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保机遂于天赞二年将迭刺部分为五院、六院。曷鲁武善征伐文足以治国又对阿保机忠心耿耿是阿保机的忠臣、直臣、贤臣、能臣和重臣可惜天不假年于神册三年(918)七月皇都落成举行典礼、阿保机宴集群臣时病逝享年47岁。阿保机十分惋惜地说:“斯人若登三五载吾谋蔑不济矣!”2既葬阿保机赐其墓名宴答3山名于越峪下诏立石纪功。辽道宗清宁中命立祠于上京。
《辽史》称“终辽之世以于越得重名者三人”即“三于越”4曷鲁为其。
曷鲁二弟觌烈和四弟羽之也以品德、才干见知于阿保机、耶律德光1受到重用。当曷鲁典宿卫时二人皆与闻政事。
1《辽史》卷73《耶律曷鲁传》。
2“阿鲁敦”又作“阿鲁朵里”契丹语“盛名”。终辽之世为于越而有阿鲁敦称号者仅耶律曷鲁一人。
1《辽史》卷73《耶律曷鲁传》。
2《辽史》卷73《耶律曷鲁传》。
3宴答又做谙答、安答等契丹语。汉语意为“盟友”、“义兄弟”。4三人为耶律曷鲁、耶律屋质、耶律仁先。参见《辽史》卷45《百官志》一。1《曷鲁传》称“祖匣马葛父偶思”《觌烈传》“六院部蒲古只夷离堇之后父偶思”。蒲古只与匣马葛二名实为一人又作帖刺。则曷鲁、觌烈、羽之为亲兄弟。参见《辽史》卷66《皇族表》校勘记(四)。证以《耶律羽之墓志》知校勘记不误。又《辽史》卷75《耶律觌烈传》载“觌烈以谨愿宽恕见器使”羽之“幼豪爽不群长嗜学通诸国语”。
耶律觌烈(88o—935)字兀里轸(兀里整)神册三年曷鲁死后继为迭刺部夷离堇兼掌南方事2。曾先后从太子倍和大元帅德光讨党项略燕地。天显元年从阿保机东征渤海留守扶余城。二年为东丹国大内相留守京城3。天显十年卒享年56岁。
耶律羽之(891—942)小字兀里字寅底石。“幼勤事业长负才能。儒释庄老之文尽穷旨趣;书算射御之艺无不该通。”渤海平以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东丹设左、右大相左、右次相辅佐。左大相为皇弟迭刺右大相为原渤海老相左次相为渤海司徒大素贤羽之为右次相(中台右平章)。
在耶律德光与耶律倍兄弟互相猜忌渤海旧臣仍怀二心而左大相迭刺受命不逾月而卒的情况下羽之实际上就成为东丹国的主要任事者故墓志称其“虽居四辅之末班独承一人之顾命”4。天显二年以克敌制胜和招抚边城有功升左相加太傅判盐铁封东平郡开国公。羽之“莅事勤恪威信并行”“庶事咸熙”1。此后受人皇王耶律倍之命秉承耶律德光旨意上表请迁渤海人至辽东等事都由耶律羽之完成2。人皇王耶律倍逃往中原后耶律羽之迁中台省左相“镇抚国人一切如故”成为东丹封地名副其实的管理者。会同元年改南京为东京羽之改官东京宰相。他“身为家宰手执国钧于辅政之余养民之暇留心佛法耽味儒书入箫寺则涤荡六尘退庙堂则讨论五典。而又为政尚于激浊举士不滥抡材”为朝中正臣国之良相。五年(942)卒享年52岁谥文惠公。
附表:耶律曷鲁家族世系及其与阿保机家族的关系2这里的“南方事”即与向西南的党项和南边的燕云地区展势力相关的事宜主要是军事征伐。3《辽史》卷75《耶律觌烈传》载觌烈于天显二年“留守南京”此时东丹国尚未南迁辽阳郡也未改南京。当从《耶律羽之墓志》觌烈为东丹国大内相所留守之地当为原渤海都城忽汗城辽改为天福城今黑龙江宁安东京城。
4《耶律羽之墓志》称其官为“中台右平章”《辽史》卷75《耶律羽之传》载其官称为“中台省右次相”可知“右次相”即“右平章”。
1《辽史》卷75《耶律羽之传》、《耶律羽之墓志》。
2《辽史》卷75《耶律羽之传》载上书内容甚详羽之极言迁民之利。
第二节耶律屋质耶律屋质(915—973)字敌辇系出季父房。《辽史》称他“资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博学知天文”1。历事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四朝勇于任事善于调停参与平息辽朝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两次大乱对辽初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历任惕隐、右皮室详稳、北院大王加于越保宁五年(973)薨。为耶律曷鲁之后辽朝“以于越得重名者”第二人。
耶律德光会同年间(938—946)为惕隐。大同元年(947)四月耶律德光死于栾城辽朝又面临政权交接的危机。耶律屋质在紧急关头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以大局为重充分挥其调停和斡旋的能力使辽朝顺利渡过了这道难关。
述律后主持立耶律德光时就有相当一部分契丹贵族持有异议。述律后严厉惩治了持异议者有的人甚至被杀这就在统治集团内部造成了不和甚至仇恨。耶律德光即位后在应天皇太后的压力下又立幼弟李胡为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这就意味着耶律德光将以李胡为皇位继承人。在游牧社会以兄传弟也是最高统治权继承的方式之一但此时的契丹政权选择兄终弟及的方式显然是应天皇太后出于个人权力欲的需要加之李胡素无人望所以这一决定并不为契丹贵族所一致认可也就为下一次的皇位继承埋下了隐患。“及帝崩于栾城无遗诏军中忧惧不知所为”1。时南、北院大王皆在军中。南、北院大王是契丹贵族中地位仅次于四帐皇族领的契丹权贵有权参加推举最高统治者的贵族大会他们的态度在选择皇位继承人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南院大王耶律吼对李胡为皇位继承人持反对态度在皇位虚悬之际他挺身而出主动拜会北院大王耶律洼共商大计。他们一致同意立东丹王耶律倍之子永康王耶律阮为帝2。
