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
  众人随即走出大堂,归降的官员们表情沉稳,而被解救的官员则面带笑容。
  后者当然要笑,他们着实是运气极好。
  他们之中运气最差的一批人,已经在磨难中死去,能活下来的已算运气好。
  到现在,他们不但被免去罪臣身份,而且还重新担起了职务,便让众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
  当然了,这也让他们只有一个心思,那便是用尽一切心思复仇,帮助雍王的讨伐朝中逆贼伪帝。
  因为是刚到平远县城,所以当“电话”架设好十几分钟后,就收到了枢密院打来的电话。
  “紧急军情?”
  听到这四个字,赵延洵很是疑惑。
  陇右强敌已灭,北地和陇右的丧尸清剿,一直都在有序进行中,怎么会有所谓的紧急军情。
  来到了电话设置处,赵延洵结果电话说道:“有何紧急军情禀告?”
  “殿下,关外胡人叩关,武定卫拼死抵抗,损失惨重,臣等计议调天金卫驰援,请殿下圣裁!”
  略微思索后,赵延洵答道:“可以,必要时……可调陇右北地各卫所,无需请示!”
  “是!”
  紧接着,赵延洵又问道:“关外是何情况?”
  陇右元元阳,枢密院在与赵延洵联系,消息直接传到了谨身殿去,当值的太监立刻去了永福宫报告。
  没一会儿,薛宝筠就带着儿子,来到了谨身殿偏厅内。
  “娘娘,枢密院那边已结束了,您可以跟王爷传讯了!”
  点了点头,薛宝筠示意太监操作,自己则等候在一旁。
  千里之外的平远县城内,赵延洵面露深思之色。
  这次进攻的胡人,有三四千人之多,这是很值得警醒的事,谁也无法预料他们下一次的攻击,会不会派来更多的兵力。
  还有一个问题时,末世降临后胡人远遁,为何现在又打了回来。
  面对这两个关键问题,赵延洵对枢密院下了令,让他们派人出关去调查。
  同时还让枢密院传令给罗伦,让他暂缓对天山郡的收复,要抓紧时间肃清北地郡内部。
  严格来讲,天山郡的人口实在太少,而且可耕种的土地也极少,还不如集中兵力将北地郡打扫干净,同时还能兼顾天御关的守备。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再度响起,将赵延洵的思绪拉了回来。
  “谁?”
  “谨身殿,王妃娘娘有话跟王爷说!”
  听到这话,接听电话的太监连忙禀告道:“王爷,是王妃娘娘!”
  一般来讲,后宫很少与赵延洵联系,此刻不免让他感到意外。
  难道是出什么事了?
  怀着这样的想法,赵延洵接过了电话。
  “爱妃,何事?”
  电话每日通讯字数有限,所以沟通时尽可能的追求简略。
  “王爷,宏儿能叫父王了!”
  谨身殿内,薛宝筠拿过“话筒”,并向侍女使了个眼色。
  “宏哥儿,叫父王……父王!”
  经过半个时辰联系,赵维宏已掌握了新“单词”,立刻笑哈哈说道:“父…王…”
  电话另一头,听到儿子叫自己,赵延洵一时间笑出声来。
  刚刚才听了坏消息,眼下儿子这一声“父王”,让他心情瞬间好了起来。
  “宏儿乖!”赵延洵应了一声。
  逗弄了赵维宏几句,赵延洵便听薛宝筠声音道:“王爷,不知何时我们一家人才能团聚!”
  瞅了一眼墙上挂着的地图,赵延洵平静道:“想来要不了多久!”
  “臣妾有一事相求!”
  “你说!”
  “臣妾母族,还望王爷保全!”
  薛家站出来反对赵延洵,说雍军造反篡逆的贼,使薛家在京城活得很好,这事儿赵延洵已经知道。
  但此刻,赵延洵给薛宝筠面子,没有把这些事说出来。
  “孤明白,你放心!”赵延洵平静答了一句。
  不管薛家出于何种目的,但他们站出来反对自己,这件事肯定不可能瞒得住。
  所以这就注定,在改朝换代之后,他们不会有好下场。
  只不过,赵延洵被夹在中间,一时还没想好如何处置对方。
  不只是薛家,还有一直效忠朝廷的林观海,一样让赵延洵头疼不已。
  …………
  赵延洵在头疼,沿河驻扎的雍军士兵,此刻一样感到头疼。
  虽然济水比汉水要窄,但也有一百多米宽,想要渡河一点儿都不容易。
  偏偏附近农田开发比较完善,导致木材非常少,需要到更远的地方砍伐,然后才能制作船只渡河。
  “对面那些人,已在河岸提前设防,想要打过去可不容易!”
  “侍卫司扩充了兵力,让他们悄悄潜伏过去,直接偷袭不就行了!”
  “虽说是扩充了兵力,也不过五六千人,对付各三四万敌军能抗住,可对面毕竟有二十万大军!”
  “虽然这二十万人很有水分,但也不是侍卫几千人能吃得下,所以必须要我等的一同渡河进攻!”
  一众军官尽皆点头,说让侍卫司自己打过河去,不过是他们一时口嗨罢了。
  “行了,闲扯了这么久,都各自做事去!”
  “每天任务安排下来,到时候若做不出足够船只,王爷是要问罪的!”
  众人纷纷起身要离去,却听其中一人问道:“指挥使大人,十天的时间,咱们造出的船够用吗?”
  “想来也差不多了,行了……都做事去!”秦昊催促道。
  他掌握着第十七卫,前身是禁军武骧卫,融入王府体系中时日较短,所以军官们的问题就多一些。
  看着河对岸,秦昊平静道:“虽说还有十来天时间,但这一战便是决战,之后便再无大战了!”
