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第一卧底-第16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先就是皇宫中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往往由于对民间疾苦的不了解和教育方面的缺失,导致他们执政时的能力十分堪忧。
在这里面沈墨从汉代开始,一直讲到唐朝。列举了很多在皇朝初期,统治者的智慧和才华十分惊人,可是到后来的几代却越来越差的例子。
他的论点可谓是有理有据,让所有人都没办法反驳。因为历史就放在那里,这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
在这之后沈墨又说到政治体制,往往在每个国朝建立初期,都想设立出一个完备周密,可以传承千秋万代的制度。
可事实上这些制度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陈旧腐朽,里面的漏洞也被官场和民间那些聪明人纷纷洞悉。
沈墨将每个王朝末期统治者昏庸,国家暗弱,吏治腐败的原因归结于制度的陈旧和官员体系的腐朽。
集合上面几点,沈墨提出了自己用新的政治制度来改变这一切,永远打破三百年治乱循环这个怪圈的设想。
在沈墨的设想下,他所设立的新政权应该是始终充满活力、吐故纳新。制度也会随着国情和实际情况,不断的加以修正和改变。
加上新政下历代的执政者,都是由政府选出来的精英人士。这就避免了国力停滞不前,或者是产生倒退的情况。使得大宋的政坛历久弥新,始终都是一个充满进取之心的政府。
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沈墨提出来的论据非常充足,这就让人很难辩驳。再加上他本人谢绝了皇位,更是由此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这就使得对沈墨心怀不满的人,也难以对他提出质疑。
念完了这一段之后,就见这些书生惊愕的相互看了一眼,心中都是惊疑不定。
话说在国朝初建的时候,每一个朝代都是想千秋万代、永世传承的。可是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从古至今也没有真正千秋万代的国家。
所以沈墨这次的新政,虽然大家也不知道他是好还是不好。但是看完了这一段之后,有一点大家在心中却是可以确认的。
就是这位元首最起码是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去做这件事的,不管结果如何,他的初衷总归是好的。
……
随后在文章中,张天如又像沈墨问起了他组建的新朝廷,施政的核心是什么。
沈墨向张天如答道:他的新朝廷施政的主旨,就是以民为本。
新政将要使用那些愿意为民众服务的精英来治理国家,力争让大众百姓生活得安定幸福,并且让大宋在民生、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
这话或许在现代人的耳中听起来一点都不稀奇,可是放在古代这些读书人看来,就未免有些十分奇怪的味道了。
对他们来说,虽然历代统治者都口口声声喊着让天下民众安居乐业。但是实际上朝廷的施政核心,都始终是维护着一家的统治。
所谓忠臣孝子才是他们竭力推崇的。而每一个王朝建立之初,都不免立足于让自己活得更长。可是现在元首沈墨却把百姓放在了头一位。
他既没有强调自己这个元首的尊严与正统,也没有大谈道德与德行。所以在茶楼中那些普通百姓和商人在大声叫好同时,那些书生们脸上的神情却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第3055章:空言道德终无用、至此斩却、终南捷径
要说他们这些人倒也未必有多坏,而是思想被之前读过的道德文章束缚住了,所以这些人未免于显得与周围的百姓格格不入。
……
在这之后,沈墨亲自解释了自己颁布的三条政令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并且在实行之际改变了之前的哪些弊端。
大家听着书生念到这里的时候,不免都是心情激荡。
首先就是沈墨所设立的官员任免制度,在新朝廷建立初期,沈墨提出不管是已有的旧体系官员,还是自己通州一系的新派官员,都是一视同仁,全都要通过考试上岗。
至于考试的内容,则是针对这些官员所在岗位,还有他们平日里的政务进行考核。
按照沈墨所说,若是一个管仓储的官员,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库房里有多少东西。有哪些东西破损需要报备、腐烂需要更换、那他就不配坐在这个职位上。
而另外一方面,为了保证公平起见,沈墨也给了现有那些官员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尽量熟悉自己的任务,以便应对考试,说实话这已经是非常宽厚了。
哪怕就是临阵磨枪,好歹也让那些大宋官员们临时抱抱佛脚,熟悉一下自己手上的政务,以免在考试的时候抓瞎。
至于通州一系的官员,按照元首沈墨所说,也一样要通过考试才能当上官员。只有他们具备了一个岗位应有的水平和素质,他们才会被任免成为这个岗位上的领导。
在这段话后面,沈墨笑着说道:“在大宋在朝廷中难免有一些这样的官儿:他们没事就去和自己的上官拉关系、处感情、到处勾连同窗同门、四处诗酒唱和。”
“这些人只要舍得花钱,再有些文字上的才华,名声就会渐渐响亮起来。随后在官场上就会获得提拔。可是真要说起做事,他们却往往连自己所负责的政务都搞不清楚。”
“要么这些人的公务就是由幕僚代为处置,要么他们就干脆任命一个信得过的手下替他签字用印。以至于有好多人甚至长年累月都不到衙门去办公。”
像是这样的人,一辈子也别想在新朝廷里担任官员!
