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枝-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国师那儿,一如既往的疑心病,又一肚子坏水。
不管林繁是屋里歇觉还是行宫里遛弯,邓国师都觉得他没安好心。
果不其然。
翌日天明后,灵柩入陵。
议程开始之前,邓国师就不住打量林繁。
他发现林繁在咳嗽。
咳得不厉害,时不时来两声,在这么严肃的时候,挺醒目的。
邓国师走过去,道:“国公爷身体不适?”
“许是受了些风寒,”林繁又干咳两声,“嗓子不太舒服,是了,国师昨日使人寻我,是有什么状况?”
邓国师皮笑肉不笑,道:“昨儿想着,既来了皇陵,我等身为皇上近臣,该给先帝以及其他贵人们祭扫祭扫,贫道想请国公爷一道,却没想着,没见着您。”
“睡了一日,人倒不乏,就是咳,”林繁指了指嗓子,“国师的提议也很要紧,等大殿下事了,我随国师一块去拜祭先帝。”
邓国师颔首。
虽说,林繁年轻,习武强身,哪怕有些小病也不会有几分病态,但邓国师打心眼里不信他的话。
一整日没有出房门,兴许,林繁根本不在屋里。
可他能去哪儿呢?
一日,光脚赶路都能走很远,更别说林繁能骑马。
让邓国师庆幸的是,马儿再快,也不够林繁往来京城,他不用担心林繁悄悄回京,趁着他不在,在京中带人发难。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c
议程漫漫,全部走完,已近中午。
林繁主动找了邓国师:“明日要返程了,不如现在去拜一拜先帝吧。”
邓国师自是应下。
祭拜的物什,行宫中不缺。
林繁立于先帝爷的灵前,洒扫,供奉,依着规矩,跪地行了大礼。
他在心里默默地道,皇祖父留下了遗诏,他便有决心遵照着做到最好。
大周建朝后,先帝把祖宗与早亡的嫡妻亦移灵至此,林繁与邓国师一块祭扫了。
最后,他们立在了赵临的墓前。
先帝封的太子,皇上登基后追封的吴王。
林繁看着生父的墓碑,举香站着行礼。
邓国师立在一旁,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林繁。
他当然知道,林繁极有可能就是赵临的儿子。
把赵临的骨肉养在自己跟前,这就是林宣会做的事。
以前,只皇太后这么想,皇上不以为然,但这两年,皇上亦越来越怀疑了。
怀疑林繁是,怀疑林繁到底知道多少……
此时此刻,观林繁神色,邓国师皱了皱眉,他看不出端倪来。
以臣的身份,对亲王行的礼数,林繁做得挑不出一点错来,也十分自然。
这让邓国师疑惑了,若林繁知道跟前埋着的是生父,他能做到这么波澜不惊吗?
事实上,林繁做到了。
不管内心是如何汹涌,在表面上,他没有露出半点情绪来。
礼数周全后,林繁淡淡道:“该回去了。”
邓国师若有所思地点头,抱着拂尘往外走。
林繁落后两步。
没有回身多看一眼。
他知道,这趟祭拜,他糊弄住邓国师了。
第127章 拆台
泰山日出。
秦鸾出发前,得知静宁师太醒了,她赶紧过去。
师太坐在床上,眼神直愣愣的,待秦鸾出现在她的视线中,她的目光才渐渐地凝在了她的身上。
“您饿吗?”秦鸾问,“今儿早上的菜粥很香,我让人给您盛一碗来?”
第110节
静宁师太眨了下眼睛,隔了会儿,又眨了下。
她一直不说话,却也没有拒绝周遭好意。
等菜粥送来,师太接过去,慢条斯理、一口一口都用了。
秦鸾观她状况,不管是记得还是遗忘,起码在日常起居上,师太没有任何问题。
填了肚子,师太又定定看着秦鸾。
“我早上也喝了菜粥,”秦鸾笑着道,“您一直看我,莫不是我吃完了没有擦嘴,黏在脸上了?”
“阿鸾好看,”静宁师太忽然开了口,“我好像做了个梦,梦见阿鸾身边还有一人,我没有见过,又很熟悉。”
屋里没有其他人。
师太轻柔的声音落在秦鸾心头,沉沉的。
“不是做梦,”秦鸾柔声道,“我来看您时,身边确实有一人,一位年轻的公子,您还夸他长得俊。”
师太认真想了想,道:“是,很俊的,他人呢?”
“他有事,先下山了。”秦鸾道。
静宁师太垂下了眼,显得很失望:“我好喜欢他,一见如故。”
“他也很喜欢您,不能等您睡醒,他很遗憾,”秦鸾道,“等下回,他再来看您。”
“他愿意再来?”师太的眼里泛着光,“他什么时候来?”
