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尊四世为帝”的先例追尊祖先名号为兴宗采纳于是辽朝“始行追册玄、德二祖之礼”2。在任起居注官时秉承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善恶无所隐。兴宗每畋猎萧韩家奴“未尝不谏”。一次兴宗于秋山射猎侍从中被熊虎伤死者数十人萧韩家奴书于简册。兴宗见到后命他删去他却坚持如实记录。兴宗不得不承认:“史笔当如是。”
有此史德和史才堪当修史重任故兴宗下诏让他与耶律古欲、耶律庶1《辽史》卷1o3《萧韩家奴传》。
1《辽史》卷1o3《萧韩家奴传》。
2奏疏内容参见《辽史》卷1o3《萧韩家奴传》。辽兴宗于重熙二十一年(1o52)“追尊太祖之祖为简献皇帝庙号玄祖祖妣为简献皇后;太祖之考为宣简皇帝庙号德祖妣为宣简皇后”。此后天祚帝于乾统三年(11o3)又“追尊太祖之高祖曰昭烈皇帝庙号肃祖妣曰昭烈皇后;曾祖曰庄敬皇帝庙号懿祖妣曰庄敬皇后”。于是辽太祖以上四世皆得以追尊帝号。此议始由萧韩家奴之。成等编辑上世以来事迹及诸帝实录。这是自圣宗朝室昉和邢抱朴编纂《统和实录》以来辽朝第二次组织力量编修国史、实录这次编纂的实录仍为2o卷称《遥辇至重熙以来事迹》又称《辽国上世事迹及诸帝实录》或《先朝事迹》。此后道宗朝耶律孟简又编录了耶律曷鲁、耶律屋质和耶律休哥《三人行事》天祚朝耶律俨编纂《皇朝实录》7o卷加上时人所作的《七贤传》等都是辽朝重要的国史资料直接或间接为后来《辽史》的编纂保留了部分宝贵的资料。
此外萧韩家奴又奉诏纂修《礼典》。他博考经籍自天子达于庶人以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谬于古者撰成3卷1。
萧韩家奴是一个蕃汉、经史兼通的大儒。兴宗还命他翻译汉文诸书。他希望契丹统治者能了解古今成败得失遂翻译了《通历》、《贞观政要》和《五代史》等为他们提供借鉴。
萧韩家奴有诗文集称《六义集》12卷行世惜今已不传。
第二节耶律仁先耶律仁先(1o13—1o72)契丹名仭冢ㄒ蛔鞑榇蹋┳忠坏靡墒吐持蠹ッ细阜俊P俗谥匚跞辏1o34)补宿卫与兴宗论政受到赏识。仁先以知遇之恩“言无所隐”1。历官宿直将军、崇德宫使、殿前副点检、鹤刺唐古部节度使、北面林牙;重熙十一年(1o42)升北枢密院副使迁燕京(南京)留守同知兼权析津府尹事;十三年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十六年迁北院大王;十八年知北院枢密使事迁东京留守封吴王。道宗清宁初为南院枢密使;为人所谮出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守太尉改封隋王;复为北院大王拜南院枢密使封许王。以平耶律重元滦河之变有功为北院枢密使进封宋王。咸雍元年(1o65)加于越改封辽王。咸雍八年(1o72)四月以疾薨享年6o岁。
耶律仁先“魁伟爽秀有智略”2在辽朝政治生活和外交活动中都曾起过重要的关键性作用。辽兴宗统治地位巩固后自认为“天下太平户口繁息”3欲继其父之后再创伟业以军事讹诈和政治交涉手段向宋朝索要关南十县。重熙十一年(1o42)耶律仁先以北院枢密副使身份与汉人行宫副部署刘六符使宋。同意宋使富弼的意见双方罢兵约和宋朝在澶渊之盟所定岁币的基础上增加岁币银1o万两、绢1o万匹。并因争得岁币名目为“贡”、“纳”4授功臣名号加官中书门下平章事5。
