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枝-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饭得一口口吃。
先攻城,再清算。”
第301章 掌心
理是这个一个理。
只是,提出这个理的,是永宁侯。
被盖上反叛的罪名,那么多亲人了无音讯,他本该急切、焦虑,多么气愤都不为过。
再者,老侯爷的性情,大伙儿都一清二楚。
急性子、暴脾气。
那么暴躁的永宁侯,在面对如此困境时,他忍住了。
还与他们说道理,想办法,老侯爷忍得不容易啊!
刘贲忙道:“别这么说,老侯爷您有没有反心,我们还能不清楚吗?”
永宁侯摊了摊手。
“我这就去跟苏置、李芥唠一唠,”安北侯招呼了冯仲,道,“我越想越觉得,鸣沙关先前肯定出了些状况。”
冯仲应了。
两人先后出去,毛固安也跟着走了。
刘贲留到最后。
第265节
他到底向着永宁侯,低声道:“我再劝劝毛将军他们。既是要先攻城,我们也缺少能带兵的将。如果不让你们父子与定国公出阵,岂不是着了那西凉奸细的道,叫那些小人顺心如意了吗?”
永宁侯拍了拍他的肩膀:“莫要太为难,老夫也再想想自救的法子。”
待刘贲一走,大帐里只余他们几个自己人。
永宁侯的注意力落到了地图了。
他的视线的中心,就是西州城。
说起来,这么多年以来,这地图看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那一带的地形,也一一印刻在了脑海里。
哪怕不用看地图,他都能全部描述出来。
可是,身为领兵大将,永宁侯又不能不看。
排兵布阵,想错一步,损失的就是无数将士们的性命。
而且,谁知道会不会有哪一天,从这张已经被他的眼睛看得都烧出洞来的地图上,注意到一点他以前从未发现的细节。
秦威上前,与秦胤一块分析。
秦鸾站在一旁,冲林繁眨了眨眼。
久别重逢之情,从俏皮里透了出来。
林繁不由弯了弯唇。
他们真的有好些时日没有见了。
一人在京城,一人在边关,落在地图上,都可以说是一东一西两个极端了。
距离在先,使得时间仿佛也更加漫长了些。
亦让这份思念,如西去的大河一样。
河水裹着细密的泥沙,奔腾着,沉淀着。
直到遇着了这份思念的“主人”,波涛拍案,激起千层,把那沉淀着的泥沙也一块带了起来。
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在日积月累中,思念已经那么厚重了。
那么细的密的,几乎可以从指缝间穿过去的泥沙,也可以积得那么沉、那么厚。
这就是钟意一个人了。
林繁看了眼永宁侯与秦威。
如果是不是状况不允许,他很想抱抱秦鸾,与她多说一些话。
听她说这一路上的大小遭遇,告诉她这几月里的边关战事,他们之间,有很多话题可以分享。
显然,眼下不可能。
走到秦鸾边上,林繁伸出了手。
袖子里,符灵飞了出来,又钻进了秦鸾的袖子里。
它敏捷极了。
秦鸾抿了下唇。
与符灵一起回来的,是它身上的暖意。
一个纸人,本身没有任何温度,它的暖,毫无疑问,来自于林繁。
下一瞬,比那更明显的温度落在了她的指尖上。
她下意识地缩了下手指,这才发现,她的手被林繁握在了掌心了。
林繁手心里的温度顺着她的手指,一点点地传递。
秦鸾抬眼看林繁。
林繁眼中全是笑意,他也不出声,只用口型无声地唤了声“阿鸾”。
秦鸾莞尔。
袖子下,相握的双手被挡住了。
哪怕长辈们回头,除了觉得他们站得近了些,很难看出端倪。
轻轻地,秦鸾与林繁道:“我等下画个图,让方天去给叔母和哥哥带个话,免得他们担心。”
林繁道:“他想进出,还真没人管他。”
“祖母他们人多些,若与计划好的一样,应当也在陆续来飞门关的路上。”秦鸾道。
“侯夫人行事仔细,”林繁想了想,道,“放心吧。”
地图前,永宁侯和秦威似是说到了什么,叫了声“林小子”。
林繁不得不松开了秦鸾的手,走上前去。
三人对着地图,一边比划,一边说。
秦鸾自己备了笔墨,画了那落脚宅子的地图,又把方天叫进来,仔细交代了几句。
方天原就十分佩服秦大姑娘。
此刻再看她,越发觉得秦大姑娘镀了层金光。
或者说,是火光。
命数之说,方天原只当一个说辞,听个热闹,现在不同了,这就是一只熊熊燃烧的鸾鸟。
“您放心,”他道,“小的一定办妥。”
方天出去了。
没多久,再次出现在大帐里的是毛固安。
毛将军一脸凝重,道:“李芥和苏置,嘴巴一个比一个硬,冯将军他们还在继续问。”
永宁侯对此并不意外。
毛将军又道:“我找了个小兵问了几句,总算有些发现。”
“怎么说?”老侯爷问。
“前几天,鸣沙关内来了一位督军。”
毛固安询问的小兵,在西凉军中算不上什么人物,就是极其普通的一员。
那人并不在之前进攻玉沙口的大军之中,一直都驻守在鸣沙关。
前头吃了败仗,苏置逃出关内,整个鸣沙关人心惶惶。
但是,在苏置的调度下,他们扛住了。
大周大军西进,鸣沙关艰难防守,苏置几次上折子问西凉朝廷要兵要粮,勉勉强强催出了些东西。
“听说,苏置为此唉声叹气。”
那小兵远离中帐,消息多是道听途说。
苏置叹气叹得多凶,他也是听别人讲的,他能看到的是,运来多少粮草、又有多少增援。
那么点东西,让大部分兵士都心生不满。
最雪上加霜的是,朝廷还来了个姓缪的督军。
“瘦高个,拿一把扇子,”毛固安道,“一看就是个读书人,没有一点武艺在身。”
缪督军显然是个外行人。
自身不习武,又从未带过兵。
在鸣沙关里转悠了一天后,就整日跟着苏置,说这道那。
“比纸上谈兵还异想天开,”毛固安冷哼一声,对那种人万分不屑,“苏置被他吵烦了,又不能不理他。听说有一天晚上,在城墙上巡视时,苏置与那督军吵了起来。
苏置骂对方是不懂装懂,胡乱指挥督军要上报朝廷,说苏置拖延战事,出工不出力。”
应着是在城墙上,许多值守的兵士都听在了耳朵里。
第302章 直说
永宁侯摸了摸胡子。
苏置和那缪督军的纷争,高低上下,显而易见。
正是因为扛不住缪督军的咄咄逼人乱指挥,苏置才会越来越急,以至于急中出错,被大周逮到机会,一举拿下鸣沙关。
“这要是在我这儿……”毛固安比了个手刀。
手起手落。
一窍不通的人还想指挥他?
