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变身之俄国女皇-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奥军防线,夺占了的里雅斯特,击溃了10万奥军。
然而卡多尔纳没有高兴多久,一个月后,德国援军赶到,花了一个星期,夺回了的里雅斯特,还歼灭俘虏了9个师的意军。
此后,鲁登道夫陆续从西线调回28个师,分兵两路,帮助奥军抵御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刚刚经历过凡尔登血战的德军官兵,犹如猛虎下山,以一当十,成功击退了协约国联军的进攻。其中经亚得里亚海登陆的英法殖民地杂牌部队,在德军的猛攻下,几乎损失了一半的兵力,残余部队不得不撤回塞尔维亚休整。
在撤退时,图哈切夫斯基的装甲车军团出色的担当了后卫角色,不时发起的反冲锋,车载机枪无情的收割着德奥士兵的生命。当德军收复了大半个波斯尼亚后,已是强弩之末,不得不停止反攻;而在罗马尼亚,德军的进攻使得罗俄联军几乎放弃了之前占领的土地,战线基本恢复成原来的边境线。
。。。。。。。。。。。
德军在秋季发起的一连串反攻不仅大大鼓舞了奥地利人,使他们走出了失败阴影,而且再次证明了德军超强的战斗力。就算是安娜,当她得知巴尔干联军败退的消息时,也不得不佩服:日耳曼人不愧是天生的战士!
“不过嘛,这只是回光返照,强弩之末了!”对于联军的溃退,安娜并不担心,至少单就伤亡而言,俄军仅仅损失了6万人,英法的殖民地军队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当1916年莫斯科的第一场雪飘落时,德军统帅部做出了一项决定: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在凡尔登和索姆河的战斗中,“美国制造”无处不在,被美国产品武装起来的英法联军,一次又一次打退了德军,而德国情报部提供的关于“美俄经济合作”的消息,更让鲁登道夫坐立难安,在东线作战多时,鲁登道夫很清楚:俄军主力毫发无损,俄国人一直在养精蓄锐,现在加上美国的资金,不多时,德国将面临“欧洲压路机”的无情打击!
无奈俄国国土庞大,德军兵力吃紧,如今,鲁登道夫只能孤注一掷:用潜艇封锁英国,集中全力,在1917年打败英法!
1916年10月18日,德国宣布“无限制潜艇战”。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安娜是在吃午餐时获知的,她耐心的听部下汇报完,然后兴奋的高举水杯,对一起用餐的米哈伊尔说道“亲爱的叔叔,这场战争,我们赢定了!”
。。。。。。。。。。。。。
1914至1916年,美国仍是一个中立的强国。然而它给予协约国以大量的物质援助,并从中获得巨额利润。仅美国48家大公司1916年的决算就有9。65亿美元的盈利。中立政策对美国的垄断组织是极其有利的。当然,美国也不反对出卖商品给德国。
德国的海上封锁使这一贸易不便于进行,有时甚至不可能进行。到了1916年秋天,尽管协约各国已经历着艰难困苦,但美国精英们并不怀疑它们会取胜,也不想错过分脏机会。美国打算全副武装地去参加分脏,并同协约国平起平坐地摆布战败国。
自德国宣布进行“潜水战”后,短短一个月,美国商船鲁西塔尼亚号、阿拉伯人号和沙塞克斯号被击沉。美国人不缺钱,但三只商船上的一百多条人命,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人民。在美国报刊杂志的宣传下,包括许许多多的和平主义团体在内,美国人民恼怒了。
于是,1916年12月12日,威尔逊总统宣布与德国断交,并对其宣战。随后,其他一些美洲国家在美国及协约国的政治与经济压力之下也相继对德奥集团宣战,巴西,古巴,玻利维亚,乌拉圭,巴拉圭,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墙倒众人推,到1917年初,德奥同盟面临着20多个国家的围殴。
;
………………………………
第101章 大手大脚的美国人
在要不要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华夏国的北京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斗争激烈。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总理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总统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恰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2月1日,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开北京,并且根据临时约法,宣称“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总统的免职令。
之后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2月24日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一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这样,总理段祺瑞掌控了政府大权。
1917年3月12日,段祺瑞政府在英法俄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德奥宣战。不久,几十万的民工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和英法美日的运输船,赶赴欧洲,他们的任务是帮助协约**队修筑工事,从事后勤运输,或挖掘战壕。
英法美日提供的运输船只,装备简陋,环境比较差,华夏国的民工们不得不挤在狭窄的船舱里。作为拥有华夏男人灵魂的穿越者,安娜唯一能做的,就是命令负责运输的官员:必须以对待本国士兵的标准对待来自华夏的盟友,不得随意克扣他们的口粮和工钱。
。。。。。。。。。。。。
在大西洋,鲁登道夫的无限制潜艇战的冒险,似乎产生了称心的战果。在1916年的最后三个月中,一百三十万吨以上的协约国和中立国船舶被击沉,1917年1月份的损失近九十万吨。到了2月,只剩下仅够六周粮食的英国,迫切需要美国支援,以与德国潜艇的威胁搏斗。
美国宣战后三天,威廉·西姆斯海军上将前往伦敦,在那儿,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的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对来自美国的朋友坦诚道,“如果象这种损失继续下去,我们无法继续战争。”
威廉上将和约翰上将经过短暂的讨论,一致认为必须打破海军部的规定,实行护航制。两位将军的建议得到了劳合。乔治首相的支持。
1916年底,劳合。乔治断然命令海军部,于明年初在北海和直布罗陀航路开始试验性的护航。结果立见成效。到了1月底,海上损失骤降到二十万吨以下:在实行护航制度前,损失高达百分之二十五,实行护航制度后,损失不到百分之一。从1917年春季开始,英美所造的船舶,开始稍稍多于以前损失给敌人潜艇的船舶,而且它们击沉的德国潜艇,不久就比德国所能建造的为多:德国人的潜艇战失灵了!
