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禄三年(949)泰宁王察割(太祖幼弟安端子世宗堂叔)觊觎帝位耶律屋质揭露其阴谋世宗非但不信还将屋质所上表章出示给察割使屋质陷入被动。但他依然能忍辱负重一时也没有放松对察割等的警惕2。由于世宗麻痹大意轻信察割天禄五年秋终于在火神淀之乱中被察割和南京留守牒腊等杀死。

    世宗被杀于火神淀(河北宣化西)辽朝的统治顿时陷入混乱之中。耶律屋质再一次挽救了这个政权。由于他时时防范察割当然不为逆党所容。变乱中逆党必欲得屋质他们扬言“衣紫者不可失”。屋质遂“易衣而出亟遣人召诸王及喻禁卫长皮室等同力讨贼”。同时决定立耶律德光长子寿安王耶律璟为帝。时耶律璟已回到自己的帐中屋质遣弟冲前去迎接。及至耶律璟却犹豫不决。屋质又不得不向他反复陈述利害他说:“大王嗣圣子贼若得之必不容。群臣将谁事社稷将谁赖?万一落贼手悔之何及?”在变乱中屋质成为群臣的领诸将知屋质脱离了危险也相继来会至天明整军讨叛杀察割。辽朝的航船又一次渡过了险滩。诚然辽穆宗耶律璟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人选但仓卒之际和世宗子耶律贤生死不明的情况下立太宗长子应是顺理成章的也能使群臣意见统一。

    穆宗即位后命屋质知军国事“以逆党财产尽赐之”屋质固辞。于此也可见屋质所为确实是从社稷的需要出的并不为个人邀求私利。应历五年(955)为北院大王总山西事。

    辽朝契丹诸臣多以武功见称。屋质所为多是关乎国家社稷安危的大事在辽有两次定策之功。但他同时也能领兵征战是个亦文亦武的全才。景宗保宁(969—978)初宋兵攻北汉屋质曾引兵助汉退敌。以功加于越。保宁五年(973)病死享年57岁。道宗朝树碑表其功诏于上京立祠祭享。辽朝建立之初皇位的长子继承制未能确立皇位继承人需贵族大会推举选定。按部落领世选制的惯例领家族的成年男子都有被推举的资格。因而当没有众望所归的人物出现时一旦其位置出缺就会出现一次本家族内成年男子竞争权力的激战。有时这种内部斗争会使家族的势力削弱或导致联盟的分裂。辽朝建立后受中原长子继承制的影响一些人开始接受1此时刘哥为惕隐屋质当已不再担任惕隐。从刘哥和察哥的阴谋活动都由屋质揭考察屋质此时所掌似应为总宿卫之事。但《世宗纪》和《耶律屋质传》都不载屋质此时为何官职。2《辽史》卷112《耶律察割传》载“右皮室详稳耶律屋质察其奸邪表列其状帝不信以表示察割。察割称屋质疾己哽咽流涕。帝曰:‘朕固知无此何至泣也!’察割时出怨言屋质曰:‘汝虽无是心因我过疑汝勿为非义可也。’他日屋质又请于帝帝曰:‘察割舍父事我可保无他。’屋质曰:‘察割于父既不孝於君安能忠?’帝不纳。”《耶律屋质传》载天禄三年耶律屋质上表揭露察割罪状;五年为右皮室详稳。

    或力图推行长子继承制;而另一些人特别是皇族中权力欲望很强的人仍然不肯放弃依世选传统习俗本人所享有的被选举权这是导致辽初在皇位继承上屡屡出现纷争的原因之一。在两次政权交接危急之机耶律屋质力挽狂澜使政权得以平稳交接社会维持稳定他的功绩确实可以同辽朝建立之际的耶律曷鲁并论被誉为辽朝得重名的“三于越”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

    第十七章韩氏家族辽金时期汉人中韩、刘、马、赵四姓六大家族世代显赫对辽金政权的建设和展分别作出过各自的贡献。其中赵姓者有赵延寿、赵思温二族韩姓者有玉田韩氏和幽州韩氏两大家族。

