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湘西桂北第四纪冰川现象述要》1等。
1944年日寇内侵直逼桂林地质研究所经贵阳迁往重庆。由于长途奔波环境困扰李四光的健康转坏曾一度病倒在沙坪坝。1945年4、5月间重庆大学和中央大学地质系联合邀请李四光到重庆大学连续作了题为《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的专题学术讲演这是李四光二十多年研究地质力学的一次总结也是地质力学这门学科的第一部专著后经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八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但是蒋介石又挑起内战烽火李四光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担忧不已。1946年夏他从四川回到了上海并转杭州养病数月。1947年7月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推选他为中国出席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代表。1948年2月李四光偕夫人许淑彬一同由杭赴沪转港乘船赴英出席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2陈群、张祥光、周国钧、段万倜、黄孝葵:《李四光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原文见李四光:《中国第四纪冰川》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7页、第2o页。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总论第1分册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32页。1景才瑞等编:《李四光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89—499页。会会上他宣读了《新华夏海之起源》一文。会后他和夫人商定到英国海边博恩默斯居住一段时间。在这里李四光非常关心祖国的解放战争每天阅读英国共产党出版的《工人日报》。还买了英文版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书籍认真阅读。他深信共产党必胜。他深情地期待着祖国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o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李四光从报纸上见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恨不得立即起程归国。正在这时得一位友人通知说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馆奉命要阻拦他回国。李四光当即和夫人商定星夜只身离英摆脱监视;夫人随后赶到巴塞尔与他会合然后赴意大利并从热那亚港登轮启程回国。195o年4月初李四光夫妇经香港抵广州回到了祖国大陆。5月来到了北京。
李四光被安排在北京饭店临时住下后周恩来总理曾亲自到住处来看望他两人谈了将近3个小时。周恩来提出希望李四光能帮助党和政府团结全国广大的科学家为繁荣祖国的科学事业出力;并协助郭沫若院长做好自然科学方面科学家的工作。还有一项急待着手进行的重要工作期待他去做那就是把旧中国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地质工作者组织起来为急待开展的工矿资源勘察服务。李四光深知完成这三项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他承担了下来。
关于团结科学家的工作李四光一直是很热心的。早在抗日战争后期一部分科学技术工作者不满于当时政府对科学界的迫害在当时中共驻重庆办事处和周恩来的关怀下在重庆成立了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科协)推举竺可桢为理事长李四光为监事长凃长望为总干事。科协的展很快在国内大城市和中国留学生较多的国家先后成立了分会并于1946年7月与法、英、美、捷等国的一些科学团体共同起成立了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世界科协)。北京解放后1949年5月在中共统战部的推动下中国科协与中国科学社(1915年成立)、中国自然科学社(1927年成立)、东北科学研究会(1948年东北解放后成立)共同起建议召开一次全国科学会议。经过酝酿由吴玉章主持举行了筹委会会议决定召开中华全国第一次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并讨论推选出科学界参加新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代表17人李四光是其中之一。政协一届一次会议闭幕后1o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1月1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任命李四光为副院长之一。李四光这时还在国外未能赶上参加上述会议。
李四光回到北京出席了一届政协第二次会议并作了一次言受到与会者的重视。不久他参加全国教育会议毛主席接见代表时还对他在政协的言表示了赞许。
8月17日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举行李四光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身份在会上作了题为《新中国的科学研究》的报告1。这次会上还通过筹委会建议成立的以各门学科学会为会员的“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科联);以科技工作者个人为会员的“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科普)。大会推选李四光为科联主席侯德榜等为副主席;推选梁希为科普主席茅以升等为副主席。1958年因形势要求两会合1李四光:《新中国的科学研究》载《科学通报》195o年第1卷第5期第289—291页。并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李四光当选为主席。在李四光的主持下并在几位副主席和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下科协对促进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通过学会进行跨机构间的学术交流和国际交流对新学科学会的建立对人民科学技术教育的普及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中国科协曾经是世界科协起会员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被推为世界科协的副主席之一。在五六十年代李四光与世界科协主席法国著名科学家约里奥·居里(j。curie)等常有书信往来共同对反对原子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声援被迫害的科学家等活动表示了相互的支持。1956年世界科协成立1o周年4月1日至3日世界科协第16届执行局会议和协会成立1o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英国物理学家鲍威尔(世界科协副主席之一)等及理事十余人到会。李四光在会上言强调要使科学服务于崇高的目的——为人类谋更多的福利。1964年8月21—31日由中国邀请有亚、非、拉、澳44个国家367位科学家参加的国际科学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前夕李四光以中国科协主席身份在人民大会堂主持了招待会数百位中国科学家和各国科学家欢聚一堂。陈毅副总理在会上致词称这次讨论会是各国科学家胜利会师的大会、团结的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分别接见了到会的全体科学家。
