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7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况钟任职苏州知府周忱巡抚南直隶苏、松等府县期间治绩最为突出。江南重赋租税积欠人民逋逃是由来已久的问题。至宣德初年苏州府积欠的税粮已达八百万石相当于全国岁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虽然从宣德初年起宣宗屡诏减赋但由于积弊既久并非几纸减赋诏令所能解决。周忱巡抚江南深入民间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赋税不均的情况创立了“平米法”采取了平均分摊增耗、统一使用斛器的标准、减粮长三人为一人等具体措施均平赋税减轻了民户负担。针对赋税过重的情况周忱和况钟对苏州府的田税作了仔细的调查和精细的计算提出将其田租减去七十二万石后以为定制。明人张萱在《西园闻见录》中称道周忱任巡抚期间:“百姓不知有凶荒朝廷不知有缺乏。”“仁、宣致治”局面的出现与任用了周忱、况钟等一大批廉能之士是分不开的。

    宣德年间还有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是放弃了交阯采取了息兵养民的政策。自永乐年间出兵征讨安南黎氏把安南置为明皇朝辖下的交阯布政司后安南屡次起兵反抗明皇朝不断派兵征剿无岁不用兵用兵最多时达八十万交阯的战事成了明皇朝的一大历史包袱。宣德元年(1426)于洪熙元年(1425)二月出征安南的荣昌伯陈智兵败宣宗接到败报后已有意放弃交阯后两次在文华殿召见大臣商讨解决交阯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明皇朝在交阯经营了二十年之久“劳费多矣”一旦要放弃就连蹇义、夏原吉这样的股肱之臣也表示反对因此宣宗一时也未能痛下决心。宣德二年征讨交阯的安远侯柳升全军覆没征夷将军、成山侯王通接报后无心再1《明史》卷一五八《顾佐传》“赞曰”。

    1《明史》卷一五七《郑辰传》。

    2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九。

    3《明史》卷一五八《顾佐传》。

    战遂私自接受黎利的请和立坛为盟从交州退师。接着黎利以原国王陈氏三世孙陈暠的名义遣使上表明朝廷要求复国。宣宗欲藉此“罢兵息民”“遂纳其言”。十一月宣宗命礼部侍郎李琦、工部右侍郎罗汝敬等为使节“赍诏抚谕安南”“尽撤军民北还”1。至此明宣宗彻底甩掉了这个备受困扰的历史包袱进一步去施展他的息兵养民、安民求治的政策。

    1《明史》卷九《宣宗纪》。

    第三章明朝的中衰从宣德十年(1435)明英宗即位开始明朝经历了景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的统治约一百四十年。这一时期明皇朝由盛而衰皇帝信任宦官政局经常出现动荡;土地兼并日益加剧财政危机不断加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规模不断扩大;蒙古族的瓦剌、鞑靼部不断骚扰对西北边防构成极大威胁;东南沿海倭寇不断侵扰由于政治腐朽使倭患日益严重。

    明英宗即位时只有九岁他信任宦官王振使之成为左右朝政的重要人物以致在正统十四年(1449)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也先所俘。由于兵部侍郎于谦等坚决承担了保卫北京的责任打败也先迫使其退出紫荆关保卫了京师的安全并使也先送回英宗。但英宗仍不悔悟他复位后继续宠信宦官并杀害于谦。英宗死后继位的子孙也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政治经济状况并无好转。

    由于朝廷的挥霍浪费军费开支的增多皇族、宦官及一些有权有势的地主对土地的大量侵占英宗以后逐渐增大了财政危机。明廷把这种危机转嫁到农民身上对农民的剥削压榨加重农民在遭受到无法忍受的压榨时只有纷纷起义。财政危机和农民起义规模之大反映了明代中衰的两个根本的问题。

    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财政危机达到了极尖锐的地步入不敷出朝廷浪费很大世宗又好兴土木崇奉道教正赋所入不够就以各种名目搜刮人民加深了农民对朝廷的不满。穆宗、神宗时虽有张居正针对当时的迫切的财政危机采取了各种措施清丈全国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终不能防止官府各种临时加派。张居正采取的各种措施使明廷的腐朽政治有所改变但也与当权人物的利益有很大抵触不能推行下去。1582年张居正去世明朝统治的腐朽没落再也无法逆转。第一节正统至天顺年间的政治“土木之败”英宗被俘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宗病死于乾清宫终年三十八岁。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年号正统。

    英宗即位时年仅九岁遵遗诏凡朝廷大政均奏请太皇太后张氏(仁宗诚孝皇后)而后行。张氏推心任能委政阁臣以先朝大臣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礼部尚书胡辅政嘱咐英宗遇事行动要与他们商议“非五人赞成不可行也”。因此正统初年“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纲纪未弛”1。然而随着张氏与杨荣、杨士奇等大臣先后去世与致仕明英宗渐渐信用宦官王振以致开启了明皇朝宦官擅权乱政的先例并直接导致了“土木之变”的惨败。

    正统年间生了两件军政大事:一是平定麓川宣慰司反叛的战事;二是瓦剌南侵与明军在土木堡大战英宗被俘。

    麓川之役生于正统二年(1437)云南麓川宣慰使思任先后攻打“孟定、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处自立头目”“势甚猖獗”1黔国公沐晟奏请兵征讨。正统三年六月朝廷派右都督方政、都督佥事张荣往云南协同镇南将军沐晟等率兵进讨。由于沐晟屡次不准出战方政独率麾下出战先胜后败沐晟怒其不听节制不援兵致方政全军覆没。沐晟后亦惧罪暴卒。

