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逐鹿1900-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日本也好、李焘也罢都还需要时间!

    要击败一个地域辽阔有一百多万陆军和强大海军地俄罗斯帝国新兴的日本需要继续囤积力量更显稚嫩的李焘也需要巩固根基。只有如此未来满洲的战争才会成为改变大清国运和东亚政治格局的契机!

    “年轻人在操纵一场战争需要权力去保障他的意志得到通畅的执行。”

    李鸿章如此开解自己……自己老了。太后老佛爷也老了兴许当李实现大清中兴的时候在需要君主立宪捧出皇帝的时候自己已经去了老佛爷也已经去了。毕竟千秋万岁只是一种愿望就连秦皇汉武都没实现。何况其他人呢?那时候管他立宪还是共和就算是学曹操也成!

    还是帮衬着吧作为一个家族的长者一个曾经风光无限也遭受过屈辱地老人一个希望国家强盛的权臣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恐怕也就是帮衬了。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立宪还是守旧尊皇还是尊后还得用大清国中兴成败来言事!但愿李焘这一路能够走得稳稳当当……

    放开心怀后。李鸿章觉着自己轻松了不少这是真正的轻松!

    “逢春呐请幼樵和莲府来。”

    老大人难得温情的言语让李逢春一愣。身为直隶总督衙门的总巡也是李鸿章身前唯一能够佩戴武器地人他跟着李鸿章三十多年了从对付捻军的战场上到前些日子从不曾见一贯果决的老大人用此种语气说话。熟知李鸿章病情的他心中顿时涌出一种不详的预感来所谓“人之将死秉性大异”莫非……

    不管怎么样李逢春还是一个扎马后匆匆离去。

    杨士骧本是玲珑之人匆匆地与张佩纶跟着李逢春来到后院远远地看见李鸿章端坐凉亭看着桂、桃二树愣的模样立时明白了题中应有之意。

    “恩相一朝天子一朝臣您无需为我等挂怀。士骧不才却也知晓德行二字也明悉恩相十数年来的知遇之恩劝慰之语士骧不想拾人牙慧只愿恩相归老之时仍然鞍前马后而已。”

    李鸿章纵然修炼八十年听了杨士骧此等言语也觉得格外的暖心。穿衣要穿新衣用人却还是旧人好使。此言不谬也!

    “和约眼看着不能再拖了即日约见格尔思签约吧!签约之时就是你我翁客缘分尽时。锦州方面亟需干才前番有周馥得李焘重用为钦差与盛京之折冲你们二人与馥不同一个是直隶道一个是四品京堂当前往锦州各领要务……”

    张佩纶虽有宏辩之才却也一时没有看透李鸿章地心境忙插话道:“恩相大人纵然和约一成天下诽起佩纶也要随侍恩相左右。”

    李鸿章摇头叹息道:“唉李焘安排得当何来诽谤之词?纵然朝廷中有人要一次攻屽老夫却也不得其时不得其人!民心这东西辽西屡次三番在大小报刊上所言已然尽收!说来和谈一事在国人眼里老夫却是今时不同往日不复国贼之词而是有功之人呐!佩纶啊所谓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正是李某此时的写照。”

    一个汉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是督办政务处第二位地大臣。再加和谈全权大臣有旧淮军士成、宋庆所部有新北洋李焘的大军有经年累月地洋务积累再加上和约的“再造玄黄”之功……朝廷恐怕是赏无可赏!为人臣子做到李鸿章这一步到19o1年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张佩纶所想却不尽相

    =章一副担心的样子不由笑着宽慰道:“佩纶太后和圣上回驾之后请进恩相侯爵世袭罔替。此乃大清国第一遭的殊荣啊!”

    满清朝廷极少封外姓人为公侯更不要说是汉人了!

