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秦-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理论上乍一听很相似,但不对。

    放进实践里面去,就更是会与现实背道而驰。

    “然而荀夫子。”鞠子洲缓缓开口:“你有一双父母,我也有一双父母,你的父母和我的父母都是由一男一女构成的,他们都是一双眼睛一张嘴巴的人,很是相似,难道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了吗?”

    “你所说的这些,言下之意无外乎,以新的办法来看,国家需要更多的税务,小贵族和士人的生活负担会变得更大,大贵族们的利益会被触动,对此会产生抵触的势力很大,此项办法推行下去阻力太大,而且不划算。”

    “因此,这办法不可行。”鞠子洲摇头:“但是荀夫子,强国和弱国是不一样的!”

    “荀夫子知道楚国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吗?知道楚国税制、赋制、楚国庶人生存所需的成本吗?知道楚国真正纳税贡赋的群体是哪一部分吗?”

    “扩大税制,再楚国会受到抵触,会面临新的困难,会难以成行我觉得是真的。”

    “但现实情况里,会是哪一部分人在抵触,他们又为什么抵触呢?”

    鞠子洲目光灼灼看着荀况,想要让老头再给自己一个惊喜。

 第一百六十章 戬 (十七)

    鞠子洲的问题,荀况一时是回答不上来的。

    因为他不知道。

    在这种时候,不知道,就只能是不知道。

    荀况思考片刻,觉得自己无法绕过鞠子洲的问题二继续与他争辩。

    好一会儿,肚子咕咕叫起来。

    荀况瞪了一眼鞠子洲:“看什么,老夫这么大年纪了,肚饿了还要为别事所扰,不能吃饭吗?”

    着,长身而起:“先吃饭,吃完饭再讲!”

    先撤,吃个饭整理一下思绪再与这牙尖嘴利的小子辩。

    “荀夫子请。”鞠子洲笑了笑。

    一边的几名儒生放下了笔。

    他们在记录鞠子洲与荀况的言辞。

    这种大问人的争辩里面,都会蕴含着他们各自的思考与逻辑,对于问浅薄的人,这言辞是很有用的思维梳理。

    简单的菜饭之后,荀况因为还没有整理好思绪,于是决定再补一个午觉。

    对于鞠子洲的水平,荀况是一点都不怀疑,一点都不轻视的。

    《剥削经》这本书,荀况是先于他的弟子们而读的。

    这本书里面所体现出来的东西,荀况更是毫不排斥地进行赞同,并且有意吸收。

    这种赞同和吸收,是先于韩非、李斯等弟子的。

    他先前用来与鞠子洲争辩时候,就有意地使用鞠子洲自己的办法。

    然而鞠子洲这个人居然开始联系具体的实际。

    他要用一事对应一数一理的办法。

    荀况面对这个讲法,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问到了他这一步,面对思维水平丝毫不逊色于自己的人,儒家惯用的一事概括万事、一理指导万世的手法根本毫无意义,反而是给对方添笑料的。

    含混又没法子含混,数据又拿不出来…

    荀况躺在榻上,思来想去,决定临时去寻摸数据。

    他于是派了人,去寻找鞠子洲曾提到过的那些数据。

    老头是很惯于思变的,他是儒,但他做事,却又很有一些雷厉风行、杀伐果断的墨家风采。

    ……

    “传令全军,就地休整,步、骑各出五十人斥候四下巡查,两人一组。中军之中抽一百人前去砍伐柴草,后军伙头尽快埋灶,准备烧热水。”

    王翦命令传了下去,一刻多些,大军停下脚步。

    一路的胜利,进入韩国,虽然不是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的简单,却也根本没差太多。

    韩国的基层控制力度只能基本没有,而各地区之间的联通也很弱,在这个信息传递基本靠人传信,而交通又极不方便的年月里面,各城各地的一般庶人,是一辈子都没什么机会离开自己生活的区域的,大部分人一辈子的活动范围,只有方圆十里。

    这也就是,各地的人口流动少,人员来往少。

    人员来往少的另外一重意思就是:消息传递慢。

    一封加急的信息,如果道路通坦,快马可行六七十里。

    但韩国哪里有什么通坦的道路?

    韩国修路很少。

    路又不是雨水,可以从天而降,自然人不修它就不存在。

    秦军一路夺城忽然,韩人很多时候抵抗都没有就被打败,他们自然是没有什么机会传递消息的。

    于是一城已下,另一城不知。

    这样的境况之下,只要路上小心,那么越是打到韩国腹地,韩人越是没办法反应。

    如今新郑不远,王翦思绪万千,腔子里有无穷的火焰燃烧。

    果然是对的!

    闪击。

    这样一条策略本身是很冒险的,因为只打一条线,如果敌人抗争意志顽强,自己肯定是要面临后勤被切断、补给跟不上、援军够不着、四面皆敌人的情况的。

    然而并没有。

    韩国的武备松弛得难以想象。

    这大约是先前蒙骜的大败给了韩人以信心。

    以正常的逻辑看,秦人才打败仗不过几年,这时候。秦国又在修水渠、又在挖大陵,根本就不应该有足够的劳动力和粮食空置出来打仗。

    没有人,什么滔天的智慧,也往往没有办法发动战争。

    更别提,是这样训练有素、意志坚强的兵士了。

    可秦国就是有这么多人!