他才不受那种气!
永宁侯没接这话。
苏置有苏置的难处,尤其是刚刚吃了那么大一败仗,来自西凉朝廷的压力会有多大,可想而知。
乘胜追击时,当然可以“将在外”,对京中那些乱七八糟的指挥视而不见。
可兵败时,硬气不起来。
尤其是,那督军都到了鸣沙关,已经在耳朵边嗡嗡嗡了。
别看毛固安现在说得凶悍,先前吃败仗时,不也是老老实实把指挥大权交给冯仲了吗?
当然,这两件事的状况也有个极大的区别。
冯仲懂打仗,不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更不是连兵书都没看过的外行人。
真要是个胡说八道的,以毛固安这脾气,可能真会忍不住劈过去。
“那督军是死了还是抓了、逃了?”永宁侯问。
第266节
毛固安道:“还不知道,如果没逃,就在鸣沙关里扣着。”
此前,他们也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亦不清楚对方长得怎么样,当然没有特特寻过。
是死是活,得再到鸣沙关去问问。
“老夫有一处,百思不得其解,”永宁侯缓缓道,“苏置先前已经稳住了局面,西凉怎得突然会派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督军?看来,他们内里的纷争,比我们所知的还要厉害。”
毛固安看了眼秦胤,又看了眼林繁。
眼前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现在对朝中扯后腿的小人深恶痛绝。
西凉人内乱,对他们大周是好事,可偏偏,大周朝堂上,也没好到哪儿去!
“去他娘的造反!”毛固安低低咒骂了一声。
永宁侯向林繁使了个眼色。
依他看来,西凉朝中会闹成那样,还能昏昏沉沉派出一个万事不知的督军,其中十之八九,有黄太师的手笔。
从时间上来看,眼下很难说个先后。
若是黄太师“逼迫”在先,那是歪打正着,拿下鸣沙关后,给了他们不少应对的余地。
可若是,明知三府离京、皇上发难,黄太师还在西凉费大力气……
黄太师的选择就颇为让人寻味了。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黄太师愿意护一护他们,那老太师也一定会竭尽全力,在京中继续周旋。
他们必须要抓紧时间。
毛将军又自言自语一般骂了一通。
骂完了,他道:“刚刘贲跟我聊了几句,我听着很有道理。
刚刚漂亮地打下鸣沙关,本该是士气最盛的时候,却出了这种状况。
老侯爷您一直坐镇飞门关,留在这儿倒也罢了。
秦副将与定国公若不继续上阵,在兵士们眼中,岂不是坐实了反叛直说?
大将都要造反了,底下的兵哪里还有心思去打西凉?”
毛固安刚才在营中走一圈,哪儿都是议论纷纷。
不信的,担忧的,着急的,各种情绪下,最终汇聚成了的是“义愤”。
朝廷、官场、皇帝,离他们太远了。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踏进过踏进过京城。
可他们与永宁侯父子、与定国公一块,拼杀了数月。
更有许多老兵,十几年前就跟着秦胤冲阵了。
用鲜血筑起来的情谊与信任,比城墙都坚固。
连总大将都能被盖上反叛罪名,京中那些勾心斗角的官员,根本没有关心过边关兵士们的死活!
皇上听信谗言,下如此圣旨,多让人寒心!
他们这些拿命打仗的兵士,为什么要替那样的官员和皇上去打西凉?
凭什么?
“心散了,就带不动了。”毛固安道。
只有让林繁与秦威出战,让所有兵士们看到他们,领兵向前,才能稳住军心。
永宁侯原就没打算真让林繁和秦威留在飞门关,先前那番话,不过是搭个台阶而已。
既然毛固安把理由都摆得这么明确了……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永宁侯道,“等下问问冯仲和安北侯的想法吧,不过……”
毛固安竖起耳朵,却没有等来后半截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