    李鸿章苦笑道:“恩师(曾国藩)在时不过一等勇毅侯却是用韬晦终生换取(见后注)奈何老夫此时身在机要而无法功成身退注定要遭受位极人臣之兴衰大变!老夫所虑。不过是一班旧人而已。”

    张佩纶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恩相老大人在安排后事了!

    “大人此番和约将成洋人感念大人之斡旋朝廷感念大人之丰功正是大人颐养天年之时何须为此介怀?再说盛京将军李大帅羽翼未丰还……”

    李鸿章重重地嗯了一声。这张佩纶还是没有把李焘看清楚啊!与其将来在李焘和太后之间左右为难不如置身事外!当然这不是李鸿章地事儿。而是眼前两人的事儿。毕竟这些年来两人也跟着恩主子享受了不少圣母皇太后老佛爷的恩典!此时的李鸿章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一去这两人不能辅佐李焘反而站到辽西的对立面上去!因此此时将话说清楚将两人早早地安排到辽西才是正理。

    “焘儿是一心强国的!”

    “是!”张佩纶连忙垂应答。其实他也是看好李焘的只是今日李鸿章心情不同他一个“羽翼未丰”触了逆鳞而已。

    “唉你等早早安排经方去锦州吧顺便将你们二人地去向好生安排这边老夫决意与俄人签约。记住。你等任职辽西当以国家事为第一要务如此方能在辽西幕府内一展长才。”

    杨士骧是明白人知道李鸿章已经想通了前后关要。这才把周馥、张佩纶和自己三人托付到盛京将军衙门。此时见恩相老大人一脸期许的神情忙道:“恩相还是待和约大成、太后回銮之后再定此事吧?”

    实际上山东袁世凯早已跟杨士骧有了勾连许了杨某人留任直隶道。哼哼跟李去当那个没有油水只有拼命的官儿哪里有跟着八面玲珑的袁世凯好?毕竟荣禄府上早有消息传来和约一成增将兼任督促俄人撤军大臣主掌关外全权更是将来东三省总督的不二人选。而老大人身后自有袁世凯接掌直隶总督!朝廷将李焘家人留在京城就是留了后手啊!

    李鸿章点点头看向张佩纶。

    张佩纶此时显出了实诚的本性忙恭声道:“佩纶就随大公子锦州一行吧。”

    直隶总督幕府的两大红人被倚为左膀右臂的张佩纶、杨士骧此时的答话在李鸿章的心里已经见了分晓!

    听从李鸿章意思去锦州地显然是把李氏一脉当成了自家人看待可以不计功名利禄与李焘博一个生死成败!而杨士骧托词不去名为继续为恩相老大人服务却是打着其他的主意这一点又怎么能瞒过李鸿章呢?

    如果杨士骧在几个月前如此说李鸿章会感动可是北京城里已经有人在诅咒汉臣魁李鸿章早死有人在酝酿利用袁世凯来对抗辽西李涛有人在算计着战争后大清国新的权力平衡……这些熟知李鸿章病情的杨士骧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不对此有所思想!

    这一所谓的托付正是李鸿章的试金石!

    庭院里桂花将放、桃树已残而观景之人此时却各怀心思情绪大为不同。
………………………………

182 【家的烦恼】

    良寺打来的电报被李焘捏在手里他皱着眉头转***不时地拿到眼前再看看实际上那电报的内容已经几乎能够倒背如流了。

    盛京将军行营里小气的大热天里没有冰块镇屋也没有冰茶解暑只有一壶在后院老井中镇过的茶水供烦恼中的大帅消解一些燥热的情绪。

    难啊!实在太难了!这个国家的事儿想要翻天覆地的变上一变绝非手里有十万雄兵和对历史走向的了解可以达成的!国际局势国内人心朝廷尚未完全崩塌的根基其他地方政治势力的掣肘甚至于对李氏宗族的人情以及所谓的什么责任还有盛京将军本人的终身大事……大到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小到奉养那从未谋面的爹娘甚至本人的吃喝拉撒、一举一动都会是成败的原因之一。

    有时候李焘总忍不住会升腾地一种冲动——立即提兵进京推翻满清朝廷了事!

