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6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风淳朴?你丫是不是对民风淳朴这四个字有什么误会?
    老夫现在不担心别的了,老夫现在替沙俄那边担心行不行?
    一场内阁里面的小会议散去之后,张之极就匆匆忙忙的回了五军都督府,开始召集手下的马仔们商量怎么弄死沙皇俄国。
    而消息传到民间之后,民间就沸腾起来了。
    如果一点儿军功都没有,估计没多少人对抓蛮子的事情感兴趣,毕竟现在的大明百姓不像是以前了,生活上怎么看都算不错,没办法拿着脑袋去搏命。
    而涉及到军功就不一样了。只要抓一个蛮子就能换到十两银子,这绝对是个好买卖,尤其是还能捞到部分军功的情况下。
    战马是问题吗?武器装备是问题吗?出塞的费用是问题吗?
    绝对没问题,大把的银子和军功在招手,还有什么问题?
    ……
    崇祯皇帝在琢磨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出去浪一波了,毕竟留在大明也已经好几个月的时间了,现在是不是应该再出去砍人了?
    宋应星的到来打断了崇祯皇帝想要出去砍人的想法。
    虽然崇祯皇帝在后世只是一个程序猿,对于很多理工科的知识,哪怕是高中初中的都基本上忘的差不多了,唯一没忘的编程技能在这个时代又屁用没有,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啊,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崇祯皇帝好歹见识过后世的许多东西。
    比如电灯,比如收音机,比如电台,比如蒸汽机和内燃机,虽然不知道这些玩意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但是大致的原理还是知道一些的。
    这就给皇家学院带来了很多的帮助,毕竟在知道了正确的结果之后进行反推,比从零开始已经不知道要省下多少事情了。
    就像是大明朝的铁路一样,如果没有崇祯皇帝的出现,大概是过上几百年后有个老中堂对一个老不死的老佛爷说“老佛爷,洋人要来给咱大清修铁路啦!”
    现在的大明就不一样了。
    虽然说铁路还远远达不到后世那么大的速度还有密度,但是多少和快慢是一回事儿,有没有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了。
    大明现在就有,完全可以给洋人修铁路,虽然铁道部和户部都没有这个打算。
    宋应星带来的好消息是就是关于电灯的。
    发电机那玩意挺难搞的,但是真的要舍得砸钱,别说是在大明了,就算是再往前推上个千百年,跑到老刘家的时代也未必搞不出来。
    真正的难点还是在于电能的利用方面,而崇祯皇帝恰恰知道这玩意该怎么用。
    让崇祯皇帝倍感惊奇的是灯丝。
    跟后世的钨丝一点儿都不像,但是崇祯皇帝对于这种新出现的金属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看起来大明的科技树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跑偏的情况。
    按照宋应星的说法,现在弄出来的灯泡寿命大概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只要舍得砸钱,不夜城的概念就可以提前出现在大明了。
    当然,这种东西肯定不可能现在就向整个京城铺开,因为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供电线路的问题,还有管理方面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这些问题单一拿出来看都不起眼,但是结合到一起,就足够所有人都头疼了。
    崇祯皇帝的目标还是在火车上面。
    给火车安装上了大灯,这对于夜间行车来说简直就是好处多多,最起码不用像以前一样,除了军方之外,剩下的火车在晚上基本上都是停运状态。
    除此之外,小范围的使用电灯也可以开始试验了。
    至于崇祯皇帝最为关心的电报,现在的进度则是有些差强人意了。
    不是完全一点儿的影子都看不到,而是现在的效果实在是不怎么样。
    理论上来说,两台小的电报机足够从大明的最北边到最南边进行通讯,甚至于可以全球通讯。
    但是实际上却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虽然大明时期不存在什么电磁干扰的问题,然而涉及到的波段,还有对于电磁通讯的研究却处于零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搞电报机的难度。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好消息就比没有好消息要强的多,能有一点儿进步也是好的,总比一直是零要强的多。
    等宋应星离开之后,崇祯皇帝又再一次跑到了内阁。
    吴甘来觉得崇祯皇帝大概是疯了——大明自己的铁路还没有搞明白呢,现在就想着给欧洲那些蛮子国家修铁路?还嫌钱花的不够多?
    洪承畴琢磨了半晌之后,觉得自己大概掌握了一点儿崇祯皇帝的想法。
    对于铁路发展带来的好处,朝堂上面所有人甚至于包括崇祯皇帝在内,可能都没有洪承畴更有发言权。
    除去所有一切商业方面的好处之外,铁路最强大也是最为有用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快速运兵。
    如果没有铁路,从大明的最北端到最南端,哪怕是骑着战马的骑兵,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通过铁路就完全不一样了,理论上来说,日夜不停的铁路完全有能力将这个时间缩短到原有的几分之一甚至于几十分之一的时间。
    一个月跟十个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甚至于跟两个月的概念都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军事方面。
    兵贵神速!
