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9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焚书》卷二《与杨定见》。

    1《藏书》卷《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2《续焚书》卷一《与友人书》。

    3见《明史》卷八四《河渠二》、卷二二三《刘东星传》。

    第四节无辜系狱由于李贽的著作处处渗透着“叛逆”精神和“异端”思想因此深受群众欢迎。“无论通邑大都穷乡僻壤凡操觚染翰之流靡不争购殆急于水火菽粟也已”其书之盛行至“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非卓吾不适”。人人“全不读四书本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挟一册以为奇货”1。特别是《藏书》比起《焚书》更为怪僻大多“离经叛道”之语原来不准备公开出版在南京时李贽愤而将其付梓面世。它的公开出版更加激起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他的仇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回到府城不久万历二十八年冬天当地的一些人就与官吏相勾结故伎重演雇用一批流氓打手以“维持风化”为幌子在“逐游僧、毁淫寺”的口号下气势汹汹地对李贽再次进行驱逐和迫害拆毁了芝佛院烧毁了他修的埋骨塔。李贽在他的学生杨定见的帮忙下逃入河南汝宁府商城黄蘗山。在山中避难期间他仍然手不释卷修改旧作。万历二十九年二月在被“斥为民”的御史马经纶的陪同下到达通州(今通县)马家抱病完成了研究《周易》的哲学著作《九正易因》。此时李贽的病势不断恶化经常卧床不起。

    万历三十年(16o2)李贽七十六岁。他自知年老多病旦暮垂危于二月初五日特书《遗言》交代后事希望能平平安安了此一生。但是凶残的封建统治者并没有因为李贽之将死而停止对他的迫害。

    闰二月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得悉李贽已经移居通州的消息专门上特疏劾奏李贽。谓:李贽壮岁为官晚年削近来又刻《藏书》、《焚书》等书“流毒海内惑乱人心。以吕不韦、李园为智谋以李斯为才力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是“狂诞悖戾”、“刺谬不经”“不知遵孔子家法”。并不择手段无中生有架词诬陷竟然说一个七十六岁垂尽之人在芝佛院“挟妓女”“勾引士人妻女”。“望敕礼部檄行通州地方官将李贽解原籍治罪仍檄行两畿各省将贽刊行诸书并搜简其未刊者尽行烧毁无令贻祸乱于后”1。张问达陕西径阳县人系都察院左都御史温纯的同乡。温纯曾任河南布政司参议是万历三十年中进士的耿定向的门徒、《焚书辨》作者蔡毅中为生员时受赏识的座师。由此可见这次张问达奏劾李贽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然而张问达之疏呈上皇帝竟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令曰:“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厂卫五城严拿治罪。其书籍已刊未刊者令所在官司尽搜烧毁不许存留。如有党徒曲庇私藏该科及各有司访参奏来并治罪。”2就这样李贽从病床上被拉出一路昏迷用门板抬入京城镇抚司狱。

    在狱多日作诗读书自如《系中八绝》就是他留下的最后著作。当传说要勒他回原籍时曰:“我年七十有六死耳何以归为?”三月十五日李贽以“七十老翁何所求”视死如归趁侍者为他剃之时夺刀自刎气不绝者两日。三月十六日(5月7日)子时遂气绝用自己的生命控诉1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十六《李卓吾》。

    1《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九万历三十年闰二月乙卯条。

    2《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九万历三十年二月乙卯条。

    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他的无辜迫害。马经纶按照李贽的《遗言》将其葬于通州北门外。

    李贽一生所坚持的反对封建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是明代中后期封建经济局部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稀疏萌芽的深刻反映。他所提出的疑经、非儒、反孔等各种观点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是进步的也是合乎历史潮流的对当时和后来都有一定的影响无疑是明代历史上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清代修《明史》不为其专门立传是很不公正的恰恰暴露了作者竭力维护封建“正统”的顽固立场。

    李贽“生于闽长于海丐食于卫就学于燕访友于白下(南京)质正于四方”对历代朝章典故各地人情物产各种学术流派都有过接触和研究阅识广泛学问渊博著作宏富除《焚书》、《藏书》外尚有《续焚书》、《续藏书》、《史纲评要》、《世说新语补》等以及一大批评论《水浒传》等文学艺术作品的论著。

    第三十一章魏忠贤王振、刘瑾、魏忠贤是明朝宦官专权的代表人物而由于整个形势的变化魏忠贤在执政中表现出更多的残忍性和性。

    第一节独揽朝政魏忠贤河间肃宁(今属河北)人原名进忠曾从继父姓李1。他结过婚妻子姓冯有个女儿嫁于杨家。他有些武功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很准;家中贫穷却喜欢赌博赌运不佳常常受到凌辱。从他的家境和经历来看活脱是一个市井无赖。史称他“猜狠自用人多以傻子目之”2。他的好赌习性和猜狠后来在官场斗争中得到充分挥。

    由于没有其他出路李进忠恚而净身入宫当了宦官这是在万历年间。他先在司礼太监孙暹名下后在甲子库办事有些油水逐渐富裕起来。皇太子朱常洛的才人王氏地位虽不高却是皇长孙朱由校的生母。李进忠托门路进入宫中为王才人办理膳食。当时管理太子宫事的太监是曾陪伴朱常洛读书的王安。李进忠通过太监魏朝介绍投入王安门下颇得信用。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机。

    光宗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病死了。他生前宠爱选侍李氏要她照料皇长子朱由校。李选侍恃宠骄妒不许朱由校与他人交谈逐渐控制了他。朱由校即位时只有十六岁李选侍欲继续控制朱由校让他留居乾清宫。御史左光斗、给事中杨涟及阁臣刘一燝等倡言移宫几经争执李氏被迫移居仁寿殿。这一事件称“移宫案”与万历时的梃击案、泰昌时的红丸案合称“三案”。