。。。。。。。。。。。。。
在参战时的1916年12月,美军只有十九万六千人,其中七万七千人是陆军正规军,其余是国民警卫队。军事装备不是过时,就是没有。没有单独的空军——陆军的五十五架飞机是通讯兵的一部分,连执行侦察任务也是不牢靠的。用马刀劈砍的骑兵部队是陆军的精锐,甚至连造辆坦克的蓝图也没有考虑过。军事首脑不了解军、师或旅的组织。陆军内外,没有一个人曾受过堑壕战的训练。
但是,威尔逊总统的宣战令,正式开动了美利坚巨大,可怕的战争机器。美国政府作了很大努力,以便尽快把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全国划分为21个军事工业区。对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加速生产军工产品采取了措施。开始制造2万架飞机,3。5万辆大型载重卡车。1917年的生产计划规定筹建16个大型枪炮工厂,预定1918年生产出1。9万辆坦克。
同时,威尔逊总统在强烈的反对声中,说服国会对每一个二十一岁至三十一岁的体格健全者实行征兵制,后来年龄改为十八岁至四十五岁:这将有四百多万人在陆军服役,八十万人在海军服役。
约翰·潘兴将军被任命为美国远征军总司令,随着军队的迅速膨胀,潘兴开始重建他的部队。他决定每一个美国师应包含二万八千人,约两倍于相应的英法部队。他的命令证实了一个普遍的欧洲人的观念,即美国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大手大脚的。3月1日,潘兴以及六十名参谋官员、六十七名士兵和三十二名战地办事人员来到了法国巴黎。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将其军队调往欧洲大陆,主要是在圣纳泽尔、拉罗舍尔、罗什福尔、波尔多和马赛等法国南部的一些港口上陆。道路勤务部队和工程技术人员最先到达,其任务是为迎接主要部队作准备。辅助部队铺设大约1600公里的新铁路,架设16万公里的电话线,建成大量临时兵营、医院、仓库。
让欧洲交战双方更抓狂的是,美国陆军着手狂购乱买,出乎人们的想象。陆军有八万六千匹马,虽自1915年以来,西线就从未用过骑兵,但陆军部依然买了一百万条马毯,二百万只饲料袋,九十四万五千副马鞍和二百八十万个马笼头。订购了二千多万顶蚊帐,在法国的几英里方圆的货栈,堆满了各式各样无用的东西,这对潘兴将军来说是太难堪了。他通知陆军部停止装运浴缸、书橱、地板蜡、割草机、办公桌、活梯和痰盂。
。。。。。。。。。。。
美国的参战使英法的状况大为改观,但是不能指望立即得到美军的援助。和美国的军事动员一样,美军运往欧洲的速度很慢。到1917年夏,在法国的美军仅20万人。因此,英法联军指挥部不准备在1917年战局中使用美军实施**行动。
;
………………………………
第102章 T-17
1916年秋冬,随着美国资金的注入,安娜的计划得以实现,哈尔科夫机车厂得到了所有生产坦克必需的特种制造设备。虽然机车厂之前只制造过拖拉机,工人们也没有制造坦克的经验,但1-12-32项目的制造工作仍然进展很快。期间,安娜给与了总设计师亚历克先科一些重要的建议,比如:坦克的火力应该分成三层;坦克前部驾驶舱左侧应安装1挺机枪,并设置机枪手座位;坦克重量和单位压力应被降低,而发动机输出功率和坦克速度要得到提高。。。。。。。。。。
尽管前线战火纷飞,坦克设计师们在保密局的军事化管理下,得以抛开一切,一心一意的参与工作。结果,9个月后,“t—17”坦克诞生了。
t—17坦克是一种双炮塔坦克——主炮塔上方有1个小型的机枪塔,可**旋转。主炮塔装有1门45毫米火炮,火炮两侧的球状机枪座上各安装1挺7。62毫米机枪,重16吨。
1917年7月,一个清凉的上午,在莫斯科郊外,盛大的演习开始了。皇室成员全部到场,政府高官和受邀而来的贵族代表济济一堂。
9点,演习准时开始。作为主角的5辆t—17坦克一出场,就引起了贵宾们的一片好奇:都说百闻不如一见,作为帝国的上层人士,贵族和高级官员都听说了西线出现的新式武器——坦克;一些大贵族甚至看过照片——英国人制造的钢铁怪物!
当5辆坦克一辆跟一辆经过观礼台时,贵宾们清楚地感受到了坦克那“轰隆隆”的马达声,坦克履带碾压过泥地,留下清晰的痕迹。
接着是射击表演,冲锋表演。在坦克的冲撞下,铁丝网,战壕和简单的防御堡垒成了纸糊的防线。简短的表演结束后,13岁的皇帝阿列克谢在贵族们“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