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是蒋干-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的发展,而且应该客观的说,正是由于中国自隋开始的科举制度,从而保证中央集权制度的稳定,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和思想的延续『性』,使得更多的普通百姓和有才志之人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跨越原本阶级的途径,从而缓和了各阶级之间的矛盾,而且中国能够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大都保持着一个整体的形象,不像欧洲一般四分五裂,也未尝不有科举制的功劳在内,其实就算到了我那个时代的考试,不也有很多是借鉴科举制之中优点的么?当然,科举也有它的弱点,比如科举制度的基础是精英教育,是为选拔官吏而设,若要进行国民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显然是不现实的,眼下刘备所需要的就是能吏,是精英,至于国民教育,那也要等三国一统,百姓得安后循序而为才可。

    刘备见我沉思,不敢打扰,片刻之后我微微一笑道:“曹『操』既有‘征贤令’,使君何不以科举之法召天下之才?”

    刘备、庞统听了这新鲜的名字,都面『露』不解,刘备问:“何为科举之法?”

    我从容道:“设科而考,以优取士便为科举也,察举之法虽用百年,然其皆凭推举者个人之才而辨,难免高低参差不齐,甚有悬殊,且天下之大,无名而有大才者众多,有名而无实才者亦众,譬如当年孔明往东吴,其处擅高谈、引史据典者何其多也,然却不见能保境安民,造福一方,此等之才不要也罢。而科举之法,则不以贵贱尊卑而分,凡身家清白,无作『奸』犯科者均可考之,使君可以经学、诗文、时务、律令、算经、史学、格物等等分而设题,数年一考,取其优者按其所长为用,此外再以征召为辅,何愁天下英才不尽归使君麾下?”

    刘备闻听我所说科举之法,不由眼中一亮,面『露』惊喜之『色』,要知以往的举士之法确是选择面小,而且选拔人才的权利下放,时间一长,便使得越是有名望的大族则势力越强,逐渐形成了士族集团,倘若改为科举之法,则选才之权如同归入己手,如此一来,自己不但有了固定的人才之源,更可解士族割据之忧,豪门大族必也受到遏制,实是绝妙之法也,于是连连赞叹道:“子翼真乃奇人也,竟有如此妙想奇思,备得子翼为友,乃是何等之幸事也?!”

    一旁的庞统也是眼中放光,盯着我看了又看,随后感叹不停的道:“子翼之头莫非与众不同否?此科举之法确是可改以往众多弊端,若可细思而为,必可大行于世也。”之后又微微皱了皱眉道:“只是若将之宣于天下,曹『操』、孙权处派间而来又当如何以防?此举若行,则百姓、士子必喜,而豪门大族则当忧,又当如何以对?真到科举之期,欲试之人众多又怎相解?”

    我本以为庞士元这荆州大族的代表人物听了科举之法,纵然不反对,也要暗自琢磨犹豫,谁知他却先是赞赏不已,随后又在一串问题中毫不忌讳的说了出来,真令我不得不挂目相看。

    刘备听了他的这些问题,也很是关注的望着我,一脸的殷切表情。

    我微微一笑道:“此法使君可在荆、益二州而为,至于是否宣于天下则是各有利弊,此还需使君裁定;如今察举弊端已越来越重,为日后绸缪,当行科举之事,况且此举有利于百姓,而天下以民为重,需知得民心者才可得天下,至于豪门之忧,此时益州初定,万象更新,本地大族惶恐不安,使君正可细化科举之法后推而行之,以其为主而察举为辅,日后逐渐改为以征召相辅。而荆襄之地孔明及士元皆可为表率,先将科举与察举并行,后逐渐改之即可。”

    我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仔细倾听的两人,接着道:“干所思此法,仅是粗略而已,其中如怎样防题目泄『露』,怎样防审阅官员徇私,怎样防来考之士夹带相关书籍纸张等等皆需详思也,至于士元所言人数众多之难,干此时到有解决之法,科举之前需令应考之人在规定之期内,往所居各县备案,非居于使君辖地者则需他人为保,到期之后则报于使君处,若欲考人数众多,可分县、郡、州三级而试,若尚可,则免去县级,若再少,则在各州府相试,如此一来亦可令科举之士少受往来奔波之苦也。”

    其实我对于科举制度本来就只知大概,所说的也不过是个框架,其中还夹杂着自己的想法,如今勉强答了这三个问题后,便打算把胜下的难题交给庞统他们去烦,毕竟我已出了主意,倘若都让我解决了,还要其他人何用?

    庞统如此聪明之人,自是知我言外之意,于是笑着点头道:“子翼既提此妙法,如何使之成行自可交于统与孔明,不过其间若有难解之处,尚需子翼相助。”

    能把包袱扔出去,我自然乐意,因此捋着胡子道:“士元尽管放心,干到时必不推辞也。”

    眼下既然科举已经说了出去,自然我也顺便说了武举之事,当然这个或许要简单一些,无非是考弓马军事而已,此外我还提出建立军校,既然刘巴说曹『操』兵马彪悍,但缺少指挥组织的军队,纵然个个都是勇猛过人,那也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而若要一支军队如己臂膀般曲直自如,绝非只靠一员出众的大将便可成型的,中下级的指挥官素质的高低才是关键,因此当我说出这个想法之后,长年领兵做战的刘备更是欢喜得眉开眼笑,高举双手赞同,就差挥舞“红宝书”了。

    重士农,轻工商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贯弊端,要说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绝对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没落下去,其中受到鄙视自然是很重要的一点,因此我见到刘备心情大好,突然起了改变工匠地位的念头,于是便有些突兀的问道:“使君觉以铜所铸兵刃为好,还是以铁为利器更佳?”

