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认为没有提前1o年、15年在战略性地区开展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是犯了一个错误。李四光认为要预测地震就要划分危险区建立地震预测试验站研究地震应力作用的过程。要进行地应力测量就应该仔细研究构造应力场。了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史》复印本第61页地质矿产部编印。

    解了应力场的特点才好追索构造运动的起源。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还应注重岩石性质问题岩石的机械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把这两种因素即矛盾的双方同时加以考虑和分析才能对地震生的时间、地点、频度和强度作出科学的判断。李四光认为这是对地震预报的一条有效的探索途径。1971年4月在他病危期间还曾问大夫他还有多少时间?他说:“如果还能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解决是有希望的。”1可惜4月29日他就溘然长逝了。李四光的去世对于我国地震预报工作是难以弥补的一个损失。

    李四光在生命最后的一二年中还为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编写了一本《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这本书可以说是他一生攻研地球科学思想路线的总结与表达。他把天、地、生三者视为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再把有关数、理、化的部分知识要点精炼出来熔于一炉表达了李四光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长期科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思路、观点与认识。这种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整体论思想及其方法论是十分可贵的。1972年这本书正式出版全书15万多字附有6o多幅照片和插图。书的最后一部分“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是全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李四光再次强调了构造体系的观点提出解决大陆构造问题应该立足于确实可靠的构造现象即构造体系的研究。这一点也是李四光在地质学上最重要的贡献。

    李四光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还特别关心地下热能资源的开与利用逝世前一年他不顾身患危症一定要到天津视察地下热水的开与利用的情况。打开地下热能宝库减轻煤炭资源的消耗是他多年在能源利用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他逝世前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

    李四光在科学实践的道路上毕生研究地质力学应用地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石油地质、铀矿地质、煤田地质、地热地质、地震地质以及第四纪地质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的新的领域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对古生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模拟实验、地应力测量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出色的成就。李四光的学术成就和科学业绩他的科学著作、科学思想和创造性的科学方法都是我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1958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总理曾说:“李四光是一面旗帜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1在1971年5月2日李四光的追悼会上周总理又号召大家:“要继承李四光的事业学习和展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学说要把李四光生前的遗著整理出来公开表广泛流传。”21许淑彬、李林:《石迹耿千秋——回忆李四光》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第117—118页。1转引自陈群等:《李四光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2页。

    2《第四纪研究》第3期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9页。

    第四十八章华罗庚华罗庚191o年生于江苏金坛。父亲华瑞栋人称华老祥原是江苏丹阳访仙桥人后来搬迁到金坛定居。华老祥13岁时开始做学徒学做生意后来自己筹资开了一个小店赚得钱后又开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店最后则开了一家大店。有了钱之后华老祥逐渐放松了对生意的经营。一场大火把大店烧个精光中店也倒闭了只剩下一个小店。

    华老祥在4o岁时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华罗庚。华罗庚在金坛念小学的时候金坛还没有初级中学。金坛初中创办那年华罗庚小学毕业他幸运地进了这个初中。1925年他以全班第二名初中毕业。

    由于家境贫寒华老祥无力让华罗庚继续升高中。经过努力华罗庚考取了由黄炎培等主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商科。华老祥除需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外家里还住有几个侄儿与侄女一直帮助他们到结婚成家为止因此家境愈益困窘。仅仅为了家里拿不出5o元的学费华罗庚不得不放弃还差一学期就毕业的机会弃学回金坛帮助其父经营“乾生泰”小店。

    这时华罗庚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时有一个留法学物理的青年叫王维克回到金坛执教于金坛初中。他欣赏华罗庚的数学才能并借书给华罗庚看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5o页的微积分。华罗庚边站柜台边用零散的时间学习数学。家里人都说他在看“天书”。为了怕他看书影响做生意华老祥多次要撕掉他的“天书”。

    1927年华罗庚与吴筱元女士结婚。次年生女名华顺以后他们又有了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与华光和两个女儿华苏与华密。

    1929年金坛生了流行瘟疫(大概是伤寒)华罗庚染病卧床6个月曾高烧昏迷不醒6个月未翻身病虽痊愈但左腿留下残疾走路时要左腿先划一个大圆圈右腿跨一小步。有人嘻称他按“圆与直线”行走。华罗庚病愈后家境更贫寒。幸得王维克帮忙让他在金坛初中补习班教书。刚教了一个月王维克校长就被人告了一状说他任用不合格教员华罗庚王维克一怒之下拂袖而去。继任校长韩大受委任华罗庚为会计总算没有让他失业。

    1926年上海《学艺》杂志(1o卷1o期)上载有一篇苏家驹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的解法》。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的根是不能用系数的四则运算及根式来表示的这已由n。h。阿贝尔(abe1)于1826年证明。苏家驹当时是知道这件事的。由于他自以为得到了一个可解的“证明”又未现错误而表该文。华罗庚当时也已知道阿贝尔定理他找到了苏家驹文章的错误。他于193o年在上海《科学》(15卷2期)上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指出苏文中有一个12阶的行列式计算错了。这是华罗庚表的第二篇文章他的第一篇文章是讨论j。c。f。施图姆(sturm)定理的刊于1929年《科学》14卷上。