秦鸾握着她的手,道:“等他抽出空来,一定来看您。”
“是了,他这个年纪,应是有不少事情的,”静宁师太道,“他要是我儿子就好了,那么俊的儿子,我做梦都笑呢,可惜,我儿子还那么小。
你记得告诉他,让他不要着急,正经事儿要紧,反正我就在这里,他想什么时候来都行……”
秦鸾点了点头。
哪怕师太的记忆混沌,她还是像其他母亲一般,一面念叨着,一面怕给孩子添麻烦。
絮叨了很多,静宁师太又道:“我也好久没有见过我儿子了,他有叔父姑母照顾,我很放心的,等有机会,我让你见见他。”
秦鸾想了想。
姑母应是指平阳长公主。
叔父,大概是指林宣,先定国公与先太子自幼就是结拜兄弟。
静宁师太忘了在林繁耳后看到的红痣,但她的旧日记忆,好像比原先多了些。
记得儿子,记得儿子被谁接走了。
这是好的开始。
也许在不久之后,那条由林繁的到来而打开的缝隙中,会撒入更多的光,日渐敞亮。
与观中师姐们告别,秦鸾与阿沁赶路回京。
阿沁笑道:“大姑娘的骑术倒也不差。”
“半吊子而已,”秦鸾摇了摇头,“身法,拳脚,骑术,全是半吊子,射箭就更不行了。”
回京之后,她已经有意识在练了,可惜,速成不得。
身法,拳脚,不用操心场地,如今稍有些长进。
骑术不行,要练习只能到城郊的马场去。
此次往返,亏得侯夫人挑了一匹灵性、温和又不缺力气的马,才算是略微弥补秦鸾的不足。
不过,这一趟驾驭骏马,也让秦鸾得了些灵犀。
“回去后,多去马场上练一练,能再提高些。”秦鸾道。
阿沁也笑,原想说,大姑娘又不上阵当骑兵,日常驱马,如此已是极好的了。
转念想来想,又不太对。
对普通人家的姑娘来说,能跑几圈就很好。
可大姑娘是永宁侯府的大姑娘,世代习武,无论男女老幼。
若非大姑娘幼时身体不行,后又居在道观,以她的认真,她的武艺应是不在二姑娘之下的。
到底是耽搁了。
阿沁惋惜,既然大姑娘愿意练,她便鼓劲:“姑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只管问我。”
入城前,两人换了朴素农医,背着两篮子菜。
京城一日进出百姓无数,这样的装扮再常见不过。
待秦鸾回到永宁侯府,除了自家人,都谁不晓得她出了趟远门。
正屋里,秦鸾与老侯爷、侯夫人回了话。
确定了静宁师太的身份,让两人心头大石落地。
林繁想到的付诸行动的办法,让老侯爷摸着胡子沉思。
侯夫人睨他:“你既早琢磨着会有这么一天,就没有提前做些准备?真让那位赤手空拳去斗?”
“哪里的话!老夫是那种人?”秦胤哼道。
外头各个都说他秦老头有勇无谋,凭着不要命的冲劲,侥幸活到了现在,可他到底有没有谋略,老妻能不知道?
说白了,就是为着把她当成“外人”,没有事先据实已告,老妻还没消气,才话里话外的埋汰他。
清了清嗓子,秦胤道:“确如林小子说的,秦家能调得动的兵,都在边关。”
侯夫人哼笑了声:“比不上前几年。”
秦胤对侯夫人的拆台之语,无奈地笑了笑。
这无奈,更多是对皇上。
朝廷主防,边关小打小闹,也用不着他们这些大将出马。
早年还隔年去驻防,眼下已是好些年不曾去了。
皇上对他们这些掌兵的大将多有限制,几年下来,军中也不能说是铁板一块。
“硬调不得,得防外敌,也怕走错棋、到不了京城,”秦胤道,“老夫这几年陆陆续续做了些安排,等林小子回来,与他商议一番。
不管怎么样,先要退外敌,带兵狠狠打一回,而后借着兵权在手,驻在边关,再行发难。
哪怕无法速战速决,好歹手里有兵,有城。”
从小小的一座城池,到握住天下,他秦胤陪着先帝打过一回,也可以再打第二回。
当然,那样耗时太久了,对大周与百姓,都不是好事。
能借势直冲京师,全盘尽收,是最好的结果。
他们得多琢磨琢磨。
老侯爷说一半,藏一半。
侯夫人知道兹事体大,等林繁回京,几方商议之后才好出个章程,她理解丈夫的慎重。
可她就是不爽快。
于是,她朝秦鸾努了努嘴,道:“说他胖,他还真喘,到时候且听听他都做了些什么安排。”
秦鸾莞尔。
第128章 试探
返程时,扶灵的仪仗没有那么多议程要走,自比去时快了许多。
林繁回京后,先去赤衣卫衙门转了圈。
知道这些时日万事如常,便放了心,先回了国公府。
后院,老夫人对他的归来翘首盼着。
嬷嬷们也注意到,老夫人近来心神不宁。
巧玉道:“儿行千里母担忧。”
嬷嬷们闻言直笑。
也是,国公爷再是独当一面、年轻有为,作为母亲,老夫人一样会牵挂。
因此,待林繁一进城,消息就匆匆送到了后院,传到了老夫人耳朵里。
老夫人嗔着与身边人道:“莫去催他,他外头忙完了,自会回来,风尘仆仆的,梳洗更衣也要工夫,我这儿急什么?”
嬷嬷们笑着应了。
老夫人也笑,眉梢里除了笑意,还有担忧。
观中那位真是表姐吗?
他们母子相见,表姐能恢复记忆吗?
念之又会做什么样的决定……
虽说,无论哪一条路,她都会支持念之走下去,但老夫人依旧希望,他能走得稳健些、轻松些,少些磕绊。
傍晚时候,老夫人等到了林繁。
林繁与她说了这一趟的结果。
老夫人听得眼中泛泪,紧紧握着林繁的手。
这些时日一直悬着的心,落了下来,让她松了一口气,又感慨万千。
林繁又道:“我晚些悄悄去见老侯爷。”
老夫人点头。
与永宁侯的商议,需得在水面下。
第111节
长公主府那儿,林芷在府内生活,林繁借着回京后与姑母问安的由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