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枝-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繁应了声,隔着帘子交代了车把式。
车轮轱辘转,透过车板传进来,压住了一声重过一声的心跳。
秦鸾垂眼看着手中拂尘。
其实,先前也并非没有靠得近的时候,只是她当时没有想明白而已。
现在心里有了想法,又是车厢之中,越发叫人心虚。
柳树胡同口不远。
秦鸾正琢磨着心事,马车就停下了。
未免叫人看到,秦鸾与林繁道别,匆匆下去。
车把式催着马车往前。
秦鸾往胡同里走了几步,身后马车声渐行渐远,她忽然顿住了脚步,不由往后看了一眼。
离开车厢,四周宽敞,呼吸也顺,但这一瞬,一种情绪在她心中翻滚。
空荡荡的。
车厢中,林繁看着摇晃的车帘子,微微蹙了眉头。
怅然所失。
秦鸾回到侯府,知道祖父不在府中,她便回东园休息。
二房里,季氏正忙着做事。
汪嬷嬷从外头进来,与季氏咬耳朵:“门房来报的,说大姑娘昨儿夜里出去,刚才回来。”
季氏一个激灵。
姑娘家家的,夜不归宿,肯定不是好事,门房上是按规矩上报。
可要说大姑娘彻夜不归是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哎呦!
“降妖除魔去了?”冲口说完,季氏猛地捂住了嘴,拍了拍胸口,“我看错不了,你让门房上闭紧嘴,我回头与老夫人提一句就行了。”
汪嬷嬷忙应下。
季氏越想越笃定:“让厨房里备些补气健体的汤,大姑娘辛苦了一整夜,身体不能亏。”
中午时,睡了一觉的秦鸾起身,闻到了浓浓的鸡汤味道。
得知祖父回来了,秦鸾顾不得用饭,只喝了两口汤润了润,便往正院去。
第120章 太合适了
正院里,永宁侯夫人一脸凝重。
季氏前脚刚走,侯夫人并不相信二儿媳的说法。
降妖除魔。
在侯夫人看来,京城里最大的妖魔在宫里,在皇上身边,就是那邓国师。
阿鸾能半夜三更不歇觉,进宫里去邓国师斗法?
绝无可能。
至于说其他所谓的不干不净的东西,阿鸾兴许真有那样的本事,但京城里怕是还没生出几个要她抓的鬼怪来。
那么,阿鸾做什么去了?
侯夫人好奇极了。
当然,再怎么好奇,她也不会往私德上去揣度秦鸾。
自己的孙女,再是疏离,品行上,侯夫人十分放心。
阿鸾绝不可能稀里糊涂的,把她放在安国公夫人那样的处境上,让全城看一出笑话。
一面琢磨,侯夫人一面打量了永宁侯几眼。
她隐隐觉得,秦鸾的夜不归宿与秦胤有关,这祖孙两人不知道有什么秘密,悄悄瞒着她。
她是先探丈夫的口风,还是单独问问孙女?
侯夫人还未决定,外头通传一声,说是秦鸾来了。
永宁侯夫人往天翻了个白眼。
好嘛!
果然是有秘密。
果然把她老太婆瞒了个结结实实。
秦胤起身要出去,侯夫人道:“作甚不让阿鸾进来?”
永宁侯轻咳,解释道:“你不是不愿意阿鸾在你跟前转吗?你关心她,我晓得。”
侯夫人哼笑一声。
不愿意的缘由是什么?
是不希望阿鸾与家里人走太近,有个万一……
秦胤能不明白吗?
他肯定明白。
第104节
不过是言辞上找漏洞而已。
官场上那字字是坑的那一套,竟然用到家里来了。
侯夫人懒得与永宁侯争辩,与采薇道:“让大姑娘进来。”
秦鸾并不知道祖父母之间的交锋。
等她入内,只听侯夫人道:“有什么事儿,就在这里说,让我也听听。”
秦鸾眨了眨眼睛,心念一动,看向永宁侯。
她倒是不怕与祖母说,但先帝爷的遗诏,祖父藏了二十年,一个字都没有与祖母说过。
若说兹事体大,倒也说得通,可祖父与秦鸾交代了真相,偏还继续瞒着祖母……
风雨携手了半辈子的老夫老妻,确实有点不太地道。
不过,她是个好孙女,得为祖父解个围。
“您上回与我说,”秦鸾道,“我若要做什么事,需得仔细说给祖母听,一来有人一块谋划,二来行事打个配合,我听得很是在理,怎么祖父您自己行事,却不这么做了呢?”
秦胤被她说得老脸一红,忙道:“阿鸾说得在理,此事是老夫瞻前顾后,不够果断,自己琢磨个没完,没顾上与你祖母说一说。来来来,趁此机会,让你祖母出出主意。”
侯夫人哼了声,抿了口茶。
别以为她看不出阿鸾在给老头子铺台阶。
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而已。
可是,谁让话好听呢?
受用!
心里舒坦了,侯夫人便道:“说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永宁侯大手一挥,把人都屏退了。
侯夫人见他如此谨慎,也不由收敛了心神,集中精力。
秦胤与妻子说这事,就无需跟秦鸾说时一般、把来龙去脉、每个人物都介绍一遍,只说最简单的就行。
侯夫人神色凝重极了。
她当然记得,先太子妃失踪的时候,腹中怀有胎儿。
胆大之时,她也想过,先太子之死太突然了,也许先太子妃母子是被藏了起来,以防不测。
可侯夫人没有想到,那个孩子一直都站在朝堂上,站在他们所有人的面前。
而她家老头子,手握遗诏。
秦鸾又将那日拜访平阳长公主的结果说了。
侯夫人感慨不已:“他们兄妹,生死患难,长公主这些年也不容易。”
秦胤问道:“你来找老夫,是他下决心了?”
