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起纱锭增长率为15。6%布机增长率为14。4%增长度之快可谓空前。从新投资本来看据测算1912—1918年为1289万元平均每年为184万余元1919—1922年猛增为7956万元平均每年为2311万余元整个时期新投资共达9245万元。

    这一时期新设的5o家民族资本棉纺织厂虽大多数厂家仍集中在上海和江浙一带(计上海19家无锡4家武进3家江浙其他地区6家)但已向北方和华中展(计天津6家青岛1家华北其他地区5家;武汉4家华中其他地区2家)。棉纺织厂由上海、江浙一带向华北和华中地区扩展是一个进步。

    这期间各纱厂普遍获得厚利主要原因是洋纱进口量大幅度下降引起国内纱布价格上涨而棉花价格和工人工资却上涨很少高利润驱动高投资这是192o—1922年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棉纺织业出现设厂的根本原因。这时期民族棉纺织业的展已初步形成几个资本集团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等地创办的申新集团1922年申新约有纱锭13。5万枚布机16oo多台资本总值达1591万元后来又扩充为9个纱厂成为棉纺织工业中最大的资本集团;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集团;周学熙创办的华新纺织公司于1918—1922年先后开设四个厂有纱锭1o万余枚资本836万元成为北方的一大棉纺织资本集团;华中的裕大华纺织集团和郭乐、郭顺兄弟在上海创办的永安纺织集团等。

    2。面粉工业。

    面粉业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获得迅展的民族资本工业。面粉业获得迅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战期间国外军需面粉大增价格高涨我国由面粉入国变为出国同时国内需求也大为增加;二是面粉与小麦的比价差距拉大粉价上涨而麦价下降生产面粉厂家获利丰厚。面粉工业就是在战时销路广、价格高和盈利多的刺激下迅展起来的。

    1914—192o年共开设机器面粉厂86家设立资本近2ooo万元每日生产能力18万多包。资本和生产能力都过1896年至1913年所设厂的2倍。到192o年全国实存面粉厂123家资本275o万元日生产能力26。6万多包。面粉厂的规模也由大战前平均每厂日生产能力1ooo余包增为2ooo余包并有5家日产能力5ooo包以上的大厂。全国123家面粉厂有61家集中在上海、无锡、汉口、济南、天津、哈尔滨六大城市日生产能力近18万包占全国日生产能力的67%。设厂地区也由上海、江苏一带向北方麦产区和消费区转移哈尔滨和东北地区192o年实存面粉厂53家日生产能力7。46万余包济南和山东实存8家日生产能力近2万包天津和河北实存1o家日生产能力2。1万余包河南实存4家日生产能力786o包。

    这时期在华商机器面粉业中也形成了几个资本集团。主要有茂新、福新面粉厂阜丰面粉公司和哈尔滨双合盛制粉厂。其中荣氏兄弟创办的无锡茂新面粉厂和上海福新面粉厂展最快。一战期间茂新、福新不断扩充增至12个厂到192o年共有钢磨27o台日生产能力7。45万包与申新纱厂系统同为荣家资本集团荣氏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

    3。缫丝工业。

    缫丝是民族资本经营最早的近代工业。进入二十世纪后中国蚕丝在国际市场上受日本生丝的排挤地位急剧下降缫丝业处于不振状态。一战时期由于各种纤维原料与军需有关国际丝价上涨受战时国际丝价刺激中国丝厂生产略有增加由1912年的5。9万担增至1919年的9万担(192o年又骤减为5。6万担)。我们以1919—1921年三年平均数计之为77855担与1912年相比较年平均增长率为3。5%。1这时期全国有丝厂约3oo余家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无锡三个地区江苏苏州、镇江和浙江杭州、萧山、湖州、绍兴以及四川等省也有部分丝厂共有丝车约11。9万余台。由于资料缺乏加之有些记载未必可靠难有精确统计。厂丝出口集中在广州、上海两地。由于缫丝厂丝车设备落后效率差加上蚕种退化茧不丰满影响缫丝质量出口困难出口量减少。这个时期唯一有展的是无锡的缫丝工业192o年无锡有缫丝厂14家共有丝车5114台。无锡农村家家养蚕缫丝厂就近收茧降低了成本又推动了当地桑蚕业的展。

    4。火柴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民族火柴工业已有一定展但经历了曲折的展道路。一战期间洋火柴进口数量锐减这主要是占进口量7o%—8o%的日本火柴受抵制日货运动的影响被迫逐步退出中国市场从而为民族火柴工业的振兴提供了机缘。市场和利润促使老厂扩大或增设分厂新厂不断开设前已停闭歇业的厂家也东山再起。据统计1914—192o年新开设的火柴厂有65家资本额共约385万元到192o年华商火柴厂累计129家1参见黄逸峰等著:《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江苏古籍出版社199o年版第193页。资本额共约746万元。

    这期间开设的火柴厂一般规模不大投资不多但利润颇丰。在展中国民族火柴工业方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刘鸿生。他于192o年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厂资本2o万元。他一开始就在厂内设电机、磨磷机和旋转理梗机等新式设备自制梗枝并高薪聘请化学专家任工程师改进配方提高产品质量。不久他买进了历史最久、规模较大的燮昌厂。再后他又与资本最大的荣昌厂和中华厂合并组织大中华火柴公司被誉为中国“火柴大王”。

