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第一卧底-第16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认可商人和工人的地位和士农无异。废除路引制度,使商品流通和城乡劳力的流动更加顺畅。
这三条一宣布,立即就在朝廷官员中,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
刚才在朝的那些旧官员,基本上都没仔细听后面的两条是什么。
因为只要事关军队,肯定是沈墨自己去管理,那些军人也只可能听他们统帅的,这些官员知道这事儿跟自己完全没关系。
至于说改变税制,他们也是早有心理准备。废除路引让那些老百姓随处乱窜,更是跟他们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不过这新的官员考核制度,却让朝廷上那些旧官员们的脊背上,一阵阵的发凉!
……
原本在他们的料想中,沈墨成立新朝廷之后,由于官员上的巨大缺口。那些平时没有跟沈墨结仇的、劣迹不显的、还有现在主动投靠的、应该都在沈墨的朝廷中有一席之地。
至于那些平时跟沈墨捣乱习惯了的官员,一方面胆战心惊的担心元首沈墨秋后算账,一方面也寄希望于沈墨会做出宽厚仁慈的姿态,允许他们改过自新,继续在朝堂中担任要职。
所以这些旧官员们现在是既满怀希望,又心中忐忑。
他们心里想着:既然沈墨开始执政了,那肯定是要大肆封官,将他自己通州一系的文武官员提拔上来。
至于治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尤其是临安城中三省六部的政务,可谓是浩繁无比,极其难办。新朝廷当然还要依赖他们这些旧官员才行。
可没是想到,沈墨居然并没有给自己人封官,也没有朝那些旧日仇家动手报仇,而是直接推出了官员考试上岗的制度。这一下子就把这些旧官员们弄得心神大乱!
……
“如此说来,便是出将入相的高职朝臣,也需要考试才行?若是考不过就要被罢黜?”这时旧官员队伍中的真德秀,犹犹豫豫的站了出来,向着沈墨问道。
“当然了,我用人不管他是新是旧,也不管他过去做过什么事,或是有多大的功勋。”这时的沈墨笑着说道:
“总归想要当上我新朝的官员,你得证明你先有当官的能力才行。以后那些只能做几首歪诗者,或是溜须拍马之辈。要步步高升,那是想都别想!”
第3053章:一枝一叶总关情、三篇政令、几番品评
当沈墨开始施政的时候,他虽然是想要逐步推进政局改革,徐徐推出新政。但仅仅是第一天,他宣布出来的三项改革措施就在民间和朝堂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这样一来,反倒印证了他想要循序渐进这个打算其实是没错的。
因为古人没有现代人那样极为丰富的资讯,所以民众对于国家政令的改变往往都很难理解,甚至连正确的解释也听不到。
而另一方面,反倒是民间的谣言和猜测传播得极快,很容易造成极坏的影响。
所以在古代,往往是一项微小的政策改变,都会引起百姓不安。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往往这就是官员上下其手,利用政策变革搜刮民脂民膏的好机会。
而这一次的情况显然不同了,就在沈墨宣布了三项政改的次日,临安日报上就用几幅巨大的版面,刊登出了对于沈墨这次执政和政治改革的解释说明。
这一次登出来的内容也是别具特色,让买拿到报纸的临安百姓都觉得耳目一新。
……
就在这天早晨,当报童的吆喝声在晨雾迷蒙的长街上渐渐远去之际。临安街市中的一座茶楼里,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打开了报纸。
这间茶楼里面提供早餐,所以一大清早满是身穿儒生袍服的读书人、衣着锦绣的商人,还有老老小小的临安百姓来这里用餐。
刚才报童经过时,好多人都买了报纸。如今他们打开之后,只见报纸的头版上,赫然刊登着昨日大宋元首第一天执政时,宣布的政令。
在这里面,优待赵宋皇族的政策让大厅里的茶客们啧啧称奇。有两位结伴过来过吃早餐的商人已经感叹的用手弹着报纸,大声赞叹着元首的仁德。
这俩人的声音着实不小,引得周围那些儒生们纷纷侧目而视,在这期中也有人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情。
这两位富商接着研读下面的一条条政令,前两条也还罢了,到了第三条,当他们读到整个大宋境内废除路引制度,所有百姓可以自由出行的时候。
其中一位富商“啪”的一下,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震得桌子上的汤饼碗和调羹叮当作响。
“真是仁政啊!”
就见其中一位富商红光满面地说道:“每年我行商时,因为我自己和随行伙计们的路引,不知要伤多少脑筋!”
“若是行至半途,那些路引被雨水和汗水打湿了造成字迹模糊,沿途的官府和官兵立刻就会勒着脖子向你勒索!”
“如今可好了,不管到哪儿去都无需路引,这一下子可替咱们省了无数的麻烦!”
听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坐在他对面的富商却是一脸沉思之色,他随即向着刚才说话的那个胖子问道:
“即使如此,虽然元首颁布了政令,还不知传遍天下需要多久。咱们什么时候出门行商,才能彻底不用到官府里面开具路引啊?”
“我管他呢?反正这是元首政令,谁敢违反?”刚才说话的那位富商理直气壮地说道:“等下次咱们出去做买卖的时候,我就把这张报纸带在身上。”
“以后谁要是再敢朝我要路引,咱就把这张报纸啪的一下往他脸上一摔!我让他睁开狗眼好好瞧瞧,这可是元首上任第一天颁布的政令!谁敢含糊,除非他是不要命了!”
