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耶律倍所能采取的最后措施。至此耶1柴册礼为契丹遥辇氏联盟领阻午可汗时制定的可汗即位典礼即所谓燔柴告天仪式。详见《辽史》卷49《礼志》一。

    1《辽史》卷3《太宗纪》上。

    2参见《辽史》卷75《耶律羽之传》、《辽史》卷3《太宗纪》上。

    律德光除掉了来自东丹王耶律倍的威胁巩固了自己的权位。

    第二节继续争战中原伺机开拓疆土辽朝统治者虽然主观上有插手中原事务进而将统治范围推进到黄河以北的主观愿望并不时侵扰与之相邻的燕云地区但进一步向南展势力客观上却不得不利用割据势力间的矛盾和冲突伺机而动。自阿保机以来他们惯用的手法就是应中原某些割据势力之邀援助一方与另一方对抗。阿保机时曾配合卢文进、王郁、张文礼进军涿、定诸州境均无功。耶律德光继其未竟之业继续等待时机参与中原割据势力间的斗争。天显三年(928)后唐义武军节度使兼中书令王都因谋求更大的权力被明宗削夺官爵遭到讨伐遂通过奚秃里(又作“秃馁”汉译“太尉”)铁剌向契丹求援给契丹南下参与中原事务提供了又一次机会。耶律德光遂命铁刺率军前往援救并6续派出契丹军增援。但契丹军每每失利兵士战死和被俘者数千人领数十人被俘。天显五年东丹王耶律倍又投奔后唐。后唐明宗在位期间中原比较稳定耶律德光的军政目标还难以实现于是他一面不断派兵攻打云中等郡县一面加强了与后唐的政治交涉。

    936年(契丹天显十一年后晋天福元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与末帝李从珂互生猜忌欲夺后唐以代之遣使向契丹求援约事成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以北称臣以父礼事耶律德光为耶律德光提供了又一次干预中原事务的机会。于是耶律德光应石敬瑭之约亲率5万大军援助石敬瑭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按照协议晋将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割与契丹每年向契丹输帛3o万匹。938年(契丹会同元年后晋天福三年)晋使至辽“奉表称臣谓契丹主为父皇帝”1献十六州图籍上述律太后尊号为“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耶律德光尊号为“睿文神武法天启运明德章信至道广敬昭孝嗣圣皇帝”。通过援立石敬瑭契丹不但使中原政权成为附庸而且将燕云十六州纳入自己的直接管理之下。

    十六州的并入对契丹政权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从此它不但统治了俘获和流亡到草原的汉人而且直接统治了汉地。达的农业为契丹政权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增强了契丹社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汉文化对契丹社会的影响更加直接;同时契丹统治者也直接面临着如何统治以汉人为主体的农业区的问题。

    晋高祖在位的七年中契丹与晋关系良好对中原局势的稳定和契丹社会的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会同五年(943)晋高祖死群臣立石重贵为帝对契丹称孙而不称臣。契丹遣使责问晋臣出语不逊激起了耶律德光的不满;契丹卢龙节度使赵延寿欲代晋为中原皇帝乘机鼓动对晋用兵;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又密通契丹告以“晋主负德违盟境内大饥公私困竭乘此际攻之一举可取”1再一次激了耶律德光南下的政治热情。会同六年底他下令“赵延寿、赵延昭、安端、解里等由沧、恒、易、定分道而进1《资治通鉴》卷281后晋高祖天福三年。

    1《资治通鉴》卷283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大军继之”2同时又遣将从雁门南下动了与晋争夺中原的战争。

    自会同七年(944)至九年经过了三年的征伐晋北面行营招讨使杜重威以2o万军不战而降晋军主力丧失殆尽。晋帝自焚不果上降表耶律德光终于实现了自其父以来占有黄河以北地区的愿望。于是他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改契丹国号为大辽以镇州为中京以赵延寿为中京留守。显然耶律德光心目中的大辽是将晋朝统治地区包括在内的。但是由于契丹军队的掠夺激起了中原汉人的顽强抵抗刘知远又在太原称帝耶律德光在任命了各州郡节度使后便于大同元年四月撤军北归在回军途中病死。东丹王之子耶律阮(契丹名兀欲)在军中被诸将拥立为帝此即辽世宗。耶律阮北归后与其祖母述律氏为争夺政权几乎酿成一场武装冲突留守中原的契丹军心也生了动摇。

    耶律德光北归后汉人节度使相继叛辽或自立或附汉。各地人民也纷纷起事杀辽官袭击契丹军。留守汴州的宣武军节度使萧翰和其他留守中原的契丹军将也擅自北归耶律德光经三年鏖战所得的中原晋地乃为北汉和后周所有辽朝并未能享受到胜利果实。

    灭晋战争的胜利除依靠契丹骑兵的军事优势外耶律德光也充分利用投靠契丹的汉官的政治野心和晋朝官僚将领间的矛盾。先他利用赵延寿谋求取代晋帝为中原皇帝的野心充分调动了赵延寿的灭晋积极性使他充当灭晋的急先锋1;同时他对晋朝内部的情况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2也随时注意利用晋朝将领间的矛盾以分化和拉拢的手段使之为己所用3。这样就增加了自己的力量削弱了晋军的战斗力。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对中原情况的了解和熟悉。

