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跖湎砩褡诿硗ァU茏谟票跋灾疑械隆泵克臻娘钥獭I苁ィ1o94—1o98)年间章惇执政说富弼曾反对变法得罪神宗罢去配享资格靖康(1126—1127)初年才恢复旧典。

    富弼有奏议12卷、札子16卷等著作今存《富郑公诗集》1卷。

    第三节文彦博1建功西陲平息兵变文彦博(1oo6—1o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祖先出于春秋齐国公子完卒谥敬仲后世以谥为氏;五代时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其氏为“文”;后汉高祖刘知远又复其旧氏“敬”;宋太宗时以避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为“文”。文彦博小时聪颖过人民间就流传他幼时“灌水取球”故事:他与诸童子在大树旁玩球不慎将球滚入穴洞伸手无法取到。他提水注入洞中水满球即浮出。天圣五年(1o27)进士及第先后任知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宋夏战争爆后西边战事不断而宋军常有将官临阵先退、望敌不进而大将惩治却要申报具闻下法寺详案定刑的情况生。文彦博上疏极论其弊要求改革说:“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竣将何以济?”宋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宝元三年(1o4o)正月元昊使沿边蕃部诈降宋军袭取宋、夏间的重要军事要塞金明寨兵锋直犯延州(今陕西延安)。守将范雍见夏军兵临城下恐惧异常急忙檄令屯驻于庆州(今甘肃庆阳)的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及将领石元孙等率兵赴援共约万余人在延州之三川口与1o万夏军生遭遇战。鏖战中由于宦官监军黄德和临阵脱逃宋军阵脚大乱一溃而不可止主帅刘平被俘不食而死。朝廷追究败军之罪黄德和为了逃避惩治竟诬告刘平降敌并用金带贿赂刘平家奴出具伪证致使刘家二百余口被关进监狱。仁宗诏令文彦博就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主审此案通过调查取证文彦博终于弄清了真相。这时黄德和的党羽大肆鼓噪阴谋翻案以至朝廷又派了一位御史前来重审文彦博拒不接纳对他说:朝廷担心此案难办才派你来现在案子已结你快回去如果出了问题我全部承担责任。结果黄德和及家奴都被处斩终于昭雪了刘平之冤。

    不久文彦博以直史馆任河东转运副使。河东路所辖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与西夏相邻依山建城最为险固是抗御西夏进攻的战略桥头堡然而内地转运粮饷道路迂回绕远难走附近则有唐朝时所修故道长久废弃又无人治理。文彦博上任后亲自带人修复故道使运饷之路既近又好走保证了军饷供应在麟州城囤积了大量粮草。后来元昊乘好水川战役之胜举兵攻打麟州围城十天看到城中早有准备只好解围而去。文彦博迁都转运使又知秦州。防守边境二年“有威名敌不敢犯”1。后改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今四川成都)。在益州任上为了求得进身之阶命令工匠织金丝灯笼载莲花为锦通过宦官带入宫中献给仁宗宠爱的张贵妃。果然由于张贵妃内助文彦博自成都返回汴京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进入权力中枢机关。

    庆历七年(1o47)十一月王则在贝州(今河北清河)动兵变建立政权。朝廷急派权知开封府明镐前往镇压夏竦时为枢密使与明镐不和处处牵制他明镐久攻贝州城不下。文彦博从张贵妃那里得知仁宗有谁镇压1本节材料主要据《宋史》卷313《文彦博传》下引不另作注。

    1《东都事略》卷67。

    起义就擢谁为相的意思于是自请前往。次年正月仁宗命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明镐为副加紧攻打贝州城。文彦博采纳军校刘遵的建议一面以大军佯攻北城另一面在南城暗挖地道选精锐士卒潜入城内打开城门宋军蜂拥入城。王则先用火牛冲击宋军欲乘机突围怎奈寡不敌众兵败被俘押解京城被杀兵变平息。

    两任宰相安稳政局王则兵变平息后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第一次拜相。此间他曾荐举王安石、韩维、张环等人“恬退守道”希望朝廷予以重用。他又曾与枢密使庞籍讨论淘汰冗兵以减省军费开支。当时朝中大臣议论纷纷认为此法不易行得通因为朝廷过去采取荒年募兵政策招募灾民入伍供其衣食藉此防止灾民犯上作乱;现在如果减省冗兵恐怕被减之人会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仁宗迟疑未决文彦博决然地说:“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被减冗兵归农者有6万人减去廪给一半的也有2万事后没有任何意外生。皇祐元年(1o49)八月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皇祐三年(1o51)御史唐介揭文彦博赠送灯笼锦交结张贵妃并当面与文彦博对质说:彦博应该自问反省假如有这种事不应该隐瞒!1文彦博无言以答只是连连作揖拜谢不已。仁宗大怒把唐介送御史台劾罪文彦博被罢去宰相职务知许州(今属河南)。当时有人写诗讥刺他:“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出佞臣。”后改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

    至和二年(1o55)六月文彦博与富弼同日受命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第二次拜相。次年正月初仁宗上朝时突风眩之疾急忙被扶入宫中诊治二府大臣在宫外守候焦虑万分。文彦博询问皇上病情如何内侍以禁中事得保密不敢泄漏为由拒绝回答。文彦博怒斥他说:皇上病重事关国家安危只有你们能出入宫中却不让宰相知道皇上病情你们究竟想干什么?文彦博和富弼担心会生不测风云便以在大庆殿设醮为仁宗祈福为名留宿禁中随时询问仁宗病情。直到二月仁宗的病始见好转逐渐康复才回自己府第休息。当时仁宗病重京师人心恐慌好在文彦博与富弼二人遇事沉着冷静处理事情果断才使大家心安宫内也没出什么变故。