由于李四光本人的科学造诣和他在国内外科学活动中的声誉在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他作为科学界的代表当选为政协副主席并连续当选为第三、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李四光在工作中特别注意工、农业建设中需要多学科综合技术解决的问题常组织各个有关专业的科学家分工协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李四光很早就关注原子能科学研究工作归国到职后即关注钱三强的工作安排。积极支持近代物理所的建立多次由钱三强陪同到所视察并与科学家座谈并和当时院党组书记张稼夫多次讨论原子能研究工作的安排问题。
195o年9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成立统一部署全国地质调查研究与勘探工作。1952年9月在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李四光任部长何长工、刘杰、宋应任副部长。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迅展的需要根据中央指示地质部一开始就采取了大转变、大展的方针。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长春等地质院校开始大规模培训新生力量。中国地质工作出现了空前未有的蓬勃展的形势。1953年夏末李四光在北戴河休养期间正值朱德委员长、李富春副总理也在此休养。李四光到朱德住所向朱德作了放射性探测演示随后两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谈。1954年地质部着手放射性矿产资源的调查在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内成立第二办公室专管铀矿地质工作。不久二办扩大成为地质部三局(以后改属二机部、三机部和核工业部)。1955年1月15日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参加了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汇报了铀矿地质工作的进展再次演示了铀矿石标本的探测反应。当与会领导听到了探测器“嘎嘎”的声响大家都很高兴。毛主席当场作了重要的讲话指出:“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1由此我国拉开了原子能事业的序幕。李四光在中国科学院院务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原子能研究推广同位素应用的建议。经科学院党组与二机部党组联合报请中央政治局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简称核委)李四光为主任委员张劲夫、刘杰、钱三强为副主任委员。钱三强负责核委的经常工作。
此时的李四光作为地质学家急国家之所急一手抓铀矿地质一手抓天然油气地质。以往他多侧重基础性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实的科学知识与经验为适应新中国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他又积极开拓应用地质领域的工作。
1954年3月1日李四光应邀到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作了《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当时参加报告会的有苏联石油访问团和在华工作的石油专家。他用地质力学理论详细地论证了我国地质构造特征和可能含油的远景地区着重指出从东北平原通过渤海湾、华北平原往南到两湖地区是有重要意义的地区应组织力量进行摸底。以后他又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最东边的一条沉降带黄海、东海乃至南海地区的海域含油远景并不亚于陆地。李四光全局性、战略性的预测在后来的区域普查和开勘探中基本上一步一步得到了证实。李四光在寻找祖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并因地球科学对现大庆油田的突出贡献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的地质力学理论也因此受到了特别的重视。1956年地质部成立了地质力学研究室1958年改成研究所李四光亲自兼任所长。当时李四光还担任着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这年李四光还被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推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第二年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又授予他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荣誉和威望。
1959年李四光开始撰写《地质力学概论》1962年内部行。这部著作系统总结了李四光和他的学生们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是地质力学文库中的经典性著作它标志着地质力学的完善与成熟。地质力学研究所用这部书做教材一连办了三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向1oo多名地质研究骨干介绍了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并使地质力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普及和验证。196o年李四光在北京西山地质力学研究所召开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工作座谈会并带领与会人员察看了北京西山地区新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会上成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中心联络组李四光任组长指导全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调查研究工作。
1962年广东新丰江水库建成后连续生诱性地震李四光十分关心他组织力量着手研究测试地应力的活动规律。1966年邢台生强震之后李四光对地震预测研究更加感到紧迫他亲自到现场亲自作地应力测试试验。他认为作为地壳能量集中释放的地震是有脉络可寻的是有前兆出现的只要深入工作是可以预报的。他为解决地震预报问题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早在1953年中国科学院就成立了地震工作委员会李四光兼任主任委员做过一些工作但大多是跟在地震的后面跑。李四光认为没有提前1o年、15年在战略性地区开展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是犯了一个错误。李四光认为要预测地震就要划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