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9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终于点了点头太子遂定。这件事后来传到朱高煦耳中他于是对解缙怀恨在心。

    永乐二年(14o4)二月解缙出任会试主考官这一年是甲申年故称甲申科为明朝科举盛事共取录四百七十人。这其实也是江西人的盛事三月廷试取录的状元曾棨为永丰(今属江西)人与解缙有旧1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均为吉水人二甲第一名杨相为泰和人第二名宋子环也是吉水人第三名王训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第四名王直又是泰和人。七人均属吉安府。而主考的内阁学士读卷五人: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金幼孜也都是江西人解缙、胡广、杨士奇又都是吉安府人。后来解缙被劾廷试读卷不公不知是否便指此次。

    廷试后不久便正式设置了东宫官属解缙被任右春坊大学士这时侍臣们又修竣《文华宝鉴》一书书中辑入古代人的嘉言嘉行专用以教导太子。四月初四正式册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解缙等人每天奉敕为太子讲说《文华宝鉴》他确实以东宫官属为己任于是与蓄谋夺嫡的汉王间的矛盾也就必然日趋激化。

    解缙却似乎并无明显觉察他的书生气并没有改掉多少。这一年饶州鄱阳教书先生朱季友将所著批评宋儒之书上呈解缙知道后大怒坚决要求将“谤毁圣贤”的朱季友置于法。结果朱季友被押还乡里杖一百销毁所著文字不许称儒教学。解缙很有些儒家正统卫道士的味道他见到汉王宠遇日隆也要站出来讲话:“是启争也不可。”这都是朱棣最不爱听的话他给予汉王宠遇也有些出于无奈“靖难”中为使汉王拚死出力他曾暗示许以立储如今未能兑现难免有所容让解缙却偏要揭穿这件朱棣自然十分恼火骂他“离间骨肉”。再加上朱高煦等人不断进谗解缙渐遭疏远最终成为这场夺嫡斗争中的牺牲品。

    据《明史》记述“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似乎由此而表现出矛盾公开化。但据《明太宗实录》记永乐四年(14o6)三月初一朱棣亲临太学致祭奠礼同一天“赐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六员二品金织罗衣各一袭”1。这是解缙在朝时最后一次赐衣。第二年再赐黄淮等人西洋及高丽布时解缙已被出为广西参议了。

    解缙的出任是很突然的。永乐四年(14o6)三月他还主持了会试和廷试他同祭酒胡俨一同去观放进士榜时还在一起开玩笑说:“大丈夫必得黄榜书名可耳。”因为胡俨不是甲科出身胡俨也开玩笑相讥道:“彼固1《解文毅公集》卷十《莲竹轩记》。

    1《明太宗实录》卷五二永乐四年三月辛卯。

    亦有侥幸得之。”2此后便生了解缙反对出兵安南之事。如果说解缙在立嫡问题上的所为还是针对汉王其人的话那么反对出兵安南则是与朱棣直接的矛盾而朱高煦等人则将解缙立储之议传播开来并反告解缙泄禁中语书生气十足的解缙便抵挡不住了。这些才是解缙被出任外职的直接原因至于说他廷试读卷不公则只是找寻藉口罢了。也有人说此事与黄淮有关黄淮“量颇隘同列有小过辄以闻”1。

    惨死狱中永乐五年(14o7)二月解缙出任广西布政司右参议离开了内阁近侍的位置。这是一次很奇特的改任带有明显的贬黜性质因此史书中大都将此记为“谪贬”。但是《明太宗实录》中用了一个“黜”字这似乎更准确些因为解缙是从正五品的翰林学士出任从四品的布政司参议从任官品秩变化看还不能说是谪贬。当时胡俨也由内阁改任祭酒这二者当然不能相比但明朝的史家则将他们并记为阁臣外任的例子。2像解缙这样一个书生气十足而又树敌颇多的人一旦离开近侍的位置他的厄运也就开始了。