    契丹骑兵虽勇武善战但他们所面对的却是人数、武器装备远胜于己且2《辽史》卷4《太宗纪》下。

    1用兵之初耶律德光将山后和卢龙兵5万人交与赵延寿统领并“委延寿经略中国曰:‘若得之当立汝为帝。’又常指延寿谓晋人曰:‘此汝主也。’延寿信之由是为契丹尽力画取中国之策”;辽中路军的胜利多由延寿之力故耶律德光回南京整军期间诸将多受责罚唯赵延寿得免;契丹军再次南下时延寿又以诈降配合。可见赵延寿在灭晋之役中是何等卖力。但晋朝灭亡后耶律德光任官遣将却绝口不提先前的承诺赵延寿不得已求为太子也被拒绝。耶律德光竟冠冕堂皇地说:“我于燕王虽割吾肉有用于燕王吾无所爱。然吾闻皇太子当以天子儿为之岂燕王所可为也”;当张砺奏拟赵延寿为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枢密使时他却取笔涂去“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此足以看出耶律德光在用人行政上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与其父一样善于权变。参见《资治通鉴》卷283、284、286。

    2辽晋宗藩关系的确立加强了双方的交往和联系;辽朝统治集团中有相当数目的汉官;末帝时晋臣中也不乏通辽者;最根本的是辽自阿保机、耶律德光以来一直不曾放弃占有黄河以北的军政目标故辽朝统治者对中原的情况一向关心也随时注意搜集有关情报。故灭晋后耶律德光“每谓晋臣曰:‘中国事我皆知之吾国事汝曹不知也。’”

    3契丹南下杨光远即与之配合;贝州军校邵珂为之提供贝州军情;太原节度使刘知远则身为北面行营都统却按兵不动“慎事自守”。杜重威统率晋军主力畏敌怯战且有降意耶律德光又以中原相许以坚其降志他说:“赵延寿威望素浅恐不能帝中国汝果降者当以汝为之。”重威果降晋朝大势亦去。杜重威既降耶律德光又遣赵延寿“衣褚袍至晋营慰抚士卒曰:‘彼皆汝物也。’杜威以下皆迎谒于马前亦以褚袍衣威以示晋军其实皆戏之也。”见《资治通鉴》卷285。看来不论是对赵延寿还是对杜重威耶律德光的许诺皆无真意不过是利用他们的野心为自己的军政目的服务罢了。占有地利优势的晋军。初期契丹军屡屡失利战争进行得十分艰苦耶律德光不得不三次征兵和调整作战部署。会同七年契丹军三路南下耶律德光自领中军主力以赵延寿为先锋。但西路在太原、雁门受阻东路初获小胜继而失利只有中路长驱直入无功而还。

    会同八年第二次大举南下又为晋将皇甫遇、慕容彦、李守贞、符彦卿等所败。国内人畜多死诸部厌战。时晋又遣使求和太后也力促议和班兵。但耶律德光依然坚持“割镇、定两道隶我则可和”1。

    会同九年十一月再次南下。主力自易、定趋恒州。利用杜重威怯懦不敢战的弱点以大军与杜重威夹滹沱河列阵遣将出晋军之后断其粮道及归路。同时以中原皇帝的高位向杜重威诱降终于扭转了战局取得了灭晋之役的胜利。它不仅表现了耶律德光坚韧不拔的毅力也体现了他拓土开疆、占有中原的意志和决心。

    在灭晋的前后也不断遣将继续征乌古、党项、吐谷浑等巩固辽朝对这些部族的控制。

    第三节奠定统治基础将渤海人迁往辽东是耶律德光削弱耶律倍势力的第一步。耶律倍投奔中原朝廷又以耶律倍妃主东丹国事同时更进一步加强了对其封地和属民的控制。原来的东丹国实际上是游牧政权中的亲王封国有着相当大的独立性可自建国号、年号可直接遣使与周边其他政权交往;每年向朝廷贡纳布15万端、马千匹;宰相以下百官可自行除授。耶律倍妃主东丹后朝廷于天显六年置中台省于南京加强了对东丹封国南京地区事务的直接干预。契丹自建国以来治下就有相当数目的汉官与汉民。汉官曾为政权的建立与国家的治理出谋划策汉民对草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的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对草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又通过契丹统治者治国的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契丹社会和契丹政权的面貌。

    阿保机时期为治理汉人和展农业生产曾设立汉儿司管理汉人事宜。十六州入契丹后耶律德光没有改变燕云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治理方式“公卿庶官皆仿中国参用中国之人”以赵思温为南京留守;赵延寿为枢密使后改政事令;以张砺为翰林学士。从而开创了辽朝南北面官制的先河。会同元年后晋献十六州图籍。耶律德光以此为契机对统治机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皇都为上京府曰临潢。升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改新州为奉圣州武州为归化州。升北、南二院及乙室夷离堇为王。以主簿为令以令为刺史刺史为节度使二部梯里已为司徒达刺干为副使麻都不为县令县达刺干为马步。置宣徽、閤门使控鹤、客省、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文班牙署、诸宫院世烛马群、遥辇世烛南北府、国舅帐郎君官为敞史诸部宰相、节度使帐为司空二室韦闼林为仆射鹰房、监冶等局官长为详稳1。

    上京居于契丹各游牧部落之中除作为都城具有崇高的地位外临潢府1《资治通鉴》卷284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1《辽史》卷4《太宗纪》下。

    又是治理迁入这一地区的汉人和渤海人的机构。东京辽阳府与南京析津府并列为两大地区行政中心从而使东京地区与南京地区一样成为辽朝治下的两大行政区域为日后辽分全国为五道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调整将东丹封国改由辽朝的道、府等地方行政机构管辖事实上剥夺了耶律倍的封国。虽然耶律德光主观上是从加强个人的地位和权力做出这一调整的客观上却有利于辽朝对地方的控制有力地防止和避免了封国的分裂趋势。

    官号的改变实际上就是对官制的局部调整将北、南二院和乙室部领由夷离堇改为大王使北、南二府和乙室部地位提高。北、南二府的领出自皇族乙室部与耶律氏所从出的原迭刺部关系密切他们与二国舅帐是契丹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