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枝-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盒子打开,细长的笔架子躺在其中,底下垫了缎子。
秦鸾一瞧,果真是她感兴趣的,道:“国公爷有心了。”
“你喜欢就好。”林繁道。
秦鸾取出笔架,放在桌面上,白皙手指划过。
看得出来,秦鸾并非在说客套话,而是真的很喜欢。
林繁忐忑的心总算放下,不自觉地,弯了弯唇角。
送礼就该合人心意。
不枉他思考了这么久。
秦鸾对符灵招了招手。
刚才回屋后,它又去榻子上瘫着了。
符灵起身,飘到秦鸾手边。
秦鸾提着它的腰身,把它挂到了笔架上。
“整日瘫着,真把自己当剪纸小人了,”秦鸾笑了起来,“我看这笔架时就在想,得让你挂着。”
挣扎了两下,没有脱身,符灵认输了。
挂着也行叭。
林繁正吃绿豆糕,观这一人一符举动,险些噎着,赶忙拿茶水顺了顺。
他就说,修道的秦姑娘,不是什么一般的姑娘家家。
寻常姑娘,可不会想着让纸片挂起来。
秦鸾笑过了,与林繁添了茶水。
林繁垂眼看着一动不动的符灵,想起它上回直直冲过来的样子,好奇道:“你们师门都修些什么术法?”
问完,又觉不妥。
“师门秘术,”林繁道,“我不该问的。”
第71章 荡秋千
热茶氤氲。
秦鸾摇了摇头:“哪有什么不能问的,没有那么神秘。”
许是提到了观中生活,她的语气里透出了几分怀念。
“上回与国公爷提过,在山上时,除了日课,所有人都要洒扫、劈柴,”秦鸾道,“我刚上山时,不会劈柴,险些把一位师姐的脚给劈了。
师父教我的就是一些很普通的事,自己打理自己,不与其他人添麻烦。
所有杂务,连师父都不能躲懒。
观中只有一人、静宁师太,她有疯病。
病发时谁都不认识,怕她伤着自己,师父会给她用纾解的药,让她睡过去,她的日常事务就由其他弟子去做了。
她也有清醒时,对谁都很温柔,一块洒扫、劈柴……
我那点能耐,其实不是师父认真教的,是我好奇贪玩,缠着师父琢磨的。”
什么笑符、哭符、大喘气符,全是小孩儿玩意。
秦鸾刚上山时,不适应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环境,师父弄出来逗她。
她觉得有趣,记在心里,等到对画符有些心得了,就照着研究。
“师父没指着我光耀师门,”秦鸾笑叹,“就由着我胡来。”
林繁轻笑。
很质朴、简单的日常小事,由秦鸾讲来,就带着一股风趣之意。
其实,谁的成长之中,寻不出些许活泼的瞬间?
林繁也有。
他只是,很少去回想而已。
此刻听秦鸾讲述,不自禁地,林繁也想起了些往事,与父亲的、母亲的、姑母的,以及黄逸等几个玩伴的。
而填充在瞬间与瞬间之中、那些大量的时光里的,是单调的、日复一日的操练。
念书、习武。
三伏三九。
倏地,林繁想到了冯靖说的。
“秦姑娘年纪不大,能修如此能耐,定是吃了不少苦。”
是啊。
谁的一身本事,不是靠吃苦得来的呢?
说得再是轻松愉悦,依旧有苦楚。
就因为出生时被批算的命数,同为永宁侯的孙女,两位秦姑娘的成长截然不同。
秦鸳在京城里,一手叶子牌打无敌手。
林繁也听说她的另一个名声,秦二姑娘的武艺在一众将门姑娘里都极其出色,甚至,有些练功不刻苦的同龄男子,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秦鸾去了山上道观,修了道家术法,却也落下了武艺,连翻个院墙都要借助边上的大树。
不仅仅如此,秦大姑娘真正被改变的,是她和家里人的关系。
“你与大公子,”林繁思考了一下用词,“看起来不太熟悉。”
“近几日好些了,刚回来时更生疏,”秦鸾道,“哥哥现在对我,一直都小心翼翼,我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他就不是这样。”
那是母亲去世不久的事情了。
也是为数不多的,秦鸾能记得清的,幼年的事。
那时的秦沣并不懂什么是“亲缘浅薄”,刚刚对“生死两别”有了些概念。
丧母让他伤心极了,又担心比他还小的秦鸾会想娘想得吃不好、睡不好,就想着法子逗她。
三天两头,秦沣就给她买糖葫芦、买风车、买花伞。
孝期里原是不该玩那些花花绿绿的玩意儿,但秦沣哪懂那么多,掏了铜板就买。
后来有一日,秦沣空着手来寻她,沮丧极了。
他说,祖母恼他功课,断了他的零花,往后,他要存一月两月,才能存出铜板买有趣玩意儿。
“等长大些了,我才明白其中道理,”秦鸾弯着眼轻笑了声,“我们当时都太小了,祖母舍不得硬逼着哥哥弄清楚那些规矩、命数,才扣他的银钱,哥哥没有闲钱了,就不会老想着买东西给我了。”
再后来,他们兄妹更大了。
秦沣自然而然得懂事,一月比一月更小心,生怕她又出什么状况。
林繁握着茶盏,善意地笑了下。
哥哥给妹妹买小玩意儿,于日常生活之中,再常见不过。
落在秦家兄妹身上,又带了几分心酸。
偏偏,由秦鸾来讲,满是童趣。
酸中透着了清甜。
林繁想,秦鸾很会说故事。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生活里一点一滴讲得趣味盎然。
这是一种本事。
而首先,得品过酸,知道甜,才能把它们融在一起,让听的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听得更多。
茶泡了三泡。
第61节
一直挂在笔架上的符灵似是忽然有了灵光,自己荡起了秋千。
秦鸾被它吸引了目光,支着腮帮子看,眼睛笑成了月牙。
林繁的唇边,自然而然也有了笑意。
他这份礼物送得真不错。
巧玉到底是姑娘家,提的建议很是对路子。
比黄逸……
不。
林繁看向玩得兴高采烈的符灵。
黄逸说得也没错。
符灵虽然不戴铃铛不穿衣,不吃不喝不绑脚,但它可以荡秋千。
他送笔架、不,是送秋千,正正合适。
下回符灵荡秋千时,秦姑娘就回想起这礼物是他送的。
念头泛入脑海,林繁握着茶盏的手指不由一紧。
倒也不需要这样。
他是被黄逸带偏了。
送礼,只为表达感谢之意,不是另有目的。
若不然,他夜里送来,岂不是真是“动机不良”了吗?
