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枝-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维持稳定的同时,调骑兵回来,皇上心思动了。
这说明,皇上在乎的,不是打不打,而是骑兵留不留。
骑兵上下那些人,皇上能叫得出名字的,就黄逸与林小子了。
为了黄逸?
黄太师的脸皮没有这么厚。
为了林小子……
林翰、林宣对大周有功,因此舍不得林家独苗苗在边关出事?
不,不完全是。
若不然,不西进、多观察就是了。
皇上更不需要不安、动摇……
除非……
一个念头,从黄太师脑海里一闪而过。
几乎是本能的,他觉得那念头危险极了,起码,不该是他现在去仔细琢磨的。
黄太师死死按住想要思考的心,与皇上道:“那请功折子,您看如何安排?”
话音落下,老太师就看到,皇上的眼中划过了不耐烦。
第220章 母子
御书房里,有片刻静默。
皇上揉了揉眉心。
他很清楚,在谈及赏赐时,他不应该如此应对。
不管内心如何想,起码明面上,他要积极些,表现出对大捷的喜悦与振奋来。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做起来……
他的五脏六腑,都在叫嚣着“排斥”。
勉强打起几分精神,皇上道:“赏自是要赏,等他们回京后,亲自领赏。”
黄太师并不赞同。
班师回朝后的论功行赏,与眼下对秦家、林家的家眷的赏赐,是两回事。
毫不冲突。
国库里不缺银子不缺物。
总不至于是舍不得给吧?
说穿了,不愿意。
至于皇上的“不愿意”的理由,正是黄太师如此不能、也不适合想的内容。
黄太师想再劝一劝,见皇上不住按压眉心,一副精神不济的样子,不得已,作罢了。
等黄太师离开,皇上放下了揉按的手。
他的精神没有那么差,但眉宇间的郁气依旧浓烈。
不管怎么说,得让林繁离开飞门关。
另一厢,黄太师回到千步廊。
范太保睨了他一眼,心中颇为讶异。
虽说弄不懂皇上的真实想法,此去触霉头是触霉头,但是,不至于会毫无收获。
尤其是黄太师这么个熟悉皇上的人精,劝一劝、哄一哄,这些本事还是极高的,军情调度上谈不拢,定了赏赐还能有困难?
可观黄太师神色,十之八九,赏赐都没谈好。
这可真是……
范太保越琢磨越不对劲,打发了其他人,暗悄悄问:“国库空了?”
“什么?”黄太师被他吓了一跳。
国库发生了他不知道的状况?
两人眼瞪眼,才反应过来,最后双双叹气。
国库没空,皇上这是在“小气”个什么劲儿!
黄太师清了清嗓子,多少为皇上找补一句:“皇上精神欠妥,我就没有多说。”
范太保笑了笑,话题就此带过,互相留個颜面。
毕竟,递上去的折子里清清楚楚,每个章程都写明白了,他们两人也过目、确定没有问题,皇上有精神没精神,都只是点个头的事儿,连脑子都不用动。
临到晚膳时,慈宁宫请了皇上过去。
淑妃正陪伴皇太后诵经,起身与皇上请了安,知他们母子有话要说,识趣地退了出去。
“让她在偏殿候着,等下陪哀家用膳,别回去,”皇太后交代了夏嬷嬷,才看向皇上,淡淡道,“淑妃懂事。”
就是太懂事了些。
只晓得在慈宁宫伺候,却不懂讨皇上欢心。
前阵子在她的叮嘱之下,淑妃总算开了窍,晓得给顺妃使绊子,却也只绊了一下。
倒是叫皇太后瞧着着急。
毕竟,比起先帝定下来的皇后、皇上素来中意的顺妃,在皇太后眼里,还是淑妃最合眼缘。
皇上落座,道:“她懂事,您才一直宠着她。”
“边关大捷,哀家瞧着皇上不太高兴?”皇太后也坐下来,道。
“朕该高兴吗?”皇上反问。
皇太后的眉头倏地皱了起来。
她很清楚皇上指的是什么。
“哀家知道你心里不痛快,哀家也一样,一想到念之十有八九就是那个孩子,哀家如坐针毡,”皇太后沉下了脸,“可是,皇上你不要忘了,打了胜仗的是大周,化解危机的是大周,官员百姓谁都不知道那些内情,他们看到的是,一场大捷在前,大周的皇帝不高兴!”3
“朕……”
皇上想说什么,被皇太后直直打断了。
“赏赐呢?哀家等到现在,都没见到赏赐出宫!”皇太后道,“定国公府、永宁侯府、安北侯府、冯将军府上,按道理上午就该去了,直到此刻,什么都没有。
这不合理!
皇上,你总说你不是二十年前那个初登皇位的小皇帝了,你掌大周掌了二十多年了。
今儿这事,换作二十年前,你早就办妥了!
这二十年过了,伱的城府修到哪儿去了呢?”
皇上蹭得站了起来,涨得通红的脸,瞪着眼睛看皇太后。
这些话,跟刀子一样割在了他的心上。
是的,他曾经做的很出色。
徐太傅说他什么,他都听着;秦胤在御书房里直来直去,他也忍了;臣子们提些他不愿的政见,能凑合的他都凑合了……
可那些不满意、不舒坦,一直累积在他心里。
他彼时不得已接受的,现在还要继续接受?
“你是觉得,你的江山太稳当了?”皇太后咬着牙,质问道。
“稳吗?”皇上反问,“您看看边关,您还觉得稳吗?”
