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民党当局的威逼、利诱和恐吓。

    九一八事变生后国难当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充满一腔爱国热情的邹韬奋按捺不住心中的忿懑和悲痛接连在《生活》杂志上表文章痛陈国事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共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1。他积极支持各地的爱国运动并以实际行动为十九路军等爱国志士筹集资金奔走呼喊。此外他还以犀厉的笔锋对国民党当局的妥协退让政策及其卖国行径进行猛烈抨击。《生活》周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论阵地。1933年初邹韬奋加入宋庆龄、蔡元培等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选为执委之后他便积极投入到争取民众自由权利的民主运动中。

    邹韬奋的爱国民主言行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仇视和忌恨邹韬奋及《生活》周刊遭遇的迫害接踵而至。1933年6月18日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杨杏佛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暗杀邹韬奋也名列黑名单不得不于7月流亡出国。是年底《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1933年7月14日邹韬奋乘坐意大利油轮“佛尔第号”离开上海前往欧洲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流亡生活。此次出国他自谓目的在于考察“世界的大势怎样?”“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为此他一路奔波不辞辛劳先后考察了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德国、苏联和美国搜集了大量宝贵材料并就沿途中的所见所闻作了许多心得笔记。经过反复的学习、思考及研究邹韬奋终于对上述两大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他在《萍踪寄语》三集弁言中指出:“现在的世界除苏联外很显然的现象是生产力的进步已和生产工具私有的社会制度不相容。。。我们在欧洲的所谓‘列强’的国家里面所见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是少数人的穷奢极欲生活异常阔绰;一方面是多数人的日趋贫乏在饥饿线上滚!”因此要彻底2邹嘉骊:《韬奋的新闻道路》见《编辑记者一百人》学林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页。3《〈生活〉周刊究竟是谁的?》(1928年11月18日)《韬奋全集》第5卷第*446页。1《〈不爱江山爱美人〉编者按》(1931年11月14日)《韬奋全集》第3卷第648页。解决这种不相容的问题“只有根本改造束缚这生产力的社会组织代以为大众福利尽量利用进步生产力的社会组织。要能够为大众谋利尽量利用进步的生产力生产的动机必须为供给大众的需要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润”。谈到中华民族的出路他说中华民族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的民族因而要想摆脱奴役“最重要的当然在努力于民族解放的斗争”。但是邹韬奋强调这一斗争“决不能倚靠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附生虫;中心力量须在和帝国主义的利益根本不两立的勤劳大众的组织。”此外他还看到资本主义的腐朽和堕落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主张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前途和光明1。这样经过漂流海外两年的实地考察和参观学习邹韬奋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他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比较中逐步将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到马克思主义方面来。

    正当邹韬奋远在异国为国家和民族前途忧思竭虑寻求出路之际国内形势生了新的变化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逐步深入华北腹地。1935年5月生了“新生事件”国民党政府封闭了《新生》杂志并逮捕了主编杜重远邹韬奋对此深表不满毅然决定回国。1935年8月邹韬奋离开美国回到了阔别达两年之久的故土。看到祖国已是满目疮痍不禁感慨万千凄然泪下决心以更顽强的战斗姿态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尽献绵薄之力。从此邹韬奋全身心地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中。是年11月16日他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在《创刊词》中明确提出“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1三大目标从而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将自身事业融进国家和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中来。不久一二九运动爆《大众生活》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无畏的战斗风格对这场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援助。邹韬奋在报刊上接连表评论痛斥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并对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进行大力宣传和热情支持。他高度赞扬了学生救亡运动认为“这是大众运动的急先锋民族解放前途的曙光!”呼吁凡是确以民族解放斗争为前提的人们应该“共同擎起民族解放斗争的大旗以血诚拥护学生救亡运动推动全国大众的全盘的努力奋斗!”2《大众生活》因此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销售量达到2o万份过原来的《生活》周刊创造出我国杂志行的最高纪录。12月邹韬奋又与沈钧儒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邹韬奋当选为执行委员。次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邹韬奋又被选为执委。《大众生活》实际上成为救国会的会刊它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救亡运动的展为民族解放事业的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邹韬奋及《大众生活》的正义言行再度激起国民党政府的惶恐。他们又使出种种计谋扼杀《大众生活》。一方面对邹韬奋本人进行人身攻击四处散布谣言诬陷、诽谤邹韬奋;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大众生活》禁止它在各地售及从邮局邮寄。国民党政府还接连派出政坛说客拉拢、利诱邹韬奋屈从就范。对于这些软硬相施的卑劣行径邹韬奋义正辞严予以了无情反击。他明确表示:“不参加救亡运动则已既参加救亡运动必尽1邹韬奋:《萍踪寄语》弁言生活书店1936年6月版。见《韬奋全集》第6卷第8—11页。1《我们的灯塔》(《〈大众生活〉创刊词》)(1935年11月16日)《韬奋全集》第*6卷第495页。2《学生救亡运动》(1935年12月21日)《韬奋全集》第6卷第—511页。力站在最前线个人生死早置度外。”11936年2月29日《大众生活》出至第16期被国民党政府查封。邹韬奋决定暂避锋芒于1936年2月出走上海前往香港。