    王翦将炒面倒进竹筒,筒里浇了刚烧好的热水,拿木棍一搅合,拌成糊状,又把肉干撕成一条条扔进筒里。

    这是秦人如今的军粮。

    实话,并不好吃,比起王翦、或者战士们日常吃用,都是很有差距的,可毕竟是战争途中,这些东西能够管饱,也就只能将就将就了。

    “感觉真假。”王难吃着饭,开口道:“我们都快打到韩国都城了,他们还没反应过来。”

    十三天,奔行四百多里。

    如果是正常的行走,那么这个速度无疑是非常慢的。

    但这是行军。中间他们攻克了六座城池!

    而且更重要的事情是,他们基本上控制住了信息的流通。

    以至于,到现在为止,韩人都还没有能反应过来围杀他们。

    这是一件很可怕也很梦幻的事情了。

    按照故事的逻辑,他们应该很早就莫名其妙地被各种机缘巧合之下的韩人发觉,因而陷入重重围杀,经过十天十夜不眠不休的浴血奋战而取得艰难胜利,最终攻克下一座城池,破灭韩国。

    可是并没有。

    韩地交通的不便利给了秦人不便,也给了他们便利。

    他们因此而能够将信息流通控制住。

    闪电战所真正要注意的点,仅在于让敌人不知道。

    出乎其预料,而以有备打无备。

    让敌人不知道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站在视觉死角里、蒙上对方的眼睛、捂住对方的耳朵,乃至于简简单单的站站对方身后都是可以的。

    秦人的选择是控制消息的流通。

    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他们做到了,所以他们的一切举动都是韩人所不能预料的。

    由此,他们才能够出其不意地骗开一座又一座城池。

    “你如果觉得不真实,我可以给你两耳光帮你清醒清醒。”王翦伸头过去道。

    “啧。”王难吃了一大口肉干,不愿意跟王翦这个爱好奇怪的家伙交流。

    “其实如果是秦国的话,我们这样地行径就是必然会被发现的了。”王翦收敛了脸上笑容:“不过很可惜,这是韩国,韩人对于基层的控制力度弱得比陛下变法之前的秦国都远远不如,所以我的战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秦人的武器装备、知识水平并不是就碾压了韩人、与他们形成了代差,只是两个国家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对基层的掌控力度都有很大差别,于是才有今时今日的情况。

    这是王翦提出这个战法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的。

    他从《邯郸稽考》之中看到了韩国庶人的生存情况,当然也,看到了韩国对于韩人的掌控。

    闪电战,必定是可行的!

    而秦人,恰巧有着能够执行如此战略的能力。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戬 (十八)

    数据得来并不容易。

    有些数据是可以在县衙里直接查询的——荀况名义上,是这兰陵县的县令。

    作为主官,他当然是可以很轻易地得知一些明面上的事情。

    然而这部分东西并不是准确的——名义上,有些田地贡献税赋,但实际上,这些田地里面,有着大族的庇护,或者被划分为某些大人物的食邑,又或者,是专门供奉某些神祇的信地……

    荀况知道,鞠子洲既然发问,那么他问的,便是事实。

    事实如何,便只能说是如何。

    《剥削经》中所见,鞠子洲这人对于这类的东西很是看重、了解。

    荀况也并不打算尝试隐瞒或者欺骗。

    没意义。

    揭开来表层的那些说是纳税贡赋,其实把赋税转嫁给旁人的一部分之后,荀况惊愕而又恐惧地发现,原来真正纳税贡赋的人,其实是那些日子过得紧巴巴,却还勉强过得去的穷人!

    这怎么可能呢?

    他一时有些无法接受。

    于情于礼,这都是不正确的!

    这些人如此之贫穷,如何能够负担得起君子们动辄百金、朝廷每日数以千斤计的花耗呢?

    虽然诧异惊恐,可荀况还是很快稳住心神,尝试以此作为论据,推演鞠子洲所要说的话。

    不过,很不顺利就是了。

    ……

    敬将两个打架的小孩子处罚过,又给了他们糖,之后与具睾一齐派发糖。

    发完糖之后,好友堂与其一块来寻两人吃饭。

    攻此城时候,基本没有伤亡,也就没有那么许多秦兵留下修养。

    因而,城中留存秦人兵士不过二十人轻伤的丈夫。大家这么几天下来,也都是相熟之人了,食宿同行,一则便于联络,二则一同进退,可以相互配合。

    他们正打算去进饭,此时一堆小孩子簇拥着一个小孩子,一群人叫嚣着,惴惴地来到秦人面前。

    秦人兵士不知道这群小孩子想要做什么,敬只对自己的同袍歉意笑笑,便看向一众小孩子,开口问道:“你们不是领了糖了吗?又回来做什么?”

    小孩子们不敢与他对视,听到问话,也没人回答。

    敬皱了皱眉。

    这是什么反应?

    几天下来,城中的小孩子应该不那么怕我了啊。

    一个身形稍微高些的小孩子同样心虚地走出来。

    敬眼角瞥见有人越众而出,下意识看了过去。

    眼睛转过去时候,还看到那身形稍高地小孩子身后的几只手。

    他似乎是,被推出来的?

    敬静静看着这小孩子,认出了对方应该是之前打架的两人中的一个。

    有心想要问问对方是不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但敬忍住了。

    他想要听一听对方的目的。

    而且,这群小孩子,都跑回来了?

    看来事情有点大啊。

    想着,有意识地逡巡目光,想要找寻另外一个自己有印象孩子孩子。

    那个浓眉的孩子,叫什么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