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9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所谓“致良知”的实质就是用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人们的行动准则和规范禁锢人们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要是要求劳动人民放弃为生存而斗争安于现状永远忍受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通过“去私欲”达到保存封建剥削制度之目的。
总而言之王守仁的“致良知”同他的“心生万物”或“心与天地一体”是一脉相承的都是颠倒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这种世界观、认识论从根本上说是谬误的是先验论的表现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在明中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的时候阳明心学的产生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而且也含有某些合理性、积极因素。它强调“心”的作用强调专做“正人心”的功夫即是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强调它是世界的本原、本体、主宰。“强调主体意志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类自身在社会展中所起的作用这是对中国古代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展。不仅如此阳明心学‘开’、‘开大’等特点还改变了朱门后学支离繁琐、帖括拘泥的学风活跃了学界的哲理思维提高了学人的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准把宋明理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思想史上开辟一个新的时期。”1同时在政治上也有助于缓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以及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社会秩序暂时得以相对稳定。所以它一经提出就能产生巨大影响并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儒学的主流。
7《传习录》《王阳明全集》卷二。
1《与杨仕鸣》《王阳明全集》卷五。
2《传习录》《王阳明全集》卷二。
1张显清:《试论阳明心学的历史作用》载《孔子研究》199o年第3期。第六节身居闲职讲学不辍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逝世。四月宪宗之孙朱厚熜入立更号嘉靖。
王守仁因镇压农民起义和平息宁王之叛“安静地方”有功嘉靖皇帝本欲委以重任。六月二十日他奉敕旨由南昌起程驰驿赴京。可是由于当时朝廷为“大礼议”之争闹得不可开交最高统治集团斗争的结局对他也不利故衔王守仁的费宏再度得势入阁而过去积极支持他的兵部尚书王琼则因坐结交宦官罪被往绥德充军加之时论对他以“致良知”为主旨的“心学”毁誉不一因此谗邪构煽祸变莫测。就在王守仁奉旨出之时费宏等人潜讽科道官建言:朝廷新政伊始武宗丧事未毕资费浩繁不宜行宴赏之事。遂下令止守仁于浙江钱塘道上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王守仁不赴任以多年征战在外家中“亲老多病”为辞就地上疏恳乞顺道回里省亲获准。
自永乐朝国都北迁之后南京改为留都与北京一样设有一整套官僚机构品秩亦同。但不掌握实权没有什么大事可干全都是闲散职务。王守仁的兵部尚书也是如此。
九月王守仁回到余姚老家。十二月朝廷对参加平叛宁王的各官员论功行赏名义上封王守仁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岁支禄米一千石曾祖、祖、父三代并妻一体追封给与诰券子孙世世承袭。但实际上不予诰券不给岁禄徒有虚名。其同事有功者亦多名为示迁而阴多绌之废斥几无存者只有吉安知府伍文定等个别人得到加官晋级。王守仁闻之愤甚。嘉靖元年(1522)二月父王华死王守仁居家守孝屡次疏辞封爵并建议起用平宸濠有功诸臣咸不报。同年御史程启充、给事中毛玉等秉承费宏之意倡议论劾王守仁反对“心学”。官僚章侨、梁世骠等人也上书谓:三代以下“正学唯朱熹”现在有人以“异学”号召天下取6九渊之简便诬朱熹为支离应下令天下严行禁革。此事得到皇帝的同意。不久即请朱熹的后裔朱墅充“五经博士”。在科举考试中也有人暗示要否定6、王之“心学”。还有人再次提出王守仁为宁王宸濠同党的问题1。嘉靖四年四月王守仁免丧服例应起复不召。礼部尚书席书、御史石金、光禄寺少卿黄绾等交章论荐因费宏阻挠仍不召用。有人屡推王守仁为“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提督团营皆弗果用”2。一直在家闲住了六年。面对逆境王守仁一方面公开表示要做一个“志存古人”的“狂者”不再做遮遮掩掩的“乡愿”。他说:无论别人如何忌嫉他势位隆盛非议他与朱熹争异同攻击他门徒日众他都要“只依良知行”1把谤议置于一边。并声称除了“致良知”之外一切所谓学问都是邪妄和异端世界上的知识除“良知”之外没有可讲的。后来还将他最得意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2传授给他的门生。另一方1据杨天石:《王守仁》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31页。
2《明史》卷一九五《王守仁传》。
1《王阳明年谱》嘉靖二年二月条。
2《传习录》《王阳明全集》卷三。