    解缙整装上路礼部郎中李至刚却又告他“怨望”。解缙虽然也可能会有些牢骚不羁之辞但李至刚的做法则是明显的报复。当初朱棣曾书写了一些廷臣名字让解缙评论他一一作了实事求是的评论。别人大都有赞有贬惟独李至刚只是“诞而附势虽才不端”基本上否定了。李至刚的报复使解缙被改官交阯督饷化州。

    关于这次改任交阯的记述有些含混因为直到这一年六月初一才正式设置交阯布政使司解缙却不可能拖延到六月再行因此当时解缙很可能是以广西布政司参议的身份去督饷化州。

    解缙似乎也并不在意这次出任离开朝廷反而使他恢复了文人性格他在交阯三年除去公务之外依然是撰文赋诗与友人唱和。

    永乐八年(141o)解缙入京奏事当时正值朱棣北征未在京师他谒见过监国的太子朱高炽后便回交阯去了。朱棣是十一月回到京师的汉王朱高煦便告解缙“伺上外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汉王的目的在攻击太子但结果是置解缙于死地。

    朱棣早在永乐七年(14o9)二月便已离开京师前往北京;解缙不应不知道他却在第二年赴京又恰恰在朱棣归京师前夕离去这一巧合也给汉王的诬陷提供了依据。

    解缙离京后道由江西、广东往交阯一路上同翰林检讨王偁游览山川名胜吟诗作赋甚至为人撰写墓志丝毫没有预感到祸之将临。途经广东时因交通不便他又忽萌开凿赣江(章江)的念头并且写成奏疏上呈。朱棣回京后得到朱高煦的奏报已经十分恼怒随即又接到解缙请凿赣江的奏疏他怒道:“人臣受事辄引而避去乃更欲劳民如此!”1命逮解缙、王偁下诏狱。

    2叶盛:《水东日记》卷二《解胡观放榜对答》。

    1夏燮:《明通鉴》卷十九宣宗宣德二年八月甲子。

    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七《阁臣外任》。

    1查继佐:《罪惟录》列传第二十《解缙传》。


………………………………

18

    这是永乐九年(1411)六月解缙的仕宦生涯结束了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年半的狱囚生活。

    解缙初入狱时曾遭到严刑拷打因而辗转牵连到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旸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及李至刚等人都被逮入狱。王偁、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高得旸等人先后瘐死狱中。

    掌锦衣卫诏狱的都指挥佥事纪纲是个凶残的酷吏但他是诸生出身颇好风雅对解缙的才学久有所闻渐渐与他熟识起来解缙在狱中便不再多吃苦头。按照解缙的性格这狱中三年应该有不少诗文之作但文集中却鲜有所见只有一篇《翰林蓝君日省墓志铭》从行文中可知作于永乐十一年(1413)正是他在诏狱中时。1另有一题为《忧患中寄友》的诗写道:“手扶日月归真主泪洒乾坤望掖庭。身死愿为陵下草春风常护万年青。”2可能也是狱中之作。

    永乐十三年(1415)正月十五日朱棣在午门与群臣观灯时生火灾都督马旺被烧死。几天后朱棣照例下令蠲赦修省。大概纪纲认为这是解缙获释的机会在上锦衣卫囚籍时将他的名字一起送上。

    “缙犹在耶?”朱棣不仅没有赦免之意而且明显是要置解缙于死地。

    纪纲也无能为力了。他回去后设酒与解缙对饮并为之泣下。解缙一切都明白了而像他那样一个个性极强的才子是不会惜恋狱囚生活的。解缙开怀畅饮仿佛不知道这便是最后的晚餐直到醉得不省人事。酒醉后的解缙被埋到积雪中默默地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一年他仅四十七岁。

