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鹿1900-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焘笑道:“他领了差使急着去办呐!”
。:。
李焘走回自己的椅子上他知道聂宪
干什么的不过说正事儿之前还得回答问题:“听说了个火花式无线电报机英国人也从意大利拉了一个叫马可尼的人实现了跨越大西洋地无线电报联系。我想让老毛子乐呵呵地把这个电报机送到锦州来就给他派了个差使。”
“无线电报?送?老毛子肯送?”
李焘见聂宪藩一脸的不相信乃笑着摆摆手道:“你听我说。如果这次游击军和咱们之间有无线电报联系老爷岭的亏咱们就不会吃了。这个无线电报对军事来说非常实用现在列强各国军方对这个新技术非常有兴趣咱们也不能落后。一台无线电报机。顶的上一个师呐!”
。:。送给咱们吗?”
“这肯定是有条件交换咱们对老毛子稍微客气一点儿表示在朝廷达成和约后尽量维持与他们的军事局面最多再暗示一下咱们将在日俄之间中立的基础上稍微地偏向俄国。这就足够他们乐呵呵地送无线电报机来了。”
“讹诈!”聂宪藩不留情面地评价了一句。
李焘收起笑脸正色道:“不是讹诈是真的!和约达成后盛京将军衙门将在明面上改善与俄国人地关系暗地里。游击军不是受日本人支持吗?这么一来武毅新军和游击军这两支武装的展空间就大了许多。东北亚大陆俄军和武毅新军、日军和游击军在俄国人眼里兴许是平衡的、是僵持的只有依靠战争去打破。当然是俄国人和日本人的战争。”
。:。|。败你还能跟俄国人携手对付日本人啊?那日本人战败呢?”
李焘断然道:“那就先痛打落水狗!再回头收拾精疲力竭的老毛子!哎说说你的事儿。”
“这是一九零二年度武毅新军全军装备计划请大帅过目。”一说到公事聂宪藩就收起了随便轻松的姿态。
李焘接过聂宪藩递上的文件还没打开看就道:“把无线电报机的仿制和改造也加上。”
辛丑年地世界无线电报技术的探索者们还在用风筝带着金属天线升空。以解决地球曲率干扰和无线电报机功率太小的问题。李尽管不懂得具体的专业知识可是他知道大气层会反射电磁波高大的、建于山上的铁塔也能部分解决问题。反正不管花多少钱这个无线电通讯都要搞起来。这将极大地提高军队地指挥效率!
老爷岭那样的亏决计是不能再吃了。
“这份东西大哥看过吗?”
被人无端怀疑的聂宪藩瞪着眼道:“怎么没看过!?你看看最后那页大哥有签名的。”
李焘急忙翻到后面一看果真有刘大印的签名这就表示这份装备计划已经过工厂认可能够通过走私偷运和自行生产的方式去努力实现。明年之内第一师将全部完成换装合计三万条毛瑟新式七点九二口径步、马枪二十挺同口径马克辛式机枪加上五零、八二迫击炮和一零五榴弹炮、七五射野战炮将把武毅新军第一师打造成世界火力配系最强的师级作战单位。
可惜如此奢侈的装备不可能普及到所有武毅新军部队至少在19o4年之前不可能!即便如此这样地'v还有些距离。每连一挺马克辛的原定计划还没有在这份文件上体现出来。
尽管辽西要落实这样的装备已经竭尽全力了李焘这个审核人还是硬起心肠当起了要账地。他拍打着手里的文件道:“维诚马克辛目前不能做到每连一挺起码每个营两挺吧?那就是三十六挺……”
“不行做不到!”聂宪藩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连声道:“这已经是最大限度了我也巴不得部队早早完成换装在大战之前还能进行全军新装备的实兵演习呢!大量制造重机枪是问题大量供应子弹也是问题保证装备的作战需要更是问题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机枪手的培养上。咱们总不能让那些老兵不成家就在部队里打滚儿一辈子吧?这些事儿牵一动全身咱们现在的力量还做不到每连一挺或者每营两挺。”
李焘怏怏地嗯了一声脑子却运转开来。
“看来盛京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了。”
“啥?”聂宪藩的脑子没能跟上一时间没有理会到李焘将话题扯到一边去的意思。
李焘拿起桌上的铅笔铺开一叠纸写了几个字后又停下来带着些许兴奋道:“就是普遍义务兵役制度在盛京范围内每个符合部队标准的人都得当兵。不管是辽西还是辽东只要还在我盛京将军衙门管辖范围之内都得这样!老兵可以退伍转入后备军编制序列以后再转入预备役。这么一来机枪手、炮手、测绘等专业兵种就有越来越庞大的后备力量。只要武器弹药够咱们就可以武装出最大限度数量的部队。”
。:。
“一样!”
“那篓子就捅大了!朝廷不可能答应盛京这么做。大帅还是招兵吧!”聂宪藩说着话却见李焘不以为然的模样又道:“强迫旗人当兵是犯朝廷的大忌你可不要拿大清国的旗人老爷跟德国的容克军官、日本华族武士相比。”
李焘哼声笑道:“我巴不得他们不来呢!”
。:。禁卫军应付朝廷的要求如若不来那正好借此大做文章!