另一个坚决拥戴耶律阮的是他的随从护卫耶律安抟。耶律安抟代表了一部分在第一次皇位继承时受到打击和压制的契丹贵族的态度他的父亲就是以“党附东丹王”的罪名被杀的3。当军中诸将欲立耶律阮又担心李胡和耶律德光子寿安王耶律璟与之对抗而犹豫不决时安抟坚定了他们的信心4于是诸将于军中共立永康王耶律阮为帝即为辽世宗。
辽世宗是南征诸将避开应天皇太后于军中议立的这显然违背了太后的旨意“太后闻之怒甚”5。一向专断又溺爱幼子的她当然不会轻易接受这一事实于是一场争斗在太后与世宗祖孙间爆。当耶律德光灵柩至上京时太后不哭也不为之丧声言“待诸部宁一如故则葬汝矣”6。当世宗领兵北归时她派遣李胡以兵迎击。李胡兵败“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1《辽史》卷77《耶律屋质传》。
1《辽史》卷77《耶律吼传》。
2《辽史》卷77《耶律吼传》载:“吼诣北大王耶律洼议曰:‘天位不可一日旷。若请于太后则必属李胡。李胡暴戾残忍讵能子民。必欲厌人望则当立永康王。’洼然之。”3《辽史》卷77《耶律安抟传》。
4《辽史》卷77《耶律安抟传》。
5《辽史》卷77《耶律屋质传》。以下不注出处者皆据此传。
6《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恟恟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一场血腥的残杀即将在辽朝皇室内部展开形势异常危急。身为惕隐的耶律屋质职掌皇族政教协调皇族内部的关系是他的职责之一。他又善谋划兼得太后信任既可能助太后也可能被世宗争取到自己一方。于是世宗“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屋质不避嫌竟劝太后与世宗讲和。他说:“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尽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为今之计莫若以言和解事必有成;否即宜战以决胜负。然人心一摇国祸不浅惟太后裁察。”又说:“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并自告奋勇为和谈之使往见世宗。他同样劝世宗“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如和好”。世宗认为太后、李胡之军乃乌合之众不可能取胜屋质则说:“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屋质立足于避免战争减少契丹人员伤亡和矛盾激化使世宗平稳接管政权既不畏太后的威势也不惧世宗见疑终于说服了双方使世宗同意与其祖母相见“各纾忿恚”争取问题的和平解决。
在太后与世宗会面时屋质指出了太后“牵于偏爱托先帝遗命妄受神器”导致了今日皇位的争夺;也批评世宗“擅立不禀尊亲”的过失;同时他利用双方都想避免武装冲突的心理威胁说如果各持己见专务指责对方则和议无望“当交战”迫使双方做出让步1一触即的内战得以避免。
但是太后并不承认世宗地位的合法性她又提出了“议既定神器竟谁归”的问题。为了国家的利益耶律屋质敢于逆太后之意言人所不敢言他说:“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李胡当即厉声反驳说:“我在兀欲安得立!”屋质毫无畏惧据理力争他说:“礼有世嫡不传诸弟。昔嗣圣之立尚以为非况公暴戾残忍人多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群情所愿赖屋质得以上达。迫于舆情考虑到耶律家族的权力太后不敢再固执己见她无可奈何地对李胡说:“昔我与太祖爱汝异於诸子谚云:‘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我非不欲立汝汝自不能也。”于是同意立永康王兀欲为帝辽朝第二次权力交接得以和平解决为这个政权的延续和巩固创造了条件。
在这次权力交接的协商中耶律屋质起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事后世宗问屋质:“汝与朕属尤近何反助太后?”屋质说:“臣以社稷至重不可轻付故如是耳。”其实屋质与世宗的拥戴者态度是一致的但为了让世宗权力取得无可质疑的合法性他把一切都摆到会议上来从根本上阻止了任何人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意图。从道理上太后与李胡不得不认输但是从感情上和行动上他们仍然不甘心接受这一结果。后来李胡与太后又阴谋废立世宗将他们囚于祖州于理于法都是无可指责的。
世宗即位后契丹贵族内部的争权斗争并没停止屋质对此也一直保持1太后对建国前诸弟之乱使契丹社会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记忆犹新她担心惨剧再度重演于是先做出了让步她说:“向太祖遭诸弟乱天下荼毒疮痍未复庸可再乎!”世宗也检讨了自己行为称“父不为而子为又谁咎也”。
着高度警惕。天禄二年(948)耶律德光第三子天德觊觎帝位联合后族萧翰和太祖弟寅底石的两个儿子刘哥(留哥)、盆奴伺机谋杀世宗耶律石刺觉察后报告屋质。屋质领他们见世宗他们拒不承认世宗也不深究。后来刘哥请世宗观樗蒲于袖中暗藏利刃被世宗觉亲自诘问。刘哥设誓抵赖说:“臣若有反心必生千顶疽死。”世宗又欲宽免。屋质奏请:“当使刘哥与耶律石刺对状不可辄恕。”世宗命屋质审问得其实。于是诛天德杖萧翰流刘哥使盆奴远使辖戛斯。在屋质的坚持下天德等的谋反阴谋被粉碎1。
天禄三年(949)泰宁王察割(太祖幼弟安端子世宗堂叔)觊觎帝位耶律屋质揭露其阴谋世宗非但不信还将屋质所上表章出示给察割使屋质陷入被动。但他依然能忍辱负重一时也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