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学术水平我国学者翻译了许多物理学书籍包括学术专著、通俗读物、教科书等。据统计1911至1936年的25年间我国译刊科学书籍495种其中物理学书籍52种占1o。5%。1在这些物理学书籍之中有相当数量的书其著者是著名物理学家如牛顿、法拉第、迈克尔逊、普朗克、密立根、爱因斯坦、布拉格以及罗素、石原纯等。而在译者之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是我国著名学者、科学家或翻译家如何育杰、夏元瑮、文元模、周昌寿、张贻惠、杨肇燫、郑贞文、张钰哲、任鸿隽、郑太朴等。这些译著不仅包括许多颇负盛名的教材而且还有不少学术专著如《相对论浅释》(1922)、《最近物理学概观》(1922)、《物质与量子》(1936)等等其原著就很有名译书也很有影响。抗日战争期间物理学家们在生活和工作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翻译世界著名科学著作为日后国家复兴和科学进步作准备。如:严济慈和李晓昉合译的《理论力学纲要》(1938);王普译的《原子物理学入门》(1945)、《核子物理学入门》(1946);陆学善译的《力学概论》(1949)、《柔体力学》(1949);许国保译的《热学与声学》(195o);杨肇燫译的《电学理论》和《电学原理》(1951年再版)等等。

    我国物理学家在多年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也撰写了不少专著。如:谢玉铭和c。h。corbett(郭察理)的《物理学原理及其应用》(英文本1924;中译本1928)、《物理学实验》(英文本1924);倪尚达的《无线电学》(1929);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其结构》(英文本1939);萨本栋的《并矢电路分析》(英文本1939)、《交流电机基础》(英文本1946)、《交流电路》(1948)、《交流电机》(1949);黄昆和玻恩(m。born)的《晶格动力学》(1954);等等。这些专著颇负声誉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有相当的影响被用作教本或被视为经典之作。

    4。人材培养。

    我国物理学教育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前半期得到了较大的展培1参阅周昌寿:《译刊科学书籍考略》载《张菊生先生七十岁生日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实际上按周昌寿所列的书目其中物理学书籍近6o种约占12%。

    养了许多物理学的专业人才。然而总的说来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缺乏安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被迫内迁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量散失师生备尝颠沛流离之苦。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和交通大学迁到重庆;浙江大学迁到贵州湄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师生们坚持教学和开展学术活动在此期间培养出的学生中后来多人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如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黄昆、朱光亚等等。

    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老一辈的物理学家献身教育与研究事业为国家培养年轻人才。像胡刚复曾先后在11所高等院校筹建物理系或理学院或在其中任教。清华、燕京和北京三所大学的物理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优秀的物理学家。学有师承后继有人保证了中国物理学事业的不断展。

    第二节物理学研究1。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我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物理学研究绝大部分是在国外进行和完成的。

    这种状况的形成不仅是因为国内缺乏和平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而且也是由于国内缺少实验研究所必需的仪器设备缺少理论研究所必需的资料信息。我国国内的物理学研究从二十年代后期才逐渐开展起来。

    然而无论在国外抑或在国内我国物理学工作者奋努力在纯粹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中许多成为我国物理学某领域或某分支学科的开创性或奠基性的工作有些还在国际物理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

    下面仅列举若干人物与事项以简要说明之。二十年代初叶企孙用x射线法精确测定的普朗克常数值曾一度为国际物理学界所采用他也是我国最早开始近代磁学研究的物理学家;饶毓泰研究原子和分子光谱得到重要成果;严济慈在光谱学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吴有训从实验上全面验证了康普顿效应并开创了我国国内的x射线研究;王守竞把新诞生的量子力学成功地应用于原子分子的研究其成果受到国际物理学界的重视;施汝为在我国国内最早开始近代磁学的研究;萨本栋在研究交流电机和电路理论方面颇有建树;赵忠尧在193o年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没;张文裕现μ介子和多种放射性同位素;吴大猷在原子和分子物理以及光谱学等领域的研究成绩卓著;谢玉铭三十年代关于氢原子光谱的研究事实上现了在四十年代后期才得到肯定的“兰姆移位”;王竹溪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方面有出色的成就;王淦昌在四十年代初就提出了探测中微子的建议;周培源深入研究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以及流体力学湍流理论;钱三强和何泽慧关于核裂变的研究尤其现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为国际物理学界所公认;陆学善、余瑞璜、钱临照等分别在应用x射线多晶粉末法研究晶体结构和合金相图、x射线晶体分析fourier新综合法研究、金属晶体的范性形变和晶体缺陷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出色成绩;葛庭燧在金属物理方面有许多为国际公认的创性研究;汪德昭、马大猷分别在声和声纳的研究、房间声学简正波理论研究方面有独创性的成果;王大珩研制光学玻璃和光学仪器贡献很大;钱伟长创立了以三维弹性理论和张量分析法研究弹性板壳的统一的内禀理论;钱学森、郭永怀等在高声流亚声和声混合流动问题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为空气动力学的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彭桓武在理论物理研究方面贡献卓著;黄昆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特别是晶格动力学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工作等等。

