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议定此事,他当即写了折子,请求赵恒允许自己三月后兵发晋州。


第二百六十三章 钻头
    三日后。
    金陵。
    赵煦的折子到了赵恒手中。
    看过折子上的内容,他将糜衍和窦唯两人叫到书房。
    “皇上,晋州战事紧急,怎能让燕王从容练兵,当趁西凉兵立足未稳,夺回晋城才是。”窦唯躬身道,一副为国为民的慨然之色。
    赵恒这时看向糜衍,“糜爱卿以为呢?”
    “臣不敢苟同,其一燕州之乱过去不足两月,燕王兵马需要修整,其二燕王兵马多是招募新兵,如果仓促应战,只怕不但不能取胜,反而损兵折将,到时将再无人挽西北乱局。”糜衍瞅了眼窦唯,不疾不徐。
    “糜大人此话说的甚无道理,当初燕王以三万人马力抗袁家,守住燕关,为何对付西凉却需如此畏首畏尾,皇上,臣以为,燕王这是怯战。”窦唯冷笑一声。
    糜衍哈哈大笑,“窦宰相何故对燕王如此苛刻,如果宰相觉得燕王怯战,不如立刻调遣荆州兵马入晋州,如何?”
    窦唯当即色变,“你这是胡搅蛮缠,现在明明说的燕王,何故将我窦家拉进来。”
    “窦家难道就不是陛下的臣子?晋州陷落,窦家就能作壁上观?”糜衍步步紧逼。
    窦唯一窒,眼睛转了三圈,突然回道:“臣忽然觉得燕王说的也有道理,当给他从容练兵时间。”
    赵恒闻言,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两位爱卿都这么认为,朕便允了燕王。”
    “皇上圣明。”糜衍和窦唯躬身道。
    只是窦唯的脸色却颇为不甘。
    再无别事,赵恒令窦唯退下,留下糜衍。
    今日他之所以叫来糜衍和窦唯过来自是有他的打算。
    窦唯代表着势族官员,只要窦唯点头,允许燕王练兵的事就没有异议。
    没必要在朝会上说了。
    而糜衍则是他有意扶持的,代表他,也代表燕王在朝中的影响。
    这次让他来就是为了反驳窦唯。
    因为他知道窦唯一定会反对燕王的要求。
    现在什么难听的话都让糜衍说了,他这个皇帝就需坐收渔利了,不需要与窦唯直接争论。
    对他来说,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的好。
    当然,他也是赞同燕王练兵的想法的。
    他要的是夺回晋州。
    如果燕王因新兵未得训练而大败,西北乱局将不可收拾。
    与其如此,不如延缓三月。
    “此次糜爱卿受累了。”赵恒此时笑容满面,望向糜衍。
    此番他故意让糜衍先到,窦唯来之前,两人便商议好了如何逼迫窦唯赞同此事。
    不过如此,窦唯只怕更会痛恨糜衍。
    “皇上言重了,此乃臣分内之事,大颂的天下乃是皇家的天下,岂容宵小蝇营狗苟。”糜衍道。
    赵恒微微点头,“窦唯在朝中一手遮天,又将得到马家的襄助,今后其气焰怕更会嚣张。”
    轻轻一叹,他露出哀戚之色,“当此之际,朕只能倚重你们和燕王了。”
    听赵恒这么说,糜衍神色激动,“皇上放心,臣等必不让窦唯为所欲为。”
    “好。”赵恒满意地点了点头。
    让糜衍回去,他拟了旨意令人送往燕州。
    此次,晋州和马家的变故让他嗅到一丝不安。
    有人,越来越按捺不住野心了。
    ……
    兵仗司。
    王应将一个钻头举到赵煦面前。
    这是一根高碳钢制的长杆,长杆的一端呈现锥型,杆身有六排横耳。
    “嗯,不错,将其固定在水轮上便能够尝试钻孔了。”赵煦道。
    现在王应手里拿的钻头是最简单的钻头样式。
    与当代使用的麻花钻头自然无法比。
