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永宁侯的商议,需得在水面下。



    第111节

    

长公主府那儿,林芷在府内生活,林繁借着回京后与姑母问安的由头,可以正大光明地去。

    “念之,”老夫人目光柔和,沉声道,“老话常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这么崎岖的路,千万走稳了。”

    林繁重重颔首。

    陪老夫人用了晚饭,林繁本想去永宁侯府。

    偏今儿月色通明,映亮半座城,无论如何,不是翻墙的好时机,只能作罢。

    皇城中,邓国师整理仪容,整整齐齐站在了皇上面前。

    将大殿下身后事的状况禀了一遍,邓国师退至一旁。

    皇上睨了他一眼,察觉他有些犹豫,便问:“还有什么事儿没有禀?”

    被这么一问,邓国师心虚,便道:“还有一事,仪仗抵达行宫后,那一整天,贫道没有见过定国公。

    贫道使人去请,被他的亲随拦了,只说是身体不适,在里头歇觉。

    翌日贫道观定国公,气色还好,确有些咳嗽。”

    皇上从折子间抬起头来,神色一凝:“一整天不见人?他有没有出过行宫,守备们不知道?”

    “守备们说他没有出去过,”邓国师道,“可是,以定国公的身手,他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入行宫,并非不可能。”

    “那依你这么说,”皇上冷声问,“他去哪儿了?又做了什么?”

    邓国师抿了下唇。

    他就琢磨着不报这事儿呢。

    报了,皇上问了,他又答不上来,倒霉的不是树上那个,是他邓国师。

    得不偿失。

    可既然说出了口,无论如何得粉饰一番。

    “行宫偏僻,按说也无处去,”邓国师思绪飞快,道,“贫道那日前思后想,甚至觉得,定国公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以他的骑术,想去周遭看看,也赶得及。”

    那些周遭,不用邓国师明说,皇上心里也有数。

    一路往南,一日来回,最远可抵商城,赵临曾在此操练兵士。

    赵临死后不久,百姓自发在临河建了庙宇供奉,等赵隶追封赵临为吴王后,此处被称为吴王庙,是民间供奉赵临的庙宇中最大的。

    赵隶看不惯,但又不能拆了,幸好这些年,香火越来越淡,听说是失修了,这才让他舒坦不少。

    若往西南,赶一赶,能赶到宛城,那是房毓的祖籍。

    宛城在前朝战乱中化为焦土,城中百姓,百不存一,但在大周建朝后,陆陆续续地,重建有了起色。

    房毓不知所踪,若她要躲藏,兴许会回到祖籍去。

    只可惜,女子居于内宅,只要她愿意,不迈出院子一步,大隐隐于市,皇上根本找不到她。

    一路向东,便是泰山。

    想到泰山,皇上面色如黑炭。

    赵临就死在那儿,林繁会不会是给赵临烧纸去了?

    还有不那么赶的,附近城池镇子,都有当年先帝驻扎、练兵的地方,虽无旧日景象,但走一走,看一看,很是方便。

    “他到底会去哪里?”皇上不住琢磨。

    邓国师道:“既猜不到去处,贫道用了另一个法子试了试定国公。”

    “哦?”皇上好奇了。

    邓国师继续道:“贫道请定国公一块去祭拜了先帝,以及吴王,贫道一直在观察他的神情与反应,以贫道来看,他不像是知情的。”

    若知父亲身份,林繁在吴王坟前不该那么淡然。

    皇上摸了摸胡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

    邓国师暗暗松了一口气。

    观皇上还有些迟疑,邓国师心思一动,道:“贫道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试一试定国公,以及林家。”

    皇上忙催促:“快说。”

    “定国公已经及冠,却未成亲,”邓国师弯下腰去,低声道,“您不妨将四公主许配给他。”

    “胡闹!”皇上气道,“这怎么可行?”

    “是不可行,”邓国师道,“您知道他身份,所以不可能,定国公和林家若确切知道他的身份,他们又怎么会答应呢?只是个建议罢了,又不是真把公主嫁给他。”

    皇上听明白了。

    这就是一个试探。

    林宣已经死了,若林繁就是赵临的儿子,林宣的妻子与妹妹一定知情。

    从她们两人的态度,可以判断林繁的身份。

    林繁不是,万事大吉。

    林繁若是,则从他的反应来判断他知道多少。

    一招棋,得几步后招。

    是个可行之策。

    “皇后那儿,是不是请了秦家那丫头做法事?”皇上偏过头问徐公公。

    徐公公道:“明日开始,连做三天,先前是这么禀的。”

    邓国师咬住了后槽牙。

    在他离京这些日子里,皇后竟然要请秦鸾做法事。

    明明他才是国师!

    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偏偏,秦鸾的底细,他看不透。

    心里暗哼一声,他默念“罢了”,再有本事,能把死去的大殿下给招活了吗?

    爱做法事,且做去!

    第129章 需要

    御书房里,皇上想的自然与邓国师不同。

    一招棋,后招当然越多越好。

    他让邓国师查林繁与永宁侯府的关系,至今没有多少进展。

    以目前掌握的,只观表面,暂时看不出林繁与秦家那丫头有多少往来,但私底下呢?