“过几日,我想带国公爷回一趟天一观,”秦鸾道,“我觉得,观中静宁师太十有八九是失踪的先太子妃。”
老侯爷和侯夫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数惊讶。
秦胤想的是,林繁的路想走得顺畅,能证明他是皇太孙的人与物,自然是越多越好。
遗诏在他手里,承认换了孩子的长公主,若还有活生生的先太子妃,谁还能质疑他以桃代李?
侯夫人想的是,今儿冲击她的事儿太多了,一桩接一桩的,饶是她老当益壮、思路清晰,一时之间都惊愕不已,等晚些她要好好整一整思绪才是。
“只你和林小子去,”老侯爷摇了摇头,“你们谁都不认得先太子妃。”
“亲生母子,血脉相连,或有感悟。”秦鸾道。
侯夫人目光一沉。
前尘与将来,牵扯太多,还需要梳理。
但眼前这事儿,有什么难的,她直接拍板。
“让阿沁跟着你去,她认得先太子妃,”侯夫人道,“路上也有个照应。”
阿沁从年轻时就伺候侯夫人,一身好武艺,嫁了永宁侯麾下一参将,如今四十好几了,隔半月会来陪侯夫人说说话。
“你那点功夫,孤身出门,家里也不放心,”老侯爷颇为赞同,“有阿沁陪着,倒不用怕出什么事儿。”
秦鸾对这安排并无异议。
祖孙三人又商量了些事,秦鸾才回了东园。
侯夫人靠着引枕,闭目理思路。
时隔多年,她还记得先太子赵临的英姿,也为他的英年早逝可惜不已。
当年,朝堂上,对赵临、赵隶两兄弟是有一番比较。
赵临豪爽、时有惊人之举,赵隶温和有序,有守成之相。
可他们武将多是向着赵临的。
比起居于后方、从未亲临战场的赵隶,自然还是赵临更得他们的心。
拳头,在乱世意味着一切。
而守成,大周初建,大片土地没有收复,不思进取,光想着守守守……
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诚然,此一时、彼一时,侯夫人也不知道,若赵临没有被害,他继承皇位,过二十年,大周会是什么样子,但从现在来看,林繁显然比走偏了的赵隶更像回事。
赵隶宠信邓国师,大殿下病故,余下的几位殿下,就没有顺眼的。
难道要阿鸾与这样的赵家共……
咦?
侯夫人倏地睁开了眼睛。
一旦林繁起势,她家阿鸾,可不就有枝了!
林繁的出身、资质,配阿鸾,那真是太合适了!
第121章 命中注定
礼部拟了章程,送到御书房。
皇上打开看了一遍,道:“就按着这个办吧。”
徐公公收拢折子,捧到外间,底下内侍接过去,等下分门别类,回送到各个衙门。
而后,他走到廊下,略微活动了下脖子筋骨。
停灵治丧的日子,可算快结束了。
规矩多,又烦,一点不舒坦,他真是受够了。
正琢磨着,远远的,徐公公看到了林繁的身影。
林繁快步到御书房,与徐公公拱手。
徐公公通传了声,引林繁进去。
林繁与皇上问了安,道:“您看着有些疲惫。”
“夜里没睡好,”皇上揉了揉眉心,问,“你来见朕,是有什么事?”
林繁垂着眼,恭谨道:“臣听说,礼部拟了大殿下出殡的议程,臣想同往皇陵,送一送大殿下。”
“哦?”皇上抬起眼帘。
下意识地,他想问林繁原因。
话到了嘴边,皇上还是咽下去了。
林繁主动来提,定是准备了些由头的,答个一二三四,可能四个都不是真话。
问也白问。
“你若离京,赤衣卫的公务怎么办?”皇上道。
林繁答道:“近些时日,只在继续调查奸细一事,暂时还未有进展,臣考虑着等一等国师那儿的审问结果。送大殿下去皇陵,来回也就半个月,有什么事务,衙门里其他人应当也能处置。”
皇上微微颔首,道:“你让朕想一想。”
林繁应下,起身告退。
徐公公一路送他出去。
难得的,林繁放慢了脚步,与徐公公道:“我是真心想去,公公在皇上跟前替我说项说项?”
“能帮的上忙的,杂家自是会帮。”徐公公呵呵笑道。
林繁道了声谢,又道:“若皇上真不答应,我只能留在京里。说来,送大殿下是尽心,留下来查奸细也是尽心,大殿下应当能感受到我的心意。”
徐公公嘴上念着:“国公爷所言极是。”
念完了,两厢告别,徐公公转身翻了个白眼,回御书房去。
邓国师从偏殿里出来,一脸严肃。
见徐公公回来,邓国师问:“树上那个与皇上说了什么?”
徐公公把林繁的要求说了一遍,又道:“怪里怪气。”
邓国师握紧了拂尘。
到了御前,邓国师先恭恭敬敬地表示,这一路定会十分用心,替大殿下把身后事都操办妥当。
皇上听他说完,道:“念之说要一块去,国师以为呢?”
邓国师躬身,道:“国公爷一片心意,贫道很是感动,皇上答应他吧。”
皇上睨了邓国师两眼,不置可否。
徐公公颇为意外地看了邓国师一眼。
第105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