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59至1961年周信芳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1959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另一件是1961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周信芳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田汉在纪念会上讲了《向周信芳同志的战斗精神学习》介绍了他6o年的活动历程。周信芳在答词中把自己从艺6o年分成了5个12年总结为探新、求新、创新、革新、更新五个时期。他在这次纪念活动中演出了《打渔杀家》、《乌龙院》、《四进士》还演了新戏《义责王魁》和《海瑞上疏》。这一出《海瑞上疏》是周信芳为庆祝国庆1o周年而编排的由许思言执笔写成初稿周信芳自己参加修改自己导演并自任主演。剧中塑造了一个为了国家兴盛、政治清明不畏权贵不顾个人生死上疏谏诤的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清官海瑞的形象。
1961年《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影片(其中包括《徐策跑城》和《乌龙院》两剧)拍摄完成这是继前几年拍摄的《宋士杰》之后的又一部麒派艺术影片。其后年近7o的周信芳又编演了新戏《澶渊之盟》。这出戏写的是宋辽间的一场战争刻画了一个忠心为国、举足轻重的重臣寇准。剧本由陈西汀编写周信芳仍是亲自修改自任导演并主演寇准。
1964年6月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决定请周信芳为顾问。他在会上提出京剧演现代剧要从生活出向传统借鉴。在闭幕式上康生点了田汉、阳翰笙、孟的名说他们的作品是向党进攻。翌年1965年1o月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表(《海瑞罢官》是吴晗编剧马连良主演的)文中点到了《海瑞上疏》。紧接着张春桥到上海京剧院当众指出周信芳搞的《海瑞上疏》是反党的大毒草。1966年2月《解放日报》表丁学雷的文章《〈海瑞上疏〉为谁效劳?》说《海瑞上疏》同《海瑞罢官》“是一根藤上结的两个瓜”。5月16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o天之后5月26日《解放日报》又表了方泽生的《〈海瑞上疏〉必须继续批判》更进一步说:“《海瑞上疏》是一棵不折不扣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在这篇文章中公开点了周信芳和支持这出戏的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的名字。
紧接着周信芳的家被抄人被押上高架线路修理车在全市游街示众批斗会更是一个接一个地开个不停。1968年11月周信芳被捕入狱到第二年才获释回家。1974年“四人帮”控制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作出了将周信芳开除党籍、定为反革命分子的处理决定因周信芳不予接受后才将结论改为:敌我矛盾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1975年3月8日周信芳被迫害致死。终年8o岁。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8月16日上海市各界人士7oo余人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举行“周信芳同志平反昭雪大会”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第五十五章数学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界的爱国热情十分高涨“科学”“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在1919—1949年的三十年间尽管经历了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国数学仍然获得了重大的进步。如果说二十年代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大学数学系已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专业的学士那么到了三十年代中国一些大学的数学系已达到培养数学硕士的水平。而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浙江大学等地的数学研究水平已能够培养数学博士。数学事业主要是智力竞赛较少依赖投资和添加设备。因而中国数学界通过自身的努力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努力创造国内外有利数学展的条件使中国数学较快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一节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数学教育辛亥革命后的191o年代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已渐趋成熟。到了二十年代实行和美国一样的六、三、三学制。数学教科书除国内名家编写的以外多采用美国和英国的教科书如温德华(wentworth)的初等几何、初等代数范(fine)氏大代数郝奈(ha11andknight)二氏的高中代数等。这一时期中小教育的代表人物有傅种孙(1898—1962)他于192o年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并留校任教后接任系主任。由于长期在师范学校工作对初等数学亦有深入研究。他多次主持中学理科教员暑期讲习班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经过中学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已相当高“与欧美日本并驾齐驱并不逊色”1。
192o和193o年代中国各地的大学纷纷成立数学系并聘请一些留学国外的著名数学家前来主持。姜立夫于1919年到天津南开大学创立数学系。1921年熊庆来、何鲁先后来到南京的东南大学(后为中央大学)兴办数学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昭安(1892—1978)到武昌大学(后为武汉大学)任数学系系主任。1926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的魏嗣銮(1895—1992)应邀到成都大学(后为四川大学)任教授、数理系主任。陈建功(1893—1971)和苏步青(19o2—)分别于1929年和1931年获得日本东北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并先后来到浙江大学主持数学系。此外胡明复、胡敦复在上海创办大同大学数学系。也是哥廷根大学博士的朱公谨(19o2—1963)在光华大学任数学教授。冯祖荀一直在著名的北京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193o年获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的江泽涵(1893—1994)的到来使北大的数学阵容大为增强。