    借着秦鸾出入后宫,倒是可以再步一招。

    思及此处,皇上起身,道:“朕去太后那儿说会儿话。”

    徐公公忙跟上了。

    翌日上午,秦鸾进宫去。

    中宫外,钟嬷嬷正等着她。

    随钟嬷嬷入内,秦鸾与皇后行礼。

    她在大殿下去世当日见过程皇后,如今再见,觉得皇后娘娘苍老许多。

    只那双眼睛,依旧明亮有神,像是顶着一口气。

    “借娘娘的地方,换身衣裳。”秦鸾道。

    皇后一愣。

    秦鸾穿着素雅袄裙,披了件斗篷,头发梳得简单,却很好看。

    这身装扮,在宫中行走,并无任何不妥。

    连程皇后都没有任何违和之感

    听秦鸾这么一说,她才明白过来。

    秦鸾做法事,需得着道袍。

    钟嬷嬷前回听秦鸾说过理由,赶紧附耳转述给皇后听。

    程皇后嗤笑了声:“他管得到是挺宽。”

    “娘娘,我修行浅,您要与大殿下祈福,该请更厉害的仙长,”秦鸾看着她,问道,“您为何请我?”

    在接到皇后的帖子后,秦鸾很是疑惑,但她没有拒绝。

    林繁要行事,不能缺少兵力,粮草,银钱,其余的助力,当然也是越多越好。

    不是说要拉拢多少贵人,而是,他们不向着皇上与皇太后,就是最好的支持了。

    程皇后不得皇上与太后亲睐,更因大殿下的病故对皇上有怨言,秦鸾很想听一听,皇后是如何看待皇上的。

    这是她没有拒绝做法事的缘由。

    程皇后听她这么问,呵的笑了声:“我儿都死了,还不能跟他唱个反调?

    他宠信那姓邓的妖道,让他主持我儿后事,我抗拒不了,我就另作安排。

    不止秦姑娘你,我还要请京畿另几位有名的仙长。

    一场一场做法事。”

    秦鸾眨了眨眼。

    程皇后说到这儿,又笑了笑,自嘲的味道没有了,余下的是淡然:“秦姑娘也不用担心修行如何、法事做得如何,只当是来陪我说会儿话。

    你赐药、让我能与源儿好好道别,这份恩情,我一辈子记着,

    皇上那儿,你不用担心,何况我看秦姑娘也不是怕事的人。”



    第112节

    

秦鸾也笑。

    她确实不怕事。

    就是不知道她想要去做的事,程皇后会不会怕。

    今日法事做完,秦鸾便依着程皇后所言,陪她说说话。

    “上回钟嬷嬷来府里,我祖母还认得她,”秦鸾道,“似是前朝时,祖母就与钟嬷嬷相识了。”

    “是啊,我那时候还很小,”程皇后感叹着,“先帝当时驻军江陵,我去过几次,见到长公主带着姑娘们操练,是了,其中也有你母亲吧?”

    “应该是的,”秦鸾柔声道,“家母去得早,她的事情,我东听一些、西听一些,皇后娘娘可否与我仔细说说?”

    皇后没有拒绝。

    她说瑰卫,说江陵城,慢慢的,话题散开去,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当时一样年幼的赵隶。

    “我只能说,哪怕是同一个爹,娘不同,孩子大不同,”程皇后抿了口茶,“皇上啊,比起他那位兄长,差远了。如今那二殿下、三殿下,与我儿相比,也是天上地下。”

    秦鸾没有接这话。

    诚然,她故意引着程皇后说些陈年旧事,皇后也许没有留意她的话术,又或许根本不在乎提起故人,她真的说了许多。

    配合得让秦鸾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时候差不多了,秦鸾取了几张平安符:“宁神静气的,我观娘娘气色,近来歇得怕是不好,收着这符纸,多少会有些效果。”

    没有让钟嬷嬷转手,程皇后亲手接了,道了声谢。

    钟嬷嬷送秦鸾出大殿,转身回到内殿,见皇后娘娘看着符纸出神。

    “娘娘,”钟嬷嬷上前,“您今儿说了好多话。”

    “不像我,对吗?”程皇后轻轻摇了摇头,“我现在,倒是盼着她真是一只凤凰了。”

    钟嬷嬷不解。

    “听说,那位失踪时还有身孕,”程皇后道,“她若是真凤凰,真能找到真龙,助他一臂之力,我看着还畅快些。”

    钟嬷嬷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您千万慎言。”

    “源儿临终前苦劝,皇上都听不进去,照此下去,不是大周之幸,”程皇后咬唇,道,“我如此念头,固然是为源儿不值,我作为母亲、我心痛万分,但是,我不仅仅是为了源儿。”

    钟嬷嬷何尝不懂程皇后的想法。

    百年书香传世的程家,自有其傲骨与想法。

    当年,程家在乱世中选择了先帝,因为以先帝的武勇能结束常年战乱,让百姓们重新安定下来,而先帝亦非穷兵黩武之人,在登基之后,他知道如何去平衡战事与内政,长远走下去,得一盛世太平。

    为此,程家给予先帝很多帮助,也许了儿女亲家。

    果不其然,先帝做到了开朝,亦一步步让大周好起来。

    而让程家所料不及的,是先帝的早早病故,以及皇太子坠马身亡。

    赵隶继位,程家女成为皇后。

    本朝并不忌外戚出仕,但程家克己,不愿意以外戚的身份指点江山,子弟不入大朝,要么去做小官,要么潜心修读,要么做先生、将书院发扬光大。

    程家能传承这么多年,与这份谨慎克己当然分不开。

    可在程皇后看来,家中有本事的子弟,有许多被耽搁了。

    他们该真正地走到朝堂上,做造福百姓的事。

    当年选择与赵隶联姻、而不是把更年长的姐姐嫁与赵临,先帝和程家其实是有这方面的考量在其中的。

    程家想要大展身手,先帝也需要能干之人。

    若是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发挥作用,这天下,一定会像程家所想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