卫民微微摇头,魏忠贤却停下了动作。
“世界不一样了,高效才是王道,你以后也莫要太过担忧,内阁虽治理天下诸事,司礼监可以执掌帝国最高律法,军队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皇帝虽不掌军政,却是国家最高象征,有卫民钱庄在,有大明岛在,也绝没哪个敢欺负了皇室,没必要太过担忧。”
转头看向魏忠贤,笑道:“自秦始皇至今,还无哪个皇帝将君权公开授与臣子,授权的那一刻,爝儿就注定成为史书上最耀眼新星,司礼监执掌帝国最高律法,以律法监督文臣,以宦官而督天下,你魏忠贤亦会成为后世不弱任何人之良臣,是注定载入史册的。”
“回头再看,若爝儿治国,本驸马离开了大明朝,不言其他之人,只言我驸马府一系,你头上也还有大兄刘卫山、二兄刘卫海、四弟刘之坤,爝儿是老子的孩子,驸马府一系本就是爝儿和帝国的保驾之臣,爝儿天生亲善驸马府一系,你魏公公年岁又比不得我刘家兄弟,想出头,难!”
“爝儿为帝治国,你魏公公终究只能算是个大伴、爝儿身边老奴,尽管这话语有些不中听,事实却如此。可若虚君治国就不同了,你魏公公执掌大明帝国最高律法,无论权势、地位、政治理想都可以实现,死后也是尊崇无比,因为你魏公公参与、构建了大明帝国未来崭新的政治、权利构架,尽管可能还不够成熟,需要后人不断完善,但你却是奠基人,无可置疑的功臣!”
“呵呵……”
“两相比较,你觉得如何?”
魏忠贤心下叹息,不得不承认眼前高大的男人,压了自己十年的男人是对的,叹气道:“老奴……老奴就是觉得亏欠了小公爷。”
“亏?”
“呵呵……”
刘卫民捏了块肉丁塞入小手扒在桌案上的儿子嘴里,笑道:“爝儿是老子的儿子,老子不死,没人敢轻视爝儿的喜恶、态度,因为他背后站着整个大明帝国军方,动嘴的永远赢不了动刀的。”
魏忠贤心下猛然一惊,这才想到刘卫山为北地大将军,刘卫海为南地大将军,毛文龙居于四川掌西南、刘忠国为京城十二营总督,邢烈前往甘肃夺吐蕃、叶尔羌、亦力把里,另有数十近百大将散于各道,事实上驸马府一系已经执掌了军方,扒着菜案的娃娃皇帝的确不能仅仅以木雕泥塑看待。
“虚君治国,所有权利归于朝臣,若三五年内有人取而代之,以实君治国还罢,可若十年、二十年后,今后,哪怕天下打烂完了,最终也还是爝儿为帝,也还是爝儿的子嗣为帝,因为虚君治国,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合理合法享受帝国最高权柄,这个天下也绝不会允许任何一人成为皇帝,断了他人享受帝国最高权利的权利,除了身死族灭,别无他途可走。”
“子孙后代,代代为帝,代代无忧无虑享受帝国的供奉,而且任何人都要低头恭敬,魏公公,你觉得,爝儿真的亏吗?”
沉思许久,魏忠贤苦笑道:“人人都想爬到帝国最顶峰,却不曾想,原来稍微后退、放下,所得才是最多,老奴被驸马爷压了十年,不亏。”
“呵呵……”
刘卫民将做好的饭食放入食盒,魏忠贤忙也拿过一方食盒,将剩余饭菜全部装入,也不知皇宫混账厨子是如何苛待的儿子,一个劲在他身前打转,父子二人连同魏忠贤在内,三人开吃时,儿子就跟个小老虎一般。
入宫就打算着好好陪儿子玩上一日,自清晨入宫,午饭是他自己做的,饭后父子二人去仁寿宫找刚能挪步的弟弟玩耍。玩了大半个时辰,又去寻几个儿媳妇们,他们已经算是皇帝的妃子们了,宫廷礼仪啥的都要学习,对此刘卫民并不是很反对,一帮女娃见靠山来了,全眼泪八叉诉苦。
皇宫内宫女、宦官被换掉的很多,尽管都不怎么认识,关键是刘大驸马的凶名太盛,无论走到哪里,甭管是哪个眼睛长在脑袋上,见了他都要低头退避。
亲身看着宫女嬷嬷如何教授儿媳们宫廷礼仪,看了一会,觉得嬷嬷的规矩是大了些,一阵胡乱指点,三下五除二,将一干娃娃难受的规矩去掉,这才围着他叽叽喳喳,说着不喜欢皇宫。
低头看着两个儿子抱着自己大腿不撒手,又看向一干眼泪八叉儿媳们,钢牙一咬,大手一挥,一群娃娃全欢呼爬上马车,看的他一阵苦笑不已。
太傅魏广微看着马车缓缓离去,与魏忠贤一般哀叹不已。
“唉……”
“咱家算是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世道就没谁能阻住驸马爷的。”
魏广微笑道:“陛下年幼,自幼又是国公亲自管带,一时不愿住于宫中也正常些,除非……除非国公居住于皇宫之内。”
魏忠贤苦着脸说道:“陛下此时未登基还罢,若十九日登了基依然如故,这可怎生是好?”