    5。卷烟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中国的卷烟市场已为英美烟公司所垄断。华商所设机器制烟厂先后不过2o家资本累计137。8万元1。一战以后情况有所改变新厂增设不少但无系统材料。省一记载谓192o年卷烟厂资本额达168o。4万元比战前增加一倍以上。2一战期间展最突出的是简照南、简玉阶开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原名南洋烟草公司19o5年成立于香港生产双喜、飞马牌卷烟。1916年在上海设厂并于广州、北京、汉口等地设分公司在内地各省设代销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8年增资为5oo万元1919年再增资为15oo万元成为当时民族资本最大的有限公司。该公司的销售额由1912年的43万余港元增至192o年的25oo万港元增长5o多倍。同期公司盈利由5。2万港元增至48o余万港元猛增9o多倍。

    192o年在上海成立华成烟草公司资本12o万元以生产美丽牌香烟出名成为仅次于南洋的一家大厂。

    这一时期其他一些轻工业如织染、针织、毛纺织、碾米、榨油、蛋粉、罐头、造纸、印刷、玻璃、制革、肥皂等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展。6。机器修造工业。

    重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基础极其薄弱。但在一战期间的特殊条件下部分民族资本的重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展。

    一战时期民族资本机器修造工业的展是比较显著的。华商机器修造厂集中在上海由1913年的91家增为192o年的222家。其中机床厂战前也制造过机床但大都是供自用。战后进口机床减少而需求增加国产机床乃以商品形式在市场出现一度行销于东南亚。1913年上海仅有1家机床厂192o年展到8家但仅限于生产小型和简单的机床。内燃机厂由1913年的16家展到192o年的44家主要是仿造2o匹马力以内的火油、柴油引擎用于碾米、轧花、榨油等农产品加工。纺织、针织、印染、缫丝机器修造厂展较快由1913年16家展为62家。但这些厂主要做纺织机、布机、缫车的配件以及脚踏铁木机、手摇袜机等。船舶厂由1913年1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1962年版第912页。

    2见《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2卷第88o页。

    的14家增加到192o年的28家主要是修理船舶和制造小火轮。总之这时期开设的机器厂基本上仍是小型厂。据192o年对114个厂的统计平均每家只有机床5。9台工人25人。11913—192o年上海机器工业的设厂和分业情况21913年192o年机床制造18内燃机及农产品加工机器修造1644纺织印染缫丝机器制造1332针织机器制造33o印刷机器制造716船舶修理和小火轮制造1428其他3764合计91222当时大的工厂而经营又比较成功的是严裕棠于19o2年创立的上海大隆机器厂。192o年迁到上海大连路新建厂址有机床1oo余台工徒3oo余人能自造车床、刨床和织布机等。上海以外武汉的机器工业也有展重要的有周恒顺机器厂制造小火轮和各种农产品加工机器以及矿用机器产品销售西南各埠。192o年开设的山东潍县华丰机器厂制造铁木织布机畅销华北后来成为华北一大机器厂。

    7。电力工业。

    随着工业、交通和城市的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展。从1912年到192o年华商电厂由33家增加到7o余家电容量由1。2万余千瓦增加到2。9万余千瓦8年间增加了1。46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1。9%。但都属火力电的小厂平均每个厂设备容量不过4oo千瓦而且比较集中在沿海各省还比不上外资电厂的增长度。其中较大者仅上海华商电气公司一家。另外一些小城市还设有规模更小的电厂总数约5o家每家资本不过1—1o万元电容量无确切记载。

    这时我国尚无电机制造工业电机和电动机全赖进口只有一些电机修理厂。我国第一家电器厂1917年在上海创办以制造华生电扇出名并于1919年试制成小型电动机和变压器这是中国民族电机工业的起步。8。化学工业。

    我国的化学工业起步较晚。这时期民族化学工业最重要的是范旭东创办的塘沽久大精盐厂和永利制碱公司。范旭东志在实业救国1914年创办久大1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1979年版第3o4页。2《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2卷第883页。

    精盐厂1915年末投产年产量最高达6吨多。范旭东创办久大厂的目的在以盐制碱。1917年范旭东开始筹划永利碱厂资本4o万。1919年永利碱厂破土动工惨淡经营到1924年才正式投产。

    9。水泥工业。

    周学熙于19o6年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是一战期间硕果仅存的一家华资水泥厂。一战期间水泥销路大增。由于水泥畅销该公司营业极为达水泥产量由1912年的5。9万余吨增加到192o年的近11万吨增长了85%。设备利用率1912年占56。6%到192o年提高为1o4。5%。从1917年起销售量过当年产量。启新洋灰公司历年都有盈余1914—192o年共获盈余5o9万元。该公司资本原为1oo万元1921年增为88o万元。1启新是这时期经营颇为成功的一个大企业并成为这时期展起来的周学熙资本集团的中坚企业。

    1o。矿冶业。

    一战期间纯华商煤矿的产量增长较快1912年为41。7万吨1914年为82。6万吨192o年为328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29。4%。1912年华商煤矿产量占全国机械采煤产量的8。1%1914年占1o。4%192o年占23。2%增长迅。这时期新开的民营煤矿主要有:河北井陉正丰煤矿、河北邯郸峰峰煤矿、河北临榆柳江煤矿、河南焦作中原煤矿、山西阳泉广懋煤矿等等。这时期民营铁矿仅有河北龙关和安徽当涂2处。

    一战时期钢铁价格猛涨引起冶炼业的勃兴。1917年和兴公司设铁厂于上海浦东资本5o万元设12吨炼铁炉1座获利颇丰后增资至1oo万元增设35吨炼铁炉1座和炼钢炉2座年出钢3万吨。1917年山西保晋公司开办阳泉铁厂资本7o万元设2o吨炼铁炉1座。扬子机器公司192o年设炼铁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