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施凤来则是标准的阉党成员,事事以崇祯为先,崇祯自然放心。
    至于张瑞图,崇祯则是拜后世某个叫吴老狼的家伙所写的一本回到大明当才子的小说,知道了这货也是个标准的阉党成员。
    一切事情安排妥当,崇祯下朝跑回后宫去浪,礼部尚书孟绍虞可就坐蜡了。
    被额外又安排了工作的温体人三人瞪过来的眼神充满了不善,孟绍虞也只得苦笑一声,向三位大佬拱手道:“下官这就去鸿胪寺,见一见各国使节。”
    温体仁却道:“孟大人莫急,这忠烈祠祭祀一事,您还得拿出个章程来呢。”
    施凤来也是盯着孟绍虞道:“这科考一事,本来年后再提便好,你孟大人偏偏这时候提起,咱们这个年可都是过不好了。”
    见施凤来说的直接,孟绍虞苦笑道:“好我的施阁老啊,本来下官也只是想着先提这么一句,谁知道陛下又抛出来这许多难题?罢了罢了,晚上下官在燕来楼设宴向三位大人赔个不是,万望三位大人宽宏大量,饶过下官这一遭?”
    温体仁却是大声道:“罢了。你也是忠心国事,我等又岂会见怪?
    只是咱们这位陛下,只怕比之成祖皇帝亦是不差,,此后我等当尽心国事,莫要想些有的没的便好。”
    这番话,却是毫不遮掩,根本就是说给朝堂上还未散去的众臣听的。
    众臣闻言,心中皆是一凛。看这位皇帝登基之后的动作,只怕当真如温体人所说。如此一来,原来心中还打着小九九的众臣干脆也展了心思,不再琢磨常平仓的粮食——钱好拿,关键是能不能有命花?
    将众臣的表情尽收眼底,温体仁接着道:“孟大人且去鸿胪寺吧,本官等也要去商议其他事情了。”
    说完,温体仁等内阁辅臣皆是往内阁而去。孟绍虞也是摇了摇头,往鸿胪寺而去。
    待到了鸿胪寺,与各国使节见礼之后,孟绍虞便当先开口道:“众位,今日朝堂之上,陛下可是有些吩咐。”
    各国使节闻言,心中都感疑惑。
    原本大家来朝贡,都是敬献一些本国值钱或者不值钱的东西,额外再加上几个美女,然后从大明等到一堆赏赐回国,何曾听说过天子会有什么吩咐的?
    朝鲜使节却是不管其他人,当先说道:“敢问孟大人,不知天子有何吩咐?下国一定倾国之力去完成。”
    见向来号称是第一忠狗的朝鲜当先表态,其他各国使节也是纷纷表示自己国家也一定按圣天子的吩咐去办,一定要让圣天子满意。
    孟绍虞看了看朝鲜使节,开口说道:“此事与朝鲜关系并不大。如今大明各地灾荒较多,欠收之事常有。陛下为了百姓们不至于饿肚子,特意要求各国以粮食为进献之物。
    朝鲜地处东北苦寒之地,圣天子早有吩咐,若贵国国中富裕,自然可以将多的粮食卖与大明,倘若不富裕,仅完成朝贡之额便罢。
    至于南洋诸国么,陛下吩咐,务必多多筹集粮食。除朝贡之额外,大明亦是拿出银钱购买。”
    众多使节原本还想哭穷,只是一听大明会拿银子购买,便纷纷道:“请孟大人代小国回复圣天子,小国之中粮食颇多,下官这就修书回国,通知国主准备粮食。只是不知大明需要多少?”