    之所以使用这种钻头是因为麻花钻头过于复杂,匠人磨起来相当麻烦,手工磨制,十天半个月也不能磨出来一根。
    所以他选择了这种最基础的钻头。
    简单说起来,这就是个大号的针头。
    不过用来钻孔是足够了。
    毕竟最初的工业品是很粗糙的,做不到当代那么精细。
    王应点点头,叫过一个匠人来到临河的一个工坊中。
    在磨制钻头的同时,王应让木匠做了一个水轮。
    现在,一根木杆从工坊外伸进来。
    在水轮的带动下不住旋转。
    王应令人将水轮从水里升起,木杆不再转头。
    这时匠人对照木杆的上的凹槽,将横耳口入槽中固定。
    水轮降下去后,钻头旋转起来。
    见此,王应松了口气。
    赵煦露出笑容,水力钻床算是成功了。
    接下来终于能够钻枪管了。
    “除了水力钻床外,再造些手摇钻床。”赵煦道。
    本来造燧发枪是个不急不缓的事情。
    但突然爆发的战事让他必须短时间内提高产量。
    这个手摇的钻床就简单了,就是把水轮改成一个汽车方向盘一样的东西。
    匠人摇动轮子便可转动。
    不过人力自然不如水力有劲,所以钻孔的效率不会很高,但依靠人多也能弥补。
    “是,殿下。”王应道。
    这时,一个匠人拿着一根实心的铁棍过来。
    两人又指挥匠人把铁棍固定在板凳一样的固定架上。
    调整了铁棍的位置,中心对着钻头,匠人把铁棍向移动。
    钻头接触到铁棍,先是一个小孔出现,随即钻头不断深入,孔不断扩大,直到钻杆一样粗。
    随即艰难前行,照这个样子,估计一天能钻出一根。
    尽管在赵煦看来这样的效率相当低了。
    但王应和工匠们却如同造出了核弹,手舞足蹈的。
    毕竟这又是兵仗司一道全新的技艺。
    赵煦也被感染,和匠人们乐了一会儿。
    无论怎么说,燧发枪一道重要的工序打通了。
    而且重要的是,钻床的成功给镗床的制造打下了基础。
    而镗床除了能够膛削火炮外,还是能够用于制造蒸汽机。
    当代十八世纪的蒸汽机气缸就是用膛削火炮的镗床削出来的。
    从工坊出来,赵煦吩咐王应再增加水轮。
    接着道:“王崇的击发装置造的如何了?”
    刚说完,他就见王崇欢天喜地向他一路跑过来,手里拿着个银色发亮的东西。
    来到赵煦面前,他举起手中的东西说道:“殿下,下官来的还及时吧?”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万事俱备
    “及时。”
    赵煦第一眼便看见了王崇手里的击发装置。
    其实燧发枪的击发装置并不复杂。
    主要的难点就是簧钢,簧钢解决了,剩下的事情简单了。
    不过是找一块钢板,把撞铁,扳机,阻铁,鸡头固定在钢板上而已。
    其中“鸡头”就是夹着燧石的,类似夹子。
    撞铁就是燧石落下撞击的铁板。
    阻铁则是一个钩子一样的东西。
    最后则是三十度折角簧钢扳机构造。
    簧钢长的一边中间位置有跟横铁作为支点,一边连着鸡头,像个跷跷板。
    鸡头向后拨,这就等于按下跷跷板的一端,因为有阻铁,鸡头尾端的扣子会扣在阻铁上。
    由于簧钢的弹力,扣动扳机,松开阻铁,鸡头在弹力下就会向前撞向撞铁,产生火花。
    这四个构件的结构都不复杂,在他还没搞清楚簧钢的时候,小零件他已经做出来了。
    这段时间则一直在研造合格的簧钢。
    王应看了眼王崇,露出满意的笑容。
    很显然,燕王对燧发枪相当重视。
    所以有时间就来兵仗司,亲自参与了许多。
    而且要打西凉的事不是秘密。
    这将是王府士兵第一次离开燕州本土作战,挑战性比以往都大。