    “三案”本身对李进忠的命运不会生多少影响但一些阁部大臣对“三案”态度暧昧引起言官们的猛烈抨击门户之见朋党之争愈演愈烈给李进忠造成一个十分有利的客观环境。而熹宗皇帝自小由李选侍抚养对她有依恋之情。这种关系被官僚们强迫中止会使他对有关官员产生反感而把感情移向其他人诸如他的乳母客氏和宦官李进贤等人。

    与客氏交结是李进忠的一大机遇。天启初年有道人宿朝天宫日歌市中曰:“委鬼当朝立茄花满地红。”1这被看作魏、客当道的谶语。客氏是北直隶定兴(今属河北)人嫁侯二为妻但十八岁便入宫。明朝习俗宦官与宫中女性主要是宫女也包括像客氏这样的妇女暗中或公开结为名义上的夫妻。两宦官争一宫女之事亦不乏其例。客氏原与魏朝相好见到李进忠便移情于他。熹宗即位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朝与李进忠争客氏意义不止于争一女而是争宠于熹宗自然更为激烈甚至夜间于宫中喧闹。熹宗也竟然过问起此事他问客氏看中了谁由他做主安排。客氏选择了李进忠。李进忠与客氏合谋矫旨将魏朝打去凤阳派人在途中将他杀死。1魏朝也是熹宗心腹二人经常同卧起连皇帝也不能庇护他可见魏忠贤在宫中的权势。

    地位改变之后他复魏姓熹宗赐名忠贤。

    下一个受害者是地位更高的王安。王安不同于魏朝是顾命太监在移宫案中与外朝大臣合作有相当的威望。当时御史方震孺上疏请逐客氏和1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魏忠贤浊乱朝政》。

    2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二九七《魏忠贤传》。

    1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异人歌”。

    1查继佐:《罪惟录·列传》二九七下《魏忠贤传》。

    魏忠贤。王安也感觉到魏忠贤的威胁奏明熹宗欲加惩处。但真要处治时他又手软了只是令他改过自新。

    客氏出宫魏忠贤一时无所作为。谁知熹宗比他更离不开客氏若失魂魄不食者数日。不久又把她召回宫中。魏忠贤和客氏在外朝官僚中寻找伙伴找到魏的同乡、给事中霍维华指使他弹劾王安。客、魏包围熹宗矫旨将王安降为南海子净军又派人把他杀害。

    按照资历王安本应掌司礼监。他一死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太监。这打破了常规因为他不识字原没有资格入司礼监的。

    熹宗皇后张氏“性严正”2多次向熹宗谈起客氏、魏忠贤的过失。皇后主持后宫事务有权直接处置客氏。她没有这样做或因投鼠忌器或希望熹宗决断。一次张后百~万小!说熹宗问她在看什么书她答曰:“赵高传。”张后用意很明确熹宗默然。客、魏二人知道了又恨又怕扬言张氏非国丈张国纪女而是盗犯所出借以治张家罪。另一太监王体乾说熹宗重夫妇兄弟情谊“脱有变我辈无类矣”1。这才保全了张后家族。尽管如此张皇后还是深受伤害。在她有身孕时客氏和魏忠贤派亲信服侍致使其流产。

    另外一些得罪客、魏的妃嫔连性命也难保。光宗选侍赵氏为二人所恶被迫自经。熹宗裕妃张氏为客氏所妒以有孕之身被禁闭绝饮食而死。冯贵人劝熹宗罢内操被责为诽谤赐死。李成妃解救被革封禁闭要不是她接受张裕妃的教训事先储备下食物也将被饿死。

    所谓内操指挑选、装备宦官在禁中操练。这出自魏忠贤的建议当然不只因为他喜爱武功更主要是为了炫耀权势培植自己的私人武装。内操之日锣鼓之声震动禁中。据说皇子诞生就因惊惧而亡。御史刘之凤上疏问道:“假令刘瑾拥甲士三千能束手就擒乎?”2魏忠贤不止甲士三千他掌握了内标万人全副武装。一次试用铳枪险些伤到熹宗臣僚们皆惶恐不安。

    在宫中可以为所欲为魏忠贤的主要精力便用来对付外朝官僚。

    2《明史》卷一一四《后妃二》。

    1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魏忠贤怒张后》。

    2《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魏忠贤乱政》。


………………………………

25

    第二节迫害“东林”党人魏忠贤与外朝官僚的斗争比起明代任何一次类似的斗争更具有党争性质。

    天启初年标榜清流的士大夫都以东林党人自居或被认为是东林党人。经历一二十年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他们不但仍然具有左右舆论的力量而且占据了一些重要的位置。天启元年(1621)叶向高又成为内阁辅孙慎行任礼部尚书邹元标任都御史;天启二年孙承宗入阁兼掌兵部事星任都御史第二年改吏部尚书。此外高攀龙任左副都御史杨涟也升至左副都御史左光斗升至佥都御史。

    开始魏忠贤与这派官僚的关系还不太紧张。他敬重星在熹宗面前对他大加称赞。二人并坐弘政门议事星郑重告诫魏忠贤:“主上冲年内外臣子会各努力为善。”1这话虽使魏忠贤心中不快也还没有到翻脸的程度。

    天启三年(1623)是个重要的年份。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顾、魏不断受到言路的弹劾不为清流所容。星与魏广微之父魏允贞是朋友但他三拒魏广微于门外公开说魏允贞无子。魏忠贤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不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投靠魏忠贤他们很自然形成一个政治派别。

    天启四年(1624)四月给事中傅櫆等上疏称左光斗、魏大中等与内阁中书汪文言交通。六月杨涟疏劾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