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侵9箦丝诓爬戳四暇┭希缃袷旯ィ鹿苣母隹冢鸵惶跣乃迹蚴孪扰苋ブ旄惶耍渤闪宋ㄒ桓鲆恢蔽薹ǘ〉哪暇┱蚴卮罄校嗾呷及彰獾陌彰猓氪堑那氪牵褪巧蛟蕥R的伯父也请辞回家养老。
拿着一封信件的崔文升再次带着一些宦官来到织造府,毫无意外的被请入了府邸,沈允婻刚刚与杨柳儿商议着养蚕之事,还未来得及谈起公主炮轰山海关呢,府门管事就跑了过来。
“公公前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民女也好出门迎接一二。”
沈允婻将崔文升迎入府内,两人刚分主次坐下,崔文升就一脸苦笑道:“郡主客气了,南北直隶动荡,天下民心不稳,也就驸马爷能镇住了我大明根基。”
说着,将手里的信件送到沈允婻手里,说道:“驸马爷先夺鞑靼之大板城,又一日间平灭建贼,北地虽诸事颇多,却已有天下盛世之兆。”
“老奴虽一不全阉奴,却也知晓大板升城被夺、大公子为鞑靼济农之重,驸马爷虽还让卜失兔及一干鞑靼台吉居于大板升城各寨城,可那里已为我大明之土,与三娘子之时不可同日而语,大公子为鞑靼济农,建州贼又一日平灭,九边各镇所需军卒已无需如此之多,为朝廷每年可省三百余万两银钱。”
“可……可老奴不明白,当此之时,朝廷又因何要裁撤些驿站、增百姓之赋税?还有就是担心公主当此民心不稳时,炮轰山海关会引起天下不满,南京各衙门已有官吏、学子准备上京弹劾公主,老奴心下甚是担忧,还请郡主解忧。”
崔文升一开始还能在沈允婻身前挺直着身子,可随着时间推移,沈允婻几乎掌控了江南所有商贾,江浙、福建、广东水师、广西、云贵、四川半数卫所皆以她为首,甚至江浙江防从上到下都以织造府为令后,他的腰杆就没敢直起过,唯一庆幸的就是织造府从不过问税监、矿监、河监一干宦官。
沈允婻一边低头看着手里信件,一边听着崔文升担忧,嘴里微微轻笑。
“崔公公无需担忧,老爷再一次打砸了京城上下官吏府邸,甚至连内外库银钱都抢了一个干净,百姓不也没有动静吗,甚至拍手叫好的人更多,在民女看来,公主若能再开两炮,百姓心下才能更加安心些。”
沈允婻回头看向站在身后的杨柳儿,说道:“通知各管事,让人在民间多传扬几句,就说……增税两厘……此为谣言,镇国公刚刚平灭建州贼,只会减免赋税,岂有增添民之疾苦的道理?”
杨柳儿微微一笑,一边为两人倒着茶水,一边轻笑道:“小姐说的是,辽东贼灭、老爷替国守九边之土,九边所用军资已无如此之多,朝廷又怎会增加百姓疾苦,女婢一会就让人澄清谣言之事。”
沈允婻示意崔文升饮茶,笑道:“刚刚送来的新茶,公公请品茗一二,若喜欢,让杨柳儿送去公公府邸。”
又说道:“老爷不在京城,京中确实乱了许多,公公听着也就是了,至于弹劾公主……朝廷禁了公主的足,大公子却被封了一品镇北公,弹劾又能如何?驸马府还能畏惧了不成?”
崔文升心下一叹,知道此女话语是对的,无论驸马府,无论刘大驸马犯下了何种罪过,最多也就是“禁足”了事,新帝登基了,一干大臣想要重处又如何,还不是只能在心下想想?
