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革秦-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犁的购置已经少了很多……这个图是什么意思?”赵高扒着鞠子洲整理出来的折线统计图,陷入沉思。
好久,看不明白,他于是掠过了这奇怪的图画,转而去看文字说明。
这些报告,鞠子洲做出来,没有任何文辞可言。
但赵高却觉得,这报告比他见过的任何一份文章都特殊……好像用词特别的,严谨和准确。
“现在,购置最多的是……铁锅?铜铁炉的盈利,四成左右是外销铁锅?”
这后面是……
赵高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份帛书。
“十月十二日夜。”
“我做完了去年一年的账册,并且做了各个月份、各种铁器的生产、销售的数据统计图做对比。”
“其中问题很大。”
“奇怪的图形”
“奇怪的图形”
“奇怪的图形”
赵高掠过了这些看不懂的图形,直接去看后面的结论。
“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于,钢制兵器在最开始时候,订单数量不少。”
“秦国内部,订制了大批制式的铁制武器,这些武器,较之以往秦国所拥有的武器,性制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
“以戈为例。”
“旧式戈图形”
“新式戈图形”
“两相对比,戈的外形发生了细微的转变,造型从镰刀形状,变成了更类似于方天画戟的样子,这种改变,是我之前所未曾察觉的。”
“主要的改变原因,推测是,铁的质量更上一层楼,加上铁的成本较低,所以同样、甚至更低的价格,用料可以更多,而制式所限,形制的改变不会立刻给名称带来改变。”
“其后,则是最大的意外。”
“铁锅。”
“铁锅是农会的庖厨所要求打造的。”
“他们的原意,经过了解,不过是因为一次要做许多人的饭菜,陶瓮性能限制了发挥。”
“但铜鼎对于他们而言,着实贵重且不合规矩。”
“于是他们选用了铁锅,为了节省资金,还把原本计划的铁鼎的三足去掉,变成了平底深锅的形状。”
“但后来,厨子们很快发现,平底锅还是有些缺陷,于是便定制了如今形制的铁锅。”
“现在,这些铁锅,已经销往国外,赵国、偃国订制最多。”
“另外还有铁犁的改变。”
“铜铁炉草创时候,我对于铁犁知之甚少,所以生产出来的铁犁是原本铁犁的形状。”
“而如今农会那些老农改造了铁犁,使之变得更加便于携带和使用。”
“人的智慧……”
记录戛然而止,人后面的字迹涂黑。
赵高看着那些图案,陷入沉思。
这些细微到几乎看不出的改变……鞠先生如此身份,竟然如此在意?
为什么?
革秦
第六章 信
赵高思来想去,想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来解释鞠子洲对于这等小事的重视。
于是他索性不再去想。
卷宗翻过,目光又停驻在那几张用笔墨勾画出来的奇怪图形上。
这图形……
赵高沉吟片刻,觉得自己有必要将这卷宗上呈嬴政。
转念一想,却又觉得,嬴政绝对应该是比自己还要早就看到了这卷宗和里面的图形的。
自己上呈了这卷宗……
赵高思索一番,最终还是决定上呈。
就当做,从来没有想到嬴政可能看过这些东西。
将卷宗小心封存,着人递交嬴政,赵高召集来了铜铁炉中的墨者们。
这些墨者,是真正与工人们接触最久,且最能教工人们认得的人。
一切的政令和措施,交给他们,总归是没有错的。
不过,赵高其实也不打算改变什么。
涉及到鞠子洲的事情,总会是嬴政最关注的,这一点,长久服侍嬴政的赵高,比谁都清楚。
而鞠子洲那种智慧和思考,是甚至可以与嬴政相提并论的。
赵高知道自己的聪明睿智只不过是一般人的水准,而且对于铜铁炉、对于生产、对于销售、对于工人的需求,都知之甚少。
所以他不会去轻易改变鞠子洲的决断。
先要了解应该如何做,然后了解现实,最后去实践。
嬴政这般的天才所给出的做事的方法,赵高觉得,总不会有什么问题。
在铜铁炉掌事,于赵高本身而言,其实做不做得出成绩并不重要。
他清楚自己的根基是秦王政的信任。
既然如此,那么维持住秦王政的信任,才是最要紧的。
至于在铜铁炉做出成绩……笑话一样,谁还能比鞠子洲更了解应该如何做和更了解现实吗?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自己真的做的比鞠子洲强,真的就会因此而得利吗?
反而,胡乱做事,出了岔子,自己才会被秦王政斥责。
做事,不得利;不做事,不失利。
赵高是有所决断的。
……
王绾收到了亲戚的来信。
这位来信的亲戚,算来,应当说是王绾的叔祖父。
这位叔祖父,一贯与王绾家里来往密切,彼此关系极佳,他本人活了七十多岁,智慧通达,做事极有分寸,又十分善于经营,所以王氏的事情,家乡的封地,如今,泰半是由这位叔祖父来掌管的。
此次的来信,叔祖父一是例行关问王绾身体状况,叙叙亲情,说说自己的身体还算健康,只是牙齿又掉了几颗,如今越发吃不得硬的东西,只好雇些妇人,以饮乳度日,越发的想念王绾以网油烤制的犬肝。
随后又是抱怨着家里的小儿做事没有分寸,收敛地皮,打压外姓,不知节制,已经被训斥过,一应礼数也已做足。
只是,叔祖父没有提起那些被小儿辈收敛的地皮的去向,王绾见着,心下也大致了然。
叔祖父做事,王绾还是放心的。
信的末尾,叔祖父轻描淡写的两句话,使王绾揪心。
“王使兵建制农会,征敛钱粮,无有不应。”
“而复丈土地,附耶?”
