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前,毛将军上了年节请安的折子,”赵繁从大案上拿起一本折子,让甘公公递给徐太傅,“毛将军的担忧,亦是朕的担忧。”

    徐太傅打开看了。

    对新君登基,毛固安看着是很高兴,但他更关心的,还是边关局势。

    西州城与飞门关不同。

    关是驻军之地,以操练、防御为重点,底下镇子百姓的生活,是附庸。

    城,就反过来了。

    老百姓的吃喝生活才是首要的,驻军是配合、防护,而非管制。

    年前,朝廷点了一批有能力的官员,远赴西州城,接管城中内务。

    至于大军,继续操练、准备,等天暖一点,尝试对西凉王庭施压。

    西凉已不足为惧,真正需要防范的是南蜀。

    南蜀固然是墙头草,见缝插针想谋好处,可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南蜀人也不会不懂。

    一旦大周完整地把西凉纳入版图,下一步的目标,无疑就是南蜀了。

    大周皇位的交迭,太顺利,也太快了,没有给南蜀一丁点添乱的机会,如果南蜀不再西凉王庭灭亡前下手、尽量拉扯大周兵力,那等待他们的,就是几年后单独面对大周。

    徐太傅看完,又给其他几人过目。

    “您的意思是……”他试探着起了话头。

    “南蜀可能迟迟不动,也可能随时都会动,”赵繁道,“朕的意思是,南境各处必须小心应对,何时向西凉动手,也得多加谋算。”

    说完这几句,他倏地笑了起来:“几位老大人神色这么凝重,莫不是以为朕要说亲征吧?”

    “不会的,”赵繁道,“朕刚登基,朝中大局为重,不可能亲征西凉、南蜀。”

    这话出口,御书房里的气氛,却没有松弛多少。

    徐太傅很直接戳穿了他:“但您想亲迎皇后。”

    说了这么多,绕了一大圈,从头到尾就这个意思。

    房顶可以不掀,窗户总得给开。

    这人呐,就是这么烦!

    第437章 亲迎

    当然,这绝对不是什么威胁。

    以前同朝为官,现在辅佐赵繁快两个月了,徐太傅也算对他的性格了解了七七八八。

    即便他们这些人坚持不同意亲迎,赵繁也不会真的就去亲征。

    他是新君,虽然过渡得很平稳,但也需得坐镇朝堂。

    真有哪一日,他坐不住了,要亲自率兵征战,那起码也得过几年,确保内里稳固之后。

    绝不是现在这种时候。

    这点轻重,赵繁还是很分得清的。

    那赵繁为何还要这么说?

    说到底,是一个台阶。

    亲迎毕竟不在章程里,皇上率性而为,而他们当臣子的,总归得劝吧?

    劝不住要让步,也得有个明确的理由。

    赵繁不仅想好的亲迎,连让他们让步的台阶,都给他们搭好了。

    这都不顺着往下走,多伤皇上的心呐!

    徐太傅脾气再耿直,遇着个笑脸迎人、给稳稳扶住梯子的赵繁,他都不好意思固执地唱反调了。

    所以,这人很烦!

    徐太傅看得越清楚,就越觉得烦。



    第384节

    

想到那些曾在赵繁手中吃大亏的同僚,徐太傅撇了撇嘴,那亏吃得真不冤。

    罢了、罢了。

    他也不想当个烦人精了。

    亲迎就亲迎吧。

    皇帝娶皇后,不也是男人娶媳妇儿?

    人家两公婆的事儿,他们当哪门子的讨厌鬼?

    徐太傅放弃了继续劝说赵繁。

    黄太师与范太保也不傻,这里头的因由品得明明白白。

    对赵繁的“体贴”,两人都是哭笑不得。

    行吧。

    回头谁有意见,就让谁陪皇上亲征,一个个点兵过去,千步廊里也就都闭嘴了。

    见三公不吱声了,年迈的余尚书亦只好摇了摇头。

    他若再坚持,等出了御书房,他得被三公你一言、我一语地念叨一个时辰,他也是老头子一个了,不做那等丢人事。

    “臣回去对一对礼书,看看亲迎都是个什么章程。”余尚书道。

    赵繁笑着应了声好。

    大小事情说完,甘公公送几人出去。

    沿着宫道,老大人们一路走,一路说。

    说到最后,徐太傅笑着骂了句“账算得是真明白”。

    黄太师也笑。

    范太保背着手,道:“会算账好,不会吃亏。”

    都是老头儿了,日子就得有些“生气”,才不会死气沉沉的。

    以前,废帝在位时,气是真气,气得心痛胸闷,那是催命。

    现在这气,全是啼笑皆非,好气又好笑的,反倒是让人精神奕奕起来,每天不被烦那么两三次,天黑下衙时还浑身不得劲儿。

    御书房里,赵繁抿了口茶。

    如果方天听到刚才的那一番对话,又得说他“骗人”了。

    当然,老大人们也没有被他骗住,他们都看穿了,就是退了一步,由着他在能使性子的事儿使性子而已。

    并非是谁能说服谁、谁又说不服谁的事,而是,万事掌握了一个度。

    赵繁行事有度,老大人们辅政,亦有度。

    度在这里,谁都不乱行,谁都很遵守,自然也就愿意在不伤到度的状况下,给予对方更多的自由。

    余尚书回到礼部衙门,召集了下属,表达了皇上要亲迎的想法。

    一时,收获震惊无数。

    “这事儿,事儿,三公都点头了,你我也不用去当那等恶人,”余尚书已经理好了思路,“再说,没有那位未来的皇后,也就没有皇上的今日,皇上这么重情重义的人,他想亲迎,也正常。

    何况,永宁侯府离皇城能有几步路?比我们好些人从衙门回京还近呢!