    以前御史唐介弹劾文彦博以致罢相自己也因此坐罪被贬岭外。文彦博复相后御史吴中复上奏仁宗请求召回唐介重新任用文彦博颇有风度不以私害公从旁劝说:唐介为御史时弹劾我所说大多是实情当然其中也有道听途说的误解但当时对他的处罚也太重了些请准吴中复所请。仁宗同意了当时人都说文彦博有“厚德”之风。

    仁宗三个儿子早亡皇嗣迟迟未定这成为当时朝廷内外最关注的大事之一。而从至和三年(1o56)病后仁宗居深宫服丹药更少问政事因此朝臣百官中请仁宗早立皇嗣的呼声越来越高。嘉祐初年(1o56)文彦博就劝说仁宗早立继嗣仁宗含糊答应寻因其患病而中辍。嘉祐三年文彦博又被弹劾罢相出判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封潞国公。宋英宗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1。

    即位后提及当年建储立嗣之事特别感谢文彦博“议建储”任命他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

    诋毁新法元祐复出宋神宗即位正风华年少血气方刚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决定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但遭到以文彦博为的元老重臣的极力反对。在同宋神宗一次谈话中文彦博表达了他对改革的看法:彦博又言:“祖宗法制俱在不便更张以失人心。”

    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处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上曰:“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1文彦博打着“祖宗法制”旗号极力诋毁变法之各项内容如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成为当时朝廷中守旧派的领袖。熙宁二年(1o69)九月王安石推行“青苗法”遭到了韩琦、范镇、曾公亮等人的坚决抵制文彦博也向神宗陈说青苗法的害处。神宗说:我派了两个太监亲往民间察问都说很方便于民。文彦博争辩道:韩琦是三朝宰相说青苗法不便皇上不信只是相信两个宦官吗?1熙宁三年四月西夏兵围攻边城重镇绥德城战事又起。八月西夏又大举兴师围大顺、柔远、荔原、淮安、东谷、西谷、业乐等城寨“众多者号三十万少者二十万围或六、七日或一、二日”2。游骑直抵庆州九天后才退去一度造成“陕右大震”神宗十分震惊。文彦博上疏说:朝廷行事定要符合人心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励精求治但人心未安就是由于更张变革过当所致。祖宗之法未必都不能实行只是有偏而不举之弊罢了。言辞中责怪神宗影射王安石变法不当。王安石听到后勃然大怒气愤地说:为民除害什么事不能做?如果万事毁脞那是西晋作风于治理国家有什么益处?

    熙宁六年(1o73)正月文彦博强烈反对市易司差官监卖果实认为是“徒损大国之体只敛小民之怨”3;又说华山坍坏就是天意不赞成变法的表示引起神宗极大恐慌。因反对变法文彦博和王安石关系恶化终被排挤出朝出判河阳、大名府等地。元丰三年(1o8o)再判河南几年后以太师身份致仕。据说当年文彦博致仕准备回洛阳安度晚年时已年近八十神宗见他仍然身体健壮精神矍铄就请教他的养生之道他答以“恰好即止”神宗奉为至理名言。

    宋哲宗即位年仅1o岁由高太后掌权在朝野上下掀起了一阵清算新法之风史称“元祐更化”。元祐初年(1o86)司马光当政。当时文彦博退居洛阳已几年了虽年逾八十但精力甚健司马光对他非常敬重力荐这位元老重臣复出。文彦博到京后便以平章军国重事为名五日或六日一朝到政事堂和左、右相及执政商量重事参与废除新法打击变法派。在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1。

    1《续资治通鉴》卷67。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

    3《文潞公集》卷2o。

    宋夏边界争地斗争中支持司马光“弃地”之议主张对夏屈服妥协以保证西北边境“三数年间当且保无事”1。当时文彦博八十几岁辽国使者望见他不禁诧异对苏轼说:还这么年轻!苏轼告诉辽使文彦博处理日常事务干练的年轻人不一定比得上;贯穿古今议论风即使专门名家也有所不如。五年以后文彦博再次致仕。

    绍圣元年(1o94)四月哲宗实行“绍述”之政正式打出了继承神宗事业的旗号重新起用变法分子国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章惇秉政说文彦博与司马光曾经反对王安石变法降为太子太保。绍圣四年(1o97)五月文彦博去世时年92岁。宋徽宗崇宁(11o2—11o6)年间蔡京为右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12o人称为“元祐党人”刻元祐党人碑禁止元祐学术。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文彦博三守洛阳再为宰相致仕之后洛阳人图绘其像于资圣侍寺中名曰竚瞻堂。司马光为作记了一番议论说人臣“或得于君而失于民或得于民而失于君”像文彦博这样“事君以忠养民以仁”“逃宠而宠不我舍避名而名常我随”1千百年来也没有几个。文彦博虽出将入相穷极富贵但平时待人谦和尊德乐善特别礼遇鸿学硕儒。他推崇邵雍、程颢、程颐的道学并和他们结成布衣之交。

    在退居洛阳的日子里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及其他“老成而有贤德”

    的共十三人(除司马光外均年七十以上)仰慕白居易在洛阳和高年者为会的志趣“尚齿不尚官”2在富弼府第置酒赋诗相乐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文彦博要司马光作了一篇《洛阳耆英会序》。那时王拱辰留守北都(大名府)写信给文彦博对这个聚会十分嘉羡。

    文彦博著作有《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