    华罗庚的论文引起当时的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他认为华罗庚有天才有培养前途。使熊庆来纳闷的是从未听说过数学界中有一个华罗庚。后来熊庆来从系里一个教员金坛人唐培经那里打听到华罗庚的情况。经熊庆来推荐华罗庚于1931年来清华大学任算学系助理管理图书、公文也兼办杂事。在清华大学华罗庚如鱼得水拼命学习数学。至1933年华罗庚的水平与能力已为大家所认识。系里欲聘任他为助教但又碰到同样的资格问题。为华罗庚的问题理学院开会讨论不少教授如郑桐荪、杨武之、叶企荪等认为清华大学出了个华罗庚是一件好事不应该因资格问题而限制人才使用。由此他被破格提升为助教授微积分课。1934年他又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乙种研究员1935年他被提升为教员。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期间除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全面认真学习外特别致力于数论的学习例如d。希尔伯特(hi1bert)的《数论报告》(berichtuberdietheoriedera1gebr)与e。兰道(landau)的《数论教程》(共三卷)(vor1esungenuberzah1entheorieband1231927)等名著他都已融会贯通。那时他致力于华林(waring)问题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他的工作曾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武之的指点与帮助。

    1936年左右法国著名数学家j。阿达马(hadamard)与美国著名数学家n。维纳(wiener)来清华大学系统讲学。华罗庚的好学和勤奋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二人他们非常器重华罗庚。华罗庚从他们的讲学中深受教益。阿达玛向华罗庚指出n。m。维诺格拉多夫对华林问题的研究非常出色是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从此华罗庚进入了研究堆垒数论的主流。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华罗庚的工作受到维诺格拉多夫的影响。华罗庚从维纳那里学到大量傅里叶(fourier)分析的知识与技能这与他以后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时算学系有陈省身、许宝騄、柯召、吴大任等物理系有王竹溪、赵九章等。华罗庚时常跟他们论学问难互相切磋。

    1936年维纳将华罗庚推荐给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数学家g。h。哈代(hardy)盛赞华罗庚是中国的s。a。拉马努金(ramanujan)。华罗庚得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每年12oo美元的乙种补助以一个访问学者的身份去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litt1ewood)都很赞赏华罗庚保证两年可以给华罗庚博士学位但他却表示:“我来剑桥大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学位。”

    华罗庚在剑桥大学时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数学家如h。海尔布伦(hei1bronn)、h。达文波特(davenport)、t。埃斯特曼(estermann)r。a。兰金(rankin)与e。ch。蒂奇马什(titchmarsh)等人他们互相切磋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不少帮助。

    在英国华罗庚致力于解析数论特别是圆法与三角和估计的研究。他的工作水平有了实质的提高。例如关于完整三角和的估计、华林问题与e。普罗黑(prouhet)问题(或普罗黑塔利(tarry)问题)等的重要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考验他当时的论文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经典文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华罗庚于1938年毅然回到云南省昆明市。鉴于他的学术水平与才华不少大学争聘他。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杨武之破格提拔华罗庚为正教授于是他在位于昆明市的西南联合大学(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共同招生各校自聘教授三校研究生自由选课与参加讨论班)执教。这时他虽然仍继续其数论研究并完成他的专著《堆垒素数论》但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已从数论转移而致力于群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围绕这些学科华罗庚与其他数学家一起倡导并主持了各种讨论班。参加过他的讨论班而以后闻名的数学家中有段学复、闵嗣鹤、樊■、徐贤修受过他的影响及听过他的课的青年还有蓝仲雄、王湘浩、孙本旺、彭慧云、田方增、徐利治、钟开莱与严志达等人。1946年2至5月华罗庚应苏联科学院与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到苏联进行了3个月的访问。

    由于美国原子弹的震撼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陈诚、次长兼兵工署长俞大维欲建立国防科技乃经由曾昭抡邀华罗庚与吴大猷去重庆商谈。他们向陈诚、俞大维陈述我国科学落后应由培养人才入手。陈诚、俞大维采纳此议。由军政部资助两年费用华罗庚、曾昭抡、吴大猷率优秀青年孙本旺(数学)、朱光亚、李政道(物理)、唐敖庆、王瑞駪(化学)一行于1946年7月初由上海乘船赴美。

    在美国期间华罗庚先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做研究工作又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数论课。那时在普林斯顿有徐贤修、王湘浩、闵嗣鹤(数学)、张文裕、吴健雄、袁家骝(物理)、梁守榘(化学)、尤桐(考古)等人。1946年底华罗庚在美国治疗腿疾。他的腿治愈后基本上可以正常行走。1948年春华罗庚应伊利诺伊大学之聘任正教授直至195o年2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