    打烂一个既有的秩序很简单只用武装暴力就行!李焘也有这样的指挥能力和对部队的控制力。可是推翻满清朝廷之后如何面对列强的条约和改变了的国际政治格局?难道一杆子撸到底来个概不承认既往条约?难道从此与列强断绝来往走那满清实际上走了两百年的闭关老路?又或者反其道行之对以往条约一概承认执行?那么李焘的革命就不是真正意义上地民主革命。而会被看成权利争斗的体现!难道一时的冲动就要付出国家崛起希望破灭的代价?难道一个现代军官就只能打仗就只能凭着应对那些单纯的政治环境?

    现在尚不具备在打破旧秩序后建立新秩序实力的李焘不能不表示一个态度或者说是政治倾向。显然这种表白得到了老太爷地认可周公这个目标是符合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中国人道德规范的。也是能被没有军事实力的朝廷所接受的列强也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拿辽西的军事实力增长做文章。拥有十五万新式军队的辽西地方和拥有同样十五万新式军队的满清中国在列强眼里、在世界稍微明白事理地任何人眼里绝不一样!

    如果十五万大军是新锐的李焘所绝对控制列强恐慌就会不可避免任何与洋人的合作必然受到限制!如果这十五万大军是朝廷的那么这支军队就是受国家控制的、受既往条约控制的、能够在某个时候被某个列强国家利用的!

    可是李焘决计不会放弃任何一兵一卒的控制权矛盾的唯一解决之道就是在满清朝廷幌子下主掌兵权!难。肯定难!但是比起莽撞革命来又相对容易操作的多!

    至少此时地李焘无法估计兵北京后国内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却能估计出一个“军事周公”在大清国出现的结局——至少那些地方督抚、封疆大吏们找不到由头在列强的支持下裂土独立!

    现在他还需要满清朝廷在前面当盾牌!他还需要继续掏空这个朝廷的根基利用帝后矛盾和民间的立宪呼声实现“李焘地中央集权”。因此他就必须做出“周公”的姿态给众人瞧瞧!

    实现国家的崛起单单一个辽西或者日俄战争后的残破东北绝对不够!在可能如常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家力量必须增强必须在李的意志力影响下增强并做好战争准备!那么。是期待日俄战争后几年展时间的结果呢?还是积极地谋取国家权力提前促成国力增强呢?是军事政变还是用军事作为后盾维持一个挡箭牌真正的大权独揽呢?

    周公是“忠心耿耿”地是有多种政治手段和强硬军事风格的!

    可笑的是老太爷始终还没放弃李氏宗族和北洋团体利益的思想硬要派李经方来认个“儿子”。还要李焘尽快地搞定和聂大帅千金地婚事麻烦呐!

    李焘又拿起电报扫视了一遍当他真正用领导者的心态去看待事物后才体会到李鸿章此时的心态。

    要一个曾经叱诧风云的人物放下权力要让一个被随从诸人称为“恩相”老主子放弃一个团体的利益要让一个家族的领导者放权给年轻人、并不太亲的年轻人只因一个国家强盛的梦想似乎着实有些单薄了。

    老太爷还是希望在手里捏点东西的!这个事儿从李焘的父母赴京纳福而李鸿章没有异议中就可以看出。毕竟。李父母家人在京城不仅是攥在朝廷手里更是受到李鸿章的监视和保护。

    四年婚约还有三年本有父母却要认个干爹。呃这个事儿难道也算是牺牲?身为十万大军的统帅李焘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在战场上牺牲了却会在国家问题上牺牲得更多一些。包括所谓的自由和一些情感上的东西。

    “看淡点看淡点!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总是在不断的妥协中谋求理想的实现!柔易软、刚易折刚柔并济才是王道。”

    喃喃自语中李焘走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