在治民任上耶律仁先能体察下情减轻人民负担安抚百姓;当然为1《辽史》卷1o3《萧韩家奴传》载:“十五年复诏曰:‘古之治天下者明礼义正法度。我朝之兴世有明德虽中外向化然礼书未作无以示后世。卿可与庶成酌古准今制为礼典。事或有疑与北、南院同议。’”
1《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
2《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
3《辽史》卷87《萧孝穆传》。
4参见《辽史·兴宗纪》、《辽史·耶律仁先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7。但《长编》载最终所定岁币名目为“纳”《耶律仁先传》则记为“贡”。
5《耶律仁先墓志铭》见《全辽文》卷8。
加强辽朝的统治也曾镇压人民的反抗。任南京留守同知时“下车之后都邑肃清”1。武清生了李宜儿领导的反抗活动他侦捕宜儿送至阙下致使李宜儿被杀。他却因此受到褒奖封吴王。兴宗亲自宣读制书称他为“唐室之玄龄、如晦我朝之信你、室宁”2。为北院大王期间奏“两院户口殷庶乞免他部助役”;3在东京留守任上奏开山通道以控制女真恃险扰掠“边民安业”。因此当清宁年间再为北院大王时“民欢迎数百里如见父兄”。在南京留守任上“恤孤茕禁奸慝宋闻风震服。议者以为自于越休哥之后惟仁先一人而已”4。
耶律仁先的最大功绩是平定耶律重元和涅鲁古动的滦河之变。清宁九年道宗猎于太子山。敦睦宫使耶律良奏重元父子谋逆道宗尚不甚相信他召仁先了解情况。仁先素与参知政事姚景行关系密切景行曾多次提醒仁先注意重元父子的动向及时向道宗上奏。至此仁先“具言其事”5并说:“此曹凶狠臣固疑之久矣。”加之道宗按耶律良的建议派去考察涅鲁古的使者报告了重元父子的实情道宗才开始有所警觉并派仁先去搜捕重元父子而宫帐仍未作任何防范。重元、涅鲁古父子阴谋败露遂立即起事。仁先未及备马涅鲁古胁迫弩手军4oo人已至行宫情况异常危急。道宗欲到北、南院避敌仁先以情况不明又担心重元追击苦留不放1。仓卒间他“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2。叛军因早有准备来势甚猛道宗被射伤臂乘马亦为所伤。而由于仁先率近侍拼死抵挡道宗终得脱险。经过双方激战涅鲁古受伤被擒重元也不得不退兵。仁先乘休战时机亟召居地最近的五院部萧塔剌又遣人分头召集诸军。次日黎明重元又胁迫奚人猎夫2ooo人再犯行宫。时萧塔刺兵已至“仁先料贼势不能久俟其气沮攻之。乃背营而阵乘便奋击”。加之北院宣徽使奚人萧韩家奴晓谕奚人去逆效顺奚人猎夫多投械服。叛军奔溃追杀2o余里重元自缢而死。
事平道宗“嘉叹久之”授仁先“安邦卫社尽忠平乱同德功臣”亲制文褒奖并命人画《滦河战图》以旌其功。
后遭乙辛排挤出朝为西北路招讨使“仁先严斥堠扼敌冲怀柔服从庶事整饬北边遂安”3。仁先终死于任所。
仁先有弟义先、礼先、智先、信先等七人。义先历任祗侯郎君班详稳、南院宣徽使、殿前都点检、南京统军使封武昌、富春郡王追封许王。义1《耶律仁先墓志铭》见《全辽文》卷8。
2见《耶律仁先墓志铭》但墓志称“封尚王”;《耶律仁先传》但载在兴宗朝“封吴王”却不载封王时间。两相对照则封王时间当在镇压李宜儿之后所封王号当为“吴”。“信你”、“室宁”不知何人或即“洪隐”(耶律曷鲁字)、“逊宁”(耶律休哥字)?
