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7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镀呒笆澄锢Α⑾喾础⒅卸镜仁沉苹±砺郏灰皇蔷壅湟焘汀⒅畎闾兰宓墓⒁称153种与药膳方61种以及所谓神仙服饵方法24则;一为食物本草计米谷、兽、鱼、果、菜、料物等共23o余种2本文材料主要参考忽思慧《饮膳正要》上海涵芬楼影印本;明宋濂等《元史》;清柯绍忞《新元史》民国初得耕堂刊本;李经纬等主编《中国医药百科全书·医药史》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年版。并附本草图谱168幅。全书另有21幅精美插图为古代线描版画。该书的编撰工作曾得到集贤大学士、赵国公常普兰奚的直接支持。书成后于同年刊行惜元刻本久已失传今存有明经厂刊本及近现代影印的几种刊本。
忽思慧继承了前代食、养、医结合的悠久传统与食疗、养生的丰富经验尤其重视与承袭了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有关学术理论与见解。他着重论述了有病先以食养、不愈再取药疗及“保养之道莫若守中”等食疗理论强调了食疗在医药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书中选录的每一种药物与食谱、药膳方都十分重视和讲究其养生和医疗作用因此书中所载食品大多是具有补益与治疗作用的保健食品。他比较重视“以脏补脏”的食疗理论并在其食疗方中充分加以运用如以羊、鹿、猪肾治疗肾虚等等。除食疗方外忽思慧还注意汲取前代养生学各方面的丰富成果如在卷一“养生避忌”节中收集了前代养生箴言近6o则其中既有与饮食有关的如“凡热食有汗勿当风”、“夜不可多食”等也有如“节嗜欲、戒喜怒”、“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等其他方面的养生经验大多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神仙服饵、气功导引方面的内容更反映了传统养生学的特色。书中所引用的前代有关养生的著述有《道书·八帝经》(1条)、《抱朴子》(8条)、《列仙子》(2条)、《神仙传》(4条)、《修真秘旨》(2条)、《孙真人枕中记》(1条)、《东华真人煮石经》(1条)等多种。
在中国食疗史上较为全面地论述食疗理论与应用的忽思慧可谓第一人。我国食疗的展源远流长至唐宋时期形成一个高峰出现了不少食疗专书而“千金”两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唐宋时的大型综合性医书中也收载了很多食疗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专书与内容大多以食疗本草或食疗方剂的形式出现形式与内容均较单薄食疗理论的阐述也较零散。而忽思慧在食疗应用范围、食品性味与营养价值、饮食保健、饮食治疗、饮食卫生与宜忌、食物中毒及解救、食物烹调等各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均有论述并且较前代有不少新的展内容涉及到了现代营养卫生学的各主要方面。尤其重视妇幼保健除继承了前代胎教学说外对“妊娠食忌”、“乳母食忌”等均列有专节论述。他新增补了不少不见于前代文献的药膳方。对饮食卫生他也很重视反复予以论述。如主张不食不洁或变质之物防止病从口入;又如“烂煮面软煮肉少饮酒独自宿”的主张对于当时的饮食习惯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饮食卫生措施。忽思慧还在医学中先使用了“食物中毒”这一术语并列举了许多有效的解救食物中毒的方法有的沿用至今。