在三十年代的中国各大学中数学系的力量以清华大学为最强。1926年熊庆来、郑桐荪创建清华大学数学系孙光远(19oo—1979)和杨武之(1896—1973)于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都来清华任教授。此外年轻的教员有周鸿经(19o2—1957)和唐培经(19o3—199o)。陈省身(1911—)于193o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因师从孙光远来到清华成为中国第一名数学硕士研究生。华罗庚(191o—1985)自学成材为清华数学系同仁所赏识由系主任熊庆来邀请来校任助理员。加上极有才能的许宝騄(191o—197o)和柯召(191o—)成为清华的学生。这一阵容可称群星璀璨在三十年代初极一时之盛。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昆明合并成立西南联合大学3个数学系也合为1个由江泽涵、杨武之、姜立夫担任系的领导工作。当时著名的年轻教授有华罗庚、陈省身、许宝騄等。虽然当时的物质条件相当匮乏但数学科研和教学水平却非常之高。他们的科研成绩已跻身于国际前列加上学生学习十分努力所培养的学生实际上已达博士学位的水平。陈建功、苏步青在浙江大学(撤退到贵州湄潭)也在数学上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此外撤退到兰州的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组成了西北联合大学继续培养数学教师。何鲁领导的重庆大学数学系魏嗣銮所在的四川大学数学系熊庆来为校长的云南大学也都在战争年代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数学教育更注重于在工农群众中的普及1魏庚仁:《魏庚仁数学教育文集》河南教育出版社版第164页。
并提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比较正规的中小学里基本上仍使用国统区的数学教材。而在农民识字扫盲班、农村冬学班、战士学习班等的教学中也多少有数学的内容包括度量衡换算、买卖记账、土地丈量等实际数学问题以满足革命进程中的实际需要。
194o年夏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设立了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学习过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数学。自然科学院内设有大学本科分物理、化学、生物3个系。当时的物理系设有微积分、微分方程等数学课程负责数学课程的是南开大学毕业的孙鸿儒物理系系主任阎沛霖也教数学所用课本大都使用英文原版。
第二节二三十年代的中外数学交流中国现代数学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初能懂得微积分的人仍然屈指可数与西方的差距在2oo年以上。因此派遣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和进修是展中国现代数学的必要举措。经过中国知识界的不断努力列强所获得大笔额支付的庚子赔款终于有了部分的退回。这笔中国人自己的钱能用于培养自己的留学生对科学展是很有价值的。自19o8年美国部分退回庚子赔款以来中国已连续派遣三批留学生到美国并建立清华学校为留学预备学校。清华学校1926年起改为清华大学清华的数学系因经费充裕渐渐成为国内数学中心。1924年以后美国退回全部庚款建立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继续资助留学生到欧美学习。其中包括陈省身到汉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去巴黎访问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数论江泽涵到美国哈佛大学以拓扑学研究获博士学位。从193o年代起英国也退回了一些庚款作为中国学生的留学费用。吴大任、许宝騄、柯召、李华宗、林家翘、段学复等都是用英庚款在英国(或转至美国)留学并获博士学位的。樊■则是以法国退回的庚款在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其他渠道到国外去的数学留学生也有很多。据统计1949年以前在国外以数学工作获博士学位的有85人。这些到国外留学的年轻数学家日后都成为中国数学的中坚有一些则在国际数学界享有声誉。
与此同时许多外国数学家也陆续来华访问。最早来中国是曾任法国国务总理的潘勒韦(p。pain1eve1863—1933)和他的秘书波莱尔(e。bore11871—1956)他们都是国际著名数学家192o年来中国考察教育时曾在北京、上海作报告。
192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b。rus-se11868—197o)来华访问他曾作过有关“几何基础”的报告但主要的影响在哲学方面。
进入193o年代来访的数学家逐渐增多。先是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布拉希开(w。b1aschke1885—1962)应北京大学的邀请来华教授微分几何和积分几何对中国几何展影响较大陈省身吴大任等青年学生也参加听讲。由布拉希开介绍汉堡大学年轻的斯披涅儿(e。spernier19o5—198o)教授也来华讲授拓扑学和几何学。1934年4月曾任美国数学会主席的哈佛大学教授伯克霍夫(g。d。birkhoff1884—1944)在清华大学讲学。1934年秋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奥斯古德(w。fos-good1864—1943)来北京大学访问讲解力学并开设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等课程。
清华大学也邀请国外数学家来访。1936年法国著名数学家阿达玛(j。hadamard1865—1963)到清华大学访问三个月他讲授的偏微分方程课在当时的中国还很少有人能开出来。清华25周年校庆时阿达玛教授曾作“关于数学任务的几点感想”的报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维纳(n。wiener1894—1964)教授的来访是中外科学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1935到1936年的一年中维纳主要在电机系上课并和李郁荣博士一起合作研究。同时他每周在数学系讲授富里埃级数、富里埃积分、勒贝格积分等课程。在清华期间维纳完成了许多研究课题。作为控制论学科的奠基人维纳写道:“我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两件事:同布什(w。bush)所拟订的计算机计划密切接触以及和李郁荣博士在电网络设计上的合作。这两件事后来都证明是重要的”1。
1维纳:《控制论》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6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