皇太后起身,上前一步,抬着头看皇上。
她想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年她怀疑林繁出身,皇上不以为然。
那时林宣还在,皇太后再生疑惑也不会去动林繁,林繁是林宣为大周效力的那把锁。
后来,林宣病故,皇太后没有选择下手。
无端端动忠诚之后,对皇权不利,已经失去林宣抚养的林繁,即便长大了,也很难产生威胁。
皇太后最不满的是皇上让林繁去了赤衣卫。
当个御前侍卫,不会有多少出息,但进赤衣卫,这小子就如鱼得水了。
一旦崭露头角,再想断根,谈何容易。
更别说远赴边关了。
皇太后深吸一口气,把这些话都咽了下去。
眼下就事论事,翻旧账只会激化矛盾,毫无益处,毕竟,事已至此,宣泄一顿脾气,能改变任何吗?
“不稳,所以不能自暴自弃,”皇太后忍住脾气,劝道,“先把赏赐送出去,军情上,与其收兵,不如让他们继续西进,你视他们为眼中钉,西凉更是,你动不了他们,让西凉动手。”2
“西凉人又……”皇上起了个头,一个念头划过心田,没有继续说下去。
是了,他原先想要的结果就是打退西凉人后,让秦胤和林繁都回不来……
一场大捷,让他连自己的本意都忘了。
真班师回朝,还有什么理由斩草除根呢?
“朕会想一想。”皇上道。
说完,母子之间,再无他话。
皇上无意陪皇太后用膳,转身离开。
第192节
皇太后送走儿子,转眼见到被夏嬷嬷请进来的淑妃,冲她招了招手。
第221章 必反
淑妃乖巧地,扶着皇太后坐下。
皇太后笑容温和,问道:“怎么亦步亦趋起来了?”
淑妃垂着眼,答道:“您与皇上说事,说得不痛快吧?”
“哀家还当自己掩饰了呢,”皇太后并不介意被淑妃看出来,道,“哀家与皇上说赏赐的事儿,拖拖拉拉的,是了,哀家想给永宁侯府大丫头再添些赏,你上回见过她,你替哀家琢磨琢磨。”
淑妃想了想,道:“您这真把我难住了,她们修道之人,衣装朴素,不似我这俗人,就喜欢金银珠宝,什么华美就往头上戴什么。”
皇太后忍俊不禁。
“喜欢金银也没什么不好,”皇太后拍了拍淑妃的手,“与你说说话,哀家心里舒坦些了。皇上身边就缺个知理的,整日听那国师胡言乱语……”
淑妃抿了下唇。
先前在偏殿等候,此厢动静自然是听不见的。
可她陪了皇太后一下午,这老太婆在惦记些什么,淑妃看在眼里,对母子争吵的内容,多少可猜得一二。
说起来,上一次她见秦鸾时,还不知晓内情。
她只知道,长公主安排她进宫,是为了让她接近皇上、接近皇太后,至于接近后该做些什么,从未交代。
直到不久前,这个答案才摆在了她的面前。
长公主做的所有,都是为了嫡亲的侄儿。
她是其中的一条路。
能做什么,做多少,全看她自己。
哪怕什么都做不了,起码,她不会背叛。
淑妃自是忠诚。
她的命,是瑰卫救下来的,她的所有一切,是长公主给的。
她不确定自己在这个局中能发挥多少作用,但她会尽心尽力。
“娘娘,”淑妃回握住皇太后的手,“我还在家里时候,曾与我父亲怄气,我有一旬没有理他,他也不理我,两个人憋着,后来我母亲看不过去,说我们父女是一个脾气,说我既有这么多想法,做什么憋着,不如一股儿全说了,了不起打一架。我一个小丫头,身板没劲儿,我父亲读书人,更不好意思打女儿,动起手来,谁也打不痛谁,事情就过去了。”
皇太后听得直乐:“你那时才几岁?哀家可不听你的。”
淑妃莞尔:“我可没有怂恿您与皇上打架呢。
我只是想说,母子哪有隔夜仇,您提醒皇上,一遍不成那就两遍。
皇上一时拧着了,慢慢说,总能体会您的苦心。
您不说,光让别人说,皇上就听别人的去了。”
皇太后轻笑了声。
她说了很多遍了,前些年,皇上多少还听,近两年,听进去得越来越少,母子矛盾越来越多。
说得她都心寒了。
可是,淑妃讲的也有道理。
徐太傅已经闭门不出了,范太保和黄太师看得在深远,脾气也没有徐太傅硬,很多话亦是斟酌再斟酌。
若她这个母亲,都不再时时提点皇上,那……
淑妃见皇太后思索起来,便不再出声。
她不傻。
大骂国师,或者哀叹皇上对皇太后不敬重、不孝顺,初初听来,许是顺耳,但只要皇太后回过神来,就会无比反感。
没有一个母亲,能听别人说她儿子的不是。
当娘的可以指责儿子,别人说一句都不行。
至于激化、挑拨母子矛盾的,更是“恶毒心肠”。
淑妃但凡露那么一点儿心思,她这十几年在皇太后身上花的心思,全部付之东流。
她得替皇上说好话,得让皇太后有信心。
皇太后对儿子越不放弃,越要插手,那位已过而立之年的儿子,越会反抗。
这是她眼下,能做到的事情。
而皇上那儿……
她要再仔细琢磨琢磨。
宫门关闭之前,御书房里总算出了消息,往各府的赏赐,明日一早照着折子上的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