3《耶律仁先墓志铭》。
4《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
5《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
1《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载:“帝欲幸北、南院仁先曰:‘陛下若舍扈从而行贼必蹑其后;且南、北大王心未可知。’仁先子挞不也曰:‘圣意岂可违也?’仁先怒击其。帝悟悉委仁先以讨贼事。”
2《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
3《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
………………………………
36
先“举止严重”“天性忠直”待人以礼疾恶如仇。(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在南京统军使任上“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贫民。未期军器完整民得休息”;平时则常戒族人以孝、义为立身之本“其接下无贵贱贤否皆与均礼”4。
信先幼养于宫中善骑射。历官左护卫太保、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右祗侯郎君班详稳、南面林牙等。
仁先子挞不也(1o36—1o93)字胡独堇清宁二年(1o56)迁为永兴宫使。以平重元之乱遥授忠正军节度使赐定乱功臣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历官高阳、临海二军节度使左皮室详稳西北、西南路招讨使。大安九年(1o93)复为西北路招讨使领兵击阻卜诸部长磨古斯。磨古斯伪降他迎于镇州(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哈剌巴剌哈孙)西南沙碛间被害。
第三节王鼎王鼎(?—11o6)字虚中涿州(今属河北)人。道宗清宁进士1。通经史善诗文道宗朝典章多出其手。通达政体刚正不阿道宗遇事多所咨访。先后担任易州观察判官、涞水县令、翰林学士、知制诰、史馆修撰、观书殿学士等职1。大康年间(1o75—1o84)因事得罪流放镇州。大安年间召还复官。乾统六年(11o6)卒。
王鼎曾上书“言治道十事”多关乎国家兴衰2。而为了给后人留下当时的教训他又根据知情者的叙述写下了记录辽道宗朝最大的惨祸——生于咸雍、大康年间的皇后萧观音和太子耶律浚被诬致死事的《焚椒录》一书。如果说以往宗室间的争权斗争所涉及的多为辽朝宗室诸王或个别国舅对辽朝的政局影响还不算太大的话那么道宗朝的这次惨祸不但使道宗失去了贤后还失去了唯一的嫡子。更有甚者由于耶律乙辛阴谋得逞朝中的正直官僚也多因保护皇后、太子而被排挤、陷害朝中难得可用之人造成了天祚朝治国乏才的局面加了辽朝的灭亡。
4参见《辽史》卷9o《耶律义先传》。
1《辽史》卷1o4《王鼎传》载王鼎“清宁五年擢进士第”;《辽史》卷22《道宗纪》二载清宁八年道宗“御清凉殿放进士王鼎等九十三人”。《辽史·王鼎传校勘记》认为“五年”与“八年”登第者为同一王鼎问题是《辽史·道宗纪》与《王鼎传》所记时间不一致;陈述先生则称清宁五年之王鼎为“进士王鼎”八年之王鼎为“状元王鼎”另有于咸雍八年撰写《蓟州神山云泉寺记》的“受戒居士王鼎”加上当时使辽的宋人王鼎“四人同时同姓名”。见《全辽文·作者索引及事迹考》。然而同时同地而又“均能文”、“同信佛”之王鼎何其多耶?“状元”即进士第一名故亦可视为“进士”二王鼎又同为“史馆修撰”;所谓“受戒居士之王鼎”在《蓟州神山云泉寺记》中署名“范阳王鼎”范阳属涿州又与“进士王鼎”同乡里我意所谓“状元王鼎”、“进士王鼎”和“受戒居士王鼎”三者中必有二甚或三人为同一人。
1《王鼎传》称鼎“寿隆(寿昌之误1o95—11oo)初升观书殿学士”而作于大安五年(1o89)的《焚椒录序》则自称“前观书殿学士”时间相差几2o年。或许王鼎在流放镇州前已为观书殿学士道宗末年召回后复原官观书殿学士《王鼎传》误以复官为升官?
2王鼎上书所言“十事”本传与《道宗纪》均不载。郑麟趾《高丽史》卷1o载大安八年有辽官王鼎出使高丽每夜独坐为谏疏极言辽承平日久不修武备事。陈述先生疑此为状元王鼎所为。如清宁五年与八年登第的二王鼎为一人则此谏书或即王虚中所言的“治道十事”而且上书时间是在流放回朝后。《焚椒录》一书详细记载了宣懿皇后被诬事件的始末并按自己的认识分析了事件生的原因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