    第一节玉田韩氏家族韩知古玉田韩氏家族最早入辽者为韩知古政绩卓著者为其孙韩德让。

    耶律阿保机为迭刺部夷离堇时曾于9o3年对蓟州用兵韩知古为述律月理朵(建国后为地皇后即淳钦皇后)之兄欲稳所俘是较早进入草原的汉人之一。月理朵嫁与阿保机时知古作为媵臣至耶律家。因身份低微怀才不遇曾逃出以为人庸工维持生计。后太祖召见并与之议论时事知其贤而有才遂命其参与谋议。“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建城命韩知方(当为“知古”)择其处乃完葺柳城号霸州彰武军”1。授知古彰武军节度使总知汉儿司事遂著籍柳城(今辽宁辽阳)。汉儿司是辽初管理汉人事务的机构知古因熟悉汉制又得以“主诸国礼仪”。契丹建国之初对汉仪知之甚少“仪法疏阔”知古“援据故典参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易知而行”2可以说他是将汉地礼仪介绍到草原并与契丹“国俗”参互使用制定辽朝礼制的第一人。因此也成为辽太祖佐命功臣之一3。

    韩知古多子多孙且在辽朝多有建树4。可知者第三子匡嗣“以善医长乐宫皇后视之犹子”1穆宗时为太祖庙详稳2与在潜的景宗耶律贤为1《辽史》卷39《地理志》三。

    2《辽史》卷74《韩知古传》。又《辽史》卷47《百官志》三载:“韩知古天显初为中书令”;其孙《韩瑜墓志铭》称其官为“临潢府留守、守尚书左仆射兼政事令”;曾孙《韩橁墓志铭》又称其官为“彰武军节度东南路处置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左仆射、中书令”。知古在世时辽朝官制未定掌汉人事务者唯汉儿司而已。在汉儿司的基础上世宗天禄四年始建南枢密院、政事省兴宗重熙十二年(1o43《辽史·百官志》三记为重熙十三年此从《辽史·兴宗纪》二)改政事省为中书省。在南北面官制确立后南枢密院行使唐时尚书省大部分职责;中书省掌礼仪视同礼部。《百官志》中所载的“中书令”乃是据《韩知古传》中“与康默记将汉军征渤海有功迁中书令”的记载附会而成。而尚书左仆射、中书令等也只是沿用前朝官称无官署和实责。临潢府留守所掌也是进入临潢地区的汉人事务其实也只是当时的汉儿司。因此所谓政书令、中书令等只相当于宋朝“寓禄秩叙位著”的官临潢府尹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总汉儿司事”。

    3辽太祖有佐命功臣21人分别以身体各部器官为之命名如心、手、耳等。按《韩橁墓志铭》知古号为“推忠契运宣力功臣”。

    41995年现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韩匡嗣墓志》称知古有子11人皆出仕为官其中封王者除匡嗣外还有邺王匡美。而官至节度使加司徒、太尉、太保、太傅的有4人。参见葛华廷:《韩匡嗣墓志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北方文物》1997年第3期。

    1《辽史》卷74《韩知古附韩匡嗣传》。此“长乐宫”当为太祖淳钦皇后长宁宫。据上揭葛华廷文“嗣圣皇帝以勋旧之胤有干济之才特授右骁卫将军”财匡嗣初仕于太宗时所谓直长宁宫或即以右骁卫将军而为宿直官。

    友。景宗即位先后任始平军节度使、上京留守、南京留守、摄枢密使、西南面招讨使晋昌军节度使等封燕王、秦王号尚父。死后追赠尚书令。在知古子孙中这一支最为显赫。

    另一子匡美为燕京统军使、天雄军节度管内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行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封邺王。匡美有子名瑜历任天雄军衙内指挥使、控鹤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左羽林大将军、客省使、权涿州刺史。统和五年随圣宗和承天太后南攻宋头部中流矢而死3;又一子匡胤为镇安军节度使判户部■事赠太傅。子琬为辽兴军节度使。孙相也有战功4;还有一子匡献为天成军节度使守太傅。子德冲为户部使、威胜军节度使5。