    大体上说我国物理学工作者在抗战之前较多从事实验研究尤其是在光谱学方面;抗战期间则大部分从事理论研究其次是应用光学研究;抗战之后也较多从事原子核物理学研究。总之物理学研究比较偏重于理论研究。

    2。专业研究机构的情况。

    我国专业性质的物理学研究机构在二十年代后期逐渐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有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学研究所和镭学研究所。

    1928年6月国家最高学术研究机关——国立中央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在此之前3月在上海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该所下设物理、化学和工程三个组。7月三个组独立为三个研究所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遂告成立由丁燮林任所长。研究所先后建立起南京紫金山地磁台物性、x射线、光谱、无线电、标准检验、磁学等实验室以及金木工场。研究所除开展各项研究外还制造理化仪器供全国中学和大学及研究机关之用。仅中学仪器一项至少制成两千六七百套为促进我国物理科学的展作出了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爆物理所内迁始迁昆明继迁桂林再迁至重庆北碚。抗战胜利后物理所于1946年复迁至上海。同年丁燮林辞职由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萨本栋兼任所长。1946年冬议迁南京九华山麓并将地磁部分并归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47年秋吴有训受聘任所长。同年冬在南京建成实验大楼图书仪器遂次第运宁至1948年3月全部迁竣。新建的实验大楼有图书室、原子核学实验室、金属学实验室、无线电实验室、光谱学实验室、恒温室、以及金工场等。与此同时二十年间物理所的研究队伍也有很大展。1928年仅有专任研究员4人助理员4人;1948年已有专任研究员7人兼任研究员2人专任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2人助理员5人。

    1929年9月我国另一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机构——国立北平研究院成立。该院初期设理化等各部理化部长由副院长李书华兼任。同年11月物理学研究所成立属理化部李书华兼主任。193o年严济慈被聘为物理学所主任。1932年北平研究院与中法大学合作创办镭学研究所亦属理化部又聘严济慈兼镭学所主任。1935年该院取消理化等各部直接设研究所并改主任为所长。严济慈为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并兼镭学研究所所长。同年镭学所迁往上海。抗日战争爆后物理学所内迁昆明。抗战胜利后物理学所迁回北平。1948年镭学所改组分为结晶学研究室(上海)和原子学研究所(北平)前者由陆学善主持后者由钱三强任所长。物理学研究所设有研究室、实验室、图书室、金工场、光学工场等机构。研究工作主要有光谱学、水晶构造、压电现象、照相片之感光性、地球物理等几个方面。抗战期间该所主要进行应用光学和应用地球物理方面的工作。为适应战时需要曾制造最高放大倍数为14oo倍的显微镜5oo余架供教学、医疗和工业所需;磨制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等)的光学玻璃部件3oo余套供道路和水利测量所需;制造水晶片振荡器1ooo余具供后方无线电台及盟军无线电收报机用;另外还在云南及贵州进行物理探矿1o余处。镭学研究所设有放射学、x光、光谱学等研究室及化学实验室主要进行放射性元素研究和x光研究。抗战期间该所力图利用固有设备从事理论与实用问题之探讨研究范围属于放射学、结晶学和光学方面;另外曾制紫外光灯十数具以应军令部及当地医院之需求。1934年物理学研究所与镭学研究所共有专任研究员2人兼任研究员3人助理员9人。1948年物理学研究所有专任研究员7人镭学研究所有专任研究员4人。

    继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建立研究所之后1932年5月军政部兵工署理化研究所成立其中物理部分设金属、弹道、光学、材料、电学共五个试验室。研究问题包括:特种合金钢的物理性质及其金属组织钢的热处理与其物理性质及金属组织的关系各种棱镜的制造军用通信设备光感器无线电遥控器等等。此外在昆明和贵阳的兵工署所属工厂由龚祖同主持设计研制多种军用光学仪器供抗日前线将士使用。

    3。大学研究机构的情况。

    二十年代末国家批准有条件的大学设立研究部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清华大学于1929年成立理学院第二年该校物理系开始招收研究生。此后物理系着重展研究部。在短期内建立起了x射线、无线电、光学、磁学等研究室。用于研究的设备和仪器有:x射线设备、γ射线设备、大型电磁铁、石英摄谱仪、示波器、无线电射与接收设备等。除清华大学外陆续设立物理学研究部的大学还有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等。

    抗日战争期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仍设有研究院继续开展科研工作。1939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无线电、金属、航空、农业和国情普查等五个特种研究所进行了一些直接为政府军事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叶企孙任特种研究所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有训为金属研究所所长任之恭为无线电研究所所长庄前鼎为航空研究所所长这三个研究所的工作都与物理学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