    “自是铁器更佳。”

    “若要攻城,云梯与投石机、井阑何者更强?”

    “当然乃是后二者为强。”

    “耕种之时,锄、犁何者为好?”

    “自是以犁为好。”

    刘备与庞统回答着我这些简单的问题,不由一脸『迷』茫,我呵呵笑道:“自古文可治国,武可安邦,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铜何以成铁?投石、井阑二物如何而生?皆乃源于工匠也,使君可曾想,若是使君之兵以铁为刃,曹『操』之军以铜为刃,则两军交锋胜负如何?若是使君之民皆以犁耕,而曹『操』之民则用锄种,则相同之地谁粮更丰?若有更为便捷、准确、威力之投石机,又有何坚城不可下?若有更强之弓弩,又有何坚甲不可破?若有更轻便多载之车马,又何愁军粮难运?故使君欲使军兵强于曹『操』,亦当召集天下能工巧匠,研革兵刃、器械制造之法,于其有功者重赏,或赐予虚职,使众工匠更起效命之心,如此既有能争贯战之军,又有坚甲利刃,何愁不能纵横天下乎?!”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这个时代儒家学说虽占了上风,但还没到一家独大的地步,各种学术的撞击之下,世人对工匠的歧视也未如后来那么严重,同时在这个征伐天下的年代里,锋利的兵刃、强大兵器、丰沛的粮草无疑是充满极大诱『惑』力的,但我之不幸则是在这个世界之上,改变人的思想乃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因此刘备和庞统听了我的描述,虽然很感兴趣的点着头,但刘备却道:“工者粗鄙,虽可赏其钱财,然若为官却是不妥。”

    庞统听了很以为然的点着头,我见了也只有暗自苦笑,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那也要草枯无雨才好,只希望我今天头脑一热所做的些许努力,能带来一丝的改变吧。


………………………………

第五十二章 大跃进

    第五十二章 大跃进

    周瑜不是郁闷,而是非常的郁闷,往日神采飞扬的脸上如今却罩上了一层阴暗之气,他原本欲趁张辽败往寿春,庐江兵微将寡之时突袭而取,却不料曹植竟率兵马三万五千出人意料的抢先一步进驻城中,而寿春亦有曹军三万之众,更有张辽、乐进等名将,相比之下曹植年幼,城中又无大将,因此便还是决定先取庐江,不过仅以麾下九万兵马若要强攻,怕是难比登天,何况还需防备寿春来袭,于是周瑜连用谎报军情、诈城、夜袭、掘洞等等计策,但竟一一被其所破,实不得不令人对曹植刮目相看,而这十数日无功而返之后,曹植又得李典之助,而荀彧则进了寿春,如此一来欲得两城更是难上加难。

    周瑜无奈的叹了口气,心道:“曹『操』如今虽然围攻襄阳,但一旦刘备取了成都,成了益州之主,则以曹『操』的才略,必知取襄阳无望,之后定转而挥军来此,因此若欲得扬州之地,必当速取,却不想自己一路过关斩将,取皖城、占夹石、攻合肥均是势如破竹,但眼前的庐江、寿春却是久攻不下,莫非终是只能得扬州半壁不成?”

    与此同时,身在襄阳的曹『操』亦是心中烦闷,曹休袭竟陵不成,回转相报往来经过,曹『操』一听便知他中了别人之计,但他尚是前日才知张飞到了益州,又怎能责怪于曹休?况且拿不住蒋干终究只是小事,真正令曹『操』气愤的则是昨夜一战。

    对于这位“卧龙”诸葛孔明,曹『操』深知其擅于用谋,故从未敢掉以轻心,何况围城当防劫营乃是为将者皆知之事,因此早命城外各营将领小心严防。而以十五万大军围困襄阳近一月之久皆不曾强攻,便是为等刘晔取材于荆山打造攻城利器,从而好一战而下,昨日刘晔来报言投石机、井阑、撞车、木驴等皆充足,本欲今日运至城外各营,明日齐攻城池,以雷霆之势夺取襄阳,但不想昨夜三更却仍被诸葛孔明夜袭得手,但谁能料到偷营之军来自城西曹真、刘晔大营之后的荆山之中?在如此突如其来的攻击以及关羽领军出城夹击之下,等曹『操』援军到时,荆州军已退回城中,曹真大营一片狼籍,非但损兵折将,那些苦心打造的攻城器械更是尽毁于一旦。而就在拂晓之时,放松了戒备的城东夏侯惇大营又被关羽劫营得手,死伤军兵数千人,实是令人恼怒非常。

    “二十万大军南下,非但寸地未得还丢了半个扬州,曹仁几人在天水亦是久攻不下,西凉武威的侯选等人也是阴奉阳为,口口声声言效忠自己合攻马、韩,却只是带着十几万大军在一边看热闹,想来日后也将是大患!”曹『操』心中越想越气,重重的一拳砸在案上,震得笔墨纸张一阵『乱』颤。

    重重的喘息了几声,胸中闷气却仍积郁难消,仔细想着眼前之事,似乎唯有曹植较有远见的兵进庐江,使周瑜无计可施勉强还令人欣慰,看来他平日虽行事随便了些,但在大事上却还谨慎知重,此外又聪颖多才,与曹丕到也各有千秋,可这日后两人又该以何人接替自己辛苦所创基业?曹『操』想到此事,眉头又不由皱了起来。

    刘巴得到了刘备与庞统的答复,直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口里赞叹不已,而刘备到也不居功,坦然而言乃是我所想出之法。

    既然难题得解,刘备又如此诚恳,何况几番奔波还是难逃其掌,刘巴便也认命的归顺于刘老大麾下,但随后这“非常”之人不去上任,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