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学”学派:新学、理学、蜀学的形成及在北宋时的展“新学”为王安石于庆历二年(1o42)中举任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后著《淮南杂说》时创始;嘉祐末至治平四年(1o67)居丧在江宁(今南京)聚徒讲学时形成。熙宁变法时开始成为宋学中最大学派当时称为“新学”史称“荆公新学”元祐时虽遭打击但直至南宋理宗后期以前一直是宋学的主要学派。

    “蜀学”是苏洵在眉山“闭户读书”时开始研究《六经》百家之说晚年研究《易经》著《易传》未完成治平三年(1o66)死时遗嘱苏轼继述其志。元丰年间苏轼贬居黄州时完成《易传》及著《论语说》、《书传》等蜀学派的理论大体形成。蜀学派另一主将苏辙元符三年(11oo)3《宣和书谱》卷6《蔡襄》。

    4《苏东坡全集·正集》卷5《柳氏二外生求笔迹》卷2《石苍舒醉墨堂》。末开始居许州“居许六年(至崇宁五年11o6)杜门复理旧学(蜀学)于是《诗传》、《春秋》、《老子解》、《古史》四书皆成”1。至政和二年(1112)去世的13年间不仅撰著蜀学著作还传布蜀学。两宋之际的蜀人韩“驹尝在许下从苏辙学”是北宋末年的重要蜀学派入仕不久即“坐为苏氏学”宣和六年(1124)“复坐乡党曲学(蜀学)”2。

    理学则是由河南(今河南洛阳)程颢、程颐兄弟所创创始的时间约在至和末至嘉祐初形成于元丰年间居洛阳聚徒讲学之时。张载创立“关学”大致也在至和末而形成于熙宁年间聚徒讲学于家乡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时。周敦颐曾著《太极图》、《易通》早年曾任二程少年时的启蒙老师因而被朱熹推为理学开山但他未形成自己的学派。同时的邵雍著《皇极经世书》等创象数学体系。二程、周、张、邵五人同被朱熹列为理学派的创始人称为“北宋五子”。但是理学派在北宋末仍只是个较小的学派。与理学家杨时关系密切的张樱虿叹┩萍觥捌渌煲匝钍奔觥1杨时遂被起用。靖康元年(1126)当金兵南下北宋危亡之际杨时又借攻击蔡京之机攻击王安石及新学派为宋钦宗采纳但北宋随即为金所灭理学派未能有所展。“时人有十不管之语云:不管太原(时为金兵围攻)却管太学;不管‘防秋’(防备秋季金军南侵)却管《春秋》;不管炮石却管(王)安石;不管肃王(钦宗弟赵枢时在金营作人质)却管舒王(王安石)。咸谓深中时病。”2秦桧对理学派的扶持与打击北宋末昏君宋徽宗与奸臣蔡京打着崇奉王安石和新学派的旗号进行着腐朽黑暗的统治断送了北宋成为南宋君臣及理学家们攻击王安石及新学派的口实。右相范宗尹曾正确地指出:“王安石学术本不至是由蔡京兄弟以绍述之说敷衍被蔓浸失其意”所致1。

    绍兴元年(1131)八月秦桧升任右相(独相)随即追赠程颐直龙图阁职名称其学说为“高明自得之学”。起用与理学有关的人士即所谓“绍兴初秦桧为亚相引(胡)安国侍经席一时善类多聚于朝”2。次年秦桧罢相秦桧党羽在此前后被罢斥的达2o余人。

    绍兴四年赵鼎任相后原先被称为秦桧党羽的张樱⒔摇⒘跻恢埂⒙荨⒑补仍俅伪黄鹩谩T谛卵窍匝У那榭鱿麓文辍罢偈∈跃偃顺涛男碛霉沤裰钊逯挡⒆猿黾阂馕睦碛懦げ⑽细瘛薄J导噬戏膊环侠硌Ч鄣愕挠κ哉咭桓挪宦既 @硌稍谇罔怼⒄远ο群蠓鲋蚕碌玫搅顺醪秸1但还未成为显学。

