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治住在野外的庶人(也即野人)迫令他们助耕周统治者的“籍田”所以说“虽周亦助也”。这一矛盾就应这样解决1。
解放以前云南西双版纳也有类似孟子所讲的那样的田制虽然当地的傣族已经是封建领主社会了(据云南民族学者马曜、缪鸾和的说法)但是它们还保存着公社的遗制即一种由农民集体占有的“寨公田”这反映傣族的土地最早是归村社所有的。后来随着傣族社会的封建化村社土地大都被1辽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女神庙的掘简报详见《文物》1986年第八期并同期有孙守道、郭大顺的研究。关于社的研究拙作《汤祷雨桑林之社和桑林之舞》及《由箕器铭文推论燕商文化》二文可以参考。最高领主“召片领”所夺。因此所谓“寨公田”只保留村社土地所有的名义而变为领主分配给农民的份地由农民耕种向领主出各种徭役和地租从而农民(公社成员)变成领主的农奴。领主们把全部土地分为领主土地和农奴的份地。农奴们用自己的耕牛和农具无偿代耕各级领主的私庄缴纳全部收获物。份地归自己耕种收获物属于自己所有不再向领主缴纳地租。马、缪二位同志认为从征收劳动地租的情况看这里的“寨公田”很象孟子所说的“八家皆私百亩”的私田即农奴份地;还有一种领主或官吏所有的所谓“波郎田”很象孟子所谓的“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的公田。傣族农奴代耕领主田时确是象孟子所说“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因为领主不开秧门农奴就不能耕种2。
我认为马、缪两位同志把孟子所讲的井田制与西双版纳的田制相比拟是很有眼光的。但是我怀疑傣族的“寨公田”应该原是井田中的公田农民的份地则是私田。其次我不同意西周是封建领主社会因为西周时井田制还没有完全破坏因此公社农民还不可能完全农奴化。正如马克思所说波兰、罗马尼亚的公、私两部分土地都“被军事上、宗教上的高官侵夺了。自由农民在他们公地上的劳动变成了他们替公地盗占者的徭役劳动了农奴关系就是这样产生的。”(见前引)这一情形周在春秋战国之际方才产生。马、缪两位过分相信《周礼》的材料是不足相信的。(《周礼》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其三马、缪两位的论文中认为西双版纳的农奴原是“召片领”和他的贵族家里的奴隶这固然很对。但是西周农民的农奴化应该是由公社农民必须“助耕公田”一事转化过来这样才符合马克思所说“自由农民在他们公地上的劳动变成了他们替公地盗占者的徭役劳动。农奴关系就是这样产生的”。
因此我联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凉山彝族虽然有很达的奴隶制何以没有奴隶变为农奴的事实?我反复思考认为就是凉山彝族没有公社的存在因为只有公社农民“助耕公田”的徭役劳动才可能促使农奴化的展。就这一点说傣族社会又与西周更为近似。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籍田”有关的问题。“籍田”原是庆祝丰收向祖先、上帝表示感谢的祭祀仪式。“籍田”所种的粮食就是专为祭祀祖先、上帝时用的叫做“粢盛。”因此这种籍田和活动必然起源很早。如下甲骨卜辞是大家所熟习的我们认为就是殷王征调附近公社农民在籍田上集体劳动:王大令众人曰■田其受年。(《粹》866)
辛丑贞(中缺)人三千籍(《粹》1299)
贞惟小臣令众黍(通472)
王往以众黍于□(地名)(通473)
甲骨卜辞习见“众”和“众人”过去有的学者认为他们就是奴隶。这一说法已早更正。我们认为就是殷商的公社成员他们既要种田也要当兵。周初也袭用殷商的名称如《周颂·臣工》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意思说命令我的众人准备好你们的农具吧!这与卜辞所说:“王大令众人曰■田。”语意全同。但周人后来很少袭用“众人”这一名称而改称“农夫”、“农人”如《诗·噫嘻》云:“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尔私。”再如《诗·小雅·甫田》既说:“我取其陈食我农夫”又说:“曾孙不怒、农夫克敏”。“黍稷稻梁农夫之庆。”(此《甫田》与《齐风·甫田》同名)《国语·周语》记载“宣王不籍千亩”则又称为“庶民”云:“庶民终于千亩。”庶民即庶人。庶人与众人意义似同但周人指姬姓以外的异姓为“庶姓”因此庶人、庶民与殷商所谓“众”、“众人”又有不同。
上引卜辞云:“(中缺)人三千籍。”疑缺一“众”字。此“籍”字为动词犹春秋时鄅国“籍稻”。不过我们认为亦是籍田。三千人同时耕种籍田可以想见籍田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周颂·噫嘻》云:“十千维耦”《周颂·载芟》云:“千耦其芸”是以一千个人为耦。虽然这样解释人数减少了不少但是卜辞云:“人三千籍”仍然人数不少。
我们认为庶人主要是居住在四郊以外的被征服者亦即野人《周礼》则称为“氓”他们从事农业劳动。“籍田”是统治阶级用以祭祀祖先、上帝的土地征调四郊的公社成员农民“代耕”所以它也是公田。《大雅·韩奕》诗说:“实亩实籍”亩指私田籍指公田。不过殷周统治阶级的“籍田”乃集中于一地不在公社之中所以籍田虽然也是公田但是它和井田中的公田不同。《大雅·灵台》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又云:“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诗序》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鲁昆虫焉”。虽然有些夸张但文王之时国家初建它为了招抚“归附”的异族人民是比较宽大的所以四处庶民都很踊跃地来替文王建筑灵台。所谓“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庶民子来”也有一部分事实。由此也可证明庶民庶人是指被征服者的人民而不是奴隶1。