    匡嗣有子九人1长德源官崇义、兴国二军节度使。以贪贿为人所短2。五子德威历任上京皇城使、儒州防御使、北院宣徽使。圣宗统和元年继父职为西南面招讨使兼五押3。讨党项、河湟、西夏屡建战功加开府仪同三司、政事门下平章事赠兼侍中。子雱金终彰德军节度使。长孙谢十官至惕隐;次孙涤鲁历任北院宣徽使、右林牙、副点检、惕隐、西北路招讨使、乌古敌烈部都详稳、东北路详稳、南府宰相封漆水郡王、混同郡王、汉王。涤鲁子燕五为南京步军都指挥使4。

    六子德冲历任户部使、威胜军节度使、太尉;子制心(又作直心、遂贞)统和中为归化州刺史;开泰中拜上京留守进汉人行宫都部署、南院枢密使、权诸行宫都部署、中京留守封漆水郡王;太平中为惕隐、南京留守、析津尹、兵马都总管、南院大王徙封燕王。死后赠政事令追封陈2《韩匡嗣传》。但据上揭葛华廷文匡嗣后曾“改授二仪殿将军”二仪殿在祖州为太祖庙之所在。此“二仪殿将军”或即本传所载的“太祖庙详稳”。

    3《韩瑜墓志铭》载民国《朝阳县志》卷11、罗福颐《满洲金石志》、陈述《全辽文》卷5;《韩橁墓志铭》《全辽文》卷6。

    4《韩相墓志铭》《全辽文》卷6。辽东京置户部司设户部使、知户部使事、户部使判官等职。此判户部■事或即户部使司判官。

    5田立坤、张晶:《辽〈韩瑞墓志〉考》《文物》1992年第8期。据《韩瑞墓志》则知古尚有一子名匡献匡献有子德冲;《韩匡嗣墓志》也记其第六子为德冲与匡献子之德冲皆官户部使、威胜军节度使;同时《辽史·韩匡嗣传》载其五子中有德崇、德凝德崇事迹见其子《制心传》与上述二德冲不同;德凝自有传但二人又都不见于《韩匡嗣墓志》。《韩匡嗣墓志》为圣宗时名臣马得臣所撰当属可信则德冲与德崇确当为二人。《辽史》三见“德崇”事迹与上述二德冲不同其人善医视人形色辄决其病累官至武定军节度使;为制心父、匡嗣子;景宗保宁初为翰林祭酒。见《辽史·耶律隆运附制心传》、《辽史·韩知古附韩匡嗣传》、《辽史·百官志》三。则德冲与德崇中必有一人为匡献子。至于德凝事迹彰显却不知《墓志》中何人可当之?

    1《辽史·韩匡嗣传》载匡嗣五子但《契丹国志·耶律隆运传》载“隆运兄弟九人”而未录其名;上揭葛文据《韩匡嗣墓志》证明《契丹国志》所记九人为是其名为德源、德庆、德彰、德让、德威、德冲、德颙、德晟、德昌。

    2葛文据墓志载德源为始平军节度使。

    3“五押”当即“五院”。据《韩匡嗣墓志》德威以西南面招讨使兼五押当系以西南面招讨使兼五院大王。

    4参见《辽史》卷82《耶律隆运附德威、涤鲁传》。

    王。制心为圣宗皇后外弟却颇知自律谦退淡泊待人宽厚5。

    七子(?)德凝廉逊有惠政。保宁(969—978)中为护军司徒。开泰(1o12—1o2o)中累迁护卫太保都宫使(诸行宫都部署)崇义、广德、大同军节度使西南面招讨使。子郭三终于天德军节度使孙高家奴终南院宣徽使高十终辽兴军节度使1。

    韩德让韩德让(941—1o11)韩匡嗣次子《辽史》称他“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2是玉田韩氏家族中成就卓著者。早年事景宗官东头供奉官、枢密院通事、上京皇城使。后代父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所在谨饬、有能声。又代父为南京留守。乾亨元年(979)高梁河之役宋军围城德让亲自登城“日夜守御”“安人心捍城池”与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知三司使刘弘等俱受诏书褒奖3。以功拜辽兴军节度使。乾亨三年为南院枢密使。

    景宗临终与耶律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