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6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勒据此订正为1313年(见前揭书页222注1)。

    派托马斯、吉洛姆和彼得(佛罗伦萨人)三名教士来中国1318年帕列格里诺写给教友信中提到这位彼得已在大都3。安德鲁写给教友的信中说教士们都得到皇帝赐给的一份“阿拉”(阿拉伯语’a1afah意为口粮)即元朝供应使臣人等的津贴(祗应);皇帝准许各种人信仰自由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传教。孟特戈维诺得到新来教友的协助更积极扩展传教事业在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城市泉州设立了教区派热拉德去担任主教寓居泉州的一位亚美尼亚富妇捐资兴建一座教堂。热拉德死又派帕列格里诺继任1318年他从泉州致信教友说还有三位教友在这里与他共事。不久安德鲁也迁居泉州并于1322年帕烈格里诺死后继任主教1326年他从泉州致信教友说他用所得津贴又兴建了一座教堂。据1946年在泉州现的安德鲁墓碑(拉丁文碑文末所刻年份为mxii)1他应是死于1332年葬在泉州。元代来往或寓居泉州的欧洲人为数不少上述帕烈格里诺信中提到在这里的拉丁人安德鲁信中提到有热那亚商人。据元顺帝时来华的教皇特使马黎诺里记载泉州有小教友会教堂三所还建有浴室和货栈供商人之用2。

    大约1322—1328年间又有意大利教士鄂多立克(弗留里省波尔德诺内人)由印度航海来中国至广州继而北上游历了泉州、福州、杭州、金陵(南京)、扬州、临清等地到达大都留居三年后西行历东胜(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甘肃、吐蕃(疑仅到过今青海境)等地区约于133o年春回到本国。

    元朝后期与罗马教廷的一次重要交往在欧洲和中国的史料中都留下了记载。后至元二年(1336)元顺帝派遣一个使团持诏出使教廷。瓦丁《方济各会年鉴》著录有这道诏书文为:长生天气力里、众皇帝之皇帝圣旨:七海之外、日落之地拂郎国基督教徒之主教皇阁下:朕遣使臣拂郎人安德鲁及随行十五人往贵国以开辟两国经常互派使节之途径并仰教皇为朕祝福在祈祷中常念及朕仰接待朕之侍臣、基督之子阿人。再者朕使节归时允其带回西方良马及珍奇之物。

    兔儿年六月三日写于汗八里同时大都阿人福定(知枢密院事)、者燕不花(同知枢院事)、香山(左阿卫都指挥使)等也上书教皇谓教皇之贤能使者约翰(孟特戈维诺)长期教导我等信仰天主今约翰已去世八年遂无导师指教恳求教皇3玉尔前揭书页171(据瓦丁《圣方济各会年鉴》);道森:《出使蒙古记》页233。1见吴文良:《泉州宗教石刻》页29—3o图版75。

    2见玉尔前揭书页355。

    派一德劭学富的使者前来并乞请教皇依皇帝之要求经常通使1。使团于1338年抵达当时教皇驻地阿维尼翁(法国南部)受到隆重接待并游历各地。教皇本笃派遣方济各会教士佛罗伦萨人约翰·马黎诺里率领一数十人的使团携其致元朝皇帝和钦察汗月即别的国书及诸多礼物赴元报聘于同年12月从阿维尼翁出在那颇利和元朝来使会合取道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境(经萨莱、阿力麻里等城还在阿力麻里建了一座教堂)东行至正二年(1342)七月抵达上都。马黎诺里使团所献礼物中有一匹骏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昂高八尺二寸)身纯黑后二蹄白“金辔重勒”“曲项昂神俊逸”。元顺帝大喜称为“天马”令在廷文臣赋诗作画于是“拂郎国贡天马”成为哄动一时的大事1。马黎诺里使团32人留居大都达三年受到优厚款待后顺帝回赠厚礼并给三年路途津贴遣还1346年由泉州乘船回国1353年到达阿维尼翁复命。

    据西史记载早在1333年教皇似已获悉孟特戈维诺去世放任命方济各会教士尼古拉为汗八里总主教率2o名教士东来但他们途中留居于阿力麻里没有到大都教皇曾致信察合台汗国敞失汗感谢其对诸教士的优待。尼古拉死于1338年。大约134o年主教理查德等七人在阿力麻里被害2。此外还有一位德国教士于133o年之前在中国某地传教。教会史书还记载有一位泉州主教于1362年在某地被害3。

    元代中欧交往的频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著名的中国印刷术和火药武器等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入欧洲的。卢勃鲁克、马可波罗、鄂多立克、马黎诺里诸人的旅行记以及众多来华教士的报告大大增进了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从此他们确切地知道古来所传的“丝国”、“秦国”就是北称“契丹”、南称“蛮子”人口、城池众多、物产丰富、农工商达的中国。附表:1元顺帝诏书及福定等上教皇书皆见瓦丁《方济各会年鉴》著录此据穆勒:《155o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汉译本页283—284玉尔前揭书页314—316。

    1《元史》卷四o《顺帝纪》;揭傒斯:《天马赞》《揭傒斯集》卷十四;周伯琦:《天马行应制作》《近光集》;欧阳玄:《天马颂》《圭斋集》卷一;吴师道:《天马赞》《礼部集》卷十一等。画家周朗所作《天马图》藏于内府历代相传清初耶稣会士宋君荣(gaubi1)还见过此画后下落不明(见伯希和:《唐元时代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徒》《通报》1914年)。

    2穆勒前揭书页224注9;玉尔前揭书页338(《马黎诺里东游回忆录》)。3穆勒前揭书页222225注10。

    丙编典志第一章农业、畜牧业第一节元代的重农政策元代初期江淮流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并有所展南方保持宋代的展水平一些边远地区得到开农业生产显著展。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衰敝的气象。