听到他的话,跟他同行的商人也立刻连连称是,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喜色。
……
而这时在他们的边上,几位书生打扮的人向着这两位富商斜着眼看了一番。其中一位摇着头说道:“果然是商人逐利,真是小人见识……”
“哎?你怎么说话呢?”没想到刚才说话的那位富商,把书生那桌的话听了个清清楚楚。
他大声质问道:“你说谁是小人?”
“你看明白了吗你就胡说?”这位书生转过头向着那个商人说道:“你可知道国朝初建之时,设立这个路引制度,所谓何来?”
“哦?这……”这个商人立刻被问的哑口无言,他眼睛乱转,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那位书生一边神态悠然的拿起茶盏,一边向着商人说道:
“设立这路引制度,平时是为了防止盗贼横行流窜,到各处去抢掠杀人,这是为了约束那些作奸犯科之辈的!”
他一边说一边笑道:“在这世上只有僧道一类的出家人可以不用路引,凭着度牒行走天下。再有就是通过了乡试,有了功名的读书人可以不用路引,自在游学天下。”
“这里面出家人不会为祸世间,读书人更是一身正气,所以历朝历代都对我们另眼相看,可是如今……哼!”
这时当那位商人听到此处,不由得怒火直冒!听这位书生的话音儿,显然还是对他们这些商人不屑一顾。
商人压不住火气刚要发作时,那位书生又接着说道:“除此之外,这路引还有其他的作用。”
“要是有人逃避税赋徭役,或者是在荒年那些没了活路的农人四处乱走,造成流民泛滥,那可是大事!”
“就是这些流民,历朝历代不知道作了多少杀官造反之事,这要是没有路引的约束,那还得了?”
“哼!”
听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富商还没说话,就见茶楼一个角落里传来了一声冷哼。
……
等大家转头看去,就见一个六十多岁的白发老者正带着自己的孙子,坐在桌边吃饭。
看他的样子身上衣服甚为朴素,还有一根用得油亮的扁担靠在桌子边上。显然这是一个进城卖菜的农夫,刚刚做完了生意。
就见他目不斜视,也没看那些白衣学子,而是对着哪个小孩说道:
“孙子!咱们家耕读传家,可不能像有些人一样,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每每赶上荒年,百姓家里存粮不够,都要饿死的时候,那些税吏还要拼命的盘剥催逼。哪怕就是你想出去讨饭,拼命要挣扎出一条活路。没有了路引也是到处都把你像条野狗一样的赶!”
“居然还把这件事赖到百姓流民造反这上头……杀官造反那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凡谁有隔夜之粮,有一口饭吃,到了就要饿死的关头,谁愿意干这杀头的事儿?”
第3054章:恰逢新雪遇初晴、亿兆神州、仰望黎明
“孙子!我告诉你,爷爷让你读书是为了明理,可不是为了让你觉得识了几个字就高人一等!以后你若是变成了那些没心没肺、拿人命不当回事的读书人……孙子!不用别人,你爷爷我就先一扁担打死你再说!”
“哦!明白了!”这时候坐在他对面那个梳着朝天揪小辫儿的男孩,立刻懂事的答应了一声。
此时那白衣学子听了老者的话,任凭人家一口一个孙子的教训。一个个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却是难以出言反驳。
而那个商人则是拍着桌子叫好,他还喊过店家,让那祖孙俩一桌的饭钱一并由他算了。
这时的老者吃完了饭之后,用袖子把嘴一抹,站起身向着那个商人拱手说道:“多谢这位大官人。”
“我们家耕读传家,粗茶淡饭也够养活自己,不敢受大官人厚赐。”说着就见他从怀中掏出几个铜板结了账,然后抄起扁担,带着自己的小孙子便是扬长而去。
这一下,茶馆里的几位书生觉得气势顿时就矮了几分,却也没兴致再跟刚才的商人争辩了。
当他们翻开报纸继续向下看时,却见第二版上赫然刊登着一篇长长的文章,上面写着《新雪初晴堂问答》。
“哎?这倒是新鲜!”于是这些书生们连忙顺着这一篇文章,向下看去。
……
原来这“新雪初晴堂”,是御花园中的一处院落,是给皇帝专门观赏雪景用的。
等到大家再向下看去时才惊讶的发现,这赫然是元首沈墨和临安日报主编张天如两个人,在新雪初晴堂里的一番对话。
这里边一开头,两人的对话就围绕着沈墨实行的新政,和他组建新朝廷的思路展开。而元首沈墨也对张天如的问题一一做出了详细的回答。
这篇极其新颖的问答体文章,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这些书生们看着文章时,已经有人不由自主的念了出来。而茶楼里所有的食客也都在侧耳倾听……这可是元首的话!
在这之前,他们即便是有人听过天子的圣旨,那也都是文体古雅,哪有这种深入浅出,解释得十分细致的言辞?
所以当他们听到书生念诵的内容时,分明就像是元首亲自坐在他们对面,解答他们对于新政的疑惑……这种感觉可太新奇了!
……
文章中的张天如首先向沈墨提出的问题,就是他为何要拒绝天子禅让,而是设立了元首制度。将世袭皇位的家天下从新政中彻底废除。
而沈墨的回答却是目光深远,两句话就让大家听入了迷。
在报纸上沈墨首先就指出,过去由一家一族世代传承皇位的做法,有很多不可取之处。
首先就是皇宫中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往往由于对民间疾苦的不了解和教育方面的缺失,导致他们执政时的能力十分堪忧。
在这里面沈墨从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