面继续讲学不辍先后在绍兴创办稽山书院和阳明书院招集绍府八县及湖广、广东、南直隶、江西等省子弟仅在稽山书院者即多达三百余人。嘉靖六年初广西思恩、田州地区爆了瑶、僮各族人民起义。当地少数民族领袖人物卢苏、王受等人由于明皇朝准备改土司为流官进行直接统治触犯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也乘机胁众煽乱总督姚镆集四省之兵仍不能定弄得朝廷无计可施最后才不得不同意兵部左侍郎张璁等人的意见起召王守仁。五月诏王守仁以原官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3。守仁闻命因“痰疾增剧”而上疏请辞。不允并遣使敦促上道。九月初一日他扶病自绍兴老家起程。十二月初一日至广西梧州上疏谢恩同时条陈军政大事一曰:思、田地处边陲不宜改土(司)为流(官)必须仍存土官才能“藉其兵以为中土屏蔽”。二曰:当前所应忧虑者是各族人民起义不是一二个上层人物的叛乱对他们不必大动干戈应当予以招抚以便共同镇压各族人民起义4。是月命暂兼理巡抚两广。
嘉靖七年二月在王守仁招抚政策的威迫下卢苏、王受率众一万七千余人到广西南宁接受投降并请马上带兵杀“贼”立功赎罪。王守仁称他此次出征是“不戮一卒”而思、田平定。为了明理学正人心振风教王守仁于同年四月建思田府学六月立南宁学校。七月在朝廷没有降旨的情况下他以“思、田既平苏、受新附”故伎重演采用“罢湖广兵永不再用”利用撤兵麻痹起义军命将分道围剿广西八寨、断藤峡等处义军遍搜山洞杀害四千余人血腥镇压了轰轰烈烈的断藤峡农民大起义。是月十二日他上经略疏亟言在这些地区必须改立卫所开设县治从根本上切断农民起义军的脉络和咽喉。“若失今不为则数年之间贼以复渐归聚生息不过十年又有地方之患矣。”1十月初十日上《八寨断藤峡捷音疏》。同日又上《乞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疏入未报即自行取道回家。十一月二十五日王守仁行至江西南安县病势危亟弥留之际仍问门生近来进学如何?念念不忘他的“心学”。门生问何遗言?王守仁微哂曰:“此心光明亦何复言”。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辰时气绝死终年五十七岁2。
王守仁既卒吏部尚书桂萼等人好喜功名甚怨王守仁遂奏其擅离职守又言处置思、田事宜失当学术不端诋毁朱熹招集门徒互相倡和。虽平“贼”、擒宸濠有功亦“宜免追夺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乃诏夺爵停恤典。子不得嗣封。直到隆庆元年(1567)五月因“廷臣多颂其功”才追为新建侯谥文成。二年子正亿嗣世伯爵。万历十二年(1584)以大学士申时行等人之请准入孔庙从祀。“终明之世从祀者止守仁等四人”1。
《明史》赞曰:有明一代“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其实在政治上他并不值得称道。在学术上虽然他的“心学”是集历代主观唯心论之大成但是毕竟自成体系又敢于公开非议朱熹打破了程朱理学僵化3《明史》本传作“总督两广兼巡抚”有误。兼巡抚时在十二月。
4《赴任谢恩遂陈肤见疏》《王阳明全集》卷十四。
1《处置八寨断藤峡以图永安疏》《王阳明全集》卷十五。
2《罪惟录》等书作“年五十有八”。
1《明史》卷一九五《王守仁传》。
的教条具有活跃人们思想的作用。尤其是他第一次提出“知行合一”对明后期和清代的思想界具有启迪的作用。他的学说对日本、朝鲜等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他足迹所至注重兴学校办书院招徒讲学“弟子盈天下”在教育上也有可取之处。
第二十一章王艮第一节从灶丁到学者王艮(1483—1541)是泰州学派创始者。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人称心斋先生。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出生于一个世代灶户家庭。
泰州安丰场为明代淮南盐场之一。盐场有团有灶灶有户有丁数皆额设役为永充。灶丁煎办之苦甚于耕凿之民而宽恤之惠独无一分之及。他们既要向封建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盐品又要承担各种杂役。因此绝大多数的灶户都是极端贫困的王艮的家庭也是如此。他七岁“始受书乡塾”至十一岁即因家境清寒不能继续上学“辞塾师就理家政”1参加劳动备受艰难困苦。但是他聪明好学。“心斋本一灶丁也目不识一丁闻人读书便自悟性。”2王艮自十九岁起奉父亲之命经商开始贩运私盐从中牟利由此结束了灶丁生活摆脱了贫困“家道日裕”。其时他以山东为孔子故乡所在径趁其地入曲阜谒孔庙曰:“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自是“奋然有任道之志”。回家刻苦攻读《孝经》、《论语》、《大学》三书。他学无师承信中谈说逢人求教以顽强的精神自学儒家经典著作遂从经商转向治学。二十六岁时曾替父亲到官府服徭役。
王艮不但“经理财用人多异其措置得宜人莫能及”善于经商理财而且善于学习和思考。“讲说经书多明自得不泥传注。或执传辩难者即为解说明白”不拘泥儒家经典的释义和宋儒朱熹的章句之学。二十七岁时他“默坐体道有所未悟则闭关静思夜以继日寒暑无间务期于有得自是必有为圣贤之志”欲为天下万世师。二十九岁时“一夕梦天坠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独奋臂托天而起见日月列宿失序。又手自整布衣如故万人欢舞拜谢。醒则汗溢如雨顿觉心体同彻万物一体宇宙在我之念益真切不容已。自此行在语默皆在觉中”。于是毅然以先觉为己任欲救斯民于水火1。开始在家乡讲学。其学主“格物”“以悟性为宗以反己为要以孝弟为实以乐学为门以太虚为宅以古今为旦暮以明学启后为重任以九二见龙为正位以孔氏为家法”2。
正德十五年(152o)江西吉安人、塾师黄文刚闻王艮讲解《论语》颇似王守仁的“致良知”乃诧曰:何类王守仁语也。王艮大悦遂于同年九月坐船至南昌。及入城他一身道人打扮头戴自制纸帽身着稀奇古衣手执笏板。“观者环绕市道”人多怪之。起初王守仁对他有些鄙视王艮对王守仁的观点亦不完全同意。经过多次究竟疑义反复论难最后王艮才自愧他的“格物”不如王守仁的“致良知”之高深心服口服地拜其为师从此在王门达八年之久。王艮原名银这时王守仁改银为艮字汝止。
1分别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