    元朝虽囊括了金宋旧土统治者面临的却是“地著务农者日减月削先畴畎亩抛弃荒芜”“中原膏腴之地不耕者十三四;种植者例以无力又皆灭裂卤莽”1的残败景象。在中原农业文明思想的影响下以忽必烈为代表的一批统治者为加强新政权的物质基础很快接受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史·食货志一》)的观念全面而又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农”或“劝农”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先设立“劝农”机构建立相应的官员考绩制度。中统元年(126o)下令以各路通晓农事者充任随路劝农官次年朝廷设劝农司姚枢为大司农陈邃等八十人充劝农使分路督察。至元七年改立司农司左丞张文谦为司农卿专掌农桑水利再次派劝农官及通晓水利者分赴各地考绩地方官勤惰。二十五年在江南设行大司农司及营田司主持垦荒等事宜。二十九年劝农司并入各道肃政廉访司增佥员二兼察农事1。地方官员亦以“劝农”为要务一般都兼有劝农官的职衔2。与此相配合逐步制定了考绩地方官吏的制度。此种考核至迟始于太宗经略汉地时(《元史·张荣传》)中统五年又以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平、赋役平等五事考较县尹。此后以上述标准迁赏和罢黜地方官员逐步形成制度3并在至元五年劝农官举察勤惰时对高唐州和河南陕县官分别作出升秩和降职的处置“自是每岁申明其制”(《元史·食货志一》)。元廷以“户口增田野辟”的标准倡导于上象董文用、燕公楠这类劝农大臣又以显著政绩表率天下于是地方官员多以督励农桑为己任许多官府衙门还一度绘有耕织之图“使为1胡祗遹:《宝钞法》一《紫山大全集》卷二二。

    1劝农机构设置的基本情况可见《元史》卷九三《食货志》一。有些设置的年代与其他记述稍有出入地方机构还作过一些调整此不赘。

    2王祯:《农书》卷四《农桑通诀·劝农篇》;许有壬:《至正集》卷七四《公移》一《农桑文册》:“管民官提调廉访司体察”。

    3《元典章》卷二《圣政》一《饬官吏》卷十九《户部》五《荒闲田地给还招收逃户》。吏者出入观览而知其本”4“劝农”形成一时风尚。

    其次招集逃亡鼓励开荒。中统二年规定“逃户复业者”有权收回原有产业“合着差税”第一年全免次年减半然后再“依例验等”科征1荒闲之地则“悉以付民先给贫者次及余户”(《元史·食货志一》)。至元元年、十三年、十六年元廷多次下令拨给牛具种子让南宋“新附民”和贫民垦荒起科年限从三年展宽到六年杂役则并予免除。此外还制定出原主认领田产的年限弃田过期“不拣什么人自愿种的教种者”2。二十八年七月元廷招募百姓进一步开垦江南旷土每户限五顷官府放田券成为开垦者的永业田三年后征租(《元史·世祖纪十三》)。桑麻果树的栽植同样受到鼓励规定百姓垦辟的熟地从栽种桑树和杂果等树之日起算分别在八年和十五年后才“定夺差科”。对于“勤务农桑、增置家业”的农户则要求本处官司“不得添加差役”3。

    为保证农民全力垦作元廷向江南地区颁布过“永为定例”的减免私租的规定4并于至元十三年、大德二年明文强调豪强势要不得强占田产、户计已占者必须归还或转拨无地百姓5。蒙元之际各地诸王军将或抢占大片农田“专放孳畜”或放纵牲畜“犯桑枣禾稼”或“辄入人家求索酒食”或“围猎扰民”忽必烈即位以来屡屡诏令禁止大量牧地得到清退6。同时通过下达禁令、颁布《户口条画》和设立阑遗监限止抑良为奴将权豪势要非法占有的奴隶1理为民籍散布各处的奴隶也被政府收编通过这些措施又从权豪势要手中夺回了大批劳动人手。

    其三推广“锄社”互助设置“义仓”备荒。元政府将北方一些地区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其制规定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事者”担任增至百家、不足五十家或地远人稀者则分别情况另行组社;田边树立木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以时点视劝诫”;社中的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4虞集:《纺绩图跋》《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1《元典章》卷十九《户部》五《田宅·荒田·荒闲田地给还招收逃户》。2《元典章》卷十九《户部》五《荒田》。

    3《元典章》卷二三《户部》九《农桑》、《栽种》、《开田栽桑年限》。4《元史》卷二o五《卢世荣传》:至元二十二年卢世荣奏准九事其七曰:“江南田主收佃客租课减免一分。”《元典章》卷三《圣政》二《减私租》:至元二十年十月定该年租税“十分中减免二分”。《元史》卷二一《成宗纪》四:大德八年正月“江南佃户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5《元典章》卷十九《户部》五《田宅·民田·强占民田回付本主》卷二《圣政》一《重民籍》。6详《元史》诸本纪卷一o五《刑法志》四《禁令》卷九三《食货志》一卷一三四《撒吉思传》卷一三六《阿沙不花传》卷一三五《塔里赤传》卷一五一《奥登世英传》;《通制条格》卷十六《农桑》。1元代奴隶通称奴婢或驱口(郑所南:《心史》下《大义略叙》;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七《奴婢》)另分别情况又有军奴、军驱、重台、阑遗人口、孛兰奚和寺奴等称谓。助之”;社长的徭役予以免除地方官府不可另派科差。

    至元六年各路、府、州、县建常平仓以平抑物价。同年每社置义仓一处社长主持丰年每丁纳粟五斗驱丁二斗无粟者可以杂粮代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