沈允婻饮了口茶水,笑道:“公公不必担忧,京里自有公主做主,咱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公公当知晓,老爷今年才二十余岁,老爷活着一日,京中无论多乱,天就算塌了也砸不到公公头上。”
崔文升忙抱拳说道:“郡主说的是,老奴前日就已经令人严查不法之人,也好与殿前军卒们一同前往海外,多为军卒们寻些奴隶仆从,解决些身后之事啥的。”
沈允婻微微点头,这几年不显山不露水,谁也不清楚究竟送去了大明岛多少人,她却知道,大明岛上已经出现了个万人城池,数十个千人的村寨,有罪犯、战俘,有乞丐、遭灾百姓,甚至还有些确确实实是被冤屈了的百姓、官吏,沉默了半晌,还是有些担心崔文升太过胡来。
“送去大明岛或是美洲也不一定就是个坏事儿,但公公还需小心些,若真的是冤屈的百姓就莫要送去了海外,公公有权有势,钱财也不缺,将来真的辞了职司,以公公与咱们的关系,就是养老也是舒舒服服,咱们没必要遭人白眼,该送出海外,或是自愿前往的送出去,其余的就算了吧,省的无辜百姓将怨念加在老爷身上。”
崔文升忙点头,正色道:“郡主还请放心,江南各府县罪民都是咱家亲自过问的,下面哪个孩儿们敢肆意妄为,咱家绝不饶了他!”
沈允婻微微点头,示意崔文升喝茶,两人放下茶盏后,看着头发花白的崔文升,说道:“没人愿意入宫为了宦官,每个人都有自个难以启齿之凄惨,想来公公也是知晓,老爷素来都较为照顾宫里的公公,对待内廷之人也与常人无异,无论军中、驸马府各产业、海外无不有诸多公公居于要职,但凡勤于任事、忠心办事之人,无不加以重用,所以……公公还需给下面人说清楚些,为国办事,权利可以有,拿国之赋税,或是伸手问百姓讨要就别做了,若真喜欢钱财,我织造府可以给,驸马府可以给,可以保证他们年老后衣食无忧、锦衣玉食,若去了海外,甚至可以保证他们一个个如同贵族一般,能不占大明朝本土之财,还是不占为好。”
崔文升沉默良久,起身向沈允婻深深一礼。
“驸马爷待我等不全之人情义深重,老奴深为敬服,今后哪个再敢伸手,不用郡主开口,老奴亲手打死!”
“公公不必如此,老爷兼着净军都督就已经将公公们当成了自家人,没了后人养老送终,百年后没人为公公们添土祭祀,驸马府为公公们添土祭祀,幼军中多有为国捐躯将士遗孤,今后公公们也莫要寻了他人为子为孙,就在军中寻个养子吧,也算……都有个依靠。”
崔文升心下大喜,忙满口答应,宦官多有收养子养孙之事,或为香火,或以此巩固权势,但收了军中将士为子为孙终究是忌讳之事,更何况幼军如此强势军队,一旦认了幼军一子,今后朝廷就是想动了他们也忌惮无比,甚至将来成了一督抚之父亦不一定,如此好事又岂有拒绝之理?




第456章 加赋也要提拎清楚【第三章】
 

崔文升很是满意的走了,至于会如何警告下面的税监、矿监、河监不提,沈允婻再一次看起手中信件,眉头却微微皱起。
清明吏治、裁撤冗员都没问题,但驿站、增两厘之税却有明显的针对,沈允婻心下莫名的生出一阵气恼来,恨恨将信件甩在小几上。
“自己麻烦不断,还尽招惹是非,京里有灾气就有灾气好了,大明朝各地灾气还少了不成,偏偏就他个……小冤家作怪!”