    邹韬奋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创办一份人民的报纸。为了能够公开表抗战救国主张传播各地信息他到香港后不久就开始和好友金仲华一起着手筹办《生活日报》。经过几个月的日夜苦干邹韬奋终于克服人力、财力等种种困难于6月7日出版了《生活日报》。在刊词中邹韬奋明确提出:“本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力求“从民众的立场反映全国民众在现阶段内最迫切的要求”2。该报问世后积极宣传抗战救亡思想。《生活日报》行后不到两月影响所及甚远有力地推动了西南的爱国救亡运动。但鉴于香港偏安一隅地利不便信息闭塞邹韬奋遂根据读者要求宣告从8月1日起移至上海出版。

    1936年7月31日邹韬奋和沈钧儒、陶行知、章乃器等四人联名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的公开信进一步阐了救国会的抗敌救国主张。文中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国难当头之际全国各党派各方面应该停止纷争“共同联合起来抗日救国”。他们特别对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表示赞同和支持呼吁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应该赶快起来促成救亡联合阵线的建立应该赶快消灭过去的成见联合各党各派为抗日救国而共同奋斗1。”该信对抗日救亡联合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8月份移至上海的《生活日报》因国民党政府的种种干涉而未能复刊。邹韬奋便根据实际情况将该刊副刊“星期增刊”复刊并加以扩充更名为《生活星期刊》继续在上海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支持各地的抗日爱国运动。

    1936年11月22日深夜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邹韬奋和救国会的其他领导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共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不平各地纷纷组织游行、集会等活动声讨国民党政府强烈要求释放关押入狱的7位爱国人士。在243天的狱中生活里邹韬奋始终以一个坚强的爱国民主战士的姿态同反动派针锋相对“战而不屈”表现出无畏的革命风范及英勇的斗争精神。七七事变后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37年7月31日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将邹韬奋等7人释放出狱。面对国人的支持和努力邹韬奋心里十分感动他由衷地表示:“我们报答之道只有更努力于救国运动更致力于大众谋福利的工作。”18月19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了《抗战》三日刊次年7月该刊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更名为《全民抗战》三日刊。为了满足全国各界朋友的爱国民主要求他还先后出版了《全民抗战》战地版五日刊和《全民抗战》通俗版周刊在上海出版了《抗战画报》六日刊。这些刊物均以宣传抗战救国争取民主权利为中心内容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在当时均属罕见。《全1邹韬奋遗著:《患难余生记》第一章《流亡》韬奋出版社1946年5月版见《韬奋全集》第1o卷第837页。

    2《〈生活日报〉创刊词》(1936年6月7日)《韬奋全集》第6卷第672页。*1《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31日)《韬奋全集》第6卷第7o8、713页。1邹韬奋著:《经历》五一《前途》三联书店出版社1958年版见《韬奋全集》第7卷第259页。民抗战》销售量突破3o万份居全国刊物行量之冠有力地推动了爱国民主运动的展。

    邹韬奋出狱后的爱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惶恐和恼怒从1939年4月起国民党特务陆续对生活书店分店进行封闭或迫令停业;所出图书一律禁止或没收甚至连经过审查及在内政部注册的也无一例外。到1941年2月除重庆分店外生活书店在国统区内的5o余家分店全部被国民党当局封闭所有职工均被逮捕或遣散。邹韬奋对此怒不可遏。他接连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1941年2月23日在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行将开幕之际邹韬奋愤然辞去国民参政员之职只身一人离渝赴港决心“愿以光明磊落的辞职行动唤起国人对于政治改革的深刻注意与推进”1邹韬奋到达香港后更积极致力于政治活动为实现民主政治奔走呼喊他对于阴谋出卖国家破坏抗战之恶势力“则一息尚存誓当与之奋斗到底”2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誓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5月17日邹韬奋在香港重办《大众生活》。在复刊词中他大声疾呼:“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紧急问题就是如何使分裂的危机根本消灭巩固团结统一建立民主政治由而使抗战坚持到底以达到最后的胜利。”36月7日邹韬奋与救国会留港代表茅盾、长江、金仲华等9人联合表了《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一文进一步表达了要求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的强烈愿望。该刊行后受到海内外读者的热烈欢迎销数很快达到1o万份。除主持《大众生活》外邹韬奋还经常以撰稿人身份在《保卫中国大同盟》英文半月刊和救国会同仁所办的《救国丛书》上表文章陈述自己的政治观点。此外他还根据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撰写出长篇史料《抗战以来》意在以光明磊落的公开言行为着中国政治的光明前途为着中国抗战建国的光明前途“唤起国人对于政治改革的认识和努力”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