《饮膳正要》的学术成就与史料价值是多方面的。如以继承扬前代食疗学成就为经以广泛吸取汉、蒙、藏、维等各族人民各具特色的饮食经验为纬反映了当时国内各民族医药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书中卷一列“三皇圣纪”一节条述伏羲、神农、黄帝等的传说这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汉族医药文化在书中得以延续的生动体现。书中尤其突出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饮食特点。如“聚珍异馔”节的食谱方中有78方用有羊肉、羊脏、羊骨及羊血等占全部94方的4/5以上其余16方中尚多有用马、鹿、狼、熊、雁等漠北常见动物者。这些食谱方的功效以温中益气散寒为主显然也与当时蒙古族人民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蒙古族人民的主要饮料马奶在书中也颇多应用。书中专列“饮酒避忌”一节收集饮酒卫生经验33条尚有解酒毒法并设五味子汤、人参汤等代酒饮料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蒙古族人民的饮食风尚。而书中所载酥油、醍醐油、白酥油(马思哥油)、西番茶等则是具有藏族特色的饮食。另外卷二的“搠罗脱因”自注云“系畏兀儿茶饭”显系维吾尔族特色的食谱。卷三并称哈剌火者(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所产葡萄酒为最佳。
《饮膳正要》还充分反映了元代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史实。元代中外医药交流活动十分兴盛其中外来药物与方剂的输入是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书中收载了大量外来药物如回回药物八担仁(巴旦杏仁)、必思答(开心果)、马思答吉(黄连木)、咱夫兰(藏红花);来自东南亚与南亚的胡椒、草果、孩儿茶及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参等。其中有的外来药物如孩儿茶未见于以前文献为《饮膳正要》所载;有的药物如咱夫兰等以前文献虽有个别记载但以《饮膳正要》收载为依据才标志着该药物已得到较为深入的认识与广泛应用。传入较早且已习用的胡椒之类辛香类药物在书中应用颇广而较为珍贵的新罗参也见于书中的五个方剂之中且如“铁瓮先生琼玉膏”一方中用量达24两可证当时输入量之多。书中所载的许多外来药物为《回回药方》、《本草品汇精要》与《本草纲目》等元及元以后的本草著述所收载并逐渐成为中国医学的常用药物。书中还收载了一些外来植物如回回豆子(豌豆)、回回葱(洋葱)、西瓜、苏门稻米等。
烧酒在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元代以前文献中很少见尤其未见有关于制作方法的可靠文献。《饮膳正要》卷三载有:“阿剌吉酒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记述了阿剌吉酒的性味、功用与制法。从以好酒蒸馏而成的制法看显即后世所称烧酒故《饮膳正要》当为烧酒可靠史料的载文献。元代以后类似记载即多见而烧酒也逐渐成为中国各地的常见饮料。从现有资料看烧酒及其蒸馏制法有可能是在元代从东南沿海地区推广到中原地区并逐渐在全国广为流传饮用的。蒸馏法烧酒的传入和制作可谓中国酿造业的一个巨大变化。
外来方剂的传入在《饮膳正要》中也有反映。在中世纪的世界医学展史上糖浆制剂、果实浸剂等是阿拉伯医生在药物实用领域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也是阿拉伯医药中习用的药剂。这类方剂宋金时即已传入我国在元代由于统治集团的喜爱颇为时兴。《饮膳正要》卷二“诸般汤煎”节中即载有这类制剂近2o种。这类制剂因所取果品不同具有不同性能与效用大多具有某种治疗作用但过量服用却可致病中性者则可充作饮料。如所载“五味子舍儿别”系取新北五味子与白沙糖一同加工熬煎成。舍儿别又译舍利别、舍里别、舍里八、砂哩别等为波斯语sherbet的音译(语源或来自拉丁文syrup药典译为“糖浆”)。成吉思汗时撒麻耳干名医也里可温撒必曾因进所制舍儿别医愈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病而被授予答剌罕封号并充任专司其法的“舍里八赤”一职。撒必外孙马薛里吉思尤精此术至元五年(1268)奉元世祖召进舍儿别获赏赉甚多并获专司其职的金牌并专为造舍儿别事赴云南闽浙等地。当时可能因果品取用之便其制造以东南沿海地区为甚并作为地方贡物而源源不断输入中原如据《至顺镇江志》、《续通考》等记载元时镇江、泉州等路每年均向元廷进贡不少舍儿别。这类制剂元代以后仍见流传如舍儿别至清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尚有记载。除上述回回方剂外《饮膳正要》还载有一些其他外来方剂如卷一所载“八儿不汤”、“撒汤”均自注云“系西天茶饭名”当为传入的古代印度饮食方。