    1《宋史》卷3o5《晁迥传》。

    2苏轼:《居士集序》《欧阳文忠公文集·卷》。

    1苏辙:《栾城集·后集》卷13《颍滨遗老传》下。

    2《宋史》卷445《韩驹传》;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15载有韩驹“高宗时”奏议八篇从内容看应是徽宗时。

    1《宋史》卷379《张樱贰

    2《三朝北盟会编》卷51靖康元年八月三日引《靖康遗录》。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4建炎四年六月己亥。

    绍兴八年(1138)秦桧再任右相独相擅权成为臭名昭著的奸臣秦桧后来被说成是打击理学推行新学的人物即所谓秦“桧再得政复尚王金陵而洛学废矣”2。其实秦桧再相的前期礼遇年迈的尹淳;任用杨时之子杨适、杨迥婿陈渊;与胡安国父子更是关系密切。胡“宁本因其父(胡安国)兄(胡寅)与(秦)桧厚故召用之”绍兴十九年(1149)“(秦)桧知(胡)宁兄徽猷阁直学士致仕(胡)寅之贫因其往剑州(今四川省剑阁)省世母遗以白金”。由于胡寅的回书秦“桧以为几己始怒之”3秦桧与胡寅兄弟的关系也是与理学派的关系从此恶化。此前曾有一徐“存顶冒杨时高第徐存(江山人)之名于秦桧当轴时乞送入试院试官观望遂窃一第”4。绍兴十八年朱熹等理学人士中举都说明秦桧当时还是扶持理学派的。

    绍兴二十年九月采纳曹筠建请科举中淘汰采用二程学说者开始打击理学派。绍兴二十三年杨时之子杨迥因与胡寅的特殊关系罢官秦桧党羽又“揭出”胡安国的门生胡“襄比当秋闱监试题目众已议定襄乃中夜自易之意私其党”而被罢官1。次年又生“甚至萧振以附程氏之学而得祸洪兴祖以序程瑀《论语注》而得祸”2。正如其后叶谦亨所说:“学术粹驳系于主司去取之间向者朝论专尚程颐之学有立说稍异者皆不在选。前日大臣则阴佑王安石而取其说稍涉程学者一切摈弃。”宋高宗随即说:“赵鼎主程颐秦桧尚安石。”3秦桧“阴佑”新学派与打击理学派是在其当政最后的五、六年。

    宋孝宗时期的新学、理学和蜀学“宋学”三大学派中宋孝宗对理学派的攻击新学派采取不支持的政策形成各学派自由展的学术环境除新学派仍是显学外蜀学派在沉寂了数十年之后重新兴起;理学派自宋高宗在位末年扶持以来又有了很大的展。朱熹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形成理学的主流学派史称“程朱学派”6九渊则创建理学心学派反理学的主要学派是陈亮、叶适的浙东事功学派等。

    乾道六年(117o)前员兴宗提出:“今苏、程、王之学未必尽善未必尽非执一而废一是以坏易坏宜合三家之长以出一道使归于大公至正。”4宋孝宗又追赐苏轼“文忠”、苏辙“文定”为苏轼文集作序等对蜀学派采取扶持的政策。而对当时的主流学派新学派、理学派则采取相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6绍兴元年八月戊子;《两朝纲目备要》卷4庆元年正月甲辰。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o绍兴五年六月甲子;卷173绍兴二十六年六月乙酉。“绍兴初程氏之学始盛”6游:《老学庵笔记》卷9。

    4《两朝纲目备要》卷4庆元二年正月甲辰。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2绍兴十九年十二月丁丑。