除此之外,每一位官员所在的衙门有没有贪渎事件,账目跟实际是不是符合,还有他们在任职期间到底做了多少有用的事,这都是考核的内容。
按照元首沈墨所说,通常在一个衙门里,真正干活的只有其中两成的人,而另外的八成人都在混日子。
而他所要建立的新朝廷则是廉洁高效,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尸位素餐,做一个薪水小偷。
随即沈墨还向张天如感慨地谈到了之前,旧朝廷的官员制度。
在唐朝时,有许多所谓的名士为了当上高官,特意到长安不远的终南山里去隐居。他们的目的就是宣扬自己品行高洁,一心作学问。
结果在这其中果然有不少人声名鹊起,被朝廷征召为官。
由此甚至产生了“终南捷径”这个成语,意思就是一个人想做官的话,先上终南山去隐居,博得一个好名声才是最快的捷径。
当元首说到这里时,他感慨道:“像这样的人不管他品行如何,首先他从深山里来到官场上,能不能正确娴熟地处理政务,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更何况醉心于学问的人,未必能为百姓做成一件好事。而那些沽名钓誉、一心只想博取名声再踏上仕途的人,在职业操守上更是让人不得不担忧。”
所以元首在遴选官员的时候,首先就要看他的能力是否合格,其次就是看他有没有把心思全都扑在政务上。
至于名声和学问,只对于官员个体有意义,放在工作中却是全无用处,所以在官员的合格考试中根本不予考虑。
……
这又是一个新极其新颖的说法,很多人听报纸上说到这里的时候,想起那些今天上南山看雪,明天到北园吟诗的官员,立刻就是大摇其头。
大家心里都想着,若是按照元首所说,经过这样考试选出来的官员,或许真的是挺能干的吧?
而这时那些书生们,有的陷入了沉思之中,想着在今后经世治民之才,恐怕是要比诗词歌赋之才更有用一些了。有的则是心中对沈墨组建朝廷的想法,暗自有些赞同。
当然其中也有几个人,对沈墨的说法很是不以为然。
“这倒是奇了!挑选官员不看道德文章,反而拿着这些俗务说事儿……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就见人群中,一位身穿锦袍的书生将报纸向桌上一摔,大声说道:“长此以往,必是国将不国!”
“你闭嘴吧!”还没等他说完,就见刚才那个胖乎乎的圆脸商人,随即毫不留情的反唇相讥道:
“什么叫俗务?任命官员原本就是去办这些俗务的!你要是嫌俗的话就别去凑当官儿的热闹啊?在家里研究你的道德文章,别来添乱好不好?”
“身为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那就是尸位素餐!我觉得元首说得对!”
就见这时,两位商人一边起身会账,一边不屑的看了那位书生一眼。口中还讥笑地说道:
“像那些大言不惭、空言道德之辈,就应该让他们一辈子摸不着衙门口的大印!元首说得句句在理!”
这个锦袍文士被拿两个商人说得哑口无言,一时间额头上青筋直蹦却不知该怎么还嘴,只能怒目圆睁地看着人家扬长而去。
等到大家用完了早餐,这篇《新雪初晴堂问答》也被他们读了个通通透透,大家随即便纷纷散去了。
而那些书生们也是表情各异,各怀着心事奔向了四面八方。
……
至此之后,这张报纸上的内容不胫而走。这篇别出心裁的“新雪初晴堂问答”,清晰地阐述了元首沈墨的施政理念,和他组建新朝廷的规划。随即在临安城乃至于大宋天下,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此刻,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沈墨如履薄冰,一点点的将新的政治制度推广开来。
在他的心中,始终将宋慈那天晚上对他的质疑的牢牢记着,不断将这大宋艘浩大的巨舰,一点点的拨转方向。
而此刻天下人也都知道,这天,怕是真的要变了!
第3056章:旧疾沉疴势难返、污浊暗番、朝堂之战
就在沈墨的新政逐渐开始推广开的时候,临安乃至整个大宋的百姓,也都感受到了新政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其中当然最明显的一条就是废除了路引制度,让大家的出行更方便了。
因为再也无需路引,所以百姓们再想出门就是抬腿便走,也不需要磕头作揖的去求官府,所以大家对这项政策都是十分支持。
此外就是商人切身感受到了,税制改变之后,他们经商时也变得十分便利。
沈墨飞快地把自己的弟子派到了天下各州,由他们负责各个税关。
他这些弟子在这之前,就在通州官府的治理范围内、还有新宋的境内得到了充分锻炼,而且人手也非常充足。
所以当他们派下去之后,很快的就把商税的这一块,完全掌握在手中。
至此商人再也不用担心他们行商之际,会被那些黑心的税吏盘剥要挟。现在他们名正言顺的纳税,大大方方的行商,使得这些商人的底气都足了几分,腰杆儿也拔得笔直。
再加上沈墨提高了商人的地位,就使得整个商人阶层,都成了沈墨新政的铁杆支持者!
……
与此同时,另一伙人却在怀着阴暗的心态,看着沈墨的新政逐渐实行。
对他们而言,有的人一心希望沈墨立刻翻船。而另一些人则是等待着机会,准备找准时机就在背后捅上一刀。
在大宋相国崔与之莫名其妙的失踪之后,整个朝堂中最为德高望重的,就是另一位相国魏了翁了。
魏了翁见到新政推行时,跟他之前熟知的政坛手段格格不入,这位老爷子也未免觉得心中郁郁寡欢。
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他的门人弟子走马灯一般你来我往,纷纷求见这位魏相国。
其中有的人来是为了问他,接下来该怎么办。有的人干脆就大张旗鼓的想请他出来,打起反对沈墨的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