杨柳儿站在背后忍不住一阵翻白眼,低声不满道:“小冤家……可不就是如此么,若非如此,熹宗陛下也不可能如此信任老爷,更无法得到三代帝王如此恩宠,若非陛下太过年幼,估摸着就会是四代帝王恩宠了。”
沈允婻仔细想了一遍,微微摇头叹气道:“富不过三代,想要获得四代帝王恩宠难之又难,更何况张嫣也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不过……你说的也对,老爷性子虽差了些,待人却真诚,若非如此……也走不到今日。”
尽管心下有些气恼,不想承认也无可奈何,摇头甩去北京城的烦心之事,说道:“安南趁朝廷混乱竟敢趁机作乱,有刘公公在安南,想来也不用咱们太过担忧,但一些增援还是需要的,让人去一趟广东,调拨一些军将和物资,就说……一些杀戮还是有必要的,但要将事情做干净了,不能引起安南人太大的反感。”
杨柳儿微微点头,说道:“安南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俘虏送上船只,以流放大明岛的名义,到了海上全扔进海里即可,南洋西夷四国趁着朝廷对咱们打压之机,虽不敢招惹咱们的船只,但却对南洋诸多小国大肆杀戮,已经有大北年、渤泥国全境、万丹、柔佛四个小国被抢占了,占城遣军两千也全军覆没,马六甲、苏禄皆传来四国使臣恳求成为大明国藩属国,希望咱们可以驱逐西夷四国。”
沈允婻嘴角微微上翘,不屑一笑。
“晚了!”
“国土都没了才想起了咱们来,真当咱家是冤大头啊?让人告诉他们,可以认可他们的王为土司王地位,但是咱们与西夷四国有协约在前,我大明是信誉之国,除非西夷四国违背了与我大明的协议,否则……我大明不能出兵驱逐任何西夷四国之人!”
“将这些话语传扬出去,让南洋剩余猴子们仔细掂量掂量,他们要么成为西夷四国奴隶,要么答应了咱们的条件,否则……就让他们全都死在西夷人手里好了!”
杨柳儿微微点头,大明朝开出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可那些猴子还一个个伸着脖子观望,有四国例子摆着,想来很快就会低头。
大明朝本土、大明岛、马六甲就像一个大三角,南洋诸岛一举被囊括其中,无论愿意不愿意,只要大明朝牢牢控制三处,南洋只是大明朝的内湖而已,沈允婻对这些目光短浅之人根本不屑一顾,在她看来,南洋的猴子们还不如空无一人的大明岛更有开采价值,没万里外的美洲的土著们更有价值,就是千里无人烟的大明冰州也比南洋的猴子们强了太多。
有人就有价值,可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人,美洲大陆没有马匹,没有足以拖拉物资的牲畜,或许曾经出现过国度,可在沈允婻眼中,顶多也就是一个稍大的部落,只是个部落联盟,还远远算不得一个国家,如此之地想要征服尤为容易,而南洋的猴子们就要狡猾的许多。
岛屿密集,东西双方的交流,让这些看起来是憨厚土著们,实则要狡猾许多,没多少实力,偏偏还贪婪想要得到更多,两年来也磨光了沈允婻的耐心,越是随着时间推移,越觉得“小冤家”有些话语是对的,至少对南洋诸多猴子们的评价是对的,就该让西夷四国大肆杀戮,最好……大明朝最后得到的是空无一人的岛屿。
沈允婻决定继续不管不问南洋诸国,哪怕主动投靠,也要拖着他们,继续让西夷四国杀戮。
朝廷欲要裁撤驿站,受到的影响也只是驿站军卒、杂役,增加两厘却是实实在在从百姓兜里掏钱。
两、钱、分、厘,按照一两兑换一千文,增税两厘,也就是两文钱,江南富庶,一者文人众多,朝廷中举者江南占七成,二者,以太祖税例,民田者税三升五合五勺,官田税五升五合五勺,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蒙元遗旧者税一斗两升,驸张士诚罪民税一石,除蒙元遗民、罪民外,就属开荒种田和卫所税重,亩税为一斗。
蒙元末年,江南为起义各军根基之地,盖因蒙元之人不喜江南酷热潮湿之地,故而蒙元遗旧者田少,民田、官田者众,尽管驸逆张士诚一干罪民税重,可毕竟是少数,而且两百年过去了,这些罪民也死了差不多,所以江南要么是无数无税田地,要么是亩税三升五合五勺民田,要么是五升五合五勺官田,或是八升五合五勺重租田,而北方因是蒙元重地,祸害最重,大量田地荒芜,多是税一斗屯田,就算拥有原本该税五升五合五勺的官田,也因皇族宗室多居于河南、山东、山西、陕甘而税一斗至三斗不等。
北方科举士子少,频频遭灾,或是三五年河水漫堤水淹河南、山东、两淮,或是陕甘、山西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