    又一个使节道:“孟大人放心,大明需要多少粮食,我等番国当尽心准备。下国国主早就有言,我国当以父事侍奉天朝上国,如今圣天子有命,敝国上下,当全力筹集粮食。”
    孟绍虞想了想崇祯皇帝说起粮食时那双眼放光的饿狼模样,干脆大包大揽道:“大明地广人多,便是再多地粮食也是不够。诸位请致信各国国主,粮食筹集,多多益善。”
    等孟绍虞从鸿胪寺出来,回报给崇祯后,崇祯却是夸奖道:“好,便是如此。朕只担心粮食不够,多了就无所谓了,反正我大明人多,总得能得完。
    粮食一寺,爱卿与户部交接好,先拿钱买,钱能解决的问题便不是问题。”
    等孟绍虞出宫之后,东厂提督曹化淳过来报告的一个消息,则是让崇祯更加地高兴:“皇爷,下面的孩儿们按照皇爷的吩咐,已经弄的差不多了。倘若不是一次性食用太多或者专门去检验,这掺进去的东西,怕是不好发现。”
    崇祯一听,心下更是高兴,连忙命曹化淳头前带路,往东厂而去。

第七十一章 阴损
    待到了东厂的后堂,崇祯便看到一个大大的木头箱子,上面敞着口,里面堆了白花花一片,如果一座小山一样冒起了尖。
    崇祯走过去之后,伸了捻一地些那白色的粉末,仔细看了看,与之前自己所见过的一无二致,心下不禁大为满意。
    本来想尝一尝味道,怕死的心理却使得崇祯没敢把这玩意儿往嘴里塞。
    想了想,崇祯又对曹化淳问道:“确定不会让人发现是吧?有没有试过?”
    曹化淳道:“回皇爷的话儿,奴婢愿以项上人头担保,短时间内,绝不会让人发现端倪。以后便是让人发现了,也不过是推几个替死鬼出去,绝对不会牵涉到国朝。
    另外,此物已经试验过了。奴婢命孩儿们拿着猪羊与死囚都试过,一天两天地,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有大量地食入,问题才会一点点儿的显露出来。”
    崇祯闻言,则是对曹化淳道:“参与之事之人,你看着论功行赏,一应花费,从内帑中支取。
    只是此事要严格保密,千万不要让朝堂上的大臣们知道,否则又是叽叽歪歪了。”
    待曹化淳躬身应是后,崇祯又道:“让你东厂的番子去组建商队,大肆向草原和辽东建奴那里走私贩卖,你带了朕的口谕去告诉卢象升,让他放行商队。
    只是有一点,你派人盯紧了,此物千万不能卖给我大明的百姓。若是谁私下卖给大明的百姓食用,朕要他的脑袋!”
    曹化淳闻言,想想那些大量食用此物之后的囚犯的惨状,心中不禁打了个寒颤,不敢再去想若是大明百姓食用此物之后的情形,顾不得擦去额头上的冷汗,连忙道:“奴婢一定盯的死死的!谁若是敢犯,奴婢便亲自动手扒了他们的皮!”
    等崇祯离开东厂后,犹自后怕不已的曹化淳赶忙把负责此事的子课档头唤了过来。
    看着跪在面前的子课档头,曹化淳道:“今天这事儿,你们办的很好,皇爷很满意,赏赐也会马上拔下来,你们这些小崽子把事儿办好了,可就算是入了皇爷的眼喽。”
    那子课档头闻言大喜,叩头道:“多谢老祖宗栽培!孙儿此后一定用心办事!”
    曹化淳却是不理会这档头的效忠,只是淡淡地道:“都是给皇爷办差,当然要用心才是。
    只不过,皇爷还有几句话,要咱家说给你听。你回去后,也跟你下面的小崽子们说一下,否则,若是触了皇爷的霉头,想想之前被清理门户的厂卫吧,没有人能保得住你们。”
    那子课档头闻言,心中一凛,开口说道:“请老祖宗示下。”
    曹化淳朝着太和殿方向一拱手,这才说道:“皇爷说了,有功当赏。可是谁要是拿这些加了料的东西卖给了大明的百姓,那皇爷就要谁的脑袋。
    皇爷仁慈,可是咱家的心可狠着呐,谁若是敢犯,咱家可是会祸及家人的。”
    听着曹化淳那阴恻恻的声音,子课档头赶忙道:“老祖宗放心,孙儿回去就敲打下面的小崽子们,必然不会有一丁点儿的这东西出现在大明百姓家中。”
    曹化淳这才满意地道:“如此甚好,甚好。尽心为皇爷办差,好处少不了你的。回去之后,你便把你们子课的人组织起来,弄成一个商队,将这些玩意向着草原和辽东走私贩卖。去吧。”
    等那子课档头退下去之后,曹化淳这才舒了口气。想想,却又拿了个小袋子,装了一些那粉末儿,起身招呼道:“走,去宣府。”
    而远在宣府的卢象升,在摒退了左右之后,也在打量着眼前之人。眼前的这个死太监,他是认识的,只是想不通,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大名鼎鼎的东厂提督曹化淳怎么不在京师呆着,反而连夜跑来了宣府?