    你娶个心仪的媳妇儿都得去岳家接,当了皇上就不让接了,那多冤啊!”

    话说到了这里,便是有迟疑之人,在听说皇上要征南境之后,也都闭嘴了。

    娶媳妇,赶紧让他把媳妇娶了!

    新婚燕尔的,就不用琢磨亲征了。

    要打仗,那不是还有安北侯、冯将军他们吗?

    礼部加紧步伐,很快把章程定了,交给赵繁过目。

    有了准确的章程,后续事情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永宁侯府里,宫里来了人,替秦鸾量衣,预备做婚服、冠服等等。

    随着几场绵绵雨,竹笋冒尖,人间入春。

    徐太傅作为正使,万承为副使,来侯府里行纳采问名礼。

    秦鸾不再随意外出,连进宫看望皇太后都得停了,静静等待正日子的到来。

    前后数月,说长不长。

    晨起练早课,再练功夫,日复一日行事,与在山上时并无多少不同,而这样简单、重复的日子,她在山上过了好几年。

    可是,说短也不短。

    备嫁,也到底不是山上修行。

    大礼定在了八月初,赶在中秋前。

    京城吹了秋风,除了正午时,白日已经没有那么炎热了。

    赵繁起得很早,奉先殿中祭祖,又拜见皇太后,待时辰到了,便在礼官的示意下,接受百官朝贺。

    之后,与正副使一起,从南宫门出皇城,彩舆、大乐,浩浩荡荡前往永宁侯府。

    全城的百姓都赶来观礼。

    普通老百姓家接亲,大伙儿都见过,达官贵人家迎亲,也曾遇见过。

    可皇家婚仪,难得啊!

    尤其还是皇上娶皇后,亲自来接亲的,更是头一回见。

    大街两侧,水泄不通的。

    刘献安亲自带人,指挥秩序,脸上笑容不断,心里愁得要命。

    一定要顺顺利利的,要不然,不用皇上摘他的乌纱帽,他自己先摘了吧。

    仪仗进了侯府前的胡同。

    永宁侯带着一家人来迎驾。

    到底是皇上大婚,自然没有拦门的说法,得恭恭敬敬请进去。

    秦鸾着一身精美婚服,于祠堂里拜别先祖。

    盖头覆面,她看不到赵繁,但这并不妨碍她知晓现在的各种状况。

    小小的符灵,就藏在她的衣领旁,尽力表达着各种意思。

    于是,秦鸾知道了。

    赵繁着红色婚服,很好看。

    当然,不用符灵告诉她,她也知道。

    她认得赵繁的时候,他还是赤衣卫指挥使,他就官服一身红,很好认,也很好看。

    震天鞭炮声中,礼乐齐鸣。

    花轿出府,一路往皇城去。

    百姓欢呼不已,随行礼官们沿途散着铜板与饴糖,越发热闹。

    赵繁坐在高头大马上,回头看了眼身后的花轿,弯着眼笑了起来。

    真好啊。

    他与他心仪不已的阿鸾,成亲了。

    第438章 碧梧栖老凤凰枝(正文完)

    花轿内,秦鸾能清楚地听到外头的动静。

    那些欢呼声,传入她的耳朵里,带着满满的雀跃。

    为了铜板,为了饴糖,又或是为了凑热闹,那都没有关系,只这一番热闹,就能当新人欢喜。

    可惜,秦鸾不能悄悄地往花轿外头看。

    仪仗从南宫门入皇城。

    花轿抬进去,一路到金銮殿外,才稳稳落地。

    稍等了一会儿,秦鸾听到了脚步声。

    明明,外头有不少动静,可她依旧能从其中分辨出赵繁的脚步声。

    赵繁走到了花轿前,停驻脚步。

    下一步,无疑是起轿帘了。

    那些章程,秦鸾都看过,心里有数,也正是因着有数,忽然之间,她竟有些紧张。

    心脏噗通噗通的。

    视线被盖头遮挡着,眼前只有红彤彤的一片。

    可期待的心情,哪怕是被蒙着,亦在不停发酵。

    像是一锅小米粥,一点小柴火,咕嘟咕嘟着,很慢很慢,但熬着熬着,翻滚的米汤就顶起了锅盖,往外冒着。

    这就是秦鸾的心情。

    怕扑锅,却也按捺不住。

    于是,在这小小的花轿锅子里,化作了紧张。

    事实上,花轿外头的赵繁,也很紧张。

    别人都看不出来,只他自己清楚,他的手心在冒汗。

    若按着原本的规矩,掀轿帘、扶皇后出轿,这些都轮不到他来,他只要等着礼官把皇后交给他就好了。



    第385节

    

偏赵繁不愿意,改了些细节,想要亲力亲为。

    余尚书“好说话”,赵繁想怎么样,那就把章程改成怎么样。

    反正,最不合适的亲迎,皇上都亲自去了,后头这些细枝末节,无伤大雅,还坚持个什么劲儿?

    总之一句话,皇上大婚,务必办得顺顺利利、高高兴兴。

    赵繁伸手,掀向轿帘。

    精美的轿衣,布料亦实在,赵繁只觉得沉甸甸的。

    他知道,这是他太紧张的缘故。

    明明,当日奇袭飞门关,站在崖顶上时,他都能够谈笑风生,不曾想到,今时今日,掀个轿帘,能让他连胳膊都发僵了。

    帘子掀开,外头光线映进来,哪怕隔着头盖,秦鸾都下意识地眯了下眼睛。

    从盖头下面,她看到了一只手。

    手指长且直,指节分明。

    从手指往上,掌心宽大,再上头,覆在手腕上的,是红色的喜服的袖口,暗色的祥云纹在料子上若隐若现。

    这是赵繁的手。

    握过杀敌的银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