    假设岭南发生了叛乱,原本大明从北方调兵需要好一定的时间准备,然后再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到达岭南,最后再进行一两个月的平叛战争。
    而中间几个月的时间,事情会向着哪个方向发展,就谁也说不好了,有可能叛乱已经被平定下来,也有可能会扩大化。
    而现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月的时间,就算是战争出现一些变化,朝堂上面也完全来得及做出应对措施,或者是调集更多的大军进行平叛,或者是让士卒们各回各家。
    不仅仅是士卒的运送,物资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崇祯皇帝突然提出来要给那些蛮子们修铁路,其实本质上跟假道伐虢差不多。
    先把对方的国境内修上铁路,一旦大明与该国家发生了战争,对方调集大军的速度固然是快,而大明同样也可以对占领区内的铁路进行利用。
    唯一的问题还是钱。
    沉默了半晌之后,洪承畴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给那些蛮子们修铁路倒是件好事儿,然而这花费?蛮子们能承担得起来吗?”
    吴甘来从一开始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对于铁路能给大明带来什么好处,吴甘来更为关心的是大明本土而不是海外的那些蛮子国家,除非那些蛮子们能让国库赚到钱,否则吴甘来是没什么兴趣的。
    崇祯皇帝却是嘿嘿笑道“蛮子们怎么就承担不起了?没有现钱,还可以拿矿山和关税进行抵押贷款嘛,九出十三归不就行了?”
    吴甘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有一个问题。”
    等崇祯皇帝点头示意之后,吴甘来便开口道“就算是那些蛮子国家愿意修建铁路,可是让他们拿矿山和关税进行抵押,能行么?
    而且,这钱想要收回来却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大明国库现在虽然略有盈余,可是真的要涉及到许多蛮子国家,国库只怕也是支撑不起来的。”
    洪承畴却摇了摇头道“吴部堂多虑了。那些蛮子国家一旦见识到了铁路的好处,他们未必不会同意拿矿山和关税抵押。
    至于说国库这方面的问题,其实也不大。
    那些蛮子国家再穷,少少的修上一些关键线路的铁路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至于关税和矿山收回成本的时间太长,事实可以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
    吴甘来摇头道“民间资本绝对不行。一旦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只怕后面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麻烦,一发而不可收拾。”
    洪承畴道“将一些无关紧要的,能够赚到一些利润的项目分包给民间,尤其是分包的还都是蛮子那边的项目,对于我大明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
    他们在那边赚到了银子,就等于我大明在那边赚到了银子,修铁路的钱最终还是从那些蛮子国家赚到的。
    而且,还有他们的矿山和关税抵押,就算是不分包出去,把矿山卖给大明百姓,岂不是也能省下一大笔钱?”
    吴甘来有些心动。

今天有大佬上架,推两本书。
    首先是大侄子的《重生之激荡年华》,狗幻羽说是亲儿子,朕说一句大侄子,应该是没问题吧……
    简介如下一个即将读博的学霸研究僧重生在平行时代里的2008年,附身17岁的高中生,于是那些璀璨青春盛开的年代终有幸重来,那些激荡的风云岁月有幸从观众变为主演。
    在家里,独有一位身缠风雨雷电的姐姐,她左手鸡毛掸,右手擀面杖,扬言以理服人并给他定下三条铁律
    第一,好好学习;
    第二,不准上网;
    第三,不准早恋!
    第二本是祝家大郎的《回到北宋当大佬》
    祝屠夫写过《回到北宋当大佬》,精品书,还有一本精品书《诗与刀》被我们称之为《炊饼与刀》或者是《诗与炊饼,而祝家大郎也有了另一个外号……
    简介朝堂大佬,文坛大佬,江湖大佬,军中大佬,商业大佬,娱乐大佬……
    这些都将是甘奇的头衔。
    狄青,包拯,欧阳修,苏轼,苏辙,司马光,王安石,仁宗,英宗,神宗……
    这是一个时代的风华。
    还有一个大佬中的大佬,兴许甘奇……

第八百三十七章 忽闻河东狮子吼
    能够做到尚书这种级别的,又有哪一个是傻子?像洪承畴提出来的这种套路,吴甘来只是简单的一听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
    大明可以通过铁路从其他那些蛮子国家拿到矿山,然后再转手加价把这些矿山转卖给大明的那些商人。
    除了矿山本身转包的费用之外,这些商人还要交税,还要雇佣人手,还有相关的运输、衣食住行等等的费用,里外里可以赚到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点了点头之后,吴甘来才开口道“如此倒也没什么问题。只是陛下方才所说九出十三归,未免太过于直白了些。”
    斟酌了一番后,吴甘来又接着道“贷款抵押手续费,账户管理费,这些相关的费用加上去也就差不多了?”
    崇祯皇帝觉得这时候应该有互联网——自己可以提前几百年见识到大型网贷现场,不容易啊!
    李承彦随即也忙活了起来。
    大明现在培养的外交人才并不多,甚至于都没有特意培养,纵横学有传承但是并不像早些年间那么受到重视。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大明更喜欢以势压人,自己喜欢要的东西直接要,要不来就大军过去拿,根本就没想过要从谈判桌上拿。
    崇祯皇帝虽然觉得这么干有点儿过分,但是现在自己是强势的一方,自然也就不会太过于放在心上。
    不过也幸好,李承彦和他带的那些学生们好歹把纵横学给传承了下来,总不至于连个出使谈判的人才都找不到。
    李承彦前往欧洲的速度很快,崇祯二十六年夏天出发,秋天的时候就已经踏上了英格兰的土地。
    对于任何一个大明人来说,如果要去欧洲,英格兰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地方——那里有大明的百姓,有大明的驻军,那里就是大明在海外的土地,属于大明的地盘。
    驻扎在英格兰的总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