《饮膳正要》卷三部分为食疗本草。忽思慧在“进书表”中说“本草有未收者今即采摭附写”收载了一些前代本草未载的药物如狼肉、黄鼠肉等还次提出海红一药的性味功效。《饮膳正要》还是现存唯一的元代本草图谱绘图形象生动准确168幅附图除录自北宋《本草图经》外尚新增有银杏、八担杏、草果等图。虽今传本为明重刻本但应仍大部保存了原刻风貌在元代本草著述少有流传至今的情况下弥足珍贵。书中引用的本草著述有唐苏敬等《唐本草》(即《新修本草》。3条)、唐孟诜《食疗本草》(3条)、宋《日华子诸家本草》(7条)、《食医心镜》(作者待考。1条)、《药性论》(作者待考。1条)及太清诸本草(当为道教本草著述。1条)等多为散佚不传的古本草有关引文对研究辑佚这些古本草著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饮膳正要》还保存了部分元代风习与语言等方面有价值的史料足资考证。如描述元廷奢侈的食尚:“每日所造珍品御膳必须精制进酒之时必用沉香木、沙金、水晶等盏斟酌适中执事务合称职至于汤煎琼玉、黄精、天门冬、苍术等膏牛髓、枸杞等煎诸珍异馔咸得其宜。”(《饮膳正要·忽思慧进表》)书中丰富的元代宫廷食谱药膳方是我国饮食史、烹调史上宝贵的资料、很有进一步研究、开的价值。卷二“井华水”一条则追载了元武宗时内府御用之水必取邹店井水的由来以今观之其地井水水质佳良很可能与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关。又书中有不少蒙汉对照的词汇如沙吉木儿…蔓菁根、答必纳…草龙胆、哈昔泥…阿魏、赤赤哈纳…北地酸角儿、白纳八…沙糖、阿剌浑…花鹅、儿…鸭、塔剌不花…土拨鼠等等也是研究民族历史语言学的有价值的资料。
在中华民族文明展史上少数民族作为大家庭的成员各自为华夏文化的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涌现出不少优秀人物。忽思慧为其代表之一他的成就在我国食疗史与医药展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他编撰的《饮膳正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与史料价值值得我们重视与深入研究。
第十八章阿尼哥朱思本贾鲁第一节阿尼哥来自尼波罗的优秀工艺师阿尼哥(anigo1244—13o6)1尼波罗国(今尼泊尔)人为王室后裔2。其祖名密迪迩父名腊可纳。阿尼哥自幼诵习佛书并通梵文。有从事画塑业的同学读《尺寸经》他一听即能默记稍长大后就善于画塑和铸金为像。尼波罗国曾属于吐蕃王国九世纪玛剌(ma11a)王朝建立后仍与吐蕃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其国人擅长建筑、雕塑、绘画等工艺。中统元年(126o)元世祖忽必烈命八思巴建黄金塔于吐蕃以尼波罗国多良工诏书征召其国搜罗得8o人应征令推一人为领队阿尼哥自清任之时年仅17岁。遂率诸匠至吐蕃受命督役次年塔成请归八思巴奇其才劝其入朝乃为之祝收为弟子授以秘典并荐之元廷。元世袒遣使召阿尼哥至京问以“汝来何为?”答曰:“臣世家西土奉诏构塔于吐蕃者二载见彼土兵难愿至尊安戢之特为苍生来耳。”又问其能答曰:“臣以心为师粗知绘塑铸镂。”元世祖遂命他修补一尊针灸铜人像系窝阔台时王檝出使南宋时所得献进者关膈脉络皆备但年久损坏诸匠皆不敢承命修补阿尼哥请试为之于至元二年(1265)补成令诸匠折服叹为天巧。此后凡大寺庙建塔、造像及重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