魏广微眉头莫名一抬,看向早没了影的门前,笑道:“魏某可否认为公公已经赞同了虚君治国之事?”
魏忠贤说道:“三宫娘娘们都默认了,咱家又岂能相阻,但若无法一党治国,咱家以为驸马爷为了大明朝、江山社稷稳定,当不会虚君治国,就是不知朝廷上下官吏,各道、府、县官吏们态度如何。”
魏广微微微点头,虚君之下,若非上下皆为一党,内斗、内争无可避免,两人与刘卫民打交道颇久,深知他的厌恶喜好,真若朝廷内斗不断,他会毫不犹豫进入强君政治。想了下,魏广微神色冷淡。
“朝臣们愿意一党治国则罢,不愿意……就莫怪魏某狠辣。”
第550章 儿子登基为帝
出去一趟,结果把皇帝、妃子们全拐带了出来,朱徽妍看的一阵苦笑不已,天色未黑时,张氏带着小喜儿也跑了过来,儿子疯了一般带着一帮小媳妇们乱窜。
小皇帝跑了出来也就罢了,张氏也跟着出了皇宫,还是过夜的那种,这可就那啥了。
又是一连三日,刘卫民只在府邸陪着儿子,小豆芽刘忠国好像回到了从前,每日前来驸马府,重新站在他的身后,又成了他的阿哈小奴。
七月十九日,刘卫民身穿五星大元帅服,朱徽妍三星元帅,刘英儿两星、小豆芽两星、沈允婻一星元帅服,余者皆将星帅服媳妇,一家老小出现在承天门前,无数紫蓝绿官吏跪地山呼万岁,儿子在张嫣、张氏一左一右带领下正式登基为帝。
余丛升、刘养、刘卫山、刘卫海、刘忠国、毛文龙、邢烈、已经身死的陈三严、幼军周云、净军孙世义十人为异姓王。
刘卫民并未应允为异姓王,朝廷无奈,给了个大国公名头,幼军、净军统领之将皆为国公,另有远洋舰队马四海、刘卫诏、刘国臣三大统领,苏禄常云、小琉球俞咨皋、安南胡梦麟、美洲余广四大水师提督等国公,侯、伯、子、男、骑士一大堆,礼部官员念名字就用了两刻钟。
朝臣们听着册封,神色没有太大变化,他们都知道册封爵位再多也只是个名头,连俸禄都无的那种,没见连异姓王册封都无几人前来么。
登基大典极为繁琐,整整一日才算结束,刘卫民经历的皇帝登基就有数次,对此也算是熟悉,一通山呼万岁,登基大典结束。
一阵折腾,刘卫民很是安慰着儿子皇帝,将媳妇、儿子、闺女全留在皇宫,儿子皇帝才不哭着喊着要回家。
刘卫民、小豆芽刘忠国主仆就是一对孤家寡人,小豆芽正要赶着马车出宫回驸马府,只捞了个侯爵的刘之坤却上前唤住。
“三兄。”
刘之坤从衣袖里拿出个折子,刘卫民一愣,微笑着接过一封折子,正待打开……
“三兄,这些日四弟和阁老们整了些卫党名单。”
刘卫民又是一愣,看着眼前有了些威严的四弟微微摇了摇头。
“一党执政好处颇多,帝国庞大无比,治理如此帝国是极为不易的事情,需要有个强大、高效、坚定、清明的帝国大脑,一个代表所有人意志的头脑,避免多个脑袋产生的混乱,诸如神宗时至今的各党人产生的混乱。”
“帝国庞大无比,治理要求颇高,一党执政,首先就要避免党内混乱,卫党本身就要凝聚、强大,不仅仅只是一些名单,还有诸多事情,诸如确认党内成员认可共同认可价值观,共同遵守党内章程纪律,从上至下结构框架,发展党员的要求,如何让百姓认可卫党价值观并坚定支持……等等,一系列事情都要仔细斟酌,需先将基本党章确定了,成员认可了,如此基础上才能加入。”
将名单折子还到刘之坤手中,笑道:“爝儿刚刚登基为帝,陕甘、山西、河南因灾而乱影响,各府县因龙票之灾祸尚未平息,朝廷诸事颇多,当先以国事为重,朝廷越是困难时期,百姓越是绝望之时,越是趁机获得最大利益之时,你们都还年轻,威望不足,多做一些事情就多获得一分民望,但需要记住,民望不是文人嘴里说的民望,而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比如秩序,再坏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要强一万倍,要先确定朝廷的绝对权威,大兄、二兄及军中各将散于各道各府,散于各卫所,他们就是你们背后最有利支持。”
“对了,报社的事情如何了。”
刘之坤听明白了话中隐意,心下也暗自点头,再次返回北京城的小朝廷之人绝不愿再让他人影响朝廷话语权,突然问起的报社之事也不怎么惊诧,忙开口说起报社整顿之事。
“东林党报和学院都被朝廷禁了,与之被禁的大小报社七十四家、学堂十七家,除了卫民报外,内阁一致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