说起来,礼物送了,茶也喝了,他该走了。
林繁放下茶盏,起身告辞。
秦鸾送他到墙下。
林繁腾空而已,一跃过墙。
秦鸾看着那一瞬间消失的身影,心中升起一股羡慕来。
这轻功,太出色了。
她得更加苦练。
墙外,林繁没有停留,快步走出胡同,在浓浓夜色之中,回到了定国公府。
方天早回来了,坐在杌子上打盹。
听见动静,他一个激灵,站起身来。
看了眼外头黑沉沉的天,方天挠了挠脑袋:“您这礼,送得够久的。”
林繁道:“喝了盏茶。”
“啊?”方天下意识地,又去看天。
莫不是又要下雪、云层厚得他看不懂时辰了?
一盏茶能喝成这天色?
“三更过了大半了吧?”方天嘀咕,“看起来是啊。”
“三更怎么了?”林繁问,“你没有吹过西四胡同三更天的风?”
方天不假思索道:“吹过。”
“那不就行了。”林繁说完,走进了次间。
方天摸了下鼻尖。
行吧。
国公爷一个多时辰前,才与他解释过的这问题。
像他是聪明的亲随,断不可能怀疑第二回!
第72章 她很喜欢
直到起来时,天依旧是阴沉沉的。
林繁去与老夫人请安。
进到院子里时,就听得两个嬷嬷轻声交谈。
“比昨日冷多了。”
“估摸着傍晚又要下雪。”
屋子里,老夫人刚刚梳好头。
“您今日气色好。”林繁扶着她在桌边坐下。
“我也说不出缘由,”老夫人笑了起来,“总觉得近些日子畅快了许多,睡得好,胃口也不错。”
“那是再好不过了,”林繁道,“您若有什么想吃、京中又不好采买的,就只管与我说。”
“我哪儿就馋那么一口了呢?”老夫人连连摇头,“说起来,这几日是不是很忙?”
林繁答道:“衙门里是有些状况。”
“再忙,也要顾惜身体,按时吃东西,”说到这儿,老夫人想起来了,“昨儿什么时辰回的?我想着你回来问安时,我又歇下了,叫你白跑,就等了等。直到我睡了,前头都说你不在。”
林繁愣了一下。
他昨夜,确实回来得很晚。
其实就是送个礼,与他和方天说的那样,行得正极了。
偏偏,在母亲问起之时,林繁没来由得心虚了一下。
轻咳了声,林繁把这种心虚归结于“让母亲空等了”。
“与人说事儿,回来得迟,”林繁定了定神,道,“您让我按时吃,您也一样要按时歇,莫要为着等我误了时辰。”
老夫人连声应了。
待林繁退出去,老夫人唤了声“巧玉”,冲着林繁的背影与巧玉努了努嘴。
巧玉会意,追出屋子:“国公爷。”
林繁顿住脚步。
巧玉行了礼,问道:“上回您说要送一份谢礼,不知您是否送了?奴婢惦着,不晓得那提议能否合对方心意,怕出错了主意。”
“送了个笔架子,”林繁道,“她很喜欢。”
巧玉展了笑颜:“喜欢就好,奴婢放心了。”
送走林繁,巧玉转身进屋,冲老夫人重重点了点头:“送出去了,那位姑娘很喜欢礼物。”
老夫人捂着胸口,眼中笑意,挡都挡不住。
到底是她养大的“儿子”。
虽然没有血脉缘分,但她是从这孩子还在娘胎里时就认得他了,又一直从呱呱坠地教养他,林繁的一点儿小神态都瞒不过她这个当娘的眼睛。
昨儿夜里迟归,定然是送礼物去了。
也许,这样的夜会在一众老古板眼里,不正经、坏规矩,可老夫人不这样想。
这两年,林繁太循规蹈矩了。
若不是防着宫里,老夫人更喜欢林繁小时候的性格。
淘气,皮得跟猴儿似的,开朗亦真挚。
长大后的林繁“收敛”了,依旧是好孩子,但老夫人想,他本该更张扬些、肆意些。
至于姑娘家身上那一套一套的规矩,老夫人更不在意。
如果说,她真的认同女子就该这样、不该那样,她怎么会成为瑰卫呢?
她练武艺、念兵书、守城池、杀敌兵,她做过的不似“大家闺秀”的事儿多了去了。
午夜敌军来袭,她们冲上城墙救援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