    上次和宫内的人接触,还是内缉事厂的吴档头那个生儿子没有屁股眼子的大阴人,东厂厂督,只怕比那吴档头更为可怕。
    待转述完崇祯的意思之后,曹化淳道:“皇爷的意思,便是这样儿。卢大人可都知晓了?”
    卢象升道:“陛下的意思,本官已经明白。只是想不通,为何要放这商队过去?毕竟这盐向来是草原和建奴急缺的物资,其重要性不在铁器之下。”
    曹化淳阴笑道:“卢大人呐,这盐,可不是一般的盐。这种盐里边可是掺了铅粉子进去的。吃的少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五年的都看不出甚么来。
    只是日积月累之下吃的多了,骨瘦形销都算是好的,只怕原来铁打的汉子,也要变得手无缚鸡之力。
    因此上,您还得多加注意,每次从这里出关的商队,都要细细查验,千万不能有一粒盐留下来,否则当真是遗毒无穷,你我也只好一死以谢陛下天恩了。”
    卢象升听完曹化淳所描述的实验情形,心下也是一紧,暗道这死太监果然够毒,难怪这些太监一个个的都断子绝孙。出人意料的则是皇帝,怎么连这么阴损的招数也用上了?
    实际上,作为一个后世混迹于无数贴吧的老司机程序猿来说,就没有什么下作的招数是他不敢用的。比这损的比这毒的他见识过,而对于蒙元和螨清,崇祯更是巴不得他们死绝了事,其恨意不亚于对倭奴的恨意。
    毕竟蒙元的四等人和螨清更加丧心病狂地奴役统治,后世的他可是看过无数黑材料的。
    若不是此时实力不济,就是集中营渣滓洞,他也敢弄出来。
    事实上,崇祯也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其实根本就没有下限这一定律。
    因为在安排完了这向草原和建奴走私毒盐一事之后,崇祯又招集了宫中的一群死太监,准备趁热打铁,再研究一些更加歹毒的东西,看看还有什么是能掺进去而长时间内察觉不出来。
    直到发现在大明,确实没有什么东西比盐里掺铅粉更容易实现之后,崇祯才悻悻地离开。
    不过幸好,此时的徐光启,也已经从南方来到京师,正在等候崇祯诏见。

第七十二章 诏对
    当崇祯看到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心中不由地升起一股子敬意。
    已经六十多岁的徐光启,在这个时代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高龄了。
    就是这样的一个不起眼的老人,在退隐朝堂之后,写出了《农政全书》,等到得出之后,又病逝在任上。倘若这大明朝的官员有一半是徐光启这种类型的,什么建奴,什么小冰河,统统都是渣渣。
    虽然对于徐光启六十多高龄,仍然因为自己一封复起诏书就千里迢迢地赶来京师表示欣慰或者说对眼前的老人带有敬意,崇祯在命人赐座之后仍然开口问道:“朕闻徐爱卿于西学一道颇有造诣,卿且言之东西之学孰优孰劣?”
    徐光启听崇祯问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学问之下,当即拱手道:“臣启奏陛下,以臣观之,西学一道,在于精。
    臣曾观察其所造之枪炮,虽然沼我大明所造三眼火铳厉害,但是无论寿命,或者精度,皆要略微超过我大明所造火枪。臣窃以,为此乃算术一道之应用,我大明当学之。
    我大明所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