第四章封建(一)封建的本义及其起源“封建”的本义就是“封土建国”。夏商周三代以前我国曾经经历了漫长的氏族社会而后随着生产力的展阶级的分化它们在各自不同的地区渐渐强大起来兼并和融和了许多氏族和部落而后成为宗法封建制国家。
封土就是划分土地的疆界建国就是建城。甲骨文中已有“半”字即今“丰”字象林木丰盛之形。金文于丰字下加两手捧木作■即今“奉”字。《散氏盘》(即《矢人盘》)记载土地疆界说“奉于原道”“奉于周道”并“一奉”“三奉”之奉皆封字。金文奉本封之本字。因为古人划分土地、疆界以林木为标志所以奉从两手捧着林木之形。小篆封作■字从■从土从寸会意。从■显系从半之误《说文》解为“守其制度也”更是后起之说它已不知寸即奉木、植木作为土地疆界之意了。
次言建国。古代国就是城区京师。殷商自称为商也叫做“大邑商”
或“天邑商”。(天大同字)入商也就是入国。但甲骨文尚无“国”字而有土方、邛方、羌方、尸方其数逾百兹不必枚举。因此“多方”就是多国四方就是四国。它们是否有如我们今人的国家观念尚难明确地说但是殷商已经产生和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民主专政的国家确是史学界所承认的。
“封建”一词本是先秦典籍中所习见因为它是“封土建国”的约缩语或简称所以少知其本义所在。近代学者由于坚持马克思的五种生产方式认为氏族社会以后必定是奴隶社会因此他们对于封建一词往往加以“所谓”意即它不是欧洲中世纪国家那样的封建主义社会或者干脆地认为“封建”是秦汉的儒者人为地制造出来的一套“外衣”这实在是莫大的错误。我们反复研究我国自氏族社会以后即直接进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民主专政的宗法封建社会其国家也就是宗法封建制国家。这样一来封建实在是我国古代宗法封建制国家形成的标志1。
何以知道我国氏族社会以后就直接进入宗法封建社会呢?《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周襄王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太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按“太上”、“其次”固然有最好、较次的意义但是这里实际也是指时代先后即最初是德治的时代即《礼运》所谓尧舜禹的“大同”时代用现在的话说即氏族社会。“亲亲以相及”就是宗法封建的时代。《礼运》所谓“小康”时代相当于商汤周文武时代。不但只此《左传》隐公八年众仲论姓氏的起源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桓公二年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我们认为建德与建国所指的时代也有不同。孔子也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过去我们只以为是孔子对于德治的赞美而不知孔子是指尧舜禹时代。
(二)建城《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初分封鲁、晋、卫三国的情形对于分封康叔于殷墟时说:“自武父以南及■田之北境取于有■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这就是划定康叔所封的领土的范围。康叔的“国”就是在殷墟上面建立起来的国就是城由此可见建城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甲骨卜辞屡见“作邑”略引数例如次:作大邑于唐土(《金》611)
王作邑帝若我从止唐(乙57o)
王作邑、帝若(乙1947)
余其作邑。(前4、1o、6)
………………………………
23
我作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续4、33、4)
“作邑”就是建城。唐土疑即汤社。因此国(城邑)是在唐社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殷王对于作邑、建城极为重视。他不但亲自参与其事而且要征求上帝的许可。
周克殷后武王念念不忘有两件事:一是继承问题一是营建洛邑。今《尚书》中《大诰》、《召诰》、《洛诰》等篇都记载有关营建洛邑之事。下引《召诰》一段如次: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胐。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
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越七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472─473页。
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卫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太保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
这一段记事按照月日记载经营洛邑的活动。大意是这样:周公摄政称王因此文中“王”是周公假成王之命。他先派召公由丰镐前往洛邑勘察地形接着周公又往洛邑勘察观看了新邑的规模。在营建洛邑的过程中召公还号召庶殷来参加劳动。丁巳这一天在郊举行祭祀牛二。次日又于社祭祀牛一、羊一、豕一。这都是按照殷礼进行的。过了七天周公用书对殷诸侯:甸、男、卫邦伯训话他们都很兴奋。太保把殷的庶邦、冢君带到外面取皮制的币赐给周公。
古代希腊、罗马对于建城也看得十分隆重我引用法国古朗士的《古代希腊罗马社会研究》一书《建城》一节中的话如此:筑城第一要注意的是选择新城的地址因为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