    所以这个燧发枪自然是越早装备王府士兵越好。
    赵煦这时从王崇手里接过击发装置。
    他向后拉鸡头,接着扣动扳机,鸡头上的燧石啪叽一下打在撞铁上,火花四溅。
    “不错,很好。”赵煦十分满意,拍了拍王崇的肩膀。
    王崇上午又要督促学堂的学员,下午还要研造击发装置,的确不容易。
    不过他却表现出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的执着。
    一头钻进去,及时攻克。
    王崇这么一来,燧发枪所有的工序都打通了。
    他对王应说道:“下面就正式生产燧发枪吧。”
    “是,殿下。”王应应了声,接着道:“不过殿下,如今兵仗司又要造炮,又要制造盔甲武器,还有水泥,玻璃,如今再加上燧发枪,人手有些……”
    兵仗司产能不足的情况赵煦其实心中已有了计较。
    如果接下来势族不断来采购火炮,兵仗司的产能更是难以为继。
    除了兵仗司外,王府的酒,香水,大蒜素等工坊产能都是不够的。
    现在有必要扩张。
    这问题,赵煦早就有了筹备。
    北狄秋狩之战时被焚烧的承德坊就是他规划的大颂版工业园。
    邹容负责的工曹一直在建造大型厂房。
    在他把水泥搞出来后,承德坊的建筑俱都采用了青砖水泥构造,外面刷上一层白色石膏。
    只是除了建筑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
    若是以前,他还会纠结这个问题。
    不过现在从晋州引入大量百姓,此问题会迎刃而解。
    于是他对王应说道:“这件事马上就能解决,你先培养几个熟练匠人出来,让他们熟练燧发枪制造的所有工艺,一旦人到位,再让这些匠人老带新。”
    听燕王说马上就能解决,王应顿时松了口气。
    他是个不喜欢提困难的人。
    但现在兵仗司真的是负担太重了。
    又说了些燧发枪的制造事宜,赵煦赏了王应父子和参与的匠人,这才返回王府。
    三天后,从金陵来的旨意到了。
    见赵恒同意他三个月后发兵,他顿时舒了口气。
    不是他畏战,而是他不想打无准备之战。
    要打,就打一次漂亮,损失又小的战争。
    叫来常威和刘福,他又将旨意给他们看了。
    “太好了,这样下官就能仔细安排粮草和运输的民夫了。”刘福道。
    常威则道:“末将回去就让他们加紧训练,争取这些新兵能派上用场。”
    在后勤这个问题上赵煦是不如刘福熟悉的。
    让他调度就行了。
    不过在新兵的训练上却当下就要做准备。
    因为他希望有一只装备了燧发枪和火炮的全新军队能够进入晋州。
    一来能够增大赢面,二来也能够总结火器在战场使用的经验。
    “本王需要三万新兵训练一些特殊的阵型,其他的照旧。”赵煦道。
    按照他的估算,三个月的时间,兵仗司最多能制造出三万只燧发枪。
    “特殊的阵型?”常威露出不解之色。
    赵煦点点头,“这三万新兵全部调到南大营去,他们将会有新的火器。”
    “新的火器?”听到这个,常威疑惑的表情顿时兴奋起来,“殿下,您别瞒着末将啊,这样的好事现在才让末将知道。”
    赵煦笑了笑,“本来这种火器倒不是那么急,但现在赶上了晋州这档子事,只能提前了,所以没来得及和你说,而且目前为止,这火器还没造出来。”
    常威点点头,他忍不住好奇,“殿下,这新火器是什么样的?”
    刘福对这些倒不是很感兴趣,他道:“看你猴急的,又不是看婆娘。”
    “婆娘哪比得上这新火器。”常威一瞪眼,又向赵煦露出央求的神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