………………………………
181 【桂桃闲话】
良寺原本是座王府为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为寺后来屡经分割翻建成为各地督抚大员和名流来京之临时寓所。西跨院是原王府最大的一块院内楼台亭榭俱全确也符合李鸿章的身份。
北京的八月天无比闷热秋天迟迟不露蓝天上几乎没有云彩空气没有一丝流动的迹象生生地将北京城变成了大蒸笼。要不是职责所系、祸福所依李鸿章情愿立即离开八月的北京。
有人想离开北京还有人巴不得早一点回来。
阳曲的老佛爷三天两头就来电报圣谕催促着全权大臣尽快地签订条约。实际上归程的跸路已经选定正在赶忙整修;留京或者先期回京的王公大臣们成天商讨着如何风风光光地迎接皇太后和皇上的大驾;甚至连已经签约的洋人们也一边探询着大清国最高统治者的归期一边督促着俄国人尽快地妥协以便将八国联军和对满清中国的八国同盟早早地结束掉再调整策略迎接这个世界新的风云。
继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之后法国签约了德国皇帝会见了大清国谢罪专使亲王载沣加上赴锦州归来的私人代表法根汉大尉的劝说德国元帅瓦德西的强硬态度也很快地转变连带着德国议和专使——新任驻华公使穆默也勤快了许多终于在八月十日签订了《辛丑年清德北京条约》。德国一签约。趁火打劫地日耳曼兄弟奥匈帝国也爽快地签约目前就只剩下俄国还在僵持着!
至于比利时等小国李鸿章在李焘电报的“提醒”下决定只是赔偿人员、财产损失和约嘛。那是没有的事儿!
从本心里来说李鸿章是巴不得俄国人拖着不签约的!条约一日未成全权大臣的使命就一日不会终结。如今最艰难的谈判已经过去全权大臣地责任越来越轻松日子也越见得逍遥了这是最现实的原因。此时年近八十的李鸿章正在西跨院后院凉亭内赏花纳凉咧!
为辽西争取更多的展时间也是为老北洋体系争取更多的回气重建的机会。同时又要效忠朝廷、保存老佛爷的权位颜面。在辽西战场的胜绩辅佐下李鸿章地钢丝走得很是平稳甚至有些上瘾的迹象。老毛子不签约那就等吧!反正北洋也需要时间。
不过摆在李鸿章面前的事情并不如此的单纯各种压力都在迫使他尽快地寻求与俄国签约。其中的最大压力不是来自老佛爷也不是来自已签约的列强各国更不是那些没有权力的大清国老百姓而是李!
年轻人本是李鸿章认定的衣钵传人、北洋团体的希望所在可是周馥的一封密电。让李鸿章不禁忧心忡忡对是否继续倾尽所能扶持李焘也生出疑虑来。而李也在催促着尽快签约以便稳定东北军事局面那借洋人地钱修了一半就因为战争而停工的京奉铁路也可以因此恢复开工。
“老了年轻人要怎么走。随你去吧?”李鸿章自言自语地念叨一句眼中的一棵桂树枝繁叶茂兴许金秋十月就能开花就能散出沁人心脾的甜香。那桂树怎么看都有点像现在的盛京将军李焘。因此李鸿章念叨的话似乎也是对着那桂树述说。
桂树旁边不远处地一棵桃树却已见残败。
突然间李鸿章意识到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
老的淮系团体在1896年就已经老了》:。自己的就算是自己的也不可能维系多久!新人走的路不可能跟老人一样。正如同自己与恩师曾国藩那般一个大搞洋务、一个却自甘清流。帝王的所谓千秋万岁李鸿章不敢去奢望知天命之年后他也知道来日无多!就是这个原因。他才倾力扶持李焘希望以辽西为核心重建北洋。可是在看到那棵桃树得到感悟之前李鸿章并没有将自己和李焘地新北洋分开来看待!
李焘要做什么?周馥的担心会否成为现实?此时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维系团体利益的基础上在保障跟从自己多年地那些老人的权位之后能够促成这个国家的振兴。唉后党和帝党保守和立宪又有什么区别呢?毕竟这些都是权力的幌子!
李鸿章端起已经微凉的清茶轻轻地嘬了一口。实际上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北洋控制权作为一个久掌权位后曾经落寞却因战争又重新站到一个大帝国的权力中枢的老人、老男人李鸿章着实有些不情愿!
曾经他希望栽培李焘成为自己军事上的得力臂助;后来又认为李的洋务思想也不错遂大力扶持辽西洋务开;再后来随着老人病的日渐加重衣钵传人的念头出现了!跟随这个念头出现的还有一种通过李焘操纵辽西乃至满人根基的思想。那年轻人在自己撒手之前应该服服帖帖的言听计从才是啊!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自己尚未西归之时就暴露出极大的不耐
身为成功的军事统帅、《大清匡复东北方略》的提出应该是那种不稳重的毛头小子!肯定不是!只有傻瓜才相信这种人的成功是偶然的!
什么原因呢?真的如李焘的密电所说的那样?
日俄终有一战这也是李鸿章在接受李焘的《东北方略》并呈献给慈禧全力组织大清国积极实现的目标甚至不惜在关外问题上对俄国做出一些让步可是这种让步必须是精妙的、有限的!法理上决不承认俄国占有满洲;军事上。武毅新军对满洲俄军却停火了完全不是法理上那种对待侵略者地做派;外交上李鸿章故意拖延时间故意地拿腔拿调让俄国人没有脸面签订目前的条约实际上。只要小小的赏俄国人一个小脸条约立马就能签订!
在拖延时间的同时国际局势生了变化。日英美三国针对俄国的联盟已经显出端倪法国和德国因为各自利益对俄国的支持已经降低了力度俄国本身因为财政危机亟需地周转资金也因为拖延签约赔款时间而迟迟不能给付到位……
与此相对应的是日本在积极扩军备战!大批的英美商船和资金用前所未有的度涌向日本列岛。很快就转化成日本陆海军的装备。此时的李鸿章深信就算武毅新军的实力再提升一些也不会妨碍日本人与俄国开战的决心。
只是日本也好、李焘也罢都还需要时间!
要击败一个地域辽阔有一百多万陆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