    生在封建皇权极端机构锦衣卫诏狱中的这一幕悲剧记写了一个不能按照封建模式改造自己的知识分子的1《解文毅公集》卷十三《翰林蓝君日省墓志铭》。

    2《解文毅会集》卷六《忧患中寄友》。

    第六章姚广孝夏原吉第一节姚广孝姚广孝(1335—1418)明初以僧人身份参加政治活动。

    姚广孝幼名天禧字斯道。出家后法名道衍。明成祖即位后赐名姚广孝。祖籍河南汴梁(今开封)曾祖父随宋室南渡时的难民逃到江南落脚在长洲相城(今属苏州)。祖父、父亲都是乡间郎中生活虽清苦但祖辈事佛积善很受乡里敬重。姚广孝十四岁时当父亲给他讲授医药知识时他鼓起勇气对父亲说道:我不想学医我愿意读书将来挣得一官半职干一番荣宗耀祖的大事。

    尽管姚家祖辈事佛但是当有子孙真正要出家为僧时还是引起了一番争议。他的伯父姚震之支持说道:“为学有成则仕于朝荣显父母不则就学佛为方外之乐。”1父母听后送他于里中妙智庵取法名道衍。从此开始了出家人的生活。

    姚广孝出家后不仅学佛而且读书工诗“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1并研治兵法。他云游四方广交名士博通佛、道、儒诸家之学。了解他的友人说他:“有当世才虽自匿欲有所用之。”2姚广孝则在勤奋学习中成为了当时颇有名气的高僧。他自己也说:“余少为浮屠而耆于文凡昔浮屠之号能文者之文无不遍求而博览也。”3吴中富庶也是人才荟萃之地。姚广孝好友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号称四杰比之于唐代诗人王、杨、卢、骆。其中徐贲家居望斋门外故号北郭生4。比邻而居的高启5、王行、宋克等十人号称“北郭十友”均与姚广孝结为诗文好友。但当他们劝姚广孝弃佛归儒时被他用无言长笑拒绝了。姚广孝并非“阳释阴儒”。大约至正二十三年他从遇庵和尚于径山习禅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开始了佛、儒二家的对比与选择。在学佛访友、诗文酬和中他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

    叩钵吟诗高谈阔论确实不像个安分的出家人倒像个胸怀大志的书生。在元末乱世中姚广孝虽有逃禅之心却并未真正成为“方外之人”。这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他写的一篇带有浓郁政治色彩的《斥牟文》中得到充分反映:“至正乙巳夏六月余行垅上视苗之长否有老农泣于旁。余问其故曰:夫虫牟食苗之根苗概死矣”6他借田间虫牟以指斥人间虫牟他一刻都不曾脱离现实社会。在那群雄辈出的时代寒微的家世器宇恢弘、性怀冲淡的天资丰富的生活经历这一切都为姚广孝投身政治舞台提供了有利条件。《明史》记其“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1王鸿绪:《明史稿》卷一三四《姚广孝传》。

    1《明史》卷一四五《姚广孝传》。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2刘凤:《续吴先贤赞》卷一《姚广孝》。

    3姚广孝:《逃虚类稿》卷八《读至天隐文集》。

    4万历《长洲县志》卷十三。

    5高启:《高太史大全集》卷五《答衍师见赠》。

    6姚广孝:《逃虚类稿》卷六《斥牟文》。

    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他也曾为此写诗道:“岸帻风流闪电眸相形何似相心优?凌烟阁上丹青里未必人人尽虎头。”1他渴望走元初怪僧刘秉忠之路:辅佐明君成就帝王之业。但是谁曾想到他竟在这条道路上摸索了十五年。

    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诏取高僧姚广孝因一场大病失去应诏机会。从他的诗文中可知他卧床不起直至次年正月初六。当他大病初愈起身试步与友人同到檐下小憩时一只五色雀飞鸣于庭院引起众人注意。友人们对广孝说道:“此雀五色文明之象子病起而遇之异日文章当有大进矣。”但姚广孝所思非仅如此他在当即所赋诗中用“野田饱粟纵高飞他年伫看栖琼树”的诗句抒了自己的鸿图大志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