    正统四年(1439)五月任右都督沐昂为征南将军充总兵官征兵十二万人讨思任。十一月沐昂率师“讨平师宗叛蛮”。思任致书云南总兵官表示愿向朝廷进贡谢罪。然而明朝廷却拒绝了思任的求和于六年正月由兵部尚书王骥督军十五万再兴麓川之师。十五万军队历时一年多捣毁思任的老寨思任逃窜缅甸。七年思任子思机“帅余众居者蓝乞入朝谢罪。廷议因而抚之王振不可”2。时“王振方用事喜功名以骥可属思大举”3。于是王骥三征麓川“老师费财以一隅骚动天下”。麓川战事延至正统十四年方始告竣历时十二年。明朝廷长期以来将大部兵力投入麓川之役而拒不采纳刑部侍郎何文渊、侍讲刘球的“罢麓川兵专备西北”的正确建议以致忽略了西北边防坐大瓦剌势力贻患无穷。

    早在正统十年(1445)瓦剌也先就兵攻打哈密卫明朝廷只顾南边1《明史》卷九《英宗纪》。

    1《明史》卷三一四《云南土司·麓川》。

    2《明史》卷一七一《王骥传》。

    3《明史》卷一七一《王骥传》。

    战事对哈密卫忠顺王倒瓦答失里的求援置若罔闻坐失西域要道哈密卫。十一年也先又率兵攻打兀良哈三卫并要求大同镇守太监郭敬供应粮食英宗与王振只是命郭敬“毋见毋予粮”并不一兵一卒去救援兀良哈。瓦剌相继扫除了明朝西边和东边的屏蔽接下来便毫不客气地大举入攻内地。

    对于瓦剌的南攻野心朝廷大臣也曾一再建言。正统六年(1441)刘球曾建言罢兵麓川北防瓦剌。八年又上疏:“迤北贡使日增包藏祸心诚为难测”1宜加强北边防务。但王振以其语刺己把刘球逮下诏狱令指挥马顺杀害并肢解了刘球。正统十年兵部尚书邝埜建议增兵大同巡视西北边务而英宗、王振只热衷于麓川兵事对瓦剌的咄咄逼人之势则视而不见。

    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也先贡马“诈称三千人。王振怒其诈减去马价使回报”也先大怒借口明使曾许嫁公主使贡马送聘朝廷答诏“无许姻意”2遂于是年七月大举进攻辽东、甘州、宣府、大同等地。也先亲自率兵进攻大同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率皆陷没。败报传至京城好大喜功的王振不知利害竭力鼓动英宗亲征瓦剌。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等“伏阙恳留”而英宗与王振执意不听。

    七月十七日英宗命太监金英辅郕王朱祁钰居守京城兵部侍郎于谦留京代理部务以太监王振、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焚、户部尚书王佐等随从亲率五十万大军匆匆忙忙向西北进。十八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连日风雨人情汹汹”“未至大同兵士已乏粮僵尸满路”1。八月初一日英宗大军至大同也先北撤欲诱明军深入王振以为瓦剌畏惧而退兵坚持要进兵北行。邝埜、王佐等见势不好力谏回銮王振不听。后太监郭敬将瓦剌的实力密告王振王振始惧下令班师。王振是蔚州人开始准备从紫荆关走到蔚州后请英宗驾幸其第后又怕大队人马损坏乡里庄稼所以行进四十里又改道东行。明军迂回改道当初十日退至宣府瓦剌骑兵已大批赶到。十三日英宗大军至土木堡离怀来城仅二十里“众欲入保怀来”而王振以辎重未至坚持留驻土木堡。十四日清晨瓦剌军逼近明军占据水源。也先从麻谷口动进攻都指挥郭懋与瓦剌激战一夜。十五日也先佯退遣使与明军讲和。王振见使者来议和急令移营就水明军刚移动三四里瓦剌骑兵遂四面围攻上来“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明军“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死者数十万”。张辅、邝埜、王佐等数百名大臣勇将战死护卫将军樊忠用棰捶死王振说:“吾为天下诛此贼!”最后自己也英勇战死。英宗在混战中突围不成下马盘膝而坐1《明史》卷一七o《刘球传》。

    2《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二《土木之变》。

    1《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二《士木之变》。

    遂为瓦剌所俘。

    土木堡惨败明朝皇帝被俘五十万精锐尽失二十余万骡马、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从此明军元气大伤也先则更加野心勃勃冀以一统天下。

    景帝即位与北京保卫战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至京城朝廷内外一片恐慌“群臣聚哭于朝”1侍讲徐珵甚至提出南迁京师的逃跑主张兵部侍郎于谦挺身出来反对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2于谦坚决抗战的主张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一批官员的支持太监金英将徐珵叱出殿外。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二十一日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把备战御敌的重任交付给了于谦。

    二十三日郕王临朝主政群臣请族诛王振以安人心王振党羽锦衣卫指挥马顺当堂叱骂群臣愤怒的人们再也忍耐不住当堂击毙马顺又打死王振同党宦官毛贵、王长随。面对血淋淋的场面郕王害怕想退回宫去于谦“排众直前”拦住郕王请其宣布“顺等罪当死”廷击马顺的官员俱不论罪;并将王振侄儿王山缚至刑场凌迟处死王振家族无少长皆斩。清除王振余党顺应了民心稳定了政局使得朝野能上下齐心共同御敌。九月初群臣请皇太后立郕王为帝以安人心孙太后准议郕王却惊让再三于谦坦荡地对郕王说:“臣等诚爱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3九月初六朱祁钰即位是为景帝年号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明史·于谦传》称:“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号令明审虽勋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请旨切责。片纸行万里外靡不惕息其才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于谦增兵调援运粮、运兵械入京积极做好战备。同时还荐举了一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