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刀阔斧地整顿、创置“飞虎军”等事妨碍了权贵们的利益淳熙八年(1181)被交章弹劾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罪名罢去所有职务。他到上饶城郊带湖去闲居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居士”后领宫观闲差。在上饶一住十余年。在此期间他与郑汝谐、杨民瞻、陈亮、韩元吉等交往或慷慨激昂极论世事或长歌相答情意深长。同时他还与朱熹建立了较深的友谊。在“庆元党禁”时他不顾禁令常到武夷山看望朱熹。朱熹病死他写词悼念还亲携祭文前往吊祭1。
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辛弃疾出任福建提刑、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其间一度归朝任太府卿又被劾罢官奉祠庆元二年(1196)自上饶移居铅山(今江西铅山东南)期思瓢泉。嘉泰三年(12o3)再度被起用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差知镇江府。开禧元年(12o5)三月正当他在镇江积极备战时朝廷却以所荐非人将他连降两级阶官。同年六月改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不久又被劾奉祠归铅山。一连串的打击使辛弃疾心力交瘁。开禧三年(12o7)韩侂胄欲对金用兵急调辛弃疾但此时他已卧1洪迈:《文敏公集》卷6《稼轩记》。
1《宋史》卷4o1《辛弃疾传》。
病在床不久便与世长辞。
爱国词人风格豪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漏点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辛弃疾词现存6oo余数量居宋代词人之。作品体裁多种多样风格富有变化内容极其丰富。而以抗金御敌、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为中心主题也是所有词作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在这些词篇中可以感受到词人对北方故土深切怀念可以感受到吊古伤时深沉的家国兴亡之感。投身于时代激流的辛弃疾把词作为呼吁恢复、激励抗金的武器。当南宋军民取得军事胜利时他赋词赞颂;当有朋友赴召或升迁时他赠词激励他们为恢复中原大业尽力献身。当然更多的是抒他个人的报国之心声倾诉自己驰骋疆场的渴望表达他“马革裹尸当自誓”的决心泄他报国无门的不平之气写尽他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愤。词中还对南宋主和派屈辱妥协给予尖锐批判他揭露主和派的误国罪行谴责得势佞臣对有志之士的迫害鞭挞昏君庸吏对亡国之恨的麻木不仁。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战歌还是壮志空怀的悲吟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操。
从艺术风格而言辛词继承苏轼诗风以慷慨雄奇沉郁苍凉之作为主为豪放词派杰出代表。辛弃疾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龙腾虎跃生气勃勃不作“妮子之态”。他写山水自然景物清新之外也着意于雄浑、冷峻显得境界开阔具有动态之美。其语言丰富、大胆往往采用散文语言或自铸新词呈现出汪洋恣肆、五光十色的艺术效果。辛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的除了豪放、壮烈清雅委婉的词作也常常在他笔下出现。这些词或情致缠绵或词意婉约又往往是柔中有刚刚柔兼具。如《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田园诗风格清新描述生动引人入胜。《祝英台近·晚春》抒离情别绪也同样宛转凄惶哀怨动人。著名的《青玉案·元夕》虽写幽怨闲情却寓意深刻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句更是脍炙人口千古绝唱。他的成就不仅影响了南宋词坛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正如清四库馆臣所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1词之外辛弃疾的文也值得称道。他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1《四库总目提要》卷198。
第五十七章姜夔吴文英第一节姜夔寄人篱下落魄一生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少随父宦游曾居湖北汉阳。父亲去世后依姊居于汉川。淳熙三年(1176)22岁的姜夔到扬州、合肥一带客游飘泊多年未得知遇。有诗云:“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是他这一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淳熙十三年(1186)他游长沙结识诗人萧德藻萧氏十分赏识他的文才将侄女嫁给他并携之同寓湖州(今属浙江)。因居所近苕溪弁山白石洞天友人潘柽便赠其“白石道人”称号。
这期间由于萧德藻的介绍姜夔先后与杨万里、范成大相识诗词酬唱成为知交。又常往来于皖、苏、浙各地与张俊之后人张鉴、张镃和尤袤等名流交游。其时之文人雅士如楼钥、叶适等皆爱其文才与之往来。1庆元三年(1197)姜夔向朝廷进《大乐议》论雅乐为朝中乐官所忌未被采纳。五年他又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得到“免解”的优待但参加礼部考试又未第。他一生未仕以布衣终老。啸傲于江南湖山之间自标高致凭藉才学靠友人资助为生过着典型的江湖游士生活。他好学、好客为人洒脱不羁“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栋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1。42岁时他移家临安西湖之滨依张鉴而居。张鉴、张镃兄弟谢世后他旅食于浙东、嘉兴、金陵间晚年生活极为贫困。约于嘉定十四年(1221)因中风卒于西湖。贫不能殡靠吴潜等人资助落葬于钱塘门外的西马塍。