    2《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5。《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载朱熹同榜的第三甲第十三人徐存(兰溪人)可能为“顶冒”者。顶原作项误。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1绍兴二十年九月乙酉(参见《宋史·选举志》2);卷165绍兴二十三年十一月甲午。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绍兴二十五年十月辛卯;卷167绍兴二十四年七月甲子、十二月丙戌。对遏制的政策如淳熙五年(1178)“谢廓然言:‘近来掌文衡者主王氏之说则尚穿凿主程氏之说则务为虚诞乞诏有司公心考校毋得徇私专尚程、王之末习。’从之。”5宋学的新学、理学、蜀学三大学派在宋孝宗后期并为显学其明证莫过于淳熙十四年(1187)时年58岁的朱熹所说:“若诸子之学同出于圣人各有所长而不能无所短。”朱熹在这里所说的诸子不仅是指理学派的许多学者也包括新学派王安石、王■和蜀学派的苏轼他所举的“五经”“四书”的注疏著作就包括了他们的著作并说学者学习三派著作才使“先王之道得以复明于世”1。朱熹实际上是认为理学派与新学派、蜀学派同是宋学的学派之一。

    宁宗后期理学地位的提高宁宗初年“庆元党禁”打击了理学派三大学派并存的局面被打破。

    嘉定元年(12o8)的宋金“嘉定和议”后理学人士刘爚向奸相史弥远建议实行“收召诸贤”、“以爵禄縻天下士”扶持理学派。次年谥“赐朱熹谥曰文”提高理学派的地位。

    嘉定三年刘爚“遣国子司业言于丞相史弥远请以(朱)熹所著《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之说以备劝讲正君定国慰天下学士大夫之心又请以熹《白鹿洞规》颁示太学取熹《四书集注》刊行之”2。

    嘉定十三年谥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元”、“纯”、“正”后又谥张载为“明”为后来理学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同年九月胡卫的奏议称:“皇朝承五季陵夷之后士气卑弱二三圣人作而新之熙宁以来凡典章号令若王安石之造意平雅苏轼之语纯明;程颢、程颐又以洙泗之源流兴于伊洛间士之所趋一归于正。”1胡卫的奏议意在推崇理学但只将宋学三大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安石、苏轼、程颢、程颐同列于“二三圣人作而新之”的行列说明理学派当时的地位虽已提高但新学、蜀学派也还是主流学派。

    理宗后期理学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嘉定十七年宁宗死奸相史弥远废宁宗自定的皇位继承人赵竑改立宗室赵贵诚(改名赵昀)为帝(理宗)随即“诏褒表老儒”年迈的朱熹弟子傅伯成、6九渊弟子杨简以及自幼读程颐书的柴中行等被授予殿阁职名赐金带。宝庆三年(1227)宋理宗又表彰朱熹的《四书集注》并“特赠(朱)熹太师追封信国公”2再次提高理学派的地位。

    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3绍兴二十六年六月乙酉。

    1员兴宗:《苏氏、王氏、程氏三家之学是非策》《九华集》卷9。员兴宗死年不详《九华集》附录祭员兴宗文数篇最早的撰于乾道六年八月。

    2《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6淳熙五年三月。

    1《朱文公文集》卷69《学校贡举私议》。

    2《宋史》卷4o1《刘爚传》卷437《真德秀传》、《魏了翁传》。

    端平元年(1234)重用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等十多位“名士”。次年诏议胡瑗、孙明复、邵雍、欧阳修、周敦颐、司马光、苏轼、张载、程颢、程颐十人从祀孔子。李■称这十人“卓然为学者所宗宜在从祀之列”3意在取得与早已从祀孔子的王安石同等的地位但是此次“诏议”未能使其中的任何一人列入从祀。嘉熙元年(1237)三月刘汉弼“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1。结合理学派肆意攻击王安石以及后来新学派被称为“邪党”可见此时宋学的三大学派仍然并存。

    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将王安石排挤出从祀的行列以及推崇理学的其他措施正式确定了理学为南宋官方的统治思想。有识之士对于理宗在面对蒙古军南侵的南宋存亡之际不是愤图强而是热中于扶持宋学的理学派并打击其他学派深为不满。理学人士刘克庄在淳祐六年的《召对札子》中说:“薄物细故纷挐不已;急政要务谦逊未遑未免有‘不言防秋而言《春秋》不言炮石而言(王)安石’之讥。夫废《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