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秦治还来不及回什么,兵部里头,快步出来的董侍郎瞬间就拉长了脸。

    “返京做什么?”董侍郎道,“不趁机杀他西凉一个片甲不留?”

    那厢一愣。

    “多好的机会,岂能错过,”董侍郎说完,与秦治道,“我刚还在看老侯爷送回来的信,真是字字催促,就怕我们后头补给慢了,耽误他前头西进。这时候若与老侯爷说退兵,才对他的健康无益呢。”

    就永宁侯那性子,好不容易打出来了大胜,占了先机,却不能扩大战果……

    情绪一激动,怕是又要厥过去。

    话说回来,老侯爷不想放过这个机会,兵部也不想。

    一路西进,收复西州,以及那一大片的土地,是大周从建朝起,就刻在兵部板子上的目标。

    这几年没有动作,一味防守,原以为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没想到,忽然之间,黑夜散尽,曙光照在了脸上。

    退个屁的兵!

    董侍郎不管先前说返京的人,军情大事,千步廊之中,最能左右皇上想法的,无外乎他眼前的这两位老大人了。

    只要黄太师与范太保主帐积极进攻,那他们主战一派就能占得上风。

    “太师,”董侍郎道,“与军报一块送回来的,还有令孙给您的一封家书,等下让人给您送去。”

    黄太师脸上一红:“惭愧!惭愧!那臭小子真是……”

    将士家书、军报,寻常都走驿馆,但在运送上,一个是正常调运,一个是千里加急,不可同日而语。

    黄逸的一封家书能捎带着送回来,一来是正好顺风,二来,则是沾了太师之孙的光。

    黄太师深知这一点,便宜既占了,礼数还得全一全。

    “不劳烦送,”他道,“我这就取了去,回信时我定会好好说说他,怎么能这么没分寸呢!”

    董侍郎引了秦治与黄太师进去。

    史尚书把秦胤催粮的信给了秦治,又把黄逸的家书给了黄太师。

    黄太师直接打开来看。

    诚然,黄逸出征之前,两人因为一些理念上的不同、那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说道了许久,但老太师相信,那些东西,黄逸不会明晃晃写在家书上。

    白纸黑字,黄逸没有那么蠢。

    老太师也不怕在众人面前看。

    果然,这家书之中,先给家里众人问了安,说自己一切安好,请长辈莫要担忧。

    再说边关见闻,看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体会如何,又说先前险虽险,能配合林繁、参与奇袭,很是幸运,亦十分感慨。

    这些年的勤修苦练,都没有白费。

    那些汗水与伤口,落到了实处,成了报效家国的力量。

    离京虽不久,但这些时日感受到的东西,与前几年在御前当差时的截然不同,很庆幸可以离京走走、看看,也越发能体会那些为大周奋战多年的将士的想法。

    此刻,在一场大胜之后,所有人齐心,想要继续向西。

    正如决心投军时所说的那样,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如何成为大周的栋梁。

    ……

    黄太师看完这封家书,迟迟没有说话。



    第190节

    

只看文笔,几乎没有文笔可言,比老太师赞许的那些文章差了十万八千里。

    当然,如此平铺直述的直白表达,也不是黄逸写文章时的真实水平。

    再喜欢习武,不肯去走科举,黄逸毕竟是黄家子弟,基本功不差。

    只能说,黄逸选择了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来面对自己的祖父。

    无需恢弘,也不用煽情,只需要用最日常的口吻来讲述,他们不是师生,是祖孙。

    朴实、真挚,让老太师看完,心中五味翻滚。

    同时,他也知道幺孙写家书回来的意思了。

    希望老祖父积极主战,给将士们争取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而不是放弃大好机会,西凉撤了、他们大周便收兵。

    黄逸不会主动做这事儿,不用多猜,定是永宁侯和林小子的主意。

    因此,这家书才能与军报一块抵京。

    黄太师轻轻哼了声。

    那一老一少,跟他耍起心机来了了。

    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老一少,是挟着他的宝贝孙儿、令他在京里这样那样。

    真是……

    黄太师抬眼,看了看商议事情的范太保与史尚书,捋了捋胡子。

    打就打吧。

    他不喜欢胡乱兴战事,但也知道何时该打、何时不该打。

    等打下西州城,直指西凉中心,他这些年花出去的银钱,要十倍百倍收回来。

    把家书收到袖中,黄太师拍了拍秦治的肩膀,清了清嗓子:“依我看,眼下还需要老侯爷坐镇飞门关,继续给西凉压力。

    他又不登战场,关内有太医看顾,你大可放心。

    侯夫人见多识广懂大体,定能明白这些,倒是你,老父与兄长离京征战,京里靠你主持,怎么也得给几个晚辈做好榜样。

    等下从衙门出去,别愁眉苦脸的。”

    秦治“啊”了声。

    这话两个意思。

    老太师主战,符合秦家的利益;他的担心有了很好的理由,不用担心露馅。

    这让秦治不由松了一口气,顺势道了谢,应下了。

    董侍郎亦听到了,给史尚书打了个眼色。

    第219章 剑走偏锋

    午后,黄太师到了御书房。

    徐公公请了他进去。

    黄太师呈给皇上的,是两封折子。

    一封是兵部后续调度的草案,一封是玉沙口大捷、各处论功行赏的安排。

    平心而论,今儿来御前就是触霉头,黄太师心知肚明,早上才会话赶话的被范太保刺两句。

    依着黄太师的性子,明知倒霉,定不会上,改作明日还好些。

    偏军情压在心头,老太师斟酌来斟酌去,不愿意耽搁,那就,自己来触霉头吧。

    只要周旋得当,顶多被皇上训几句,也正好借机摸一摸皇上的底。

    不弄清楚皇上那莫名情绪的原因,往后就不是触霉头这么简单的事儿了。

    果不其然,两封折子,皇上的面色越来越沉。

    没有提赏赐之事,皇上只说那草案。

    “兵部想要乘胜追击,爱卿把这折子送上来,也和他们一个想法?”皇上问道。

    “不想,”黄太师剑走偏锋,反倒让皇上愣住了,“老臣其实是盼着收兵的。”