南宋婉约派词宗姜夔早年以诗才知名。最初他学江西诗派虔诚地师法黄庭坚至“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的地步。后来他意识到“作者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2于是跨出江西诗派转学晚唐隐逸诗人6龟蒙并以晚唐诗风来改造江西诗派力求创出自己的风格。他的诗除了讲究句法、措辞以外还追求“理高妙意高妙想高妙自然高妙”3的境界力求天机自得。因此他的诗大多清峻峭拔韵味无穷。
代表姜夔在中国文学史上最高成就的是他的词作在南宋词坛上他与辛弃疾、吴文英鼎立而三是“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姜词在讲究格律、音节谐美炼字琢句、用典咏物等方面都与周邦彦一脉相承但其婉约缠绵的词风中融进了江西诗风清劲瘦硬的优点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姜词现存84几乎皆为精思力作。其中记游、感遇、伤乱、怀旧、送1陈郁:《藏一话腴》甲集卷下。
2《白石道人诗集·自叙》。
3《白石道人诗说》。
别等题材占了大多数。从中可以看到一个贫困疲惫的流落者所抒的凄婉低沉之情也可以看到襟怀洒落的名士在名山胜迹中的脱。有难以排遣的爱情回忆也有哀感动人的挚友离情更有对国事日非的感慨与悲伤。尤为著名的是《暗香》、《疏影》二或慨叹自己身世飘零之恨和伤离念远之情或抒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关心皆借梅花托意意境深远被人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姜夔在晚年受辛弃疾的影响也写过一些较为雄健的作品但其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可能像辛词那样奏出使人振奋的时代强音更多的是触目凄凉情调与无可奈何的感怀叹息。他的词结构完整音律和谐技巧精湛比兴深婉能以多种手法显出神韵具有“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清空”风格。
姜夔不仅工于诗词还精通音乐在乐理上自成一家。他在庆元三年所进的《大乐议》及《琴瑟考古图》中论列古今乐制问题指出当时宫廷音乐存在诸多不谐和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多项建议如确立音高的统一度量作为乐器之准;大乐应恢复古乐十二宫勿杂胡部;登歌应与奏乐相合等等。这些建议见解独到惜遭人妒忌未被采纳。越两年他又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终于得到了承认。他创制了不少新的词调称为“自度曲”。又记录了一些旧曲并为之配上歌词有的还注明指法。其中《扬州慢》、《杏花无影》等十七均自注工尺旁谱均保存在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这十七配有工尺旁谱的词是8oo年前传承下来的唯一的宋代词和乐谱的合集为研究宋代诗词音乐和记谱法的珍贵资料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姜夔还精赏鉴擅翰墨。宋人说他书法得魏晋古法运气遒劲波澜老成。其论书之作《续书谱》多为实际经验的甘苦之谈历来为学书者所重。姜夔不满唐人平正划一的书风追求魏晋书法潇洒飘逸的情趣。他把字的气韵归结到人的神情上去认为书法的美感基于人的品格修养与创作时的客观条件将“人品高师法古”列为追求书法神韵气格的要条件1。他理想的书法应具有疏散恬淡自由放逸尘绝俗的美感。在用笔与结体上他也反对唐人的千篇一律与刻意求工力求灵活变化反映了他尚真求变的论书宗旨和自然洒脱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吴文英权贵门客吴文英(约12oo—126o)2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由于《宋史》与地方志中都没有为他立传因此有关吴文英家世生平不详只能从他的词作与其他零星记载中得知一二。据后人推测吴文英本姓翁与翁逢龙、翁元龙为亲兄弟可能是过继给吴氏而改姓吴。吴文英年轻时喜工文词却无意于科举。他乐以词人和江湖游士的身份1《续书谱·风神》。
2关于吴文英的生卒年夏承焘在《吴梦窗系年》中推断生于12oo年卒于126o年一般文学史多从此说。陈邦炎在《吴梦窗生卒年管见》中推定生于1212年卒于1272年到1276年之间(载《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另外张风子、杨铁夫、刘毓崧诸人亦有不同推测皆难成定论。与人结交交游很广。从其著作《梦窗词》中考察与他有词作赠酬关系的就有6o多人包括有文人、政客、普通市民与手工业者等各阶层的人物。他与施枢、方万里、冯去非、沈义父等皆为笔缘之友晚年又与周密结成忘年交。他还结交一些显贵充当他们的幕僚。理宗绍定年间他游幕于苏州转运使署为提举常平仓司的门客长达十年之久。淳祐年间他来到临安出入于两浙转运使判官尹焕、史弥远孙子史宅之、参知政事吴潜及后为右丞相的贾似道等人门下赋词唱和过从甚密。晚年在绍兴又旅食于宋度宗之生父荣王赵与芮府中。1在这些权贵中他与吴潜的交谊较深。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历官兵部尚书、浙东安抚使等职。淳祐十一年(1251)与开庆元年(1259)曾两度入相。后为贾似道诬陷被劾贬谪卒于谪所。他与吴文英之兄翁逢龙为同年进士由于这层关系他与他们三兄弟皆有交谊与吴文英尤多唱和之作。吴潜的品格他对国事的忠悃对吴文英有很大影响。吴潜任参知政事时吴文英为其幕僚。吴潜的被贬被害使吴文英极为痛心。慑于贾似道的淫威不敢公开悼念乃以“过先贤堂”为名写下《西平乐慢》一以慨叹之声伤感之情以寄哀思。
至于吴文英与贾似道的交往是最为后人非议的。贾似道被列入《宋史·奸臣传》而吴文英曾与他有较深关系。现存《梦窗词》中有四是赠贾似道的。围绕这四词人们对吴文英的品格与操行生了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吴氏四词均作于淳祐六年(1246)至十年间是贾似道制置京湖未肆骄横之时此后直至吴文英去世未见有投赠之作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