这两句话,便是叔祖父写这一封信的目的了。
王绾看着信的结尾处,倏然一惊,整个人都有些颤栗。
他抹了一把冷汗,有些庆幸于家中还有叔祖父这位老人。
随后又感觉无比惊骇。
“我竟然,已经惧怕秦王政孺子如此了吗?”王绾呆坐着,不思不想,呆了许久。
之后,他叹了一口气。
惧怕,又能如何呢?
这种走一步看十步的人,手里掌握着权势,谁又能将他怎么样?
好久之后,王绾起了身,热水洗浴过,洗去了一身的冷汗,换了一身常服,开始写信。
他要写一封,给家中的回信。
叔祖父虽然上一步已经做对了,但下一步,下下一步,那都是陷阱重重,稍不留神,就是灭门绝姓的大灾难。
王绾不得不亲自以书信指导。
【三月辛亥,绾再拜问叔祖安。
前岁去后,绾居咸阳,别来二秋余矣。
绾无时不念与叔祖饮。饮时,叔祖作诗,慨然歌天地之大者,而问人命之浅,文辞斐然乎丰沛,浩然乎江河,得狂生子休之韵;气度超绝,藐生蔑死,有姑射仙人之神,如今不见叔祖,惟以叔祖诗为念,又及幼时叔祖谆谆之教,不胜思念。
叔祖念绾所制之肉,绾今岁必归,早则五月,迟则七月,家中之事,涉王之政,而田产转专私有,而赋税改制,此时涉利虽大,却不能广得,宜据家中田产十之三,不可外扩,否者,贪则成灾。
农会之事,王使所求,无有不应,家中必得大利,叔祖作为,绾之所思,弗有顾应。
后者,望叔祖顾念身躯,待绾归家则同饮共食,再叙天伦。
小人绾敬拜。】
写就这一封信,王绾使人领了验、传,将信快马发回。
……
赵高送来的卷宗到达嬴政手中时候,嬴政正与鞠子洲一同吃饭。
他们饮了一些酒,夏无且在一旁侍奉。
虽然照道理来说,鞠子洲身体不好,不应该饮酒,可是此时的酒,酒精度低,对身体而言,还是有一些好处。
鞠子洲眼见着嬴政拿了自己手写的卷宗翻看,虽然心中有些怪异感觉,但到底没有说什么。
嬴政看过卷宗,也没有太大的反应。
这毕竟,不是他第一次看这份卷宗。
“赵高此人,倒果真是个,谨慎怕死的人。”
“是人都怕死吧。”鞠子洲随口说道。
“这也是应该的。”嬴政点了点头:“我也怕死,以前怕。”
“这样。”鞠子洲吃了一口鹿肉。
“说起来,各地的问题如今也应该都爆发开来了,只是不知道,朝廷里的那些人,会做出如何的选择。”嬴政笑了笑:“他们到底是会顺遂我们的意愿呢,还是会选择鱼死网破呢?”
“应该都有吧。”鞠子洲思考了一下:“你做事毕竟……有些简单粗暴,逼着他们改换根基,由实际掌握各地民生,转变成为地主,通过农会来对当地施加影响。”
“虽然从结果上看,他们确实是得到了好处,但是这中间的判断……还是不好说的。”
“是啊,现实里面,各种情况都会有,各种人,也都会有。”嬴政点了点头:“只有真切的面对那些事情的人,才能够以当时当地的条件,做出适合的反应和找到应对的办法。”
这也是,嬴政将那些兵士派回他们自己家乡的原因。
虽然有可能,这些兵士会与当地的土豪相媾和,但毕竟,利益大过了风险,值得尝试。
“回去吧。”鞠子洲叹息:“尽快生个儿子,把成蟜从东宫里面赶出去,好断绝那些人的后路。”
“好。”嬴政点头。
革秦
第七章 胜
五月五,恶日端阳。
龙蛇起陆,磨牙吮血。
这一天,人们为了应对这来势汹汹的龙兽,总要刻画龙舟,祭祀猪羊,以求龙神。
这祭祀,是妥协。
但也同样是这一天,妇孺要佩戴香囊,丈夫们要佩戴武器。
人们要在这一天猎杀龙兽。
这举措,是威胁。
威胁与妥协,是同时的。
这是人们对于威胁自己生存繁衍的敌人的敬重。
而在这时候,谈论重要的事情,则是另一种敬重。
民众们手持了新近发放的武器,呼呼啸啸地聚集起来,去山林之间猎杀龙兽。
县中数家大户联名邀请了县令齐钺赴宴。
齐钺这一天恰巧病了,病得下不来床,于是他派了自己的儿子齐慎前往赴宴。
齐慎来到宴上,张口只管吃喝。
旁人说话问询,一概不管。
他身份特殊,旁人不好强要他开口说些什么,于是便安排了一位美人来陪她共饮。
酒酣耳热时节,美人温言软语,齐慎憋了一肚子火,终于忍不住了。
“你们放屁!”齐慎站起身来,骂骂咧咧:“说来说去都是咸阳城里有靠山,可先前叫你们去信问询,如今也该有个结果了罢?结果呢?只是说那些贱人如何如何,将结果摆了出来,我家大人还不立刻便能动手,将那些贱人收拾了去!”
他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