    皇上眯了眯眼。

    这折子看得他憋了一胸口的气,正想宣泄,没想到,黄太师在他面前堆了团棉花。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皇上只能忍着脾气,示意黄太师说下去。

    “西凉大败,南蜀定会缩回去,”黄太师缓缓道,“石魏死了,苏置是败将,西凉之后由谁领兵,都能让他们吵上三五月的,更何况,西凉伤了元气,几年内别想卷土重来了。

    有这个前提,只要我们不出兵,那和谁都打不起来。

    永宁侯班师回朝,老臣那孙儿也能回京来,不瞒皇上您说,他去边关是忠勇,老臣很支持,但老臣也是位祖父,舍不得幺孙。

    打仗,万一出个什么状况,老臣白发人送黑发人,那……

    老臣有些时日睡不好觉了!

    现在危机解除,他也登上军报、立了功劳,等回京了,老臣也放心了。

    于大周、于他自己,于老臣,都是好事。”

    皇上看了眼黄太师,是了,精神头是没那么好,没睡踏实闹的。

    有理有据又有心的话,让皇上放松了些,他道:“爱卿既不想再战,怎么还帮兵部送着折子?”

    “老臣没脸,”黄太师轻咳了声,“因为舍不得孙子,所以想收兵,不想再打了,这种话,老臣能厚着脸皮跟皇上掏心掏肺说实在话,在其他官员跟前,真没脸说。”

    皇上哼笑出声。

    这黄太师,还挺实在。

    比那之乎者也一堆、大道理一堆、自己当圣人还要把所有人变成圣人的徐老头,识趣多了。

    皇上的所有反应,黄太师看在眼中。

    见皇上放松了不少,老太师道:“原还说着继续征兵,被老臣给拦了,既然南蜀的墙头草不会加入战局,兵力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是这个道理。”皇上道。

    “但是,向飞门关多补给粮草军需,”黄太师笑容讪讪,“老臣不好拦,就刚说的,没脸拦。”

    皇上沉思了一阵,问:“那依爱卿的想法,如何才能收兵?”

    黄太师的呼吸,微微一紧。

    是的,这就是皇上的真实想法。

    玉沙口大捷,让皇上不安、动摇,该乘胜追击的局面,皇上想要的是收兵。

    如果说,他黄晔是“因为”担心孙儿、见好就好,那皇上的缘由又在哪里?

    皇上念过兵书,长在乱世,他并不是对战场局势全然不懂的外行人。

    换个说法,论带兵打仗,不是皇上长项。

    可纸上谈兵,皇上还是能谈出些子丑寅卯来的。

    为何不选择追击?

    为何想收回来?

    为何会怕?

    而且,皇上的怕,显然是“没脸”的,比他舍不得孙子更脸面无光。

    若不然,即便不在殿上与文武百官说明,也该与他这样的近臣,说一说道理。

    真有些状况,他和范太保,能不替皇上考量吗?

    多少也要替皇上保一保面子。

    皇帝的面子,就是朝廷的面子。

    除非,这面子根本保不住。

    皇上不肯说内情,也不肯主动说退兵,而是要以他黄晔的想法来商讨收兵……

    收兵的责任,全在他黄某人脑袋上了!

    退一步说,身为三公,替皇上干些脏活儿,这没什么;被不明内里的官员、百姓骂一通,也没什么。

    他不怕背骂名。

    但是,得让他背得明明白白。

    很显然,皇上不想给他一个明白。

    黄太师垂眼,一副思考模样,半晌,道:“很难,而且,收兵出于老臣的私心,于公,不能收兵。”

    这个答案,皇上并不满意。

    黄太师只当不知道,继续道:“刚取得一场大捷,西凉兵败,继续西进,十之八九能取得胜果,此刻若要求收兵,无论是前线还是京中,在朝在野,都伤士气。

    南蜀只是继续观望,并非无力兴兵,一旦他们发现我们大军士气不振,老侯爷又离开飞门关返京,未必不会生事。

    老臣犹豫再三,想到的也不过是,不西进、多观察,让永宁侯在边关再留些时日,稳住状况。

    就算这样,士气与军心,多多少少,都会损失。

    实在没有两全其美之策。”

    “没有其他主意了?”皇上问。

    黄太师心念一动,试着道:“让永宁侯继续压阵,调其他人回来呢?皇上,老夫很想让骑兵队回来,就是缺个由头……”

    话一出口,黄太师敏锐地注意到,皇上的眉头微微一跳。

    抓到了!

    不西进,只维持稳定,皇上意兴阑珊。



    第191节

    

维持稳定的同时,调骑兵回来,皇上心思动了。

    这说明,皇上在乎的,不是打不打,而是骑兵留不留。

    骑兵上下那些人,皇上能叫得出名字的,就黄逸与林小子了。

    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