  这不光是他的判断,雍军上下也都这么想的。


第722章 前线乱
  对济水的决战,雍军上下都充满了期待。
  而此刻济水以东的朝廷军队,却对战争充满了恐惧,以至于悲观情绪在蔓延。
  虽已提半月开始设防,但防线设置得并不紧密,各部之间配合也不是很默契。
  作为朝廷大军主将,在新一轮巡视各部防线后,安国公朱成明很是担忧。
  所以他已传令各部指挥使,到他的中军衙门来议事。
  消息昨天就发出去了,告知是今日辰时要到,但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各位指挥使还未到齐。
  更让他心烦的,是眼前这些已经到了的人。
  这些人在大堂内,要么大声喧哗,要么是相互争执,让这庄严的大堂变成了菜市场。
  人的忍耐终究是有极限的,朱成明忍无可忍之际,只见他一拍桌子吼道:“都给我闭嘴!”
  毕竟他是主将,众人还是要给他些面子,尤其是从东南调过来军队主官们。
  当然了,也就是给点儿面子安静下来而已,众人对他仍是冷眼相待。
  朱成明安抚不下部下,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虽贵为国公,但朱成明和卢立清不同,他承继爵位不过七八年,领兵打仗时间并不长,也就导致他的威望不足。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如今军队各部来源复杂,有老禁军和新禁军的不合,还有各都司卫所的之间的矛盾。
  按理说,如今大敌当前,怎么也该勠力同心,一起共度危机的才是。
  但在军中悲观情绪影响下,军官们对打赢这一仗信心不强,偏偏对对战败也没有紧迫感。
  表面上看起来很矛盾,但只要深究就能明白,改朝换代对皇帝来说是绝路,但对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是朝廷上层被撤换,对底下人影响其实不大。
  一但朝廷大败,他们只要顺势倒戈,就基本不会受到清算。
  事实上,朱成明今日叫众人来议事,目的就是要打压这种不正之风。
  “诸位,叫你们过来,不是听你们闹腾的……”
  “昨日本将去你们军寨走了一遍,发现了很多疏漏之处!”
  “羽林右卫军寨太靠后了,虎贲左卫和神武右卫之间,隔了差不多五里地,这又怎能行?”
  没来的左右金吾卫指挥使,朱成明已不打算再等,所以此刻他直接开启了正题。
  “大将军,我军前方是片滩地,再往前我军根本无法设营,这你可得明鉴!”
  “大将军,我军可是按您的军令设营,中间的五里空地,应让神武右卫靠过来!”
  “狗屁,凭什么我们靠过来,再把战线拉长我军还打什么仗?”
  一时间大堂内又吵了起来,仍由朱成明拍桌子也不管用,朝廷这十来万大军内部矛盾实在太大。
  坐不稳大将军的位置,朱成明其实也很苦恼,甚至有过抽身而退的想法。
  可如今,朝堂上有能力的人不想接锅,让他根本没有办法。
  至于他的副将,那位高平侯吴声昌,此刻躲在一旁是一句话都没说。
  而当下一幕,也被负责监军御史和太监看在眼里,让这两人也是担忧无比。
  最后,大堂上吵吵嚷嚷了半个多时辰,即便朱成明控制住了“纪律”,可也没议出太多成果就草草收场。
  “大将军,他姓朱的把我羽林右卫布置在最前线,为了朝廷大局我忍了,可他还说我我军驻扎太靠后,你说他到底什么意思?”
  “大将军,弟兄们跟着你南征北战,这几年可没少遭罪,你可得为弟兄们说话!”
  “陈指挥使说得没错,大将军您可帮弟兄们说话,不然全让东南那帮人占了便宜!”
  虽然吴声昌不想搞派系斗争,很这种事情他说了不算,
  禁军和南阳都司各卫所,他都是他带着征战今年的老部下。
  如果他不替老部下说话,这些人就会对他疏远,那时他在军营和朝廷便毫无话语权。
  吴声昌等于是被夹住,他也有自己的难处,所以刚才议事时他一字未言,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削弱派系斗争。
  此刻,底下人直接找上来,他不说两句也不行了。
  “诸位,大将军有他的难处,都是为朝廷分忧,我们得互相体谅担待些!”
  但吴声昌的这番话,却未受到在场众人认同,反而招来一片审视目光。
  数年来的征战,让这些军队上下养成了骄横跋扈的风气,吴声昌这个“军头”名不副实。
  而这些骄横的指挥使们,其实和吴声昌也没多少区别。
  他们如果不给手下人争好处,一样也会被部下背弃,权力地位从来都是由
  “大将军,咱们愿意担待体谅别人,只怕别人不体谅咱们呐!”
  “就是……”
  知道再说下去也是无用,吴声昌便说道:“不管有多少难处,咱们都得先打赢这一仗,你我的难处,朝廷都会看在眼里!”
  吴声昌才把话说完,立马便有人接话:“大将军,你可别说什么封赏了,前两个月朝廷打赢的赏赐,到现在都还没发下来,弟兄们可都闹过几次了!”
  紧接着,又有人诉苦道:“弟兄们在外征战,家里就靠着粮饷和赏赐过活,朝廷若是再拖延下去,我看这仗不打咱们的人就得散!”
  吴声昌只说了一句,
  “你们难,大将军也难,朝廷也难!”
  吴声昌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只因这些问题不是他能解决的,或者说根本就没办法解决。
  “都先回去吧,回去吧!”
  撂下这句话,吴声昌加快脚步离开了,再待下去他非得被烦死不可。
  反正主将是朱成明,这些事情本就该他头疼。
  